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秦家分家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青娥抱著孩子,連忙開口讓倆孩子起來,她把六丫遞給秦井邊。
歎息道:“這孩子福大命大,多虧你驚跑了我那親家,幸而埋的淺,不然怕是就沒命在了。”
秦井邊手忙腳亂接過孩子,慚愧道:“我也沒幫什麽忙,多虧了嬸子,待東海迴來,我讓他去嬸子家裏,給嬸子磕頭。”
跟著一起救娃的村民們聞言,忙都跟著點頭,隻說多虧梁青娥鎮定,不然若隻靠著他們,六丫怕是就懸了。
梁青娥見六丫麵色稍微緩過來些,不知是不是餓了,正啜著小嘴找飯吃,眼睛還不大能睜開,瞧著十分可憐。
“孩子餓了,東海媳婦不知怎麽焦心呢,快些把孩子抱迴去吧,家裏還有一堆事,我先迴家了。”
眾人忙又開口挽留,無奈梁青娥執意要走,也隻得作罷。
深秋的天氣已經有些冷,梁青娥穿一件破舊單衣,一路走迴去,竟也不覺得冷。
迴到家,陳秋蓮忙上來問大壯上學堂可還順利,待聽到黃夫子不但給大壯取了個大名,還言大壯穩重聰明,頓時樂的彎起唇角。
樂過後,陳秋蓮方疑惑道:“我記得娘出門時穿的是件降藍色的薄夾襖,這怎麽隻剩裏麵的單衣了。”
聽到婆婆出門一趟衣裳還少了,秦蘭花頓時支起耳朵,隱秘的往梁青娥頭發衣襟上不停打量,神色裏滿是八卦。
梁青娥瞥她一眼,順了順頭發,又彈了彈上衣。
淡聲道:“哦,你說我薄夾襖啊,迴來時碰見個活埋孫女的阿奶,我把娃兒從坑裏抱出來,衣裳脫了裹孩子了。”
陳秋蓮和秦蘭花兩人聽到這個消息,俱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她們再三確認梁青娥並沒開玩笑後,不堪入耳的咒罵和謾罵聲瞬間響徹整個小院。
秦蘭花是主力,她人本來就潑辣,口齒也伶俐,吐出的髒話幾乎沒有重樣的。
若這些髒話有重量,恐怕那活埋親孫女的老虔婆一露麵,立刻就會被這如小山堆般重的髒話給壓得動彈不得。
至於梁青娥為啥沒明說這事是親家馮氏所為,則是她不想多費口舌的緣故。
畢竟兩村相隔不遠,這樣大的事兒,相信用不了兩天,就能傳的人盡皆知。
然而,梁青娥到底還是低估了村人們對八卦的熱衷,以及八卦的傳播速度。
僅僅隻是到了當天下午,出門隨便轉一圈,隻要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義憤填膺談論大黃莊秦家老婆子活埋小孫女的事兒。
話題中心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梁青娥,也被人拉著各種問東問西。
等到了傍晚大壯從學堂迴來,關於這件事的後續結果,已經更新了好幾個版本。
原來,今兒吃過早飯,馮氏就把家裏兒子兒媳們都支走,當然,孫子孫女們也都被她找由頭趕了出去。
秦東海被老娘指使去山上挖藥材,用的理由就是多挖些益氣補血的藥材,好給大兒媳熬湯養身子。
事關婆娘身體恢複,秦東海自然求之不得,帶上幹糧,拿起背簍和鐵鏟就進了山。
據說鄭氏從生產後連著兩頓沒正經吃過飯,饒是這一胎生的順當,到底還是傷了元氣,人又虛弱,多是在房中昏睡。
馮氏就趁著這空檔,把六丫裝竹籃裏帶了出去,村裏倒是有人瞧見問起,她隻推說去埋六丫的胞衣。
村人們聽說是去埋胞衣,再沒了興趣,就這樣,馮氏提著竹籃一路去了村子後頭的荊棘叢裏。
許是六丫命不該絕,竟是讓正開荒的秦井邊撞破了,畢竟是喪良心的事兒,馮氏心虛之下,粗粗覆了土就跑走了。
鄭氏醒來不見娃兒,焦急萬分,馮氏隻說孩子被兒媳婦壓死了,她找了個風水寶地已經把娃給埋了。
鄭氏自然不信,一口咬定孩子讓婆婆給活埋了,就吵嚷了出來。
至於鄭氏為啥那麽肯定婆婆會活埋六丫,則是因為六丫出生前,馮氏親口講過她聽來的一個生男娃的土方子。
說是若婦人一直生女胎,隻要把生下的女嬰在出生三日內,不拘火焚、水溺、斷骨、還是活埋……
總之,隻要讓女嬰受盡苦楚死去,其他女嬰靈看見,便不敢再投生到這個婦人腹中。
下一胎,定能一舉得男。
