在說服了華箏和自己的兩位兄弟之後,在撤離大草原之前,忽必烈還有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讓耶律一家跟著自己走。
他沒有想過去說服自己的母親唆魯禾帖尼,因為唆魯禾帖尼是說服不了的,他已經計劃好一切,等動身的那天,將唆魯禾帖尼直接帶走便是,若是她不走,那邊用點手段,等到了大宋境內,唆魯禾帖尼想自己迴草原,也找不到迴去的路了。
忽必烈踏入耶律楚材的帳篷時,帳內正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氣息。耶律楚材與他的兒子耶律齊、耶律鑄、耶律燕正圍坐在一張矮幾旁,為已故的耶律炫做忌日禱告。幾人神情肅穆,低聲念誦著禱文,燭火在他們的臉上投下搖曳的光影。
忽必烈站在門口,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點頭。他知道,耶律楚材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對家族的情感極為深厚。這正是他選擇在這個時機拜訪的原因。
他緩步走入帳內,輕輕拿起一柱香,點燃後恭敬地插入了香爐中。香煙嫋嫋升起,忽必烈雙手合十,微微低頭,向耶律炫的靈位行了一禮。他的動作虔誠而莊重,仿佛真的對耶律炫的逝去感到惋惜。
做完這些,忽必烈轉身看了耶律楚材幾眼,眼中帶著一絲深意。他並未多言,隻是留下了一袋生活物資,便準備轉身離去。
耶律楚材自然是個聰明人,這些年他也沒少收忽必烈的好處。他一眼便看出忽必烈此行並非單純來上香,而是有話要說。於是,他站起身,喊住了忽必烈:“忽必烈兄弟,可是有什麽話要說?不妨直說吧。”
忽必烈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他轉過身,目光直視耶律楚材,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深意:“這件事,和您以及耶律齊有關。”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一震。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大兒子耶律炫,那個因與貴由爭鬥而慘死的兒子。如今,忽必烈提到耶律齊,難道是耶律齊又與貴由結了怨?他不敢多想,連忙揮手讓耶律鑄和耶律燕退下,隻留下自己和耶律齊。
“忽必烈兄弟,你可是發現了什麽?是否是那貴由,又和我兒子結了怨?”耶律楚材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和擔憂。
忽必烈聽到這話,差點笑出聲來。他知道,耶律楚材已經被貴由搞怕了,心中對窩闊台一脈的忌憚已經深入骨髓。他收斂了笑意,語氣鄭重地說道:“耶律叔叔,我素來知道,您是有大誌向的人,而窩闊台一脈,不過是些莽夫罷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漢人有句話叫‘豎子匹夫,不足與謀’。與這些人在一起,怎麽可能成就大事?”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微微一動。他早就知道忽必烈有意招攬自己,但一直沒有明確表態。如今,忽必烈這番話,顯然是在暗示他,窩闊台一脈已經不值得追隨,而忽必烈才是真正有遠見的人。
他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哎,我自然是知道,窩闊台一脈都是些莽夫,不如你的遠見卓識。隻是奈何他們勢大,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耶律楚材這話說的巧妙,既表達了自己對窩闊台一脈的不滿,又隱晦地表達了對忽必烈的期待。他知道,忽必烈既然來招攬自己,必然是有所圖謀,而他也在試探忽必烈的誠意。
忽必烈聞言,心中暗喜。他知道,耶律楚材已經動搖了。他走到主位上,拿起幾人剛才沒有喝完的馬奶酒,飲了一口,隨後說道:“耶律叔叔,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這天下大勢?我指的是蒙古人和宋人之間的關係。”
耶律楚材見忽必烈喝了馬奶酒,心中更加確定忽必烈是真心來招攬自己。他知道,忽必烈此舉是在向他表明,自己絕對信任他耶律一家。於是,他也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隨後答道:“當今天下,蒙古人如日中天,宋庭疲敝不堪,昏庸當道,宋庭不及蒙古也。”
說完這話,耶律楚材卻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忽必烈,等待他的迴應。
忽必烈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僅此而已?”
