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推翻皇朝後,我囚禁了廢太子 作者:宗政月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燕亭低下頭,有些愧疚地解釋道:“抱歉,老將軍,我並非有意隱瞞此事。實在是我師父再三叮囑過,在我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一定要將他的存在隱藏起來。而且,他常常告誡我,在這世上不能輕易相信身邊的人。所以……”說到這裏,她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我知道了,你不必告訴我,想必你心裏早已有了想要傾訴的對象吧?”燁三老將軍目光深邃地望著眼前之人,緩緩說道。他那飽經滄桑的麵容上,流露出一種洞察人心的睿智。
“好。”何燕亭微微點頭,應了一聲後便轉身離去。他腳步匆匆,似乎懷揣著某種急切的心情。不一會兒,她就來到了淩雁峰所在之處。
淩雁峰正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姿挺拔如鬆。當他看到何燕亭朝自己走來時,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疑惑之色。待何燕亭走近,淩雁峰開口問道:“你來找我所為何事?”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何燕亭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我來給你講講我的秘密,不知你是否願意傾聽呢?”她的眼神清澈而真誠,仿佛能透過人的靈魂。
淩雁峰聞言,心頭猛地一顫,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湧上心頭。他凝視著何燕亭,聲音略帶顫抖地反問道:“你……竟如此信任於我嗎?”言語之中,滿是難以置信和深深的觸動。
何燕亭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肯定地迴答道:“有何不可?這件事情對我而言至關重要,但我相信你會替我保守這個秘密。”說罷,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起那個隱藏在心底已久的故事。
我八歲,當路過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時,突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悠揚動聽的笛聲。
那笛聲如泣如訴,婉轉纏綿,仿佛能夠穿透人的心靈深處。我就被這美妙的笛聲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驅馬循著聲音的方向疾馳而去。
沒過多久,我便來到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隻見一位身著一襲潔白如雪長袍的少年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裏吹奏著笛子。
這位少年麵容俊朗,氣質非凡,他那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一般璀璨奪目。
當他看到我騎馬而來的時候,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驚訝之色,反而是微微一笑,然後伸手示意我下馬過來一起聆聽這動人的笛聲。
我輕盈地下了馬,邁著輕盈的步伐緩緩地走向那位少年,並在他身旁的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待到一曲終了,餘音嫋嫋,縈繞在耳邊久久不散。那位少年放下手中的笛子,轉頭看向何我,微笑著自我介紹道:“在下乃是一名雲遊四海、浪跡天涯之人。今日有幸在此與姑娘相遇,實乃緣分所致。”
“竹亭,你還愣在那裏幹什麽?我們該迴京城了。”一個身著素色長袍,氣質儒雅,看起來十分博學的老頭子站在不遠處,高聲朝著正呆立原地的少年唿喊著。他手中輕搖著一把折扇,臉上帶著些許急切之色。
被喚作竹亭的少年聽到聲音後,如夢初醒般迴過神來,然後快步跑到老者身邊,笑嘻嘻地說道:“好嘞,師父,我這就來了,再見啦!”
說罷,他還不忘迴頭朝著身後的我揮揮手,而後轉身隨著師父漸行漸遠。隻見那少年身姿挺拔如鬆,步伐輕盈似風,隻留給眾人一個瀟灑無比的背影。
十二歲那年,我終於迴到了魂牽夢繞的西南邊境。這裏承載著我童年的諸多迴憶,尤其是那位曾經驚鴻一瞥的神仙公子。未曾想到,就在我歸來不久之後,這位神仙般的人物竟然親自上門前來拜訪我。
他一身白衣勝雪,風姿綽約地站在我的麵前,宛如從畫中走出一般。隻見他麵帶微笑,輕聲說道:“小丫頭,可還記得我?”我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心中滿是驚喜和疑惑。還未等我開口迴答,他便接著說道:“此次前來,乃是奉家師之命。家師有意收你為徒,而你便是我唯一的小師妹了。從今往後,你得喚我一聲大師兄哦。”
聽到這話,我不禁心生疑慮,隨即反問道:“若我拜入你師父門下,他能否助我報血海深仇?”隻見我那師兄顧竹亭微微一怔,但很快又恢複了笑容,他胸有成竹地說道:“小師妹莫急,隻要你將我師父所傳授的本事全都學會,別說是報仇雪恨了,就算是自己造反當皇帝也並非難事!”
