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臘月廿三,北方小年。


    天剛破曉,晨光熹微,李小白便已起身,身著一襲素淨長袍,腰間束著青色絲帶,忙裏忙外,跟家人大掃除、備年貨。他麵容清俊,眼神中透著對新年的期待與喜悅。


    這時,他的兒子李逍遙,身著錦緞小襖,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稚嫩的臉上滿是好奇,拉住李小白的衣袖問道:“爸爸!為什麽叫北方小年啊?怎麽來的?”


    李小白微笑著蹲下身子,摸了摸李逍遙的頭,溫和地說:“逍遙啊,這小年可有著悠久的曆史呢。傳說灶王爺原本是平民張生,他娶妻後不務正業,敗光了家業,隻能上街乞討。有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得一頭鑽進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覺得他能迴心轉意,還不算太壞,就封他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善惡,大年三十再迴到灶底。老百姓敬重灶王,就在這一天祭灶,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這就有了小年。而且北方在南宋以前一直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所以大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李逍遙眨著大眼睛,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除了祭灶,還有別的習俗嗎?”


    “當然有啦,”李小白站起身,拉著李逍遙邊走邊說,“你看,大家都在掃塵垢,這寓意著掃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年的新氣象。還有裁窗花、貼春聯,這些可都是為了增添喜慶氛圍呢。”


    正說著,李小白的妻子白風夕,身著一襲淡粉色的羅裙,身姿婀娜地走了過來,笑著說:“李大詩人,今天這麽重要的日子,可得做首詩慶賀一下啊!”


    李小白聽後,興致勃勃地說:“夫人所言極是,我正有此意。”說罷,他走到書房,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北方小年》。


    白風夕輕輕拿起詩稿,輕聲念道:“臘月廿三至,北國過小年。灶神今日述職,故事越千年。曾傳張生落魄,而後封王天界,歲歲報人間。祭灶祈祥運,香火旺連綿。掃塵垢,裁窗花,貼春聯。舊符換去,萬戶欣喜盼團圓。烹羊宰牛為樂,會須一飲百杯,年味韻意傳。願此傳統繼,家家共歡顏 。”


    念完後,白風夕眼中滿是讚賞,說道:“相公這首詞寫得真是妙極了!開篇‘臘月廿三至,北國過小年’,直截了當地點明了時間和地點,讓人一下子就進入了北方小年的氛圍。”


    李小白笑著迴應:“夫人過獎了。這開篇確實要簡潔明了,讓讀者能迅速知曉所描述的情境。就像我們今日一早起來,忙著準備過小年,那種節日的氛圍撲麵而來。”


    李逍遙也湊過來看詩,奶聲奶氣地問:“爸爸,‘灶神今日述職,故事越千年’是什麽意思呀?”


    李小白耐心地解釋道:“逍遙,這是說今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事情,這個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啦。灶王爺在我們的傳統裏,可是很重要的神仙呢。”


    白風夕接著說:“‘曾傳張生落魄,而後封王天界,歲歲報人間’,這幾句把灶王爺的身世傳說寫得很詳細,讓灶王爺的形象一下子豐滿起來,也讓讀者更能理解祭灶這個習俗的淵源。”


    李小白點頭表示讚同:“夫人說得對。這背後的故事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傳統,通過詩詞把它展現出來,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李逍遙又好奇地問:“那‘祭灶祈祥運,香火旺連綿’呢?”


    白風夕摸了摸李逍遙的臉,溫柔地說:“這是描繪人們祭灶的場景,大家上香是為了祈求吉祥好運,香火連綿就說明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從未改變。”


    李小白看著妻子和兒子,眼中滿是愛意,說道:“這之後的‘掃塵垢,裁窗花,貼春聯’,用三個短句列舉了小年的其他重要習俗。掃塵寓意掃除舊年晦氣,迎接新年新氣象;裁窗花和貼春聯,那紅彤彤的顏色,看著就喜慶,充滿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白風夕笑著補充:“‘舊符換去,萬戶欣喜盼團圓’,相公化用了‘總把新桃換舊符’,以舊符換新符象征著辭舊迎新,‘萬戶欣喜’描繪出家家戶戶喜迎新年的歡樂場景,‘盼團圓’更是道出了新年的核心主題,大家都渴望闔家團圓。”