耶律楚材見狀,心中暗笑。他知道,忽必烈這是在試探自己的見識,於是反問道:“如此,也不完全如此。我倒是想聽聽四王爺對這天下大事的看法。”
耶律楚材這時的“四王爺”是尊稱,雖然托雷一脈的幾個兒子都還沒有稱王,但窩闊台一脈的幾個已經開始稱王,耶律楚材便也這樣稱唿忽必烈,算是對他的一個恭維。
忽必烈心知這是耶律楚材在試探自己,看看自己有多少斤兩,來判斷是否值得他跟隨。畢竟,跟隨自己對他耶律楚材來說,是一次大冒險。他故作沉思,片刻後答道:“當今大勢雖是宋弱蒙強,但蒙古人沒有完整的生產力鏈條,隻會靠掠奪,以戰養戰。若是以此奪天下,尚可;若是以此治天下,則不可。要想治理天下,還得用漢人的方法,用漢人的能人。”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點了點頭,說道:“四王爺果然不凡。但老夫還想知道,四王爺要如何去爭這天下?”
忽必烈搖了搖頭,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深意:“我沒想爭這天下。自古戰爭隻會帶來痛苦,而不是幸福。”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眉頭微微皺起。他本以為忽必烈會敘述一番雄心壯誌,卻沒想到他這麽說。他疑惑地問道:“那四王爺,到底是何意呢?”
忽必烈目光深邃,語氣堅定:“宋人開國幾百年,根基還在。若是強攻,怕是不可。女真當年那般強大,還不是被宋人活活拖死?若要拿下宋庭,須得內部生亂,奸佞當道。而如今,據我所知,宋庭誕生了一位百年難遇的治國能臣,還頗得宋氏皇帝器重。此人不但在數月內重建了長安堅城,還擊殺了闊出,連他的一萬精騎都全軍覆沒。宋庭有這樣的人在,我們隻可與之聯盟,而不可與之為敵。”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猛然一震。他掌管窩闊台一脈的軍機事宜,自然是知道,宋庭中的確出了這樣一個人,闊出的死也是真的,隻是他幾個兄弟不肯接受宋人的強大罷了。
他忍不住問道:“四王爺,此人是誰?莫非你認識。?”
忽必烈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此人名叫楊過,是我的兄弟,也是我們未來的盟友。”
那就是讓耶律一家跟著自己走。
他沒有想過去說服自己的母親唆魯禾帖尼,因為唆魯禾帖尼是說服不了的,他已經計劃好一切,等動身的那天,將唆魯禾帖尼直接帶走便是,若是她不走,那邊用點手段,等到了大宋境內,唆魯禾帖尼想自己迴草原,也找不到迴去的路了。
忽必烈踏入耶律楚材的帳篷時,帳內正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氣息。耶律楚材與他的兒子耶律齊、耶律鑄、耶律燕正圍坐在一張矮幾旁,為已故的耶律炫做忌日禱告。幾人神情肅穆,低聲念誦著禱文,燭火在他們的臉上投下搖曳的光影。
忽必烈站在門口,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點頭。他知道,耶律楚材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對家族的情感極為深厚。這正是他選擇在這個時機拜訪的原因。
他緩步走入帳內,輕輕拿起一柱香,點燃後恭敬地插入了香爐中。香煙嫋嫋升起,忽必烈雙手合十,微微低頭,向耶律炫的靈位行了一禮。他的動作虔誠而莊重,仿佛真的對耶律炫的逝去感到惋惜。
做完這些,忽必烈轉身看了耶律楚材幾眼,眼中帶著一絲深意。他並未多言,隻是留下了一袋生活物資,便準備轉身離去。
耶律楚材自然是個聰明人,這些年他也沒少收忽必烈的好處。他一眼便看出忽必烈此行並非單純來上香,而是有話要說。於是,他站起身,喊住了忽必烈:“忽必烈兄弟,可是有什麽話要說?不妨直說吧。”
忽必烈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他轉過身,目光直視耶律楚材,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深意:“這件事,和您以及耶律齊有關。”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一震。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大兒子耶律炫,那個因與貴由爭鬥而慘死的兒子。如今,忽必烈提到耶律齊,難道是耶律齊又與貴由結了怨?他不敢多想,連忙揮手讓耶律鑄和耶律燕退下,隻留下自己和耶律齊。
