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晨曦艱難地穿透濃厚雲層,灑在窗前那盆已經有些枯萎的綠植上,為這清冷的屋子添了幾分黯淡的光。李小白蜷縮在被窩裏,伸手將床頭的日曆翻了一頁,12 月 18 日,國際移徙者日,這個日子像一根細微卻堅韌的弦,輕輕撥動了他心底深處關於遠方友人的思念之音。他眼神有些呆滯地望著天花板,愣了好一會兒神,才裹著棉衣坐起身來,眼神中滿是落寞地望著窗外。遠處,幾隻麻雀在光禿禿的樹枝上瑟縮著,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也在抱怨這寒冷的天氣。李小白的思緒卻早已飄遠,飛到了厄爾吉爾那片陌生而遙遠的土地,飛到了他最要好的同學李超身邊。李超在那裏做生意,已經許久未曾歸來,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青春歲月,如同老電影般在他腦海中不斷放映,思念與擔憂交織在一起,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清晨愈發濃烈。
李小白輕歎了口氣,起身走到書桌前,提起筆,蘸了蘸墨,一首《釵頭鳳·國際移徙者日》在筆下緩緩流淌:
冬聲咽,寒風烈,斷鴻聲裏愁腸結。
行囊疊,音書缺,異客天涯,夢魂空穴。
怯!怯!怯!
千山闊,歸心切,故園迢遞情難滅。
窗前月,朝天闕,遙念親慈,淚和誰說。
別!別!別!
他剛放下筆,房門被輕輕推開,妻白風夕端著一杯熱茶走了進來。她穿著一身素色的棉衣,頭發隨意地挽在腦後,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可在看到李小白那緊皺的眉頭和黯淡的神情時,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轉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擔憂。
“怎麽了,一大早就這麽愁眉不展的?”白風夕將茶放在桌上,輕聲問道,目光落在了桌上的詩詞上。
李小白轉頭看向妻子,眼神中還殘留著一絲未散去的惆悵,聲音低沉地說:“今天是國際移徙者日,突然想起了李超,也不知道他在厄爾吉爾過得怎麽樣,這大冬天的,異國他鄉怕是更冷吧。”說著,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牽掛。
白風夕微微點頭,目光也變得有些悠遠,似乎在迴憶著什麽:“我也常聽你提起他,這移徙者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哎,說起這個國際移徙者日,你知道它是怎麽來的嗎?”
李小白無力地搖了搖頭,眼中露出一絲好奇和渴望知曉的神情。
白風夕拉過一把椅子,坐在李小白身邊,雙手交疊在膝蓋上,緩緩說道:“這國際移徙者日是 2000 年 12 月 18 日被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的。你看現在,世界移民數量明顯增加,聯合國大會考慮到移徙者眾多,而且越來越多,就決定把這一天定為國際移徙者日。早在 1990 年的這一天,大會還通過了《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呢。”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對移徙者群體的同情和關注。
李小白若有所思地聽著,輕輕撫摸著桌上的紙張,喃喃自語道:“原來是這樣,那設立這個節日有什麽特別的目的嗎?”
“當然有啊,”白風夕認真地說道,身體微微前傾,眼神專注地看著李小白,“就是為了尊重所有移徙者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各個會員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宣傳移徙者的人權和自由,分享彼此的經驗,還會製訂保護移徙者的行動方案呢。據說啊,現在世界上每 35 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移徙者,在自己祖國之外的國家生活和工作,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身影。”
李小白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動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道:“他們背井離鄉,確實需要更多的關懷和保護。就像李超,為了生意遠走他鄉,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受到什麽委屈。”他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白風夕握住李小白的手,輕輕地拍了拍,輕聲安慰道:“你也別太擔心了,李超那麽聰明能幹,一定能照顧好自己的。不過你這首詞寫得倒是情真意切,是不是每一句都藏著對他的思念啊?”她的眼神中滿是溫柔和理解。
李小白微微點頭,指著詞句說道:“你看這開篇‘冬聲咽,寒風烈,斷鴻聲裏愁腸結’,我寫的時候就在想,冬天的聲音那麽淒厲,寒風又那麽猛烈,就像李超在外麵可能遇到的艱難處境。那些失群的孤雁,叫得那麽淒慘,李超一個人在厄爾吉爾,是不是也會像這斷鴻一樣,在寒冷和孤獨中愁腸百結呢?這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惡劣,更是他內心孤苦、迷茫的寫照啊。”他的聲音有些顫抖,眼神中滿是對友人的擔憂。
白風夕靜靜地聽著,眼中漸漸泛起了淚花,她靠在李小白的肩頭,輕聲說:“那這‘行囊疊,音書缺,異客天涯,夢魂空穴’又是什麽意思呢?”
