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盤古縣旱災
重生之冷麵王爺的嬌俏王妃 作者:蘇溪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一轉眼就到了迴王府的時候了。
隻是在林之意走的時候,花好和月圓手裏,又多了許多東西。
有包好的餛飩,有糕點,還有一些小吃,都是楊氏親自做的。
原本空間很大的馬車,也因為這些吃食變得滿滿當當。
林之意坐在馬車上,看著這些熟悉的糕點一下子就傷感起來了。
林之意知道這麽多的糕點和餛飩,一定是母親連夜做的。
想起母親今日一臉疲憊的樣子,林之意心中滿滿的感動。
同在馬車上顧夜寒,也察覺到了林之意的憂傷。
“王妃放心,以後我們會有很多時間迴來的。隻要你想,本王就陪你迴來。”顧夜寒連忙安慰著林之意。
林之意感激的點點頭,很快就調整了情緒。
馬車在路上緩緩的行駛著,但是在經過一個路段的時候發現了許多乞討的百姓。
而且看他們的穿著和說話的口音,也不像是京城人士。
這個路段比較偏僻,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多,並不好乞討。
想必是被城中的乞討者驅趕了,才流落至此。
“王爺,我們下去看看吧,這些好像都是災民。”林之意心生同情,她最見不得別人的苦難了。
顧夜寒正好也有此意,便協同林之意一同下了馬車。
許是他們的馬車有些貴氣,在他們下馬車的那一刻這些乞討者蜂擁而至。
“行行好吧,給點吃的吧!”
“我的孩子三天沒吃東西了,貴人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吧!”
“可憐可憐我們吧!”
……………
圍上來的人越來越多,擠得林之意都快站不穩了。
顧夜寒連忙把林之意護在懷中,然後拿出馬車上的幹糧,然後讓李進和李奎幫忙分了下去。
可是他們隻有一小袋幹糧,還是顧夜寒平日裏備著的。
前來討吃食的人越來越多,幹糧很快就被一掃而空。
林之意思考了片刻,做出了一個決定。
“把我的糕點拿出來分給大家吧!”
“可是小姐,那是夫人……”花好連忙阻止道。
林之意指了指小餛飩,這些餛飩不能直接吃,要煮了才能食用。
要是把這些糕點分下去,每個人可以分到吃的了。
“不是還有小餛飩嗎,我想母親知道了原因,也會理解我的。”林之意雖有不舍,但是在這個時候了,要以大局為重。
因為看這些乞討者的模樣,都十分的虛弱。仿佛他們在下一秒就會暈倒。
花好和月圓雖然心中有些不情願,還是聽了林之意的話,把所有的糕點都拿了出來。
看到有食物了,原本沒有搶到的人一下子就湧了上來。
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無辜。
“不要搶啊,排好隊一個一個的來啊!”林之意大聲喊道。
大家也很聽勸,規規矩矩的排起了隊來。
剛剛還慌亂的場麵,一下子就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顧夜寒看著狼吞虎咽的眾人,眉頭緊鎖。
經過詢問,才發現他們居然都是從家鄉逃難來的。如果不逃出來,隻能在家裏等死。
他們這一行有四五十人,原本還有更多的。但是還沒進城,要麽病死,要麽給餓死了。
他們所在的縣叫盤古縣,是大羽國最南邊的一個小縣城。
根據這些盤古縣百姓的講述,就在兩年前,他們縣就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導致百姓是顆粒無收。
雖然沒有收成,還是得上交糧食。如果不交,就會被趕出盤古縣。
於是許多人為了活著,隻得背井離鄉逃離盤古縣,去到其他地方生存。
聽著他們的遭遇,顧夜寒神情愈加嚴肅。他知道她不能坐以待斃,他要幫助他們。
第二天,天剛亮,皇宮內就已經開始準備上朝事宜。
早朝上,大臣們紛紛向皇帝稟報各地的情況和朝廷的各項事務。
當輪到顧夜寒時,他神色凝重地站了出來,將昨天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報告給皇帝。
皇帝聽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憤怒地質問道:“好一個盤古縣長,竟然敢知情不報,難道他的腦袋已不想要了嗎?”
