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北風唿嘯,似要將這世間的一切都卷入它那冰冷的懷抱。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白的素裝。在這寒冷的冬日裏,有一處小酒館卻透著溫暖的光,宛如這冰天雪地中的避風港。
酒館裏,人不算多,卻也熱鬧。酒客們或低聲交談,或高聲談笑,酒香與暖意交織在一起。在酒館的一角,李小白和杜之甫相對而坐,兩人麵前的桌上擺著幾碟小菜和一壺熱氣騰騰的酒。
李小白身著一件青灰色的棉衣,頭戴一頂黑色氈帽,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幾道皺紋,但他的眼神依然明亮,透著睿智。他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看著杜之甫說道:“之甫啊,這寒冬臘月,最適合飲酒談古。今日,你我不妨論一論那《三國演義》中的英雄。”
杜之甫微微一笑,他穿著一件褐色的長袍,胡須微微上揚,頗有幾分儒雅之氣。“善哉,小白兄。那《三國演義》中的英雄,猶如繁星璀璨,不知兄台想從何處說起?”
李小白放下酒杯,用手在桌上比劃著,“且說那曹操,可謂是亂世之梟雄。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他以魏武之姿,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其一生南征北戰,挾天子以令諸侯,雖被人詬病,但不可否認其非凡之才能。”
杜之甫點頭讚同,“曹操確是一代雄主。其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他善用人才,不拘一格。無論是郭嘉之智謀,還是典韋之勇猛,皆能為其所用。觀其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紹,盡顯其軍事之天賦。”
李小白夾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緩緩說道:“然曹操亦有其殘忍多疑之一麵。呂伯奢一家之死,華佗之冤死,皆可見其性格之複雜。但在那亂世之中,若無此等狠辣手段,恐也難以成就大業。”
杜之甫拿起酒壺,給兩人的酒杯都斟滿酒,“是啊,亂世之中,生存不易。曹操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必有其過人之處。其詩歌亦有建安風骨,如《龜雖壽》《觀滄海》等,展現出其廣闊之胸懷和遠大之抱負。”
李小白端起酒杯,與杜之甫碰了一下,一飲而盡,“再看那劉備,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他以漢室宗親之名,起兵討賊。雖早期四處奔波,屢戰屢敗,但始終不放棄。其仁德之名,遠播四海,故有關羽、張飛等忠義之士相隨。”
杜之甫眼中閃過一絲敬佩,“劉備之仁德,實乃其立身之本。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如魚得水。此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占荊州、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其堅韌不拔之精神,令人讚歎。”
李小白微微皺眉,“然劉備亦有其不足之處。其為報關羽之仇,興兵伐吳,卻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致使蜀漢元氣大傷。此乃其感情用事之舉,為君者,當以大局為重。”
杜之甫喝了一口酒,“人之常情,劉備與關羽、張飛情同手足,關羽之死,對他打擊甚大。但此役之敗,確實影響了蜀漢之命運。不過,劉備一生為興複漢室而努力,其誌可嘉。”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劉備,話題轉向了孫權。李小白說道:“孫權,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他繼承父兄之業,坐鎮江東。赤壁之戰,他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之基礎。其用人之能,亦不遜色於曹操、劉備。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皆為其所用,為東吳之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杜之甫笑道:“孫權年少即位,卻能穩住江東局勢,實非易事。他深知東吳之優勢在於水軍,故大力發展水軍。在與曹魏、蜀漢之周旋中,能審時度勢,或戰或和,以保江東之安穩。”
李小白和杜之甫邊喝邊聊,從曹操、劉備、孫權談到了他們麾下的文臣武將。