“行囊疊起來,說明他一直在漂泊,沒有一個安穩的家。”李小白的聲音愈發低沉,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而音書缺,我們已經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他在天涯海角,連我這個老朋友都聯係不上,更別說他的家人了。他一個人在外麵,連夢魂都找不到寄托的地方,‘空穴’這個詞,就是我想象他內心深處那種空洞和失落的感覺,好像心被挖空了一塊。每次想到這裏,我就覺得他一定很害怕,很孤獨,所以我用了三個‘怯’字,來表達他在異鄉麵對未知和孤獨時的那種恐懼和怯懦。”他的眼眶微微泛紅,強忍著不讓淚水流下來。
白風夕的眼眶也紅了,她抬起頭,看著李小白,哽咽著說:“那下闋是不是好一些呢?‘千山闊,歸心切,故園迢遞情難滅’,這是不是說他雖然離家鄉很遠,但還是很想迴來?”
“是啊,”李小白輕輕攬住妻子,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希望,“千山萬水的阻隔,並沒有讓他忘記家鄉。相反,距離越遠,思念越濃,他對故鄉的眷戀是怎麽也滅不了的。可是你看‘窗前月,朝天闕,遙念親慈,淚和誰說’,他在異國他鄉,看到窗前的月亮,就會想起家鄉的親人。‘朝天闕’既有他對家國的牽掛,也有他壯誌未酬的無奈。他那麽努力地在外麵打拚,卻又不能陪在家人身邊,思念親人的時候,連個傾訴的人都沒有,隻能默默地流淚。這三個‘別’字,就是他和故鄉、親人分別的痛苦,每一個字都像是他的歎息。”
白風夕擦了擦眼淚,坐直身子,堅定地說:“你能寫出這樣的詞,說明你真的很在意李超這個朋友。也許我們可以想辦法聯係他,讓他知道我們都很關心他。”
李小白微微苦笑,無奈地搖了搖頭:“我也想啊,可是他那邊通訊不太方便,之前寄的信也不知道他收到沒有。隻希望他在那邊一切都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平平安安地迴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期盼。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白風夕突然起身,走到衣櫃前,打開櫃門,拿出一件厚厚的毛衣,轉身對李小白說:“要不我們把這件毛衣寄給李超吧,雖然可能趕不上這寒冷的天氣,但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李小白的眼睛亮了起來,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忙說:“好啊,我再寫一封信,把這首詞也一起寄給他,讓他知道我們一直在想著他。”
於是,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李小白和白風夕懷著對遠方友人的深深牽掛,忙碌地為李超準備著這份來自家鄉的溫暖。他們的身影在屋內穿梭,仿佛在編織著一張跨越千山萬水的情感之網,將對移徙者的關懷與思念,融入這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之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小白依舊會在閑暇時想起李超,而那首《釵頭鳳·國際移徙者日》也被他反複吟誦、修改,每一個字都傾注著他對友人的深情厚誼。窗外的寒風依舊凜冽,但在這小小的屋子裏,卻因為這份牽掛和關懷,彌漫著一股溫暖而堅定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無論相隔多遠,友情和親情永遠是移徙者心中最溫暖的港灣,而尊重和保護每一個移徙者的權益與自由,也是這個世界應有的溫度和擔當。
直到有一天,李小白收到了一封來自厄爾吉爾的信,信封有些破舊,郵票也被雨水打濕了一角,但當他看到熟悉的字跡時,雙手忍不住顫抖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李超那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聲音仿佛從信紙中傳來:
“小白,收到你的信和毛衣時,我正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的寒夜中望著月亮發呆。看到你寫的詞,那一刻,我淚流滿麵。這些年在外麵,經曆了太多的艱辛和孤獨,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每當想起家鄉的你們,想起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我就又有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這裏的冬天很冷,生意也不好做,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出來闖蕩。你的詞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還有你們在背後默默地支持我、關心我。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會帶著成功的喜悅迴到家鄉,和你們團聚。
謝謝你,小白,也謝謝風夕。你們的情誼,是我在這寒冷的異國他鄉最溫暖的依靠。”
李小白讀完信,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他將信遞給白風夕,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和喜悅。在這個平凡的日子裏,一封遠方的來信,讓他們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貴和力量,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國際移徙者日背後所蘊含的那份對移徙者的深情與關懷。
此後,李小白依然會在每年的國際移徙者日寫下自己的思念與祝福,而他和李超的故事,也在這個小小的圈子裏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在這個特殊日子裏,談論起移徙者時,一段溫暖而感人的佳話。歲月流轉,那份跨越國界和距離的情誼,如同冬日裏的暖陽,始終照耀著每一個牽掛著移徙者的心,也照亮了移徙者們迴家的路。
李小白輕歎了口氣,起身走到書桌前,提起筆,蘸了蘸墨,一首《釵頭鳳·國際移徙者日》在筆下緩緩流淌:
冬聲咽,寒風烈,斷鴻聲裏愁腸結。
行囊疊,音書缺,異客天涯,夢魂空穴。
怯!怯!怯!