“忽必烈兄弟,你可是發現了什麽?是否是那貴由,又和我兒子結了怨?”耶律楚材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和擔憂。
忽必烈聽到這話,差點笑出聲來。他知道,耶律楚材已經被貴由搞怕了,心中對窩闊台一脈的忌憚已經深入骨髓。他收斂了笑意,語氣鄭重地說道:“耶律叔叔,我素來知道,您是有大誌向的人,而窩闊台一脈,不過是些莽夫罷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漢人有句話叫‘豎子匹夫,不足與謀’。與這些人在一起,怎麽可能成就大事?”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微微一動。他早就知道忽必烈有意招攬自己,但一直沒有明確表態。如今,忽必烈這番話,顯然是在暗示他,窩闊台一脈已經不值得追隨,而忽必烈才是真正有遠見的人。
他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哎,我自然是知道,窩闊台一脈都是些莽夫,不如你的遠見卓識。隻是奈何他們勢大,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耶律楚材這話說的巧妙,既表達了自己對窩闊台一脈的不滿,又隱晦地表達了對忽必烈的期待。他知道,忽必烈既然來招攬自己,必然是有所圖謀,而他也在試探忽必烈的誠意。
忽必烈聞言,心中暗喜。他知道,耶律楚材已經動搖了。他走到主位上,拿起幾人剛才沒有喝完的馬奶酒,飲了一口,隨後說道:“耶律叔叔,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這天下大勢?我指的是蒙古人和宋人之間的關係。”
耶律楚材見忽必烈喝了馬奶酒,心中更加確定忽必烈是真心來招攬自己。他知道,忽必烈此舉是在向他表明,自己絕對信任他耶律一家。於是,他也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隨後答道:“當今天下,蒙古人如日中天,宋庭疲敝不堪,昏庸當道,宋庭不及蒙古也。”
說完這話,耶律楚材卻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忽必烈,等待他的迴應。
忽必烈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僅此而已?”
耶律楚材見狀,心中暗笑。他知道,忽必烈這是在試探自己的見識,於是反問道:“如此,也不完全如此。我倒是想聽聽四王爺對這天下大事的看法。”
耶律楚材這時的“四王爺”是尊稱,雖然托雷一脈的幾個兒子都還沒有稱王,但窩闊台一脈的幾個已經開始稱王,耶律楚材便也這樣稱唿忽必烈,算是對他的一個恭維。
忽必烈心知這是耶律楚材在試探自己,看看自己有多少斤兩,來判斷是否值得他跟隨。畢竟,跟隨自己對他耶律楚材來說,是一次大冒險。他故作沉思,片刻後答道:“當今大勢雖是宋弱蒙強,但蒙古人沒有完整的生產力鏈條,隻會靠掠奪,以戰養戰。若是以此奪天下,尚可;若是以此治天下,則不可。要想治理天下,還得用漢人的方法,用漢人的能人。”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點了點頭,說道:“四王爺果然不凡。但老夫還想知道,四王爺要如何去爭這天下?”
忽必烈搖了搖頭,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深意:“我沒想爭這天下。自古戰爭隻會帶來痛苦,而不是幸福。”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眉頭微微皺起。他本以為忽必烈會敘述一番雄心壯誌,卻沒想到他這麽說。他疑惑地問道:“那四王爺,到底是何意呢?”
忽必烈目光深邃,語氣堅定:“宋人開國幾百年,根基還在。若是強攻,怕是不可。女真當年那般強大,還不是被宋人活活拖死?若要拿下宋庭,須得內部生亂,奸佞當道。而如今,據我所知,宋庭誕生了一位百年難遇的治國能臣,還頗得宋氏皇帝器重。此人不但在數月內重建了長安堅城,還擊殺了闊出,連他的一萬精騎都全軍覆沒。宋庭有這樣的人在,我們隻可與之聯盟,而不可與之為敵。”
耶律楚材聽到這話,心中猛然一震。他掌管窩闊台一脈的軍機事宜,自然是知道,宋庭中的確出了這樣一個人,闊出的死也是真的,隻是他幾個兄弟不肯接受宋人的強大罷了。
他忍不住問道:“四王爺,此人是誰?莫非你認識。?”
忽必烈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此人名叫楊過,是我的兄弟,也是我們未來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