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乃一介書生,性喜靜逸,心向文雅。雖身處塵世,卻常抱詩心,欲於俗務間覓得靈韻,於平凡中探求真意。其為人也,性溫和,情內斂,不善逢迎,唯與筆墨相親,以文字抒懷。
白風夕者,李小白之妻也。性聰慧,心善柔,與小白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二人於塵世之中,營一小廬,四周翠竹環繞,廬前有一小溪,潺潺流淌,雖不奢華,卻滿溢溫馨。
值此冬日,寒雪紛揚,天地一白。李小白晨起,推窗而望,但見瓊花飄舞,玉樹瓊枝,那雪花似是一群靈動的仙子,在空中肆意地旋舞著,紛紛揚揚地灑落人間,將整個世界裝點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仙境。庭院中的積雪已沒過腳踝,幾株寒梅在牆角靜靜綻放,點點紅梅傲立雪中,為這素白的天地增添了一抹豔麗的色彩。李小白不禁心醉神迷,遂披衣而出,於庭院之中賞雪。寒風吹拂,雪花拂麵,涼意沁心,然小白渾然不覺,唯沉醉於雪景之美。
彼時,李小白正賞雪間,忽聞樂聲嫋嫋,宛如仙音自天際飄落。細聽之,乃是劉陽陽演唱之《人間半途》。其詞如訴如歎,道盡塵世滄桑與人生無奈,小白聞之,心有戚戚焉。俄頃,靈感如泉湧,遂返屋中,揮筆寫下《沁園春·人間半途》一詞:
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磨消。望人群之內,言歡漸少;年齡之際,上下飄搖。柴米奔波,三餐謀飽,心事沉沉眉上梢。
彎下腰,對生活討好,意興寥寥。遠方歌謠在耳,奈腳下泥沼路迢迢。把酒歎平生,往事成藥;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秋風雨淋,桑田敬罷,年少時光不再韶。借明月,聽秋風情語,瑣碎平勞。
白風夕恰於此時入室,見小白正於案前揮毫,遂輕步上前,觀其所書之詞。閱罷,微微頷首,然亦有己見,欲與小白探討交流。此時,屋內炭火正旺,火盆中不時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暖烘烘的氣息彌漫在房間裏,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鮮明對比。
風夕蓮步輕移,靠近桌案,美目流轉,先看了看小白,隨後將目光落在詞上,笑語盈盈道:“相公此詞開篇‘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磨消’,恰似那歌詞‘被歲月磨平了棱角’,皆感慨歲月對人的雕琢。”說到此處,風夕微微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感慨,“想那歲月匆匆,往昔的銳利與鋒芒在時光長河中漸漸隱匿,任誰都會心生喟歎。不過,歲月磨棱角,亦賜沉穩,無需過傷。此時,你看那庭院中的積雪,初落時鬆散輕盈,待堆積起來,卻堅實而安穩,恰似人在歲月中的沉澱。”
小白微微仰頭,眼神中帶著思索,應道:“娘子所言不差,歲月淘洗,有失亦有得。每念及此,心中便有些許悵惘,卻也知曉這是成長必經之路。就如同這雪景,雖美卻也短暫,終究會消融於時光之中。”
風夕輕輕抬手,將一縷發絲捋至耳後,又道:“‘望人群之內,言歡漸少’正如‘人群中不在多言談笑’,塵世碌碌,人心多倦,歡言漸稀。”她的目光變得有些悠遠,似是想起了往昔的熱鬧與如今的平淡,“但你我之間,總有歡語,亦為樂事。與君相伴,縱塵世紛擾,亦覺心安。此刻,這雪花簌簌而落,萬籟俱寂之中,唯有你我相談,倒也應了這靜謐之景。”言罷,風夕臉頰浮現一抹淡淡的紅暈,嘴角噙著溫柔的笑意。
