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風雲,巾幗獻策


    在邊境戰爭徹底結束後的一段日子裏,大虞朝雖迎來了和平,但朝堂之上卻泛起了新的波瀾。一些保守派大臣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應該削減軍備,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民生建設中。而以阮清婉為首的將領們則堅決反對,他們深知邊境雖暫時安寧,但狄戎部落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軍備鬆弛必將給國家帶來巨大隱患。


    在一次朝堂議政中,保守派大臣李大人率先發難。他身著華服,邁著方步,緩緩走到朝堂中央,撩起衣擺,恭敬地拱手向皇帝說道:“陛下,如今狄戎已退,邊境太平,百姓得以喘息。我朝多年征戰,國力損耗巨大,國庫空虛,百姓亦渴望休養生息。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削減軍備開支,將資源用於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如此方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李大人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對國家民生的憂慮。


    阮清婉聽聞,眉頭瞬間緊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堅定。她身著戎裝,英姿颯爽,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抱拳向皇帝行禮後,聲音洪亮且堅定地說道:“陛下,李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臣以為此時削減軍備實非明智之舉。狄戎雖遭重創,但元氣未傷,其狼子野心從未改變。他們以遊牧為生,生性剽悍,對我朝肥沃土地覬覦已久。一旦我朝軍備鬆弛,他們必定會抓住機會再次入侵,屆時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軍將士在前線拚死拚活換來的和平,難道就這樣輕易葬送嗎?”阮清婉神情激動,目光掃過在場的大臣們,試圖讓他們理解局勢的嚴峻。


    另一位支持削減軍備的王大人也站了出來,他微微皺眉,反駁道:“阮將軍,你這是危言聳聽。如今狄戎剛剛戰敗,短時間內怎敢再次進犯?況且,削減軍備所節省下來的資源,可大大改善民生,用於修建道路、橋梁,開辦學校,培養人才,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我們不能總是活在對戰爭的恐懼之中,而忽略了百姓當下的困苦。”王大人一臉嚴肅,振振有詞,似乎他的提議才是真正為國家著想。


    阮清婉麵色凝重,目光如炬地看著王大人,說道:“王大人,兵者,詭道也。狄戎向來狡猾,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乘之機。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以為一時的和平就能換來長久的安寧。若此時削減軍備,待敵軍再次來犯,我們將如何應對?難道要讓百姓再次拿起鋤頭去對抗敵人的利刃嗎?到那時,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土地,還有無數百姓的生命和家園。”阮清婉越說越激動,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朝堂之上,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支持削減軍備的大臣們強調民生的重要性,認為百姓的生活困苦亟待解決;而阮清婉等將領則堅持軍備不能鬆懈,邊境的威脅始終存在。大臣們的聲音此起彼伏,在朝堂上迴蕩,氣氛愈發緊張。


    皇帝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陷入沉思。他深知,這不僅關乎國家當前的資源分配,更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安危。他看著朝堂上爭論的大臣們,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麵,他心疼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希望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麵,他也明白阮清婉所說並非毫無道理,邊境的隱患確實不能忽視。


    林若璃聽聞朝堂上的爭論後,心急如焚。她深知阮清婉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必須想辦法說服皇帝及眾大臣,讓他們全麵認識到維持軍備的重要性。


    於是,林若璃一頭紮進丞相府的藏書閣。閣中彌漫著陳舊書卷的氣息,陽光透過狹小的窗欞,灑在堆積如山的古籍上。她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借著微弱的燭光開始翻閱,不放過任何一本可能記載相關曆史教訓的典籍。遇到關鍵之處,她便用朱砂筆仔細標注,再工工整整地抄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書房堆滿了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紙張,那是她為說服眾人所做的努力。


    與此同時,她還親自走訪京城中那些退伍的老兵。這些老兵們居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生活大多並不寬裕。有的住在簡陋的茅草屋中,有的在街邊擺攤勉強維持生計。林若璃不顧路途遙遠與環境簡陋,一家一家地拜訪。她耐心傾聽老兵們講述當年在邊境的戰鬥經曆,關於狄戎的作戰風格、生活習性,以及他們對邊境局勢的見解。老兵們被這位丞相府千金的誠意所打動,紛紛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曆,甚至翻出了當年的舊物件,講述背後的故事,這些都為林若璃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經過數日廢寢忘食的努力,林若璃整理出了一份詳實且極具說服力的奏章。在奏章中,她不僅詳細列舉了曆史上眾多因削減軍備而導致國家陷入危機甚至滅亡的案例,如[具體朝代1]在戰勝敵國後,盲目削減軍備,忽視軍事力量的持續發展,結果在敵國暗中積蓄力量後的突襲下,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山河破碎;[具體朝代2]因過度注重民生建設而輕視軍備,使得邊疆防禦空虛,被外敵長驅直入,百姓慘遭屠戮。同時,她深入分析了大虞朝當下的局勢,闡述了維持軍備對於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此外,林若璃還提出了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建議。她建議在削減一些不必要的軍事開支,如精簡部分繁瑣且耗費巨大的軍事儀式的同時,加大對軍事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工匠們研發新型武器,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利用農閑時節,組織百姓進行軍事訓練,教授他們基本的戰鬥技巧和防禦知識,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讓百姓在麵對潛在威脅時能夠自我保護;在邊境地區設立屯田製度,讓士兵在戍邊的同時開墾農田,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不僅能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還能使士兵更加熟悉邊境地形,增強邊境防禦能力。


