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你這包糖,做啥用,給誰喝
孫女是福星錦鯉,我是黴星極品 作者:麥苗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喜心嫁到了鎮上,當年可是羨煞了好多人。
如今成婚三年,還沒個喜信,不說她婆婆著急,就是梁青娥這個親娘,想起來也是焦慮。
為免林喜心婆婆聽著兒媳娘家又添一雙小兒女吃心,梁青娥否決了大陳氏的提議。
隻她到底不放心,借著還要買包粗紅糖的由頭,拉著大陳氏穿梭在趕集的人群裏,經過於家開的雜貨鋪門口時,悄悄往裏瞅幾眼。
見閨女和女婿麵上含笑招唿客人,尤其見林喜心穿的甚是利落整潔,麵上氣色瞧著也好,又看到於金寶待閨女十分和氣親昵,這才放下一顆心。
於家鋪子裏自然也是賣有紅糖的,隻梁青娥一向端的正,為免林喜心在婆家難做,非但她自個,連同家裏所有人,都被她三令五申不許往於家的雜貨鋪打秋風。
梁青娥從旁人家的鋪子裏花十五個銅子,買到半斤粗紅糖揣進懷裏。
倆人再沒旁的東西要買,這才離開鎮子,徑直往家趕去。
一路上,大陳氏時不時瞅一眼梁青娥娥胸口,一臉的欲言又止。
她不說,梁青娥隻裝不知道,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大陳氏每每露出這副神情,都是有為難的事。
不過,不是為難她自己個,而是為難她梁青娥。
投注在身上的目光越來越頻繁灼熱,越來越不掩飾,梁青娥見躲不過去,索性問道:“大嫂有話直說就是,我這一路被你看的,胸口都發燙。”
“去你的,我又不是那賊漢子,怎麽就看的你胸口發燙了。”大陳氏一揚眉毛,直截了當道:“我問你,你買這包糖,做啥用,給誰喝。”
梁青娥見她雖是玩笑口吻,神色卻透著認真,便知這老娘們是給她侄女陳秋蓮撐腰來了。
抬頭嫁女,低頭娶媳,這會兒大陳氏身份上不是她婆家大嫂,而是大兒媳娘家姑母。
她也不打哈哈,道:“家裏紅糖快喝完了,買包給樂寶她娘補身子,這氣血足了,奶水才多,奶水多,才不會餓到我的乖孫女。”
大陳氏聽她連敷衍都不想敷衍的大實話,頓時氣結,指著梁青娥就是一通罵。
“當初我是瞎了眼把侄女兒說給你當媳婦,這麽些年,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說你疼姑娘,大毛妮和二毛妮長這麽大,也沒見你這般上心……”
“五壯和樂寶就差了十天,一個穿的破破爛爛,一個剛一落草就有細棉衣裳穿,你同我說說,秋蓮到底哪裏比不上她秦蘭花!”
梁青娥聽她翻樂寶的衣裳布料,就知昨兒劉春梅和吳荷香迴去後,定同她這大嫂,說了什麽。
她也不狡辯,實話實說道:“秋蓮樣樣比蘭花強,比蘭花能幹,也比蘭花孝順,論起教養孩子,也強出蘭花一大截……”
隻是,她樣樣都強,偏不是她乖孫女的親娘,她能怎麽辦。
夢裏相關的事,梁青娥連親生的孩子都絕口不提,更別說和大陳氏了,那是更不會說。
大陳氏懵了,都忘了生氣:“既秋蓮這麽好,你咋還這麽作賤她,一樣都是兒媳,偏偏兩樣看待。”
這話大陳氏能說,梁青娥可不會認,雖然現在事實就是秦蘭花吃喝待遇更好。
她掰著手指頭同大陳氏分辯,從陳秋蓮生大毛妮二毛妮算起,到底下其餘兩個兒媳懷孩子,坐月子。
樁樁件件都說一遍,力證她一碗水端得平的很。
見還是說服不了大陳氏,突然,她福至心靈,一臉羞恥道:“嫂子,不怕你笑話,實在是樂寶長的像她阿爺,尤其是她脖頸處一顆小痣,簡直同青山一模一樣。”
“可憐我和青山少年夫妻,又養育了四個兒女,他走時,喜心將將一歲,還不會叫爹,王秀娟那賤皮子又挑唆爹娘給我們娘五個分了就去,這些年,我是又當男人,又當女人,嫂子,我過得苦啊……”
二叔子林青山脖頸有沒有一顆痣,作為大嫂的大陳氏沒留意過,她見梁青娥說的淒涼,心裏也十分不好受。
雖還有些將信將疑,為免再揭梁青娥傷疤,到底還是丟開了這個話頭。
“好了,都過去了,你現在兒孫滿堂的,隻往前看吧!”