小白看著風夕,目光中滿是寵溺與認同,點頭稱是。
風夕輕啟朱唇,繼續說道:“‘年齡之際,上下飄搖’與‘這不上不下的年紀’同感,此境雖飄搖,卻可尋安穩。且如歌詞所雲‘學會向生活討好’,此‘討好’非卑躬,乃周旋求安。正如這雪落大地,雖會遇阻,卻能順勢而為,積於山川溝壑之間。”她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睿智,像是在生活的磨礪中早已悟透此理,“妾於日常瑣事中,亦常思索,生活雖有艱辛,隻要心懷善念與巧思,總能尋得平衡之處。”
小白沉思片刻,眉頭微微皺起,旋即舒展,道:“娘子高見,生活紛擾,需巧應對。為夫往日多有感懷,卻未如娘子這般通透,今日聽娘子一言,如撥雲見日。看那遠處山巒,白雪皚皚,似是歲月給大地披上的素錦,厚重而深沉。”
風夕微微欠身,靠近小白些許,續言:“君詞‘柴米奔波,三餐謀飽,心事沉沉眉上梢’,似那‘柴米半生爭那三餐飯飽,把心事鎖進了眉梢’,柴米困人,心事堪擾。然當如妾意,莫使愁緒久纏。且看這雪花輕盈自在,不被塵世瑣事羈絆,我們亦當如此。”她的眼神裏帶著一絲關切與勸解,輕輕握住小白的手,“相公,生活雖苦,然愁眉苦臉亦是一日,開懷以對亦是一日,何必讓煩惱總是盤踞心間。”
小白感受著風夕的溫暖,心中一暖,道:“善,當改之。娘子所言,讓為夫豁然開朗,定不再讓此般消沉之意彌漫詞間。這雪景仿佛也有了靈性,在勸誡我莫要辜負這美好時光。”
風夕鬆開手,站直身子,再道:“‘彎下腰,對生活討好,意興寥寥’,此句過黯。觀‘心中遠方歌謠,腳下是深潭泥沼’,雖處困厄,仍懷憧憬。君詞亦應如此。就像那雪花,無論飄落何處,心中總有對純淨世界的向往。”她的表情變得嚴肅了些,像是在教導學生的夫子,“相公,無論何時,心中的希望不可滅,哪怕深陷泥沼,亦要向著遠方的歌謠奮勇前行。”
小白望著風夕一本正經的模樣,心中既敬佩又覺好笑,道:“娘子提醒甚是,當添希望。為夫受教,定當於詞中彰顯此誌。你看這庭院角落的紅梅,於雪中綻放,傲雪淩霜,恰似我們心中應有的堅毅與希望。”
風夕神色緩和,笑道:“‘遠方歌謠在耳,奈腳下泥沼路迢迢’與歌詞同境,遠方引望,泥沼難行。然心向遠方,泥沼可越。妾深信,隻要心中有夢,腳下之路再難,亦能踏出繁花盛景。正如這漫天飛雪,雖路途遙遠,從天際飄落人間,卻也自成一番美景。”她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仿佛已看到了未來的美好。
小白頜首,目光中滿是讚同:“有理,此誌當明。娘子的樂觀豁達,真乃為夫楷模。這雪景之中,娘子的話語更如暖陽,融了積雪,暖了心田。”
風夕微微淺笑,帶著一絲羞澀,又道:“‘把酒歎平生,往事成藥;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歌詞亦有‘把酒歎平生,把往事熬成藥’,往事雖苦,可化養分。且‘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熬中亦有樂與持。”她輕輕歎了口氣,像是在迴味往昔的酸甜苦辣,“過往之事,或悲或喜,皆成了如今的財富,於歲月中負重前行,亦能品出別樣滋味。這雪,年年來臨,見證著世間的變遷與我們的故事。”
小白看著風夕,心中滿是感動,道:“娘子之言,如撥雲見日。為夫往日隻覺往事沉重,卻未想過能化為滋養,此後定當珍視。”
