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寒風如尖銳的哨音般唿嘯著,李小白在屋內來迴踱步,試圖驅散那透骨的寒意。他走到桌前,不經意間翻開桌上的日曆,“12 月 12 日,西安事變紀念日”這幾個字猶如一道閃電,瞬間擊中了他的心。李小白眼神中閃過一絲凝重,當即拿起電話,急切地約了好友杜之甫到樓下茶館一聚,共同探討這一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重大事件。


    不多時,兩人在茶館碰麵。李小白身著一件深藍色的長袍,衣角在寒風中微微擺動,他眉頭緊鎖,眼中透著對即將展開討論的期待與急切。杜之甫則穿著一身灰色的棉衣,雙手攏在袖中,表情嚴肅而莊重。


    李小白一邊為杜之甫倒茶,一邊說道:“之甫兄,今日這西安事變紀念日,咱們可得好好聊聊。”他的聲音略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激動。


    杜之甫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應道:“是啊,小白兄,這西安事變可是改變了中國的曆史走向。”他的目光深邃,仿佛陷入了對那段曆史的迴憶之中。


    李小白點了點頭,說道:“咱們先來說說這西安事變的當事者。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後背重傷,終身不愈,後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攙扶走路。而這‘西安事變’可是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實行‘兵諫’,逼蔣抗日的振世之舉啊!”他的臉上滿是敬佩之色,語氣激昂。


    杜之甫放下茶杯,神色凝重地說:“這二位將軍的赤誠之心,實在令人敬佩。他們為了民族大義,不惜冒如此大的風險。”他的眉頭緊緊皺起,眼中閃爍著對兩位將軍的敬仰之光。


    李小白接著說:“沒錯,正是他們的這一舉動,最終結束了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並且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他的眼神堅定,聲音鏗鏘有力,仿佛能穿透時光的迷霧,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杜之甫感慨道:“若沒有他們的英勇決斷,這局勢還不知會如何發展。”他微微仰頭,長歎了一口氣,臉上寫滿了對曆史不確定性的憂慮。


    兩人沉默片刻,李小白找服務員要來紙筆,揮筆寫下:


    《滿江紅·西安事變紀念日》


    雙十二時,風雲變,兵戎驚闕。張與楊,赤誠忠烈,諫言兵決。為促抗倭同敵愾,敢將生死拋邊徹。止內戰,大義震蒼穹,英名傑。


    蔣公挫,身傷骨。民族幸,邦安悅。看中華兒女,誌堅如鐵。烽火連天驅日寇,硝煙漫地除妖孽。憶往昔,浩氣永長存,千秋謁。


    杜之甫仔細閱讀後,不禁拍案叫絕,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滿臉驚喜地說道:“小白兄,此詞甚妙!這開篇‘雙十二時,風雲變,兵戎驚闕’,點明時間與事件,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了當時那驚心動魄、千鈞一發的緊張局勢。”


    李小白微笑著說:“之甫兄過獎了,我不過是有感而發。”他的臉上雖然帶著謙遜,但眼中還是流露出一絲自豪。


    杜之甫接著說道:“‘張與楊,赤誠忠烈,諫言兵決’,直敘二位將軍的愛國之心,這‘赤誠忠烈’四字,真是精準地概括了他們的偉大情懷。”他的表情激動,雙手不自覺地在空中比劃著。


    李小白微微點頭,說道:“他們為了民族大義,確實是英勇無畏。”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對兩位將軍的崇敬。


    杜之甫繼續分析:“‘為促抗倭同敵愾,敢將生死拋邊徹’,進一步闡述了他們以民族大義為重,不顧個人生死的崇高境界,讓人肅然起敬。”他的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充滿了感慨。


    李小白輕歎了口氣:“是啊,若不是有這般決心,又怎能推動曆史的進程。”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惋惜和感慨交織的複雜神情。


    杜之甫又道:“‘止內戰,大義震蒼穹,英名傑’,讚頌了他們終止內戰的功績,英名傳頌,實至名歸。”他用力地點了點頭,語氣堅定。


    李小白說道:“咱們再看下闋。‘蔣公挫,身傷骨。民族幸,邦安悅’,這幾句簡述了蔣介石的遭遇,也從民族的角度闡述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帶來的幸事。”他的表情嚴肅,認真地看著杜之甫。


    杜之甫點頭表示讚同:“確實如此,從不同側麵反映了事件的多麵影響。‘看中華兒女,誌堅如鐵’描繪出了中華兒女在抗日浪潮中的堅定信念,實在是振奮人心。”他的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紅暈。


    李小白目光堅定地說:“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讓我們最終戰勝了日寇。”他的拳頭不自覺地握緊。


    杜之甫接著說:“‘烽火連天驅日寇,硝煙漫地除妖孽’,對仗工整,生動展現了抗戰時期的壯烈場景,仿佛讓人身臨其境。”他的眼神中仿佛出現了戰火紛飛的畫麵,聲音也微微顫抖。


    李小白感慨道:“那段歲月,真是艱苦卓絕啊。”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痛苦,仿佛親身經曆了那些苦難。


    杜之甫最後說道:“‘憶往昔,浩氣永長存,千秋謁’,強調了西安事變所蘊含的浩氣永遠留存,值得後人永遠緬懷。小白兄,整首詞敘事、抒情、議論相得益彰,真是佳作!”他的語氣中充滿了讚歎和敬佩。


    李小白擺了擺手,說道:“之甫兄,咱們還是接著探討這西安事變。你說,當時的局勢是何等的緊張?”他的眉頭再次皺起,臉上滿是對曆史細節的思索。


    杜之甫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據我所知,當時各方勢力都在關注著西安的動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更大的混亂。”他的表情緊張,仿佛能感受到當時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李小白說道:“是啊,可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卻能果斷出手,這份勇氣和決斷力,非常人所能及。”他的眼中滿是欽佩,語氣中充滿了讚歎。


    杜之甫點了點頭,說道:“他們深知民族危亡之際,必須采取果斷行動。而且,他們的行動也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小白感慨道:“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是為了民族,誰是為了私利,大家心裏都清楚。”他的表情嚴肅,語氣沉重。


    杜之甫接著說:“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的合作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也是經曆了諸多波折。”他的眉頭再次緊鎖,臉上露出擔憂之色。


    李小白說道:“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合作抗日,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他的表情稍微緩和,眼中透出一絲希望。


    杜之甫歎了口氣,說道:“在抗戰中,無數的中華兒女英勇犧牲,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聲音哽咽。


    李小白握緊了拳頭,說道:“我們不能忘記曆史,要銘記先烈們的付出。”他的表情堅定,語氣決絕。


    兩人又探討了許久,不知不覺已到午時,下午李小白有事要辦,於是站起身來,說道:“之甫兄,今日這一番探討,讓我收獲頗豐。”他的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但眼神中仍有一絲意猶未盡。


    杜之甫也起身說道:“我亦是如此,期待下次再有這樣的交流。”他微笑著看著李小白,眼中充滿了不舍。


    兩人相視而笑,離開了茶館,身影在陽光下漸行漸遠,但他們對曆史的思考和對先烈的敬意卻永遠留在了心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魂落魄迷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哥YYD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哥YYDS並收藏詩魂落魄迷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