李小白興致勃勃地說:“諸葛亮,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輔佐劉備,聯吳抗曹,火燒赤壁,智取荊州,為蜀漢之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劉備死後,他受托孤之重,南征北戰,六出祁山,雖最終未能興複漢室,但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精神,千古傳頌。”
杜之甫眼中滿是讚歎,“諸葛亮之智慧,近乎於妖。他善用火攻,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火燒上方穀等,皆展現出其非凡之智謀。而且他精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木牛流馬、八陣圖等發明更是令人稱奇。其《出師表》,情真意切,盡顯其忠誠之心。”
李小白又道:“司馬懿亦是一位深謀遠慮之人物。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他在曹魏政權中,曆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與諸葛亮多次交鋒,雖在軍事上偶有敗績,但他能隱忍待機,最終熬死了諸葛亮,為司馬氏篡魏奠定了基礎。”
杜之甫點頭,“司馬懿之隱忍,實乃可怕。他麵對曹操之猜疑、曹爽之排擠,皆能泰然處之。在高平陵之變中,他一舉奪權,掌控曹魏軍政大權,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咋舌。”
兩人談論到周瑜,李小白笑道:“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周瑜之才,不在諸葛亮之下。他年少成名,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傳說。赤壁之戰,他作為東吳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軍,此役堪稱經典。”
杜之甫也笑了,“周瑜與小喬之愛情,亦為世人所傳頌。他英年早逝,實乃東吳之損失。若他能多活幾年,三國之局勢或許會有所不同。”
兩人談興正濃,不知不覺,酒已喝了大半壺。此時,酒館裏的人漸漸少了,外麵的雪卻越下越大。
李小白看著窗外的雪景,突然說道:“之甫,今日論三國英雄,讓我感慨萬千。這些英雄人物,在那亂世之中,各展其能,或成或敗,皆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讓我想起了那《念奴嬌》詞牌,其氣勢磅礴,正適合用來描繪這些英雄。”
杜之甫眼中一亮,“小白兄所言極是。那《念奴嬌》詞牌,相傳為唐玄宗所創,因念奴而得名。其格律多變,可豪放,可婉約,用來寫三國英雄,再合適不過。”
李小白起身,從酒館老板那裏借來紙筆,鋪在桌上,“今日,你我不妨寫一首《念奴嬌·三國論雄》,將我們對這些英雄之看法融入其中。”
杜之甫也起身,站在桌前,兩人相視一笑,開始構思。
李小白拿起筆,蘸了蘸墨,先寫下了“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他一邊寫,一邊說道:“此句開篇,點明主題,三國英雄,爭雄天下。”
杜之甫點頭,接著說道:“魏武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此句寫曹操之雄才大略,揮鞭平亂,威震四方。”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邊討論邊寫。寫到“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時,李小白說道:“這兩句分別寫劉備和孫權,突出他們之特點,一個求賢若渴,一個英武不凡。”
杜之甫補充道:“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寫諸葛亮之智慧、忠誠,他為興複漢室,不辭辛勞,多次出師北伐。”
當寫到“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時,李小白皺眉道:“司馬懿此人,雖有大功,但篡魏之舉,為後人所詬病。不過,在寫詞時,我們當客觀看待其才能。”
杜之甫點頭,“正是,曆史人物,功過皆有。我們應從其所處之時代背景來評價。”
兩人繼續寫下去,“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輸贏成敗,轉頭皆化塵土”。李小白感慨道:“周瑜之風流,赤壁之戰之輝煌,皆成曆史。而三國英雄們之輸贏成敗,在歲月長河中,不過是過眼雲煙。”
寫完《念奴嬌·三國論雄》,兩人看著紙上的詞,都陷入了沉思。
李小白輕聲念道:
《念奴嬌·三國論雄》
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魏武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