風夕微微抬頭,望向窗外的飛雪,又道:“‘秋風雨淋,桑田敬罷,年少時光不再韶’,歎時光逝。然‘我問月亮借華韶,再聽秋風訴情長’,於消逝處求美,君可參之。這雪,雖不是秋風,卻也有它獨特的情韻,在時光中留下短暫而絢爛的痕跡。”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悵惘與期許,“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去不返,但我們可以在流逝的歲月裏,尋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與君共賞。”
小白亦隨之望向窗外,目光深邃,道:“當融入此韻。為夫定不負娘子期望,讓此詞更上層樓。這雪景與娘子的點撥,定能讓為夫的詞煥發出新的光彩。”
風夕最後迴首,看著小白,目光溫柔如水:“‘借明月,聽秋風情語,瑣碎平勞’,明月秋風,解塵世憂。詞中若增此境,更顯深邃。願相公之詞,能如這寒夜明月,清冷而不失溫暖,為世人所賞。此刻,這雪映著月光,更添幾分幽情雅致。”
小白依風夕之議,提筆改詞。改畢,風夕再讀,隻見詞雲:
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漸消。望人群攘攘,歡顏偶少;春秋交替,上下奔勞。柴米驅馳,三餐求飽,心事宜舒莫苦熬。
且停步,賞山川盛景,意趣逍遙。遠方雅韻猶飄,縱腳下泥途亦不焦。把盞吟風月,昔情化醪;韶華雖逝,綺夢難凋。秋雨頻敲,桑田長念,往昔時光未可拋。
憑欄處,借清輝朗照,情韻難描。
風夕讀罷,拍手稱讚:“如此一改,詞意更佳。既有對塵世艱辛之歎,又有於困境中豁達之態,真佳作也。”
小白謙遜一笑:“皆賴娘子點撥,方有此成。塵世之中,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此後,李小白與白風夕常於閑暇之時,賞雪觀月,吟詩弄詞,以才情與愛意裝點平凡生活。雖歲月如梭,然二人情長,於人間半途,攜手相伴,共賞世間風景,同品人生況味。
白風夕者,李小白之妻也。性聰慧,心善柔,與小白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二人於塵世之中,營一小廬,四周翠竹環繞,廬前有一小溪,潺潺流淌,雖不奢華,卻滿溢溫馨。
值此冬日,寒雪紛揚,天地一白。李小白晨起,推窗而望,但見瓊花飄舞,玉樹瓊枝,那雪花似是一群靈動的仙子,在空中肆意地旋舞著,紛紛揚揚地灑落人間,將整個世界裝點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仙境。庭院中的積雪已沒過腳踝,幾株寒梅在牆角靜靜綻放,點點紅梅傲立雪中,為這素白的天地增添了一抹豔麗的色彩。李小白不禁心醉神迷,遂披衣而出,於庭院之中賞雪。寒風吹拂,雪花拂麵,涼意沁心,然小白渾然不覺,唯沉醉於雪景之美。
彼時,李小白正賞雪間,忽聞樂聲嫋嫋,宛如仙音自天際飄落。細聽之,乃是劉陽陽演唱之《人間半途》。其詞如訴如歎,道盡塵世滄桑與人生無奈,小白聞之,心有戚戚焉。俄頃,靈感如泉湧,遂返屋中,揮筆寫下《沁園春·人間半途》一詞:
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磨消。望人群之內,言歡漸少;年齡之際,上下飄搖。柴米奔波,三餐謀飽,心事沉沉眉上梢。
彎下腰,對生活討好,意興寥寥。遠方歌謠在耳,奈腳下泥沼路迢迢。把酒歎平生,往事成藥;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秋風雨淋,桑田敬罷,年少時光不再韶。借明月,聽秋風情語,瑣碎平勞。
