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寶鈔貶值潛規則,無法更改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已接近十一月份,天氣漸漸涼了起來,此時吃火鍋,非常的應景。
又吃了一陣,推杯換盞間,朱棣撐著肚皮靠在椅子上,打了個飽嗝。
這火鍋與暖鍋就是不一樣,辣的恰到好處,很有味道。
鄭和也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碗筷。
果然遠行之前來一趟陳羽這裏吃頓好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飯後閑聊時,朱棣想要找個話題,腦海中突然想到了大明寶鈔,於是對著陳羽問道:
“陳兄弟,這大明寶鈔由朝廷頒布,要求全國實行,可是私底下交易的時候,許多人很排斥。”
“哪怕朝廷頒布聖旨懲罰,也無法將寶鈔使用落實到位,這是為什麽?”
陳羽頓了頓之後說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朱棣喃喃自語的念叨著這句話,眼睛眯起,心中突然生起一股不知名的怒火。
總結的精辟啊!
這不就是典型的欺上瞞下嗎?
如今寶鈔的效果,比在洪武時期的還差,價格在不斷貶值。
看來自己登基之後太仁慈了!
導致下麵的人執行起來陽奉陰違,所以寶鈔才會不斷貶值,導致許多人心中抗拒。
朱棣越想越氣,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怒道:
“真是混蛋,朝廷發行寶鈔進展不下去,原來是有人欺上瞞下。”
陳羽麵對老朱這突如其來的一驚一乍,皺著眉頭問道:
“老朱,你實話告訴我,你家中是不是屯了許多寶鈔?”
麵對陳羽的詢問,朱棣頓了頓後說道:
“不錯,相較於白銀,寶鈔占比巨大。”
“近乎九成左右。”朱棣補充道。
“嘶~”
陳羽聽後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他看來,資產到了一定的地步,手中的貨幣如果價格變動過大的話,盈利還好,可若是虧損,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就像後世,
每一次國際重大戰爭期間,全球龐大的資金就要去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險。
可是大明寶鈔不說在洪武時期,單單是在永樂時期貶值的速度,比後世戰爭來臨的時候還要離譜。
從永樂元年到永樂五年這短短幾年間,寶鈔貶值嚴重,一貫寶鈔從洪武末年的100文左右進一步貶值到僅值錢10文左右。
幾年的時間,自身財富縮水十分之九,是個人都受不了。
陳羽從與老朱接觸的這段時間來看,老朱家應該不是一般的殷勤,畢竟無論哪個朝代,隻要跟朝廷攀上關係,生意都不會差!
而且還是太子那邊。
如果關係這樣好的情況下,倒也有可能響應朝廷政策,堅決所有生意都采用寶鈔交易。
可這也太實誠了!
假設老朱家的資產有個幾萬兩,那麽過幾年可能就剩下幾千兩。
這些都是次要的,畢竟再怎麽虧欠都是人家的家事。
可自己與老朱是精鹽生意的合夥的啊!
老朱虧錢的同時,也將自己的一份一同虧了出去。
冤……
不行,一定要給老朱普及一下裏麵的問道。
讓其養成使用白銀交易的習慣。
否則,自己成了做慈善的了。
打定主意,陳羽沉吟片刻之後對著朱棣問道:
“老朱,聽我一句勸,趁著最近還有藩國使臣在大明境內,去找他們做生意,用寶鈔買些絲綢、陶瓷,然後再便宜一些賣給藩國使臣。”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左手倒右手,叫寶鈔換成白銀。”
“還有以後咱們的精鹽生意,還真目前的目標用戶還是富人階級,那麽隻收白銀,拒收寶鈔。”
話落,朱棣與鄭和對視一眼,眼中滿是不解。
鄭和坐直了身子,說道:“掌櫃的,這是何意?”
“要是我猜的不錯的話,就在近期,時間越往後去寶鈔的貶值速度越快。”陳羽道。
鄭和沉思著,前段時間他在民間購買物資時到海外販賣時,小行生意貿易需要寶鈔,可是大行生意必須需要白銀。
他也曾了解過,好像是近期寶鈔貶值嚴重。
朱棣感覺延續寶鈔策略的自己,可不能被陳羽看扁了,於是出口說道:
“陳兄弟你就放心吧,寶鈔不會貶值太嚴重,永樂帝先前是太仁慈了,等過一段時間就會嚴查打擊白銀交易,讓整個大明所有的貿易必須使用寶鈔,到那時就不會有人賤賣寶鈔換取白銀了!”