    林若璃將奏章呈遞給皇帝,並懇請皇帝在朝堂之上再次商議此事。皇帝被林若璃的用心和努力所打動,決定再次召開朝會,討論軍備問題。


    在第二次朝會上,林若璃身著素雅而不失莊重的朝服,儀態端莊地站在朝堂中央。她深吸一口氣,開始向皇帝和眾大臣陳述自己的觀點。她的聲音清脆而有力,如同黃鍾大呂在朝堂上迴蕩,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認真聆聽。


    “陛下,各位大人,曆史的教訓如同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出削減軍備可能帶來的慘痛後果。曾經的[具體朝代1],在看似輝煌的勝利之後,因貪圖一時的安逸,大幅削減軍備,對潛在的敵人放鬆警惕。然而,敵人卻在暗中秣馬厲兵,積蓄力量。當他們再次來襲時,毫無防備的[具體朝代1]軍隊一觸即潰,百姓陷入水深火熱,國家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還有[具體朝代2],過度關注民生建設,卻忽視了國防力量的鞏固,邊疆防線如同虛設,外敵輕易突破,燒殺搶掠,百姓生靈塗炭。這些曆史悲劇,我們絕不能讓它在大虞朝重演。”林若璃微微停頓,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在場的大臣們,接著說道,“如今,我們大虞朝雖戰勝了狄戎,但絕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狄戎的實力猶存,其對我朝的野心從未消失。一旦我們削減軍備,就如同敞開國門,引狼入室。”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民生,這一點毋庸置疑。臣以為,可在保證軍備的基礎上,合理調配資源。比如,在邊境地區實行屯田製,讓士兵在戍邊之餘開墾農田。這樣一來,不僅能增加糧食產量,減輕百姓的負擔,還能使士兵更加熟悉邊境地形,在遇到敵情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增強防禦能力。此外,削減一些不必要的軍事儀式開支,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興修水利、開辦學校,如此既能保障國家安全,又能促進民生發展。興修水利可使農田灌溉得到保障,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豐衣足食;開辦學校則能培養人才,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林若璃的陳述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讓許多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一些原本支持削減軍備的大臣也陷入了沉思,他們不得不承認,林若璃的建議既考慮到了國家的長遠安全,又兼顧了當下的民生需求,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最終,皇帝聽取了林若璃的建議,決定在保證民生建設的基礎上,維持一定規模的軍備力量,並加強對邊境的防禦和監控。朝堂之上,阮清婉向林若璃投去了感激與敬佩的目光,而林若璃則微微點頭,迴應著阮清婉的信任。這場朝堂風波,因為林若璃的努力,得以平息,大虞朝也因此在和平與安全之間找到了一個暫時的平衡點。此後,大虞朝在鞏固國防的同時,民生也逐漸得到改善,國家呈現出一片繁榮穩定的景象。邊境地區的屯田製度使得糧食產量逐漸增加,百姓生活更加安穩;軍事技術的研發取得了一定成果,軍隊裝備得到更新;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讓整個國家在麵對潛在威脅時更加團結和堅韌。大虞朝在經曆這場風波後,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朝堂上的決策雖已確定,但實施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屯田製度在邊境推行初期,便遭遇了諸多困難。邊境土地因長期戰亂,大多荒蕪貧瘠,開墾難度極大。而且,士兵們雖擅長征戰,卻對農耕之事知之甚少,導致屯田進展緩慢。


    負責屯田事務的將領向阮清婉匯報情況時,滿臉憂慮:“將軍,這屯田之事困難重重。士兵們每日辛苦勞作,卻不見成效,士氣有些低落。再加上工具簡陋,土地又難以開墾,實在不知如何是好。”阮清婉聽聞後,眉頭緊鎖,深知屯田製度關乎邊境安危與民生補給,絕不能半途而廢。


