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紅河碼頭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菌菇醬頗受上下一眾的喜愛。
問他們口感鹹淡,從大人,到將將五歲的三壯,都喜歡的不得了,眨著星星眼說好吃。
要梁青娥說,這東西比起當年在縣令府上吃到的,味兒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當年廚娘熬菌菇醬的時候,那是先把蔥薑蒜和所有大料都先小火慢炸一遍,等香味出來,蔥薑蒜炸幹炸焦再撈出來丟掉。
再下雞丁肉入鍋翻炸,待雞丁炸到焦黃,再下豆豉,下菌菇丁,放醬,放些微清酒……
做好後或配湯麵,或配清粥,再或者夾饅頭吃,那滋味別提多香多下飯了。
不過,他們莊戶人家,就不要奢想去拿雞丁配了,菌菇醬做的這樣油汪汪,醬香滿滿,就是成功了。
菌菇醬既做好,離葉銀紅賣吃食的計劃,又近一步。
大家坐下商議一番,最後決定賣湯麵。
連名兒,梁青娥都起好了,叫做紅鯉湯麵攤。
眾人不解,問為啥不叫林家湯麵攤,或者幹脆就啥都不叫。
因為別人家的湯麵攤,餛飩攤,也就是支起兩個大鐵鍋,再擺幾張桌子幾條凳子就完事,也沒見誰起這花裏胡哨的名字。
又問是哪兩個字,待聽到是紅鯉魚的紅鯉,更加不解。
畢竟,他們隻是個賣素麵的湯麵攤,起紅鯉這個名字,又不賣鯉魚相關的湯麵,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梁青娥眼睛一瞪,直接道:“你們懂啥,老娘怎麽說,你們怎麽做,這名兒多好,叫了這個名,保管生意興隆。”
整個林家可以說是梁青娥的一言堂,她說這名兒好,哪怕大家都不知好在哪兒,那這名兒就定然有她的妙處。
誰讓梁青娥是家裏唯一識幾筆字的能耐人呐!
湯麵攤的名兒取好,梁青娥也不耽擱,次日一早抱過樂寶,又順帶瞅瞅五壯,就背起背簍,同林老虎和林大熊,一起趕往黃川。
黃川鎮在河灣村西南方向,約摸有十五六裏路,三人因是打探碼頭擺攤的道道,就沒走官道,而是抄小路,輕裝簡行一路去了黃川。
黃川鎮平地多,幾乎沒有山地,鎮外有紅河流經,官府特在此設了碼頭,方便往來船隻裝卸貨物、停靠補給。
原本小小一座碼頭,經過這些年的擴建發展,如今也成了規模。
梁青娥幾人從清晨,直走到日上三竿,才遠遠看到碼頭影子,幾人一鼓作氣,又走半刻鍾,終於站在碼頭邊上。
這會兒沒有貨船停靠,力夫和拿著扁擔與藤筐的挑夫,三三兩兩坐在一處,正嘻嘻哈哈說著什麽。
通往碼頭寬闊的馬路上,已有好幾輛牛車聚集等候,梁青娥見車把手著裝統一,心裏猜測,這該是哪家商號遣人搬卸貨物的。
林大熊打前,梁青娥和林老虎跟著他的腳步,越過碼頭往前直行百十米,就見有三家吃食攤,十分顯眼擺在路邊。
許是這會兒沒有生意,幾個攤主聚在餛飩攤前,正說說笑笑捏著餛飩。
三人走近一瞧,果和林大熊說的一樣,一家賣炊餅,一家賣蒸餅,中間一家鍋氣蒸騰,長長的案板上,餛飩已經包了好些,就等著有人吆喝來一碗餛飩,立時就能下鍋。
三人晨起沒吃飯,此時看到鍋煙氣,原本饑腸轆轆的胃,頓時更覺饑餓。