陳羽聞言癡笑一聲:“老朱,你不要以為你姓朱就可以左右永樂帝的決定了,你雖然也姓朱,可跟人家永樂的朱不是一個朱。”
“永樂帝是絕對不會嚴打,隻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棣聽見這句話,加上方才的酒意,明前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陳兄弟那你倒給我說說,寶鈔是永樂帝發行,當寶鈔如此大幅度貶值,為何不站出來頒布相應的政策製止!”
陳羽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認真的說道:“老朱就這個破問題屬於官場最基本的道理,你都不懂,還好你前半生不混跡於官場而是選擇了戰場,否則踏入官場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朱棣聽後心中暗自咂舌,我不適合官場?
他轉頭與鄭和對視一眼,發現對方眼中也滿是迷茫。
陳羽頓了片刻,說道:
“華夏自古以來官場都秉持著‘潛規則辦事,明規則整人’,往後也莫不是如此!”
潛規則辦事是指不被官方或正式場合所承認,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行事‘方便’卻被廣泛遵循;
明規則整人是指某些人利用正式的、公開的規則和製度,以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打擊、陷害他人。
“老朱就像是我之前給你說的拿出七成收益去給官員好處費,就是潛規則辦事,主要的目的就是一個方便,而方便的前提是有利可圖!”
“當一個人有利可圖的時候,不是潛規則;可大部分人有利可圖的時候就是默認的潛規則。就像是洪武時期的貪官,賄賂、貪汙其實就是一條潛規則,你看洪武帝殺的完嗎?”
“同理,當大明大部分人放棄寶鈔,這意味著人們在實際交易中已經根據經驗和市場的反饋,默認寶鈔的價值在不斷下降,為了利益從而盡量避免使用寶鈔,這種共識就形成了類似潛規則的情況。
“永樂帝作為統治者,首要考慮的是政治穩定。如果采取暴力手段嚴查嚴打放棄寶鈔,與大明大部分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可能會引起社會的動蕩。這樣看來,你認為永樂帝會不會選擇默認?”
又吃了一陣,推杯換盞間,朱棣撐著肚皮靠在椅子上,打了個飽嗝。
這火鍋與暖鍋就是不一樣,辣的恰到好處,很有味道。
鄭和也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碗筷。
果然遠行之前來一趟陳羽這裏吃頓好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飯後閑聊時,朱棣想要找個話題,腦海中突然想到了大明寶鈔,於是對著陳羽問道:
“陳兄弟,這大明寶鈔由朝廷頒布,要求全國實行,可是私底下交易的時候,許多人很排斥。”
“哪怕朝廷頒布聖旨懲罰,也無法將寶鈔使用落實到位,這是為什麽?”
陳羽頓了頓之後說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朱棣喃喃自語的念叨著這句話,眼睛眯起,心中突然生起一股不知名的怒火。
總結的精辟啊!
這不就是典型的欺上瞞下嗎?
如今寶鈔的效果,比在洪武時期的還差,價格在不斷貶值。
看來自己登基之後太仁慈了!
導致下麵的人執行起來陽奉陰違,所以寶鈔才會不斷貶值,導致許多人心中抗拒。
朱棣越想越氣,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怒道:
“真是混蛋,朝廷發行寶鈔進展不下去,原來是有人欺上瞞下。”
陳羽麵對老朱這突如其來的一驚一乍,皺著眉頭問道:
“老朱,你實話告訴我,你家中是不是屯了許多寶鈔?”
麵對陳羽的詢問,朱棣頓了頓後說道:
“不錯,相較於白銀,寶鈔占比巨大。”
“近乎九成左右。”朱棣補充道。
“嘶~”
陳羽聽後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他看來,資產到了一定的地步,手中的貨幣如果價格變動過大的話,盈利還好,可若是虧損,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就像後世,
每一次國際重大戰爭期間,全球龐大的資金就要去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險。
可是大明寶鈔不說在洪武時期,單單是在永樂時期貶值的速度,比後世戰爭來臨的時候還要離譜。
從永樂元年到永樂五年這短短幾年間,寶鈔貶值嚴重,一貫寶鈔從洪武末年的100文左右進一步貶值到僅值錢10文左右。
幾年的時間,自身財富縮水十分之九,是個人都受不了。
陳羽從與老朱接觸的這段時間來看,老朱家應該不是一般的殷勤,畢竟無論哪個朝代,隻要跟朝廷攀上關係,生意都不會差!