鄭氏說馮氏說這個事時,眼睛就一直盯著她的肚子,還問她若果然生下個女胎,舍不舍得娃兒遭這些罪。
鄭氏是個母親,還是個疼愛孩子的母親,她當即就直言,隻道若天不讓她有子送終,那她也隻好認命。
“許是那妖婆聽東海婆娘這樣說,就起了心思了。”
“也不知秦東海迴家聽說老娘活埋了小閨女,會作何感想。”
“還能如何,一邊是老娘,一邊是閨女,六丫到底沒事,隻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看不見得,聽說鄭氏抱著六丫跪在秦族長門口,隻說她不敢迴家,更不敢讓六丫迴來,求族長給她娘幾個一條活路,讓族長做主把她休了,左右公婆不稀罕幾個丫頭,讓把丫頭們也給她,不然她就隻有帶著丫頭們投河這一條路可走。”
梁青娥聽村裏人說聽來的傳言,心裏暗暗點頭,鄭氏確是個聰明的。
這個節骨眼,隻要秦族長還是個人,必然不會真休了鄭氏,哪怕拿出七出中無子這一條,鄭氏都休不得。
讓鄭氏大度原諒婆母,胳膊折了袖子裏藏,鄭氏若願退讓,就不會抱著六丫跪求秦族長做主了。
鄭氏想要的,是他們大房一家幾口,徹底和老宅分割開。
馮氏活埋小孫女這事鬧的頗大,整個大黃莊的名聲也跟著一落千丈。
大黃莊黃姓最多,其餘幾個姓人也不少,因為這件事,村裏未婚的漢子姑娘們都跟著受牽累,若秦族長不給出個說法,隻怕難平眾怒。
畢竟,沒有哪個疼孩子的爹娘,敢把姑娘許給生丫頭就活埋的村子。
秦族長於公於私,都得拿出態度來。
次日,事兒就有了分曉,秦族長做主,給秦丙這一房分了家。
家裏田地一分為四,老兩口拿一份養老,秦東海三兄弟各拿一份。
家裏糧食同樣如此分,公中的銀錢,聽說在秦族長的嗬斥怒罵下,馮氏和秦丙不甘不願給秦東海和鄭氏分了三兩銀。
因為鄭氏剛剛生產,又受了驚嚇,以至於六丫沒奶水吃,馮氏又額外買了一頭產奶的母羊用來養活六丫。
至於房子,鄭氏壓根不願同馮氏等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借了同族的老宅搬了進去,說是等翻過年天暖起了房舍後,再挪出來。
這件事過去五六天後,一日吃過晚飯,秦東海帶著大丫,拎著一刀肉摸黑上了門。
歎息道:“這孩子福大命大,多虧你驚跑了我那親家,幸而埋的淺,不然怕是就沒命在了。”
秦井邊手忙腳亂接過孩子,慚愧道:“我也沒幫什麽忙,多虧了嬸子,待東海迴來,我讓他去嬸子家裏,給嬸子磕頭。”
跟著一起救娃的村民們聞言,忙都跟著點頭,隻說多虧梁青娥鎮定,不然若隻靠著他們,六丫怕是就懸了。
梁青娥見六丫麵色稍微緩過來些,不知是不是餓了,正啜著小嘴找飯吃,眼睛還不大能睜開,瞧著十分可憐。
“孩子餓了,東海媳婦不知怎麽焦心呢,快些把孩子抱迴去吧,家裏還有一堆事,我先迴家了。”
眾人忙又開口挽留,無奈梁青娥執意要走,也隻得作罷。
深秋的天氣已經有些冷,梁青娥穿一件破舊單衣,一路走迴去,竟也不覺得冷。
迴到家,陳秋蓮忙上來問大壯上學堂可還順利,待聽到黃夫子不但給大壯取了個大名,還言大壯穩重聰明,頓時樂的彎起唇角。
樂過後,陳秋蓮方疑惑道:“我記得娘出門時穿的是件降藍色的薄夾襖,這怎麽隻剩裏麵的單衣了。”
聽到婆婆出門一趟衣裳還少了,秦蘭花頓時支起耳朵,隱秘的往梁青娥頭發衣襟上不停打量,神色裏滿是八卦。
梁青娥瞥她一眼,順了順頭發,又彈了彈上衣。
淡聲道:“哦,你說我薄夾襖啊,迴來時碰見個活埋孫女的阿奶,我把娃兒從坑裏抱出來,衣裳脫了裹孩子了。”
陳秋蓮和秦蘭花兩人聽到這個消息,俱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她們再三確認梁青娥並沒開玩笑後,不堪入耳的咒罵和謾罵聲瞬間響徹整個小院。
秦蘭花是主力,她人本來就潑辣,口齒也伶俐,吐出的髒話幾乎沒有重樣的。
若這些髒話有重量,恐怕那活埋親孫女的老虔婆一露麵,立刻就會被這如小山堆般重的髒話給壓得動彈不得。
至於梁青娥為啥沒明說這事是親家馮氏所為,則是她不想多費口舌的緣故。
畢竟兩村相隔不遠,這樣大的事兒,相信用不了兩天,就能傳的人盡皆知。
然而,梁青娥到底還是低估了村人們對八卦的熱衷,以及八卦的傳播速度。