    林若璃得知屯田受阻後,同樣心急如焚。她深知光靠士兵們的努力遠遠不夠,必須引入專業的農耕技術。於是,她在京城張貼告示,招募有經驗的農夫前往邊境指導屯田。告示一出,應者寥寥,畢竟邊境條件艱苦,路途遙遠,且戰事剛息,人心未定。


    林若璃並未氣餒,她親自拜訪京城中有名的農學家與經驗豐富的老農,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屯田的重要性,並承諾給予豐厚的報酬與榮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終於說服了幾位資深的農夫與一位農學家願意前往邊境。


    與此同時,阮清婉也在軍中積極鼓舞士氣。她親自下到屯田的士兵中,與他們一同勞作,拿起鋤頭開墾土地,用實際行動告訴士兵們,困難隻是暫時的。“兄弟們,我們在戰場上能擊退狄戎,這點屯田的困難算得了什麽!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阮清婉的話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士兵們重新燃起鬥誌。


    在林若璃招募的農夫與農學家抵達邊境後,情況逐漸好轉。農夫們憑借豐富的經驗,指導士兵們如何改良土壤、挑選合適的種子以及把握耕種時機。農學家則帶來了一些先進的農耕工具設計圖,組織工匠打造更高效的農具。


    隨著時間的推移,邊境的屯田初見成效。原本荒蕪的土地上,漸漸長出了嫩綠的禾苗,士兵們看著自己辛勤勞作的成果,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阮清婉看著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心中感慨萬千,深知這背後離不開林若璃的默默付出。


    然而,狄戎部落得知大虞朝在邊境推行屯田製度後,心生忌憚。他們擔心大虞朝借此增強邊境實力,對自己構成更大威脅。於是,狄戎部落暗中謀劃,派出小股騎兵騷擾邊境屯田區域,企圖破壞農作物,擾亂屯田計劃。


    一日,正當士兵們在田間勞作時,遠處突然揚起一陣塵土,狄戎騎兵如鬼魅般襲來。他們揮舞著長刀,衝向農田,肆意踐踏農作物,士兵們見狀,迅速拿起武器抵抗。雙方在田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衝突。負責屯田區域防守的將領一邊指揮士兵抵抗,一邊派人快馬加鞭向阮清婉匯報情況。


    阮清婉得知消息後,立刻率領一隊精銳騎兵趕來支援。她趕到時,看到狄戎騎兵的暴行,怒火中燒。“殺!絕不能讓他們得逞!”阮清婉一聲令下,帶領騎兵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敵陣。她手持長槍,槍鋒所指,狄戎騎兵紛紛落馬。在阮清婉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大振,與狄戎騎兵展開殊死搏鬥。


    經過一番激戰,狄戎騎兵見勢不妙,紛紛逃竄。雖然此次狄戎的騷擾被成功擊退,但阮清婉深知,隻要狄戎部落存在,屯田計劃就始終麵臨威脅。她與林若璃書信往來,商討應對之策,決心既要保證屯田的順利進行,又要徹底消除狄戎部落的威脅,讓大虞朝的邊境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阮清婉和林若璃通過書信頻繁交流,很快製定出一套周全的應對策略。一方麵,加強邊境屯田區域的防禦工事建設,在四周設置了望塔、深挖壕溝,並布置陷阱,防止狄戎騎兵再次輕易突襲。另一方麵,林若璃在朝中積極推動與周邊友好部落的聯盟事宜,試圖孤立狄戎部落,削弱其外部支持。


    阮清婉在邊境全身心投入防禦工事的修築。她指揮士兵們夜以繼日地勞作,了望塔如雨後春筍般在屯田區域周邊矗立起來。每個了望塔上都安排了眼力極佳的士兵,日夜監視著狄戎部落的動向。壕溝被挖得又寬又深,還在其中布置了尖銳的竹簽,讓狄戎騎兵不敢輕易跨越。同時,陷阱也被巧妙地設置在敵人可能出現的路徑上,偽裝得毫無破綻。


    林若璃在京城則四處奔走,拜訪各個部落駐大虞朝的使節。她以卓越的口才和智慧,向他們闡述與大虞朝聯盟的諸多益處。“各位使節,狄戎部落生性好戰,四處掠奪,若不加以遏製,遲早會威脅到各位部落的安寧。大虞朝願與各位攜手,共同維護邊境和平,互通有無,促進商貿繁榮。”林若璃的話誠懇而有力,打動了不少使節。


    經過林若璃的不懈努力,多個部落紛紛表示願意與大虞朝結成聯盟。消息傳到狄戎部落,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開始收斂騷擾行動,試圖尋找其他突破困境的方法。