而且還是太子那邊。
如果關係這樣好的情況下,倒也有可能響應朝廷政策,堅決所有生意都采用寶鈔交易。
可這也太實誠了!
假設老朱家的資產有個幾萬兩,那麽過幾年可能就剩下幾千兩。
這些都是次要的,畢竟再怎麽虧欠都是人家的家事。
可自己與老朱是精鹽生意的合夥的啊!
老朱虧錢的同時,也將自己的一份一同虧了出去。
冤……
不行,一定要給老朱普及一下裏麵的問道。
讓其養成使用白銀交易的習慣。
否則,自己成了做慈善的了。
打定主意,陳羽沉吟片刻之後對著朱棣問道:
“老朱,聽我一句勸,趁著最近還有藩國使臣在大明境內,去找他們做生意,用寶鈔買些絲綢、陶瓷,然後再便宜一些賣給藩國使臣。”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左手倒右手,叫寶鈔換成白銀。”
“還有以後咱們的精鹽生意,還真目前的目標用戶還是富人階級,那麽隻收白銀,拒收寶鈔。”
話落,朱棣與鄭和對視一眼,眼中滿是不解。
鄭和坐直了身子,說道:“掌櫃的,這是何意?”
“要是我猜的不錯的話,就在近期,時間越往後去寶鈔的貶值速度越快。”陳羽道。
鄭和沉思著,前段時間他在民間購買物資時到海外販賣時,小行生意貿易需要寶鈔,可是大行生意必須需要白銀。
他也曾了解過,好像是近期寶鈔貶值嚴重。
朱棣感覺延續寶鈔策略的自己,可不能被陳羽看扁了,於是出口說道:
“陳兄弟你就放心吧,寶鈔不會貶值太嚴重,永樂帝先前是太仁慈了,等過一段時間就會嚴查打擊白銀交易,讓整個大明所有的貿易必須使用寶鈔,到那時就不會有人賤賣寶鈔換取白銀了!”
陳羽聞言癡笑一聲:“老朱,你不要以為你姓朱就可以左右永樂帝的決定了,你雖然也姓朱,可跟人家永樂的朱不是一個朱。”
“永樂帝是絕對不會嚴打,隻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棣聽見這句話,加上方才的酒意,明前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陳兄弟那你倒給我說說,寶鈔是永樂帝發行,當寶鈔如此大幅度貶值,為何不站出來頒布相應的政策製止!”
陳羽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認真的說道:“老朱就這個破問題屬於官場最基本的道理,你都不懂,還好你前半生不混跡於官場而是選擇了戰場,否則踏入官場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朱棣聽後心中暗自咂舌,我不適合官場?
他轉頭與鄭和對視一眼,發現對方眼中也滿是迷茫。
陳羽頓了片刻,說道:
“華夏自古以來官場都秉持著‘潛規則辦事,明規則整人’,往後也莫不是如此!”
潛規則辦事是指不被官方或正式場合所承認,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行事‘方便’卻被廣泛遵循;
明規則整人是指某些人利用正式的、公開的規則和製度,以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打擊、陷害他人。
“老朱就像是我之前給你說的拿出七成收益去給官員好處費,就是潛規則辦事,主要的目的就是一個方便,而方便的前提是有利可圖!”
“當一個人有利可圖的時候,不是潛規則;可大部分人有利可圖的時候就是默認的潛規則。就像是洪武時期的貪官,賄賂、貪汙其實就是一條潛規則,你看洪武帝殺的完嗎?”
“同理,當大明大部分人放棄寶鈔,這意味著人們在實際交易中已經根據經驗和市場的反饋,默認寶鈔的價值在不斷下降,為了利益從而盡量避免使用寶鈔,這種共識就形成了類似潛規則的情況。
“永樂帝作為統治者,首要考慮的是政治穩定。如果采取暴力手段嚴查嚴打放棄寶鈔,與大明大部分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可能會引起社會的動蕩。這樣看來,你認為永樂帝會不會選擇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