僅僅隻是到了當天下午,出門隨便轉一圈,隻要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義憤填膺談論大黃莊秦家老婆子活埋小孫女的事兒。
話題中心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梁青娥,也被人拉著各種問東問西。
等到了傍晚大壯從學堂迴來,關於這件事的後續結果,已經更新了好幾個版本。
原來,今兒吃過早飯,馮氏就把家裏兒子兒媳們都支走,當然,孫子孫女們也都被她找由頭趕了出去。
秦東海被老娘指使去山上挖藥材,用的理由就是多挖些益氣補血的藥材,好給大兒媳熬湯養身子。
事關婆娘身體恢複,秦東海自然求之不得,帶上幹糧,拿起背簍和鐵鏟就進了山。
據說鄭氏從生產後連著兩頓沒正經吃過飯,饒是這一胎生的順當,到底還是傷了元氣,人又虛弱,多是在房中昏睡。
馮氏就趁著這空檔,把六丫裝竹籃裏帶了出去,村裏倒是有人瞧見問起,她隻推說去埋六丫的胞衣。
村人們聽說是去埋胞衣,再沒了興趣,就這樣,馮氏提著竹籃一路去了村子後頭的荊棘叢裏。
許是六丫命不該絕,竟是讓正開荒的秦井邊撞破了,畢竟是喪良心的事兒,馮氏心虛之下,粗粗覆了土就跑走了。
鄭氏醒來不見娃兒,焦急萬分,馮氏隻說孩子被兒媳婦壓死了,她找了個風水寶地已經把娃給埋了。
鄭氏自然不信,一口咬定孩子讓婆婆給活埋了,就吵嚷了出來。
至於鄭氏為啥那麽肯定婆婆會活埋六丫,則是因為六丫出生前,馮氏親口講過她聽來的一個生男娃的土方子。
說是若婦人一直生女胎,隻要把生下的女嬰在出生三日內,不拘火焚、水溺、斷骨、還是活埋……
總之,隻要讓女嬰受盡苦楚死去,其他女嬰靈看見,便不敢再投生到這個婦人腹中。
下一胎,定能一舉得男。
鄭氏說馮氏說這個事時,眼睛就一直盯著她的肚子,還問她若果然生下個女胎,舍不舍得娃兒遭這些罪。
鄭氏是個母親,還是個疼愛孩子的母親,她當即就直言,隻道若天不讓她有子送終,那她也隻好認命。
“許是那妖婆聽東海婆娘這樣說,就起了心思了。”
“也不知秦東海迴家聽說老娘活埋了小閨女,會作何感想。”
“還能如何,一邊是老娘,一邊是閨女,六丫到底沒事,隻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看不見得,聽說鄭氏抱著六丫跪在秦族長門口,隻說她不敢迴家,更不敢讓六丫迴來,求族長給她娘幾個一條活路,讓族長做主把她休了,左右公婆不稀罕幾個丫頭,讓把丫頭們也給她,不然她就隻有帶著丫頭們投河這一條路可走。”
梁青娥聽村裏人說聽來的傳言,心裏暗暗點頭,鄭氏確是個聰明的。
這個節骨眼,隻要秦族長還是個人,必然不會真休了鄭氏,哪怕拿出七出中無子這一條,鄭氏都休不得。
讓鄭氏大度原諒婆母,胳膊折了袖子裏藏,鄭氏若願退讓,就不會抱著六丫跪求秦族長做主了。
鄭氏想要的,是他們大房一家幾口,徹底和老宅分割開。
馮氏活埋小孫女這事鬧的頗大,整個大黃莊的名聲也跟著一落千丈。
大黃莊黃姓最多,其餘幾個姓人也不少,因為這件事,村裏未婚的漢子姑娘們都跟著受牽累,若秦族長不給出個說法,隻怕難平眾怒。
畢竟,沒有哪個疼孩子的爹娘,敢把姑娘許給生丫頭就活埋的村子。
秦族長於公於私,都得拿出態度來。
次日,事兒就有了分曉,秦族長做主,給秦丙這一房分了家。
家裏田地一分為四,老兩口拿一份養老,秦東海三兄弟各拿一份。
家裏糧食同樣如此分,公中的銀錢,聽說在秦族長的嗬斥怒罵下,馮氏和秦丙不甘不願給秦東海和鄭氏分了三兩銀。
因為鄭氏剛剛生產,又受了驚嚇,以至於六丫沒奶水吃,馮氏又額外買了一頭產奶的母羊用來養活六丫。
至於房子,鄭氏壓根不願同馮氏等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借了同族的老宅搬了進去,說是等翻過年天暖起了房舍後,再挪出來。
這件事過去五六天後,一日吃過晚飯,秦東海帶著大丫,拎著一刀肉摸黑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