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輸贏成敗,轉頭皆化塵土。”
杜之甫在一旁聽著,眼中閃著光芒,“此詞雖不及蘇公之《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也寫出了我們對三國英雄之理解。三國時代,英雄輩出,他們之故事,將永遠流傳。”
此時,酒館老板走了過來,看到兩人寫的詞,讚歎道:“兩位先生好文采!這《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我也愛聽。那些英雄人物,真是讓人敬佩。”
李小白和杜之甫相視一笑,李小白對酒館老板說:“老板,這三國英雄之故事,就像這酒一樣,越品越有滋味。”
酒館老板笑著點頭,“是啊,這酒越喝越暖,故事越聽越有趣。兩位先生不妨再喝幾杯,繼續聊聊。”
於是,李小白和杜之甫又坐了下來,繼續飲酒談天。他們從《念奴嬌》詞牌的格律、音韻談到了其他用《念奴嬌》詞牌寫的經典詞作。
李小白說道:“那蘇公之《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便氣勢磅礴,將人帶入那波瀾壯闊之曆史畫卷中。其筆下之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周瑜之瀟灑、自信展現得淋漓盡致。”
杜之甫點頭,“蘇公之詞,豪放不羈,以赤壁之戰為背景,借古抒懷,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之感慨。他雖仕途不順,但在詞中卻有著超脫之胸懷。”
李小白又道:“還有其他文人用《念奴嬌》詞牌寫的作品,或寫愛情,或寫山水,各有千秋。這詞牌之魅力,就在於它能容納多種情感和題材。”
杜之甫拿起酒杯,輕晃著裏麵的酒,“是啊,詞牌雖有格律之限,但優秀之詞人能在這限製中發揮出無限之創意。就像我們寫《念奴嬌·三國論雄》,將對三國英雄之看法融入其中,也是一種創新。”
兩人邊談邊喝,不知不覺,夜已深。外麵的雪依然在下,酒館裏彌漫著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氛圍。
李小白和杜之甫離開酒館時,雪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裏,心中卻充滿了對三國英雄的敬意和對《念奴嬌》詞牌的喜愛。
此後的日子裏,李小白和杜之甫常常將這首《念奴嬌·三國論雄》與友人分享,他們在談論中,又對三國英雄有了新的理解,對《念奴嬌》詞牌的內涵也有了更深的感悟。而他們在那個冬日酒館裏的談話,成為了他們一生中難忘的迴憶,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酒館裏,人不算多,卻也熱鬧。酒客們或低聲交談,或高聲談笑,酒香與暖意交織在一起。在酒館的一角,李小白和杜之甫相對而坐,兩人麵前的桌上擺著幾碟小菜和一壺熱氣騰騰的酒。
李小白身著一件青灰色的棉衣,頭戴一頂黑色氈帽,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幾道皺紋,但他的眼神依然明亮,透著睿智。他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看著杜之甫說道:“之甫啊,這寒冬臘月,最適合飲酒談古。今日,你我不妨論一論那《三國演義》中的英雄。”
杜之甫微微一笑,他穿著一件褐色的長袍,胡須微微上揚,頗有幾分儒雅之氣。“善哉,小白兄。那《三國演義》中的英雄,猶如繁星璀璨,不知兄台想從何處說起?”
李小白放下酒杯,用手在桌上比劃著,“且說那曹操,可謂是亂世之梟雄。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他以魏武之姿,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其一生南征北戰,挾天子以令諸侯,雖被人詬病,但不可否認其非凡之才能。”
杜之甫點頭讚同,“曹操確是一代雄主。其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他善用人才,不拘一格。無論是郭嘉之智謀,還是典韋之勇猛,皆能為其所用。觀其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紹,盡顯其軍事之天賦。”
李小白夾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緩緩說道:“然曹操亦有其殘忍多疑之一麵。呂伯奢一家之死,華佗之冤死,皆可見其性格之複雜。但在那亂世之中,若無此等狠辣手段,恐也難以成就大業。”
杜之甫拿起酒壺,給兩人的酒杯都斟滿酒,“是啊,亂世之中,生存不易。曹操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必有其過人之處。其詩歌亦有建安風骨,如《龜雖壽》《觀滄海》等,展現出其廣闊之胸懷和遠大之抱負。”
