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中年悟》


    歲至中年路,


    風雨幾曾諳。


    繁華過眼虛歡,


    迴首意闌珊。


    遠避喧囂塵外,


    且把心魂迴端,


    清夢寄雲巔。


    半醉觀塵世,


    半力對壑川。


    生活味,煙火氣,莫比攀。


    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對波瀾。


    順其自然隨遇,


    不以為然相安,


    康健最為先。


    人字撇捺就,


    前執後須寬。


    李小白四五生辰既過,一日,與杜之甫會於庭中。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庭中桂樹飄香,菊花綻放,然二人無心賞景,皆麵有憂色。


    小白歎曰:“吾今歲至中年,頗多感慨,遂作《水調歌頭·中年悟》,兄試聞之。”遂搖頭晃腦,吟誦其詞。


    之甫聞罷,撫掌讚曰:“賢弟此詞,真乃中年之妙悟也。吾觀其上闋,‘歲至中年路,風雨幾曾諳。繁華過眼虛歡,迴首意闌珊’,此誠中年之深歎。想吾等半生已過,曆經風雨,往昔繁華,皆若夢幻,迴首之際,心下悵然。”言罷,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似陷入迴憶之中。


    小白曰:“兄所言極是。‘遠避喧囂塵外,且把心魂迴端,清夢寄雲巔’,吾今欲遠塵世之紛擾,歸心於寧靜,夢托於高遠也。”小白輕捋胡須,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


    之甫曰:“此乃賢弟之高誌。至於‘半醉觀塵世,半力對壑川’,此中態度,甚妙甚妙!半醉觀世,有超脫之態;半力應難,存擔當之心。”之甫不住點頭,微笑著看向小白。


    小白微笑,複論下闋。


    之甫曰:“下闋‘生活味,煙火氣,莫比攀’,此乃達觀之語。人生在世,勿羨他人之繁華,安於己之平淡,方得真味。”之甫雙手背後,來迴踱步。


    小白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對波瀾’,此乃吾於得失之悟也。得失無常,心若坦然,波瀾不驚。”小白雙手抱胸,神色從容。


    之甫撫須曰:“‘順其自然隨遇,不以為然相安,康健最為先’,此數語誠為至理。順應自然,隨遇而安,不以他事為意,唯以康健為重,此乃中年之要旨也。”之甫微微仰頭,若有所思。


    小白曰:“兄高見。末句‘人字撇捺就,前執後須寬’,吾以人字喻人生,前半生執於追求,後半生當寬心釋懷。”小白目光堅定,語氣誠懇。


    之甫曰:“賢弟此詞,真乃肺腑之言,發人深省。吾憶往昔,少年輕狂,誌在四方,然歲月如流,今亦至中年矣。”之甫長歎一聲,臉上滿是滄桑。


    小白曰:“吾等曾懷壯誌,欲建功立業,然曆經滄桑,方知平淡是真。想當初,為名利奔波,身心俱疲,今方悟繁華如夢,不如心歸寧靜。”小白神色黯然,微微低頭。


    之甫曰:“憶吾初入仕途,兢兢於事,唯恐有失,然終不得意。今觀之,不過浮雲耳。”之甫無奈地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落寞。


    小白曰:“兄莫傷懷。吾觀世間之人,中年之際,多有困惑。或為子女操心,或為生計奔波,忘卻自身之樂。”小白輕拍之甫肩膀,以示安慰。


    之甫曰:“誠然。吾有一友,中年時子女不肖,家業凋零,終日憂愁,未幾而病矣。”之甫眉頭緊蹙,憂心忡忡。


    小白曰:“此誠可悲。吾等當以之為鑒,莫為外物所累。”小白表情嚴肅,語氣沉重。


    之甫曰:“賢弟所言甚是。吾等當學古人之豁達,如陶潛之歸田園,東坡之放曠。”之甫目光炯炯,充滿向往。


    小白曰:“吾每讀古人之詩,心向往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小白仰頭望天,一臉憧憬。


    二人沉默片刻,之甫忽道:“賢弟,吾等既論此詞,當知《水調歌頭》此詞牌,源出大曲《水調》,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其調高亢嘹亮,適合抒發豪邁之情與深沉之思。賢弟以此詞牌書中年之悟,甚為恰當。”


    小白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兄之博學,令弟佩服。”


    二人相視而笑,繼而飲酒作對,暢論中年之悟,直至夜深。其時有風拂過,吹亂二人衣袂,然其談興不減。


    其後,小白與之甫常以此詞自勉,寬心處世,怡然自樂。雖生活平淡,然心境寧靜,不為外物所擾。


    鄉中聞其論者,亦多有感悟,於中年之途,少了幾分迷茫,多了幾分從容。


    歲月悠悠,李杜之名,因其中年之悟,傳為美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魂落魄迷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哥YYD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哥YYDS並收藏詩魂落魄迷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