白風夕恰於此時入室,見小白正於案前揮毫,遂輕步上前,觀其所書之詞。閱罷,微微頷首,然亦有己見,欲與小白探討交流。此時,屋內炭火正旺,火盆中不時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暖烘烘的氣息彌漫在房間裏,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鮮明對比。
風夕蓮步輕移,靠近桌案,美目流轉,先看了看小白,隨後將目光落在詞上,笑語盈盈道:“相公此詞開篇‘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磨消’,恰似那歌詞‘被歲月磨平了棱角’,皆感慨歲月對人的雕琢。”說到此處,風夕微微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感慨,“想那歲月匆匆,往昔的銳利與鋒芒在時光長河中漸漸隱匿,任誰都會心生喟歎。不過,歲月磨棱角,亦賜沉穩,無需過傷。此時,你看那庭院中的積雪,初落時鬆散輕盈,待堆積起來,卻堅實而安穩,恰似人在歲月中的沉澱。”
小白微微仰頭,眼神中帶著思索,應道:“娘子所言不差,歲月淘洗,有失亦有得。每念及此,心中便有些許悵惘,卻也知曉這是成長必經之路。就如同這雪景,雖美卻也短暫,終究會消融於時光之中。”
風夕輕輕抬手,將一縷發絲捋至耳後,又道:“‘望人群之內,言歡漸少’正如‘人群中不在多言談笑’,塵世碌碌,人心多倦,歡言漸稀。”她的目光變得有些悠遠,似是想起了往昔的熱鬧與如今的平淡,“但你我之間,總有歡語,亦為樂事。與君相伴,縱塵世紛擾,亦覺心安。此刻,這雪花簌簌而落,萬籟俱寂之中,唯有你我相談,倒也應了這靜謐之景。”言罷,風夕臉頰浮現一抹淡淡的紅暈,嘴角噙著溫柔的笑意。
小白看著風夕,目光中滿是寵溺與認同,點頭稱是。
風夕輕啟朱唇,繼續說道:“‘年齡之際,上下飄搖’與‘這不上不下的年紀’同感,此境雖飄搖,卻可尋安穩。且如歌詞所雲‘學會向生活討好’,此‘討好’非卑躬,乃周旋求安。正如這雪落大地,雖會遇阻,卻能順勢而為,積於山川溝壑之間。”她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睿智,像是在生活的磨礪中早已悟透此理,“妾於日常瑣事中,亦常思索,生活雖有艱辛,隻要心懷善念與巧思,總能尋得平衡之處。”
小白沉思片刻,眉頭微微皺起,旋即舒展,道:“娘子高見,生活紛擾,需巧應對。為夫往日多有感懷,卻未如娘子這般通透,今日聽娘子一言,如撥雲見日。看那遠處山巒,白雪皚皚,似是歲月給大地披上的素錦,厚重而深沉。”
風夕微微欠身,靠近小白些許,續言:“君詞‘柴米奔波,三餐謀飽,心事沉沉眉上梢’,似那‘柴米半生爭那三餐飯飽,把心事鎖進了眉梢’,柴米困人,心事堪擾。然當如妾意,莫使愁緒久纏。且看這雪花輕盈自在,不被塵世瑣事羈絆,我們亦當如此。”她的眼神裏帶著一絲關切與勸解,輕輕握住小白的手,“相公,生活雖苦,然愁眉苦臉亦是一日,開懷以對亦是一日,何必讓煩惱總是盤踞心間。”
小白感受著風夕的溫暖,心中一暖,道:“善,當改之。娘子所言,讓為夫豁然開朗,定不再讓此般消沉之意彌漫詞間。這雪景仿佛也有了靈性,在勸誡我莫要辜負這美好時光。”
風夕鬆開手,站直身子,再道:“‘彎下腰,對生活討好,意興寥寥’,此句過黯。觀‘心中遠方歌謠,腳下是深潭泥沼’,雖處困厄,仍懷憧憬。君詞亦應如此。就像那雪花,無論飄落何處,心中總有對純淨世界的向往。”她的表情變得嚴肅了些,像是在教導學生的夫子,“相公,無論何時,心中的希望不可滅,哪怕深陷泥沼,亦要向著遠方的歌謠奮勇前行。”