    然而,狄戎部落並未就此放棄。他們暗中勾結了大虞朝內部一股心懷不軌的勢力,企圖從內部破壞屯田計劃和聯盟局勢。這股勢力在朝中雖人數不多,但能量不小,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和關係,散布謠言,蠱惑人心,企圖讓民眾對屯田製度產生不滿,對聯盟的必要性產生懷疑。


    一時間,朝堂內外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也開始對之前的決策產生動搖。林若璃敏銳地察覺到這股暗流湧動,她深知必須盡快找出幕後黑手,否則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她再次發揮自己心思細膩、善於觀察的特點,從各種細微的線索入手,展開秘密調查。她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與各方人士交談,收集信息。同時,她還與阮清婉保持密切聯係,共享情報,共同分析局勢。


    經過一番艱苦的調查,林若璃終於發現這股勢力的首領竟是一位曾在戰爭中因貪汙軍餉而被阮清婉彈劾的官員。此人懷恨在心,便與狄戎部落勾結,企圖報複。林若璃掌握確鑿證據後,立即向皇帝稟明一切。


    皇帝聽聞後龍顏大怒,下令將這股勢力一網打盡,嚴懲主謀及相關涉案人員。隨著這股內部隱患的消除,朝堂恢複了平靜,民眾對屯田製度和聯盟的信心也得以重拾。


    阮清婉和林若璃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們深知狄戎部落不會善罷甘休,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於是,他們繼續緊密合作,進一步完善邊境防禦體係,深化與周邊部落的聯盟關係,為大虞朝的長治久安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成功解決內部隱患後,阮清婉和林若璃之間的默契愈發深厚,感情也在不知不覺中持續升溫。


    阮清婉在邊境忙於鞏固防禦,時常會在忙碌的間隙,望著京城的方向,思念起林若璃。她會趁著戰事稍緩,親筆給林若璃寫信,細膩地描繪邊境的落日餘暉、屯田的喜人進展,還有她對林若璃的牽掛。“今日屯田又有新收成,看著那飽滿的穀物,便想起你為這一切所付出的心血。每當夜深人靜,腦海中總會浮現你的身影,盼你一切安好。”


    林若璃在京城收到信件時,總會第一時間展開,反複閱讀,仿佛能透過字跡看到阮清婉在營帳中伏案書寫的模樣。她也會認真迴信,分享京城的趣事,朝中對邊境事務的積極反饋,以及她對阮清婉的關心。“京城近日花開正好,可惜你不能親眼目睹。但我想,邊境的風光在你筆下也別具韻味。你在前線務必保重身體,我在後方為你祈福。”


    一次,林若璃為了給阮清婉一個驚喜,決定親自前往邊境。她不顧路途遙遠與艱辛,帶著京城的特產和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踏上了行程。當她抵達邊境營地時,阮清婉正在練兵場指導士兵訓練。


    林若璃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阮清婉英姿颯爽地指揮著士兵,陽光灑在她身上,勾勒出她堅毅而又迷人的輪廓。那一刻,林若璃心中滿是傾慕。


    訓練結束後,阮清婉轉身便看到了林若璃,眼中先是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被驚喜與感動填滿。她快步走向林若璃,緊緊握住她的手,聲音略帶顫抖地說:“若璃,你怎麽來了?這一路奔波,太辛苦了。”林若璃微笑著看著阮清婉,眼中滿是溫柔:“想你了,就來了。我也想看看我們一起努力守護的地方。”


    阮清婉帶著林若璃參觀營地和屯田區域,一路上,兩人並肩而行,分享著分別後的點滴。林若璃看著茁壯成長的農作物,感慨地說:“看到這些,就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阮清婉看著林若璃,深情地說:“若不是你,我不可能堅持得這麽順利。有你在,我感覺自己有無窮的力量。”


    當晚,阮清婉帶著林若璃登上營地的高台,一同欣賞邊境的星空。繁星閃爍,如同鑲嵌在天幕上的寶石。阮清婉輕輕地牽起林若璃的手,林若璃微微一顫,卻沒有掙脫。兩人靜靜地感受著彼此的溫度,一種甜蜜而又安心的氛圍在他們之間蔓延。


    阮清婉轉頭看著林若璃,眼中滿是深情:“若璃,經過這麽多事,我越發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存在。我希望以後的日子,無論遇到什麽,我們都能像這樣,一直在一起。”林若璃臉頰緋紅,抬頭與阮清婉對視,輕聲說:“清婉,我也是。我願意一直陪在你身邊,與你共同麵對一切。”


    在這片寧靜的星空下,兩人的心緊緊相依,他們的感情如同醇厚的美酒,愈發香濃,為守護大虞朝的使命增添了一抹溫暖而堅定的色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3November的腦洞合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3Novemb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3November並收藏3November的腦洞合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