她安慰完梁青娥,想想到底還是不甘心,又補充一句:“論理你家裏的事,輪不到我插手,隻我做姑姑的,不能看著我侄女兒受委屈,你若隻單單為著樂寶便罷,等樂寶斷奶後,你要還啥好吃的都塞給飛鷹家的,我可不依。”
“行行行,嫂子到時候隻管看著,等樂寶斷了奶,瞧我還買紅糖嗎。”
紅糖半斤就要十五文,有這十五文,她細棉布都能扯兩尺,兩尺布,都夠給樂寶做一套小裏衣的。
她做甚想不開把這錢,花到不大待見樂寶的三媳婦身上,哪怕她是樂寶親娘。
倆人迴到村子,背著各自的戰利品迴家。
梁青娥剛放下背簍,在院裏忙活的大人孩子聽到嘰嘰嘰的嬌嫩叫聲,都好奇往這邊走。
“呀,娘你咋買這麽多雞苗,一、二、三、四、五、六……竟然有六隻,家裏有五隻母雞了,這撐死隻能養活一隻,這不浪費錢嗎。”
葉銀紅看著背簍裏的小雞仔,神色十分不滿可惜。
“我用你教著做事,行了,找個破籮圈過來,把雞先養裏麵,等大些,再放進雞圈,就不怕老母雞欺負它們了。”
婆婆發話,葉銀紅忙去找籮圈,至於養大仍雞圈,她也沒放心上,左右不過三兩日功夫,這群小雞仔自己就能死一堆,到時剩的那一隻,直接扔雞圈就是。
籮圈拿過來,梁青娥左挑挑右看看,最後把籮圈放在了新種的橘子樹下。
橘子樹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如今三月初,正是發新芽的時候,已經有嫩綠色枝葉卷曲著舒展開來。
細細一看,小小的,稀疏的綠色花苞正藏在枝葉間。
這棵新栽的橘子樹,今年也不知能不能掛果。
梁青娥把家裏麩皮抓一小把出來,拿水攪了攪,攪成米粒大小的顆粒狀,連著破碗,一起放進籮圈內,由著雞仔啄食。
“大毛妮,再找個破碗出來盛點水,淺淺盛一點就行,別給雞仔淹死了。”
梁青娥交待完大毛妮幹活,又看一眼籮圈內的六隻小雞仔,心裏暗道,給你們好吃好喝,你們可也得爭口氣,至少長成一盤菜吧!
安置好雞,又打一盆水洗幹淨手臉,梁青娥腳步匆匆,就去了秦蘭花屋裏。
如今成婚三年,還沒個喜信,不說她婆婆著急,就是梁青娥這個親娘,想起來也是焦慮。
為免林喜心婆婆聽著兒媳娘家又添一雙小兒女吃心,梁青娥否決了大陳氏的提議。
隻她到底不放心,借著還要買包粗紅糖的由頭,拉著大陳氏穿梭在趕集的人群裏,經過於家開的雜貨鋪門口時,悄悄往裏瞅幾眼。
見閨女和女婿麵上含笑招唿客人,尤其見林喜心穿的甚是利落整潔,麵上氣色瞧著也好,又看到於金寶待閨女十分和氣親昵,這才放下一顆心。
於家鋪子裏自然也是賣有紅糖的,隻梁青娥一向端的正,為免林喜心在婆家難做,非但她自個,連同家裏所有人,都被她三令五申不許往於家的雜貨鋪打秋風。
梁青娥從旁人家的鋪子裏花十五個銅子,買到半斤粗紅糖揣進懷裏。
倆人再沒旁的東西要買,這才離開鎮子,徑直往家趕去。
一路上,大陳氏時不時瞅一眼梁青娥娥胸口,一臉的欲言又止。
她不說,梁青娥隻裝不知道,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大陳氏每每露出這副神情,都是有為難的事。
不過,不是為難她自己個,而是為難她梁青娥。
投注在身上的目光越來越頻繁灼熱,越來越不掩飾,梁青娥見躲不過去,索性問道:“大嫂有話直說就是,我這一路被你看的,胸口都發燙。”
“去你的,我又不是那賊漢子,怎麽就看的你胸口發燙了。”大陳氏一揚眉毛,直截了當道:“我問你,你買這包糖,做啥用,給誰喝。”
梁青娥見她雖是玩笑口吻,神色卻透著認真,便知這老娘們是給她侄女陳秋蓮撐腰來了。
抬頭嫁女,低頭娶媳,這會兒大陳氏身份上不是她婆家大嫂,而是大兒媳娘家姑母。
她也不打哈哈,道:“家裏紅糖快喝完了,買包給樂寶她娘補身子,這氣血足了,奶水才多,奶水多,才不會餓到我的乖孫女。”
大陳氏聽她連敷衍都不想敷衍的大實話,頓時氣結,指著梁青娥就是一通罵。
“當初我是瞎了眼把侄女兒說給你當媳婦,這麽些年,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說你疼姑娘,大毛妮和二毛妮長這麽大,也沒見你這般上心……”
“五壯和樂寶就差了十天,一個穿的破破爛爛,一個剛一落草就有細棉衣裳穿,你同我說說,秋蓮到底哪裏比不上她秦蘭花!”