顧夜寒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道:“陛下息怒,盤古縣長的確罪不可赦,但現在更重要的是解決盤古縣的問題。兒臣已經妥善安置了那些盤古百姓,讓他們有了安身之所。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找到解決盤古縣幹旱問題的方法,並減輕盤古百姓的負擔,尤其是糧食征收方麵應該予以減免。”
皇帝沉思片刻後,點頭表示讚同:“寒王所言甚是有理,減免糧食征收並不困難,但是這幹旱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朕需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盤古縣周圍沒有河流,大羽境內最近的一條河,更是隔了七八個縣城。
如果想要調用水源,確實十分的困難。
朝堂上頓時陷入一片沉默,眾大臣都皺起眉頭,思考著可行的解決方案。
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提議道:“陛下,我們可以從有河流的縣城挖水渠,每一個縣城修建一個堤壩蓄水,然後一直通往盤古縣。這樣一來,以後就不必再擔心缺水的問題了。”
這位老臣剛說完就被人反駁了:“挖水渠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時間。不知道何時才能挖到盤古縣。”
又一位大臣舉手說道:“盤古縣臨近珩國,珩國有一條大河,可否向珩國借水呢?”
“不可,珩國本就覬覦我國領土,此舉是萬萬不可的。”又有大臣反駁道。
皇帝聽了也點點頭,說道:“此舉確實不妥,可還有愛卿有什麽更好的建議?”
“兒臣有一計策,不知當講不當講。”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顧庭鈺站了出來。
“講!”皇帝應允道。
顧庭鈺清了清嗓子說道:
“兒臣覺得,我們可以派遣一些得力的人前往盤古縣,實地考察一下當地的水源情況,尋找可能使用的灌溉渠道或者地下水脈。如果能夠找到新的水源,那麽就可以解決當地百姓的用水問題。
同時,盤古縣依然需要修建連接其他城市的運河,不僅可以解決盤古縣未來的用水問題,還能以備不時之需。”
皇帝露出滿意的笑容,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對寧王提出的主意表示讚賞,並說道:“寧王殿下這個主意不錯,確實值得采納。”
緊接著,他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的顧夜寒,詢問道:“寒王,對於這個提議,你有何看法?”
顧夜寒微微躬身,恭敬地迴答道:“兒臣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隻是……不知陛下打算派遣何人前往盤古縣呢?”
此時,那位剛才建議挖水渠的老臣站出來發表意見:“既然是寧王殿下提出的建議,那自然是寧王殿下親自前往最為合適。”
其他大臣紛紛附和道:“臣也認為寧王殿下去比較合適。”
皇帝仔細觀察著殿下眾人,思考片刻後做出了最終決策:“既然大家都這麽認為,那就讓寒王和寧王一同前去吧。這樣兩人可以互相照應,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顧夜寒和顧庭鈺齊聲應道:“兒臣遵旨!”
顧夜寒十分明白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他也決心全力以赴,不負皇帝的期望。
隻是在林之意走的時候,花好和月圓手裏,又多了許多東西。
有包好的餛飩,有糕點,還有一些小吃,都是楊氏親自做的。
原本空間很大的馬車,也因為這些吃食變得滿滿當當。
林之意坐在馬車上,看著這些熟悉的糕點一下子就傷感起來了。
林之意知道這麽多的糕點和餛飩,一定是母親連夜做的。
想起母親今日一臉疲憊的樣子,林之意心中滿滿的感動。
同在馬車上顧夜寒,也察覺到了林之意的憂傷。
“王妃放心,以後我們會有很多時間迴來的。隻要你想,本王就陪你迴來。”顧夜寒連忙安慰著林之意。
林之意感激的點點頭,很快就調整了情緒。
馬車在路上緩緩的行駛著,但是在經過一個路段的時候發現了許多乞討的百姓。
而且看他們的穿著和說話的口音,也不像是京城人士。
這個路段比較偏僻,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多,並不好乞討。
想必是被城中的乞討者驅趕了,才流落至此。
“王爺,我們下去看看吧,這些好像都是災民。”林之意心生同情,她最見不得別人的苦難了。
顧夜寒正好也有此意,便協同林之意一同下了馬車。
許是他們的馬車有些貴氣,在他們下馬車的那一刻這些乞討者蜂擁而至。
“行行好吧,給點吃的吧!”
“我的孩子三天沒吃東西了,貴人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吧!”
“可憐可憐我們吧!”
……………
圍上來的人越來越多,擠得林之意都快站不穩了。
顧夜寒連忙把林之意護在懷中,然後拿出馬車上的幹糧,然後讓李進和李奎幫忙分了下去。
可是他們隻有一小袋幹糧,還是顧夜寒平日裏備著的。
前來討吃食的人越來越多,幹糧很快就被一掃而空。
林之意思考了片刻,做出了一個決定。
“把我的糕點拿出來分給大家吧!”