“三位來碗餛飩,咱家的餛飩都是純五花肉打的餡,那是一點青菜都沒摻,您們來幾碗嚐嚐味兒,保您吃了還想吃。”
餛飩攤攤主是個模樣和氣的老漢,他見有人經過,忙笑容滿麵開始攬客。
旁邊賣蒸餅和賣炊餅的也不甘示弱,也開始吆喝自家餅子。
餛飩攤左邊是賣蒸餅的,攤主一掀開蒸籠,韭香麥香味爭湧往鼻端彌漫,幾人吸著鼻子,不停吞咽口水。
林大熊張口問價格,聽到蒸餅要三文一個,忙拉著林老虎往後退兩步。
這也太貴了,在他們臨仙鎮,一個蒸餅隻需兩文。
梁青娥瞅他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模樣,頗有些無語,暗暗瞪林大熊一眼,抬腳走到最前麵。
林大熊沒有領會老娘的意思,隻當梁青娥餓了,怪他嫌貴不舍的買,忙道:“娘,我和大哥都不餓,你要吃的話,買一個就好。”
攤主聽見,忙拿出一個大葉子,就要下手去包蒸餅。
梁青娥忙製止攤主,滿是歉意道:“對不住了,我這兩日在吃湯藥,大夫說要忌發物,不能吃韭菜呢。”
林大熊雖不知老娘為啥咒自己生病,仍配合一拍腦門,懊惱道:“瞧我,都忘了娘不能吃辛辣葷腥的東西,真是該打。”
賣炊餅的攤主聞言,悻悻合上蒸籠,再不理睬梁青娥幾人。
倒是另一家賣炊餅的老婦人,聽到梁青娥吃不得葷腥發物,忙指著自家麥草編製的饃筐。
殷勤道:“咱家的炊餅是燙麵做的餅子,又香又軟,一點油都沒放……”
說著,她就掀開饃筐的蓋,隻見裏麵一個泛黃的小破被,裏麵捂著滿滿當當熱氣騰騰的焦黃炊餅。
梁青娥看一眼炊餅的個頭,約摸海碗口那麽大。
她這才發現,不管是炊餅,還是才見的蒸餅,好似都沒他們草市口賣的大。
一問價格,竟也要三文錢一個。
這麽樣大小的餅子,普通勞力最少得三個才能吃飽,不得不說,賣吃食,確實挺掙錢。
梁青娥故作躊躇,道:“咱們鎮上草市裏的炊餅,三文都能買兩個了,你這也太貴了些。”
賣炊餅的老婦人把筐蓋又蓋迴去,道:“草市又不要攤位費,咱們在這擺攤,每日裏都要交二十個大錢呐!”
啥,擺攤竟要交二十個大錢,梁青娥幾人聞言,饒是心裏有準備,聽到這個數額,臉色還是一變。
二十個大錢也忒多了,若他們當天一份賣不出去,豈不是白辛苦不說,還要倒賠二十文。
便是有生意上門,若是一天不賺大幾十文,扣除成本後,隻怕也是在給東家賺攤位費。
梁青娥嘴一撇,一臉不信,道:“你莫要哄我,你這一沒個遮風擋雨的草棚子,二也沒個正經攤位,就路邊隨便找塊地擺攤,哪裏花的了二十個大錢。
老婦人見梁青娥不信,待要分辨,就見中間賣餛飩的老漢一揮長勺,不耐煩道:“你們要買就買,不買就離遠點,莫要耽誤咱們做生意。”
梁青娥聞言,不快道:“你這老漢說話忒不客氣,你們這又沒開始上客,咱們不過多問兩句,哪裏就耽擱你們做生意了。”
老漢揮手,開始趕人,嫌棄道:“我和你們說不著,不吃就走遠點,炊餅蒸餅三文一個,餛飩八文一碗,一碗十五個餛飩,咱們一直就是這個價。”
梁青娥三人看向案板上的餛飩,隻見拇指大小、如同金魚尾小小一個的餛飩,隻十五隻,就能賣八文錢。
他們心裏又和草市口的餛飩做一番對比,他們草市賣的餛飩皮薄餡大,雖菜多肉少,然一碗隻要五文,約摸也有十五個左右,還能免費續餛飩湯。
果然,碼頭這兒的吃食,樣樣都比旁的地方貴。
梁青娥見這三個攤主對他們愛搭不理,且中間賣餛飩的老漢更是對他們起了警惕心。