李小白端起酒杯,與杜之甫碰了一下,一飲而盡,“再看那劉備,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他以漢室宗親之名,起兵討賊。雖早期四處奔波,屢戰屢敗,但始終不放棄。其仁德之名,遠播四海,故有關羽、張飛等忠義之士相隨。”
杜之甫眼中閃過一絲敬佩,“劉備之仁德,實乃其立身之本。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如魚得水。此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占荊州、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其堅韌不拔之精神,令人讚歎。”
李小白微微皺眉,“然劉備亦有其不足之處。其為報關羽之仇,興兵伐吳,卻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致使蜀漢元氣大傷。此乃其感情用事之舉,為君者,當以大局為重。”
杜之甫喝了一口酒,“人之常情,劉備與關羽、張飛情同手足,關羽之死,對他打擊甚大。但此役之敗,確實影響了蜀漢之命運。不過,劉備一生為興複漢室而努力,其誌可嘉。”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劉備,話題轉向了孫權。李小白說道:“孫權,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他繼承父兄之業,坐鎮江東。赤壁之戰,他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之基礎。其用人之能,亦不遜色於曹操、劉備。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皆為其所用,為東吳之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杜之甫笑道:“孫權年少即位,卻能穩住江東局勢,實非易事。他深知東吳之優勢在於水軍,故大力發展水軍。在與曹魏、蜀漢之周旋中,能審時度勢,或戰或和,以保江東之安穩。”
李小白和杜之甫邊喝邊聊,從曹操、劉備、孫權談到了他們麾下的文臣武將。
李小白興致勃勃地說:“諸葛亮,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輔佐劉備,聯吳抗曹,火燒赤壁,智取荊州,為蜀漢之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劉備死後,他受托孤之重,南征北戰,六出祁山,雖最終未能興複漢室,但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精神,千古傳頌。”
杜之甫眼中滿是讚歎,“諸葛亮之智慧,近乎於妖。他善用火攻,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火燒上方穀等,皆展現出其非凡之智謀。而且他精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木牛流馬、八陣圖等發明更是令人稱奇。其《出師表》,情真意切,盡顯其忠誠之心。”
李小白又道:“司馬懿亦是一位深謀遠慮之人物。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他在曹魏政權中,曆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與諸葛亮多次交鋒,雖在軍事上偶有敗績,但他能隱忍待機,最終熬死了諸葛亮,為司馬氏篡魏奠定了基礎。”
杜之甫點頭,“司馬懿之隱忍,實乃可怕。他麵對曹操之猜疑、曹爽之排擠,皆能泰然處之。在高平陵之變中,他一舉奪權,掌控曹魏軍政大權,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咋舌。”
兩人談論到周瑜,李小白笑道:“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周瑜之才,不在諸葛亮之下。他年少成名,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傳說。赤壁之戰,他作為東吳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軍,此役堪稱經典。”
杜之甫也笑了,“周瑜與小喬之愛情,亦為世人所傳頌。他英年早逝,實乃東吳之損失。若他能多活幾年,三國之局勢或許會有所不同。”
兩人談興正濃,不知不覺,酒已喝了大半壺。此時,酒館裏的人漸漸少了,外麵的雪卻越下越大。
李小白看著窗外的雪景,突然說道:“之甫,今日論三國英雄,讓我感慨萬千。這些英雄人物,在那亂世之中,各展其能,或成或敗,皆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讓我想起了那《念奴嬌》詞牌,其氣勢磅礴,正適合用來描繪這些英雄。”