“可是小姐,那是夫人……”花好連忙阻止道。
林之意指了指小餛飩,這些餛飩不能直接吃,要煮了才能食用。
要是把這些糕點分下去,每個人可以分到吃的了。
“不是還有小餛飩嗎,我想母親知道了原因,也會理解我的。”林之意雖有不舍,但是在這個時候了,要以大局為重。
因為看這些乞討者的模樣,都十分的虛弱。仿佛他們在下一秒就會暈倒。
花好和月圓雖然心中有些不情願,還是聽了林之意的話,把所有的糕點都拿了出來。
看到有食物了,原本沒有搶到的人一下子就湧了上來。
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無辜。
“不要搶啊,排好隊一個一個的來啊!”林之意大聲喊道。
大家也很聽勸,規規矩矩的排起了隊來。
剛剛還慌亂的場麵,一下子就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顧夜寒看著狼吞虎咽的眾人,眉頭緊鎖。
經過詢問,才發現他們居然都是從家鄉逃難來的。如果不逃出來,隻能在家裏等死。
他們這一行有四五十人,原本還有更多的。但是還沒進城,要麽病死,要麽給餓死了。
他們所在的縣叫盤古縣,是大羽國最南邊的一個小縣城。
根據這些盤古縣百姓的講述,就在兩年前,他們縣就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導致百姓是顆粒無收。
雖然沒有收成,還是得上交糧食。如果不交,就會被趕出盤古縣。
於是許多人為了活著,隻得背井離鄉逃離盤古縣,去到其他地方生存。
聽著他們的遭遇,顧夜寒神情愈加嚴肅。他知道她不能坐以待斃,他要幫助他們。
第二天,天剛亮,皇宮內就已經開始準備上朝事宜。
早朝上,大臣們紛紛向皇帝稟報各地的情況和朝廷的各項事務。
當輪到顧夜寒時,他神色凝重地站了出來,將昨天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報告給皇帝。
皇帝聽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憤怒地質問道:“好一個盤古縣長,竟然敢知情不報,難道他的腦袋已不想要了嗎?”
顧夜寒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道:“陛下息怒,盤古縣長的確罪不可赦,但現在更重要的是解決盤古縣的問題。兒臣已經妥善安置了那些盤古百姓,讓他們有了安身之所。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找到解決盤古縣幹旱問題的方法,並減輕盤古百姓的負擔,尤其是糧食征收方麵應該予以減免。”
皇帝沉思片刻後,點頭表示讚同:“寒王所言甚是有理,減免糧食征收並不困難,但是這幹旱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朕需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盤古縣周圍沒有河流,大羽境內最近的一條河,更是隔了七八個縣城。
如果想要調用水源,確實十分的困難。
朝堂上頓時陷入一片沉默,眾大臣都皺起眉頭,思考著可行的解決方案。
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提議道:“陛下,我們可以從有河流的縣城挖水渠,每一個縣城修建一個堤壩蓄水,然後一直通往盤古縣。這樣一來,以後就不必再擔心缺水的問題了。”
這位老臣剛說完就被人反駁了:“挖水渠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時間。不知道何時才能挖到盤古縣。”
又一位大臣舉手說道:“盤古縣臨近珩國,珩國有一條大河,可否向珩國借水呢?”
“不可,珩國本就覬覦我國領土,此舉是萬萬不可的。”又有大臣反駁道。
皇帝聽了也點點頭,說道:“此舉確實不妥,可還有愛卿有什麽更好的建議?”
“兒臣有一計策,不知當講不當講。”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顧庭鈺站了出來。
“講!”皇帝應允道。
顧庭鈺清了清嗓子說道:
“兒臣覺得,我們可以派遣一些得力的人前往盤古縣,實地考察一下當地的水源情況,尋找可能使用的灌溉渠道或者地下水脈。如果能夠找到新的水源,那麽就可以解決當地百姓的用水問題。
同時,盤古縣依然需要修建連接其他城市的運河,不僅可以解決盤古縣未來的用水問題,還能以備不時之需。”
皇帝露出滿意的笑容,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對寧王提出的主意表示讚賞,並說道:“寧王殿下這個主意不錯,確實值得采納。”
緊接著,他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的顧夜寒,詢問道:“寒王,對於這個提議,你有何看法?”
顧夜寒微微躬身,恭敬地迴答道:“兒臣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隻是……不知陛下打算派遣何人前往盤古縣呢?”
此時,那位剛才建議挖水渠的老臣站出來發表意見:“既然是寧王殿下提出的建議,那自然是寧王殿下親自前往最為合適。”
其他大臣紛紛附和道:“臣也認為寧王殿下去比較合適。”
皇帝仔細觀察著殿下眾人,思考片刻後做出了最終決策:“既然大家都這麽認為,那就讓寒王和寧王一同前去吧。這樣兩人可以互相照應,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顧夜寒和顧庭鈺齊聲應道:“兒臣遵旨!”
顧夜寒十分明白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他也決心全力以赴,不負皇帝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