當下也不再糾纏,喊上兄弟二人,就離開了。
問他們口感鹹淡,從大人,到將將五歲的三壯,都喜歡的不得了,眨著星星眼說好吃。
要梁青娥說,這東西比起當年在縣令府上吃到的,味兒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當年廚娘熬菌菇醬的時候,那是先把蔥薑蒜和所有大料都先小火慢炸一遍,等香味出來,蔥薑蒜炸幹炸焦再撈出來丟掉。
再下雞丁肉入鍋翻炸,待雞丁炸到焦黃,再下豆豉,下菌菇丁,放醬,放些微清酒……
做好後或配湯麵,或配清粥,再或者夾饅頭吃,那滋味別提多香多下飯了。
不過,他們莊戶人家,就不要奢想去拿雞丁配了,菌菇醬做的這樣油汪汪,醬香滿滿,就是成功了。
菌菇醬既做好,離葉銀紅賣吃食的計劃,又近一步。
大家坐下商議一番,最後決定賣湯麵。
連名兒,梁青娥都起好了,叫做紅鯉湯麵攤。
眾人不解,問為啥不叫林家湯麵攤,或者幹脆就啥都不叫。
因為別人家的湯麵攤,餛飩攤,也就是支起兩個大鐵鍋,再擺幾張桌子幾條凳子就完事,也沒見誰起這花裏胡哨的名字。
又問是哪兩個字,待聽到是紅鯉魚的紅鯉,更加不解。
畢竟,他們隻是個賣素麵的湯麵攤,起紅鯉這個名字,又不賣鯉魚相關的湯麵,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梁青娥眼睛一瞪,直接道:“你們懂啥,老娘怎麽說,你們怎麽做,這名兒多好,叫了這個名,保管生意興隆。”
整個林家可以說是梁青娥的一言堂,她說這名兒好,哪怕大家都不知好在哪兒,那這名兒就定然有她的妙處。
誰讓梁青娥是家裏唯一識幾筆字的能耐人呐!
湯麵攤的名兒取好,梁青娥也不耽擱,次日一早抱過樂寶,又順帶瞅瞅五壯,就背起背簍,同林老虎和林大熊,一起趕往黃川。
黃川鎮在河灣村西南方向,約摸有十五六裏路,三人因是打探碼頭擺攤的道道,就沒走官道,而是抄小路,輕裝簡行一路去了黃川。
黃川鎮平地多,幾乎沒有山地,鎮外有紅河流經,官府特在此設了碼頭,方便往來船隻裝卸貨物、停靠補給。
原本小小一座碼頭,經過這些年的擴建發展,如今也成了規模。
梁青娥幾人從清晨,直走到日上三竿,才遠遠看到碼頭影子,幾人一鼓作氣,又走半刻鍾,終於站在碼頭邊上。
這會兒沒有貨船停靠,力夫和拿著扁擔與藤筐的挑夫,三三兩兩坐在一處,正嘻嘻哈哈說著什麽。
通往碼頭寬闊的馬路上,已有好幾輛牛車聚集等候,梁青娥見車把手著裝統一,心裏猜測,這該是哪家商號遣人搬卸貨物的。
林大熊打前,梁青娥和林老虎跟著他的腳步,越過碼頭往前直行百十米,就見有三家吃食攤,十分顯眼擺在路邊。
許是這會兒沒有生意,幾個攤主聚在餛飩攤前,正說說笑笑捏著餛飩。
三人走近一瞧,果和林大熊說的一樣,一家賣炊餅,一家賣蒸餅,中間一家鍋氣蒸騰,長長的案板上,餛飩已經包了好些,就等著有人吆喝來一碗餛飩,立時就能下鍋。
三人晨起沒吃飯,此時看到鍋煙氣,原本饑腸轆轆的胃,頓時更覺饑餓。
“三位來碗餛飩,咱家的餛飩都是純五花肉打的餡,那是一點青菜都沒摻,您們來幾碗嚐嚐味兒,保您吃了還想吃。”
餛飩攤攤主是個模樣和氣的老漢,他見有人經過,忙笑容滿麵開始攬客。
旁邊賣蒸餅和賣炊餅的也不甘示弱,也開始吆喝自家餅子。