聽他如此一說,我不由得心頭一動。心想這世間竟有如此厲害之人,若是真能學得這般通天徹地的本領,何愁大仇不報?於是我略作思索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師父乃是世間少有的高人,其學識淵博、技藝精湛,似乎這世上就沒有他不會不懂之事。猶記得初次與師父相見之時,還是師兄帶著我前去拜見的。
當我第一眼瞧見師父時,他正微笑著看著我們走來。那笑容是如此地溫和慈祥,當時年少無知的我,竟天真地認為那是專門對著我展露出來的笑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那溫柔的笑意更多的是給予身旁的師兄。
師父對待於我,可謂極其嚴厲。無論是日常行事,還是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他都要求我務必做到盡善盡美,所學之物更是必須精通。倘若我未能跟上師父所設定的教學進度,那麽等待我的便是那無情的柳條抽打在手心之上帶來的陣陣刺痛。
在跟隨師父學習的日子裏,我著實受益匪淺。師父不僅文韜武略樣樣皆通,而且能夠深入淺出地為我講述曆史地理方麵的知識,傳授精妙絕倫的兵法之道,甚至連如何駕馭下屬的技巧也毫無保留地教導予我。
時光荏苒,一晃眼已過去整整兩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盡管朝夕相處這麽久,但對於師父本人的情況,比如他究竟姓甚名誰?家鄉位於何處?又是從哪裏而來?這些問題卻始終如同迷霧一般縈繞心頭,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知道了,你不必告訴我,想必你心裏早已有了想要傾訴的對象吧?”燁三老將軍目光深邃地望著眼前之人,緩緩說道。他那飽經滄桑的麵容上,流露出一種洞察人心的睿智。
“好。”何燕亭微微點頭,應了一聲後便轉身離去。他腳步匆匆,似乎懷揣著某種急切的心情。不一會兒,她就來到了淩雁峰所在之處。
淩雁峰正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姿挺拔如鬆。當他看到何燕亭朝自己走來時,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疑惑之色。待何燕亭走近,淩雁峰開口問道:“你來找我所為何事?”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何燕亭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我來給你講講我的秘密,不知你是否願意傾聽呢?”她的眼神清澈而真誠,仿佛能透過人的靈魂。
淩雁峰聞言,心頭猛地一顫,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湧上心頭。他凝視著何燕亭,聲音略帶顫抖地反問道:“你……竟如此信任於我嗎?”言語之中,滿是難以置信和深深的觸動。
何燕亭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肯定地迴答道:“有何不可?這件事情對我而言至關重要,但我相信你會替我保守這個秘密。”說罷,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起那個隱藏在心底已久的故事。
我八歲,當路過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時,突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悠揚動聽的笛聲。
那笛聲如泣如訴,婉轉纏綿,仿佛能夠穿透人的心靈深處。我就被這美妙的笛聲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驅馬循著聲音的方向疾馳而去。
沒過多久,我便來到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隻見一位身著一襲潔白如雪長袍的少年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裏吹奏著笛子。
這位少年麵容俊朗,氣質非凡,他那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一般璀璨奪目。
當他看到我騎馬而來的時候,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驚訝之色,反而是微微一笑,然後伸手示意我下馬過來一起聆聽這動人的笛聲。
我輕盈地下了馬,邁著輕盈的步伐緩緩地走向那位少年,並在他身旁的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待到一曲終了,餘音嫋嫋,縈繞在耳邊久久不散。那位少年放下手中的笛子,轉頭看向何我,微笑著自我介紹道:“在下乃是一名雲遊四海、浪跡天涯之人。今日有幸在此與姑娘相遇,實乃緣分所致。”
“竹亭,你還愣在那裏幹什麽?我們該迴京城了。”一個身著素色長袍,氣質儒雅,看起來十分博學的老頭子站在不遠處,高聲朝著正呆立原地的少年唿喊著。他手中輕搖著一把折扇,臉上帶著些許急切之色。
被喚作竹亭的少年聽到聲音後,如夢初醒般迴過神來,然後快步跑到老者身邊,笑嘻嘻地說道:“好嘞,師父,我這就來了,再見啦!”
說罷,他還不忘迴頭朝著身後的我揮揮手,而後轉身隨著師父漸行漸遠。隻見那少年身姿挺拔如鬆,步伐輕盈似風,隻留給眾人一個瀟灑無比的背影。
十二歲那年,我終於迴到了魂牽夢繞的西南邊境。這裏承載著我童年的諸多迴憶,尤其是那位曾經驚鴻一瞥的神仙公子。未曾想到,就在我歸來不久之後,這位神仙般的人物竟然親自上門前來拜訪我。
他一身白衣勝雪,風姿綽約地站在我的麵前,宛如從畫中走出一般。隻見他麵帶微笑,輕聲說道:“小丫頭,可還記得我?”我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心中滿是驚喜和疑惑。還未等我開口迴答,他便接著說道:“此次前來,乃是奉家師之命。家師有意收你為徒,而你便是我唯一的小師妹了。從今往後,你得喚我一聲大師兄哦。”
聽到這話,我不禁心生疑慮,隨即反問道:“若我拜入你師父門下,他能否助我報血海深仇?”隻見我那師兄顧竹亭微微一怔,但很快又恢複了笑容,他胸有成竹地說道:“小師妹莫急,隻要你將我師父所傳授的本事全都學會,別說是報仇雪恨了,就算是自己造反當皇帝也並非難事!”
聽他如此一說,我不由得心頭一動。心想這世間竟有如此厲害之人,若是真能學得這般通天徹地的本領,何愁大仇不報?於是我略作思索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師父乃是世間少有的高人,其學識淵博、技藝精湛,似乎這世上就沒有他不會不懂之事。猶記得初次與師父相見之時,還是師兄帶著我前去拜見的。
當我第一眼瞧見師父時,他正微笑著看著我們走來。那笑容是如此地溫和慈祥,當時年少無知的我,竟天真地認為那是專門對著我展露出來的笑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那溫柔的笑意更多的是給予身旁的師兄。
師父對待於我,可謂極其嚴厲。無論是日常行事,還是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他都要求我務必做到盡善盡美,所學之物更是必須精通。倘若我未能跟上師父所設定的教學進度,那麽等待我的便是那無情的柳條抽打在手心之上帶來的陣陣刺痛。
在跟隨師父學習的日子裏,我著實受益匪淺。師父不僅文韜武略樣樣皆通,而且能夠深入淺出地為我講述曆史地理方麵的知識,傳授精妙絕倫的兵法之道,甚至連如何駕馭下屬的技巧也毫無保留地教導予我。
時光荏苒,一晃眼已過去整整兩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盡管朝夕相處這麽久,但對於師父本人的情況,比如他究竟姓甚名誰?家鄉位於何處?又是從哪裏而來?這些問題卻始終如同迷霧一般縈繞心頭,令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