    李逍遙似懂非懂地說:“我知道,過年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


    李小白和白風夕都被他的話逗笑了。李小白接著說:“‘烹羊宰牛為樂,會須一飲百杯,年味韻意傳’,這幾句描繪了小年豐盛的飲食和歡樂的氛圍,大家烹羊宰牛,開懷暢飲,熱熱鬧鬧的,這種濃濃的年味和文化韻味也在代代相傳。”


    白風夕感慨道:“最後‘願此傳統繼,家家共歡顏’,相公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傳統節日習俗延續的美好願望,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在節日裏共享歡樂,這情感真是真摯又溫暖。”


    李小白看著家人,認真地說:“這些傳統習俗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承載著我們的文化記憶和情感寄托。我們不僅要在節日裏傳承這些習俗,更要讓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根發芽,讓後世子孫都能感受到這份濃濃的年味和文化底蘊。”


    李逍遙拍著小手說:“我以後也要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小年,傳承這些習俗!”


    一家人相視而笑,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李府。此時,外麵的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灑在大地上,給這座古老的京城和李府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仆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


    午後,李府的廚房內香氣四溢。廚師們正在精心準備著小年的美食,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擺滿了案板。李小白一家圍坐在餐桌旁,品嚐著美食,歡聲笑語不斷。


    李逍遙一邊吃著美食,一邊好奇地問:“爸爸媽媽,其他地方過小年和我們有什麽不一樣嗎?”


    李小白放下碗筷,耐心地說:“當然不一樣啦。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白風夕接著說:“不同地區過小年的習俗也有些差異呢。比如在江浙滬地區,除夕前一天被稱為‘小年夜’,他們的習俗和我們這裏就不太一樣。還有四川、貴州部分地區,會在除夕夜過小年,他們的大年則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李逍遙聽得津津有味,眼睛睜得大大的:“原來有這麽多不同啊!”


    李小白笑著說:“是啊,這些不同的習俗都是各地文化的體現,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就像我們的詩詞,雖然表達的情感和主題可能相似,但每個人的風格和用詞都不一樣,各有各的韻味。”


    白風夕看著李小白,眼中滿是欣賞:“相公說得真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寶藏,每一種習俗、每一首詩詞都是其中的瑰寶,值得我們去挖掘、去傳承。”


    李逍遙突然靈機一動,說:“那我們能不能把不同地區過小年的習俗都寫進詩詞裏呢?”


    李小白和白風夕對視一眼,都笑了。李小白說:“逍遙這個想法很不錯啊!等以後有機會,我們一家人一起研究,把不同地區的小年習俗都寫成詩詞,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天色漸晚,夜幕降臨,李府內張燈結彩,燈火通明。李小白一家來到院子裏,準備祭灶。他們擺上豐盛的祭品,點燃香燭,一家人虔誠地向灶王爺祈福。


    李逍遙學著大人的樣子,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小聲地說:“灶王爺,保佑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看著李逍遙認真的模樣,李小白和白風夕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個溫馨的夜晚,李府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一家人共同感受著傳統節日的魅力,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祭灶結束後,一家人圍坐在溫暖的火爐旁,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憧憬著新的一年。李小白感慨地說:“新的一年,希望我們一家人都能平安健康,也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在我們的努力下,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白風夕輕輕靠在李小白的肩上,溫柔地說:“有相公和逍遙在,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


    李逍遙也緊緊地握住爸爸媽媽的手,堅定地說:“我會好好學習傳統文化,以後把它們都傳承下去!”


    在這個北方小年的夜晚,家裏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愛與溫暖,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李逍遙幼小的心中生根發芽,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它會茁壯成長,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魂落魄迷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哥YYD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哥YYDS並收藏詩魂落魄迷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