餛飩攤左邊是賣蒸餅的,攤主一掀開蒸籠,韭香麥香味爭湧往鼻端彌漫,幾人吸著鼻子,不停吞咽口水。
林大熊張口問價格,聽到蒸餅要三文一個,忙拉著林老虎往後退兩步。
這也太貴了,在他們臨仙鎮,一個蒸餅隻需兩文。
梁青娥瞅他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模樣,頗有些無語,暗暗瞪林大熊一眼,抬腳走到最前麵。
林大熊沒有領會老娘的意思,隻當梁青娥餓了,怪他嫌貴不舍的買,忙道:“娘,我和大哥都不餓,你要吃的話,買一個就好。”
攤主聽見,忙拿出一個大葉子,就要下手去包蒸餅。
梁青娥忙製止攤主,滿是歉意道:“對不住了,我這兩日在吃湯藥,大夫說要忌發物,不能吃韭菜呢。”
林大熊雖不知老娘為啥咒自己生病,仍配合一拍腦門,懊惱道:“瞧我,都忘了娘不能吃辛辣葷腥的東西,真是該打。”
賣炊餅的攤主聞言,悻悻合上蒸籠,再不理睬梁青娥幾人。
倒是另一家賣炊餅的老婦人,聽到梁青娥吃不得葷腥發物,忙指著自家麥草編製的饃筐。
殷勤道:“咱家的炊餅是燙麵做的餅子,又香又軟,一點油都沒放……”
說著,她就掀開饃筐的蓋,隻見裏麵一個泛黃的小破被,裏麵捂著滿滿當當熱氣騰騰的焦黃炊餅。
梁青娥看一眼炊餅的個頭,約摸海碗口那麽大。
她這才發現,不管是炊餅,還是才見的蒸餅,好似都沒他們草市口賣的大。
一問價格,竟也要三文錢一個。
這麽樣大小的餅子,普通勞力最少得三個才能吃飽,不得不說,賣吃食,確實挺掙錢。
梁青娥故作躊躇,道:“咱們鎮上草市裏的炊餅,三文都能買兩個了,你這也太貴了些。”
賣炊餅的老婦人把筐蓋又蓋迴去,道:“草市又不要攤位費,咱們在這擺攤,每日裏都要交二十個大錢呐!”
啥,擺攤竟要交二十個大錢,梁青娥幾人聞言,饒是心裏有準備,聽到這個數額,臉色還是一變。
二十個大錢也忒多了,若他們當天一份賣不出去,豈不是白辛苦不說,還要倒賠二十文。
便是有生意上門,若是一天不賺大幾十文,扣除成本後,隻怕也是在給東家賺攤位費。
梁青娥嘴一撇,一臉不信,道:“你莫要哄我,你這一沒個遮風擋雨的草棚子,二也沒個正經攤位,就路邊隨便找塊地擺攤,哪裏花的了二十個大錢。
老婦人見梁青娥不信,待要分辨,就見中間賣餛飩的老漢一揮長勺,不耐煩道:“你們要買就買,不買就離遠點,莫要耽誤咱們做生意。”
梁青娥聞言,不快道:“你這老漢說話忒不客氣,你們這又沒開始上客,咱們不過多問兩句,哪裏就耽擱你們做生意了。”
老漢揮手,開始趕人,嫌棄道:“我和你們說不著,不吃就走遠點,炊餅蒸餅三文一個,餛飩八文一碗,一碗十五個餛飩,咱們一直就是這個價。”
梁青娥三人看向案板上的餛飩,隻見拇指大小、如同金魚尾小小一個的餛飩,隻十五隻,就能賣八文錢。
他們心裏又和草市口的餛飩做一番對比,他們草市賣的餛飩皮薄餡大,雖菜多肉少,然一碗隻要五文,約摸也有十五個左右,還能免費續餛飩湯。
果然,碼頭這兒的吃食,樣樣都比旁的地方貴。
梁青娥見這三個攤主對他們愛搭不理,且中間賣餛飩的老漢更是對他們起了警惕心。
當下也不再糾纏,喊上兄弟二人,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