千山闊,歸心切,故園迢遞情難滅。
窗前月,朝天闕,遙念親慈,淚和誰說。
別!別!別!
他剛放下筆,房門被輕輕推開,妻白風夕端著一杯熱茶走了進來。她穿著一身素色的棉衣,頭發隨意地挽在腦後,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可在看到李小白那緊皺的眉頭和黯淡的神情時,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轉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擔憂。
“怎麽了,一大早就這麽愁眉不展的?”白風夕將茶放在桌上,輕聲問道,目光落在了桌上的詩詞上。
李小白轉頭看向妻子,眼神中還殘留著一絲未散去的惆悵,聲音低沉地說:“今天是國際移徙者日,突然想起了李超,也不知道他在厄爾吉爾過得怎麽樣,這大冬天的,異國他鄉怕是更冷吧。”說著,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牽掛。
白風夕微微點頭,目光也變得有些悠遠,似乎在迴憶著什麽:“我也常聽你提起他,這移徙者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哎,說起這個國際移徙者日,你知道它是怎麽來的嗎?”
李小白無力地搖了搖頭,眼中露出一絲好奇和渴望知曉的神情。
白風夕拉過一把椅子,坐在李小白身邊,雙手交疊在膝蓋上,緩緩說道:“這國際移徙者日是 2000 年 12 月 18 日被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的。你看現在,世界移民數量明顯增加,聯合國大會考慮到移徙者眾多,而且越來越多,就決定把這一天定為國際移徙者日。早在 1990 年的這一天,大會還通過了《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呢。”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對移徙者群體的同情和關注。
李小白若有所思地聽著,輕輕撫摸著桌上的紙張,喃喃自語道:“原來是這樣,那設立這個節日有什麽特別的目的嗎?”
“當然有啊,”白風夕認真地說道,身體微微前傾,眼神專注地看著李小白,“就是為了尊重所有移徙者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各個會員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宣傳移徙者的人權和自由,分享彼此的經驗,還會製訂保護移徙者的行動方案呢。據說啊,現在世界上每 35 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移徙者,在自己祖國之外的國家生活和工作,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身影。”
李小白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動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道:“他們背井離鄉,確實需要更多的關懷和保護。就像李超,為了生意遠走他鄉,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受到什麽委屈。”他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白風夕握住李小白的手,輕輕地拍了拍,輕聲安慰道:“你也別太擔心了,李超那麽聰明能幹,一定能照顧好自己的。不過你這首詞寫得倒是情真意切,是不是每一句都藏著對他的思念啊?”她的眼神中滿是溫柔和理解。
李小白微微點頭,指著詞句說道:“你看這開篇‘冬聲咽,寒風烈,斷鴻聲裏愁腸結’,我寫的時候就在想,冬天的聲音那麽淒厲,寒風又那麽猛烈,就像李超在外麵可能遇到的艱難處境。那些失群的孤雁,叫得那麽淒慘,李超一個人在厄爾吉爾,是不是也會像這斷鴻一樣,在寒冷和孤獨中愁腸百結呢?這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惡劣,更是他內心孤苦、迷茫的寫照啊。”他的聲音有些顫抖,眼神中滿是對友人的擔憂。
白風夕靜靜地聽著,眼中漸漸泛起了淚花,她靠在李小白的肩頭,輕聲說:“那這‘行囊疊,音書缺,異客天涯,夢魂空穴’又是什麽意思呢?”