梁青娥聽她翻樂寶的衣裳布料,就知昨兒劉春梅和吳荷香迴去後,定同她這大嫂,說了什麽。
她也不狡辯,實話實說道:“秋蓮樣樣比蘭花強,比蘭花能幹,也比蘭花孝順,論起教養孩子,也強出蘭花一大截……”
隻是,她樣樣都強,偏不是她乖孫女的親娘,她能怎麽辦。
夢裏相關的事,梁青娥連親生的孩子都絕口不提,更別說和大陳氏了,那是更不會說。
大陳氏懵了,都忘了生氣:“既秋蓮這麽好,你咋還這麽作賤她,一樣都是兒媳,偏偏兩樣看待。”
這話大陳氏能說,梁青娥可不會認,雖然現在事實就是秦蘭花吃喝待遇更好。
她掰著手指頭同大陳氏分辯,從陳秋蓮生大毛妮二毛妮算起,到底下其餘兩個兒媳懷孩子,坐月子。
樁樁件件都說一遍,力證她一碗水端得平的很。
見還是說服不了大陳氏,突然,她福至心靈,一臉羞恥道:“嫂子,不怕你笑話,實在是樂寶長的像她阿爺,尤其是她脖頸處一顆小痣,簡直同青山一模一樣。”
“可憐我和青山少年夫妻,又養育了四個兒女,他走時,喜心將將一歲,還不會叫爹,王秀娟那賤皮子又挑唆爹娘給我們娘五個分了就去,這些年,我是又當男人,又當女人,嫂子,我過得苦啊……”
二叔子林青山脖頸有沒有一顆痣,作為大嫂的大陳氏沒留意過,她見梁青娥說的淒涼,心裏也十分不好受。
雖還有些將信將疑,為免再揭梁青娥傷疤,到底還是丟開了這個話頭。
“好了,都過去了,你現在兒孫滿堂的,隻往前看吧!”
她安慰完梁青娥,想想到底還是不甘心,又補充一句:“論理你家裏的事,輪不到我插手,隻我做姑姑的,不能看著我侄女兒受委屈,你若隻單單為著樂寶便罷,等樂寶斷奶後,你要還啥好吃的都塞給飛鷹家的,我可不依。”
“行行行,嫂子到時候隻管看著,等樂寶斷了奶,瞧我還買紅糖嗎。”
紅糖半斤就要十五文,有這十五文,她細棉布都能扯兩尺,兩尺布,都夠給樂寶做一套小裏衣的。
她做甚想不開把這錢,花到不大待見樂寶的三媳婦身上,哪怕她是樂寶親娘。
倆人迴到村子,背著各自的戰利品迴家。
梁青娥剛放下背簍,在院裏忙活的大人孩子聽到嘰嘰嘰的嬌嫩叫聲,都好奇往這邊走。
“呀,娘你咋買這麽多雞苗,一、二、三、四、五、六……竟然有六隻,家裏有五隻母雞了,這撐死隻能養活一隻,這不浪費錢嗎。”
葉銀紅看著背簍裏的小雞仔,神色十分不滿可惜。
“我用你教著做事,行了,找個破籮圈過來,把雞先養裏麵,等大些,再放進雞圈,就不怕老母雞欺負它們了。”
婆婆發話,葉銀紅忙去找籮圈,至於養大仍雞圈,她也沒放心上,左右不過三兩日功夫,這群小雞仔自己就能死一堆,到時剩的那一隻,直接扔雞圈就是。
籮圈拿過來,梁青娥左挑挑右看看,最後把籮圈放在了新種的橘子樹下。
橘子樹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如今三月初,正是發新芽的時候,已經有嫩綠色枝葉卷曲著舒展開來。
細細一看,小小的,稀疏的綠色花苞正藏在枝葉間。
這棵新栽的橘子樹,今年也不知能不能掛果。
梁青娥把家裏麩皮抓一小把出來,拿水攪了攪,攪成米粒大小的顆粒狀,連著破碗,一起放進籮圈內,由著雞仔啄食。
“大毛妮,再找個破碗出來盛點水,淺淺盛一點就行,別給雞仔淹死了。”
梁青娥交待完大毛妮幹活,又看一眼籮圈內的六隻小雞仔,心裏暗道,給你們好吃好喝,你們可也得爭口氣,至少長成一盤菜吧!
安置好雞,又打一盆水洗幹淨手臉,梁青娥腳步匆匆,就去了秦蘭花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