小白望著風夕一本正經的模樣,心中既敬佩又覺好笑,道:“娘子提醒甚是,當添希望。為夫受教,定當於詞中彰顯此誌。你看這庭院角落的紅梅,於雪中綻放,傲雪淩霜,恰似我們心中應有的堅毅與希望。”
風夕神色緩和,笑道:“‘遠方歌謠在耳,奈腳下泥沼路迢迢’與歌詞同境,遠方引望,泥沼難行。然心向遠方,泥沼可越。妾深信,隻要心中有夢,腳下之路再難,亦能踏出繁花盛景。正如這漫天飛雪,雖路途遙遠,從天際飄落人間,卻也自成一番美景。”她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仿佛已看到了未來的美好。
小白頜首,目光中滿是讚同:“有理,此誌當明。娘子的樂觀豁達,真乃為夫楷模。這雪景之中,娘子的話語更如暖陽,融了積雪,暖了心田。”
風夕微微淺笑,帶著一絲羞澀,又道:“‘把酒歎平生,往事成藥;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歌詞亦有‘把酒歎平生,把往事熬成藥’,往事雖苦,可化養分。且‘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熬’,熬中亦有樂與持。”她輕輕歎了口氣,像是在迴味往昔的酸甜苦辣,“過往之事,或悲或喜,皆成了如今的財富,於歲月中負重前行,亦能品出別樣滋味。這雪,年年來臨,見證著世間的變遷與我們的故事。”
小白看著風夕,心中滿是感動,道:“娘子之言,如撥雲見日。為夫往日隻覺往事沉重,卻未想過能化為滋養,此後定當珍視。”
風夕微微抬頭,望向窗外的飛雪,又道:“‘秋風雨淋,桑田敬罷,年少時光不再韶’,歎時光逝。然‘我問月亮借華韶,再聽秋風訴情長’,於消逝處求美,君可參之。這雪,雖不是秋風,卻也有它獨特的情韻,在時光中留下短暫而絢爛的痕跡。”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悵惘與期許,“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去不返,但我們可以在流逝的歲月裏,尋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與君共賞。”
小白亦隨之望向窗外,目光深邃,道:“當融入此韻。為夫定不負娘子期望,讓此詞更上層樓。這雪景與娘子的點撥,定能讓為夫的詞煥發出新的光彩。”
風夕最後迴首,看著小白,目光溫柔如水:“‘借明月,聽秋風情語,瑣碎平勞’,明月秋風,解塵世憂。詞中若增此境,更顯深邃。願相公之詞,能如這寒夜明月,清冷而不失溫暖,為世人所賞。此刻,這雪映著月光,更添幾分幽情雅致。”
小白依風夕之議,提筆改詞。改畢,風夕再讀,隻見詞雲:
半道人間,歲月如流,棱角漸消。望人群攘攘,歡顏偶少;春秋交替,上下奔勞。柴米驅馳,三餐求飽,心事宜舒莫苦熬。
且停步,賞山川盛景,意趣逍遙。遠方雅韻猶飄,縱腳下泥途亦不焦。把盞吟風月,昔情化醪;韶華雖逝,綺夢難凋。秋雨頻敲,桑田長念,往昔時光未可拋。
憑欄處,借清輝朗照,情韻難描。
風夕讀罷,拍手稱讚:“如此一改,詞意更佳。既有對塵世艱辛之歎,又有於困境中豁達之態,真佳作也。”
小白謙遜一笑:“皆賴娘子點撥,方有此成。塵世之中,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此後,李小白與白風夕常於閑暇之時,賞雪觀月,吟詩弄詞,以才情與愛意裝點平凡生活。雖歲月如梭,然二人情長,於人間半途,攜手相伴,共賞世間風景,同品人生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