“行囊疊起來,說明他一直在漂泊,沒有一個安穩的家。”李小白的聲音愈發低沉,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而音書缺,我們已經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他在天涯海角,連我這個老朋友都聯係不上,更別說他的家人了。他一個人在外麵,連夢魂都找不到寄托的地方,‘空穴’這個詞,就是我想象他內心深處那種空洞和失落的感覺,好像心被挖空了一塊。每次想到這裏,我就覺得他一定很害怕,很孤獨,所以我用了三個‘怯’字,來表達他在異鄉麵對未知和孤獨時的那種恐懼和怯懦。”他的眼眶微微泛紅,強忍著不讓淚水流下來。
白風夕的眼眶也紅了,她抬起頭,看著李小白,哽咽著說:“那下闋是不是好一些呢?‘千山闊,歸心切,故園迢遞情難滅’,這是不是說他雖然離家鄉很遠,但還是很想迴來?”
“是啊,”李小白輕輕攬住妻子,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希望,“千山萬水的阻隔,並沒有讓他忘記家鄉。相反,距離越遠,思念越濃,他對故鄉的眷戀是怎麽也滅不了的。可是你看‘窗前月,朝天闕,遙念親慈,淚和誰說’,他在異國他鄉,看到窗前的月亮,就會想起家鄉的親人。‘朝天闕’既有他對家國的牽掛,也有他壯誌未酬的無奈。他那麽努力地在外麵打拚,卻又不能陪在家人身邊,思念親人的時候,連個傾訴的人都沒有,隻能默默地流淚。這三個‘別’字,就是他和故鄉、親人分別的痛苦,每一個字都像是他的歎息。”
白風夕擦了擦眼淚,坐直身子,堅定地說:“你能寫出這樣的詞,說明你真的很在意李超這個朋友。也許我們可以想辦法聯係他,讓他知道我們都很關心他。”
李小白微微苦笑,無奈地搖了搖頭:“我也想啊,可是他那邊通訊不太方便,之前寄的信也不知道他收到沒有。隻希望他在那邊一切都好,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平平安安地迴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期盼。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白風夕突然起身,走到衣櫃前,打開櫃門,拿出一件厚厚的毛衣,轉身對李小白說:“要不我們把這件毛衣寄給李超吧,雖然可能趕不上這寒冷的天氣,但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李小白的眼睛亮了起來,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忙說:“好啊,我再寫一封信,把這首詞也一起寄給他,讓他知道我們一直在想著他。”
於是,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李小白和白風夕懷著對遠方友人的深深牽掛,忙碌地為李超準備著這份來自家鄉的溫暖。他們的身影在屋內穿梭,仿佛在編織著一張跨越千山萬水的情感之網,將對移徙者的關懷與思念,融入這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之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小白依舊會在閑暇時想起李超,而那首《釵頭鳳·國際移徙者日》也被他反複吟誦、修改,每一個字都傾注著他對友人的深情厚誼。窗外的寒風依舊凜冽,但在這小小的屋子裏,卻因為這份牽掛和關懷,彌漫著一股溫暖而堅定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無論相隔多遠,友情和親情永遠是移徙者心中最溫暖的港灣,而尊重和保護每一個移徙者的權益與自由,也是這個世界應有的溫度和擔當。
直到有一天,李小白收到了一封來自厄爾吉爾的信,信封有些破舊,郵票也被雨水打濕了一角,但當他看到熟悉的字跡時,雙手忍不住顫抖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李超那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聲音仿佛從信紙中傳來:
“小白,收到你的信和毛衣時,我正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的寒夜中望著月亮發呆。看到你寫的詞,那一刻,我淚流滿麵。這些年在外麵,經曆了太多的艱辛和孤獨,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每當想起家鄉的你們,想起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我就又有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這裏的冬天很冷,生意也不好做,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出來闖蕩。你的詞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還有你們在背後默默地支持我、關心我。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會帶著成功的喜悅迴到家鄉,和你們團聚。
謝謝你,小白,也謝謝風夕。你們的情誼,是我在這寒冷的異國他鄉最溫暖的依靠。”
李小白讀完信,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他將信遞給白風夕,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和喜悅。在這個平凡的日子裏,一封遠方的來信,讓他們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貴和力量,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國際移徙者日背後所蘊含的那份對移徙者的深情與關懷。
此後,李小白依然會在每年的國際移徙者日寫下自己的思念與祝福,而他和李超的故事,也在這個小小的圈子裏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在這個特殊日子裏,談論起移徙者時,一段溫暖而感人的佳話。歲月流轉,那份跨越國界和距離的情誼,如同冬日裏的暖陽,始終照耀著每一個牽掛著移徙者的心,也照亮了移徙者們迴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