杜之甫眼中一亮,“小白兄所言極是。那《念奴嬌》詞牌,相傳為唐玄宗所創,因念奴而得名。其格律多變,可豪放,可婉約,用來寫三國英雄,再合適不過。”
李小白起身,從酒館老板那裏借來紙筆,鋪在桌上,“今日,你我不妨寫一首《念奴嬌·三國論雄》,將我們對這些英雄之看法融入其中。”
杜之甫也起身,站在桌前,兩人相視一笑,開始構思。
李小白拿起筆,蘸了蘸墨,先寫下了“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他一邊寫,一邊說道:“此句開篇,點明主題,三國英雄,爭雄天下。”
杜之甫點頭,接著說道:“魏武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此句寫曹操之雄才大略,揮鞭平亂,威震四方。”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邊討論邊寫。寫到“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時,李小白說道:“這兩句分別寫劉備和孫權,突出他們之特點,一個求賢若渴,一個英武不凡。”
杜之甫補充道:“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寫諸葛亮之智慧、忠誠,他為興複漢室,不辭辛勞,多次出師北伐。”
當寫到“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時,李小白皺眉道:“司馬懿此人,雖有大功,但篡魏之舉,為後人所詬病。不過,在寫詞時,我們當客觀看待其才能。”
杜之甫點頭,“正是,曆史人物,功過皆有。我們應從其所處之時代背景來評價。”
兩人繼續寫下去,“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輸贏成敗,轉頭皆化塵土”。李小白感慨道:“周瑜之風流,赤壁之戰之輝煌,皆成曆史。而三國英雄們之輸贏成敗,在歲月長河中,不過是過眼雲煙。”
寫完《念奴嬌·三國論雄》,兩人看著紙上的詞,都陷入了沉思。
李小白輕聲念道:
《念奴嬌·三國論雄》
三分天下,論英雄、曹劉孫各爭鹿。魏武揮鞭,平亂世、雄略威加疆土。蜀主玄德,求賢若渴,誌在興邦府。仲謀英武,據江東展才武。
諸葛神計安邦,出師酬壯誌,忠心如故。司馬深謀,藏銳誌、終得江山歸處。公瑾風流,火燒赤壁後,美名留著。輸贏成敗,轉頭皆化塵土。”
杜之甫在一旁聽著,眼中閃著光芒,“此詞雖不及蘇公之《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也寫出了我們對三國英雄之理解。三國時代,英雄輩出,他們之故事,將永遠流傳。”
此時,酒館老板走了過來,看到兩人寫的詞,讚歎道:“兩位先生好文采!這《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我也愛聽。那些英雄人物,真是讓人敬佩。”
李小白和杜之甫相視一笑,李小白對酒館老板說:“老板,這三國英雄之故事,就像這酒一樣,越品越有滋味。”
酒館老板笑著點頭,“是啊,這酒越喝越暖,故事越聽越有趣。兩位先生不妨再喝幾杯,繼續聊聊。”
於是,李小白和杜之甫又坐了下來,繼續飲酒談天。他們從《念奴嬌》詞牌的格律、音韻談到了其他用《念奴嬌》詞牌寫的經典詞作。
李小白說道:“那蘇公之《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便氣勢磅礴,將人帶入那波瀾壯闊之曆史畫卷中。其筆下之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周瑜之瀟灑、自信展現得淋漓盡致。”
杜之甫點頭,“蘇公之詞,豪放不羈,以赤壁之戰為背景,借古抒懷,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之感慨。他雖仕途不順,但在詞中卻有著超脫之胸懷。”
李小白又道:“還有其他文人用《念奴嬌》詞牌寫的作品,或寫愛情,或寫山水,各有千秋。這詞牌之魅力,就在於它能容納多種情感和題材。”
杜之甫拿起酒杯,輕晃著裏麵的酒,“是啊,詞牌雖有格律之限,但優秀之詞人能在這限製中發揮出無限之創意。就像我們寫《念奴嬌·三國論雄》,將對三國英雄之看法融入其中,也是一種創新。”
兩人邊談邊喝,不知不覺,夜已深。外麵的雪依然在下,酒館裏彌漫著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氛圍。
李小白和杜之甫離開酒館時,雪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裏,心中卻充滿了對三國英雄的敬意和對《念奴嬌》詞牌的喜愛。
此後的日子裏,李小白和杜之甫常常將這首《念奴嬌·三國論雄》與友人分享,他們在談論中,又對三國英雄有了新的理解,對《念奴嬌》詞牌的內涵也有了更深的感悟。而他們在那個冬日酒館裏的談話,成為了他們一生中難忘的迴憶,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