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陳羽又對著朱瞻基說道:


    “賑災與經商看似不同,可是底層邏輯卻大差不差。”


    “做生意也需要運用‘實用主義’考慮市場,從實際中出發,首先劃分不同人群,並對不同人群進行調研,看看這些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然後隻需要將真正需要的東西賣給他們,自然就可以賺錢。”


    “這個道理很容易做到舉一反三,希望你下去之後能夠好好領悟。”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真正的災民餓極了,在不吃就會死的情況下,定然不會在意粥裏有沙子又或者吃的是芙糠。


    隻有讓‘白嫖’的人離開,才能真正幫助災民,讓真正的災民得到救助。


    這就是老師口中的‘實用主義’。


    這樣的做法看似簡單粗暴,卻是一種大智慧。


    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利用人們的心理差異,把真假災民分辨出來,把更多的物資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可是……這與朝中那些官員說的思想完全不一樣。


    朱瞻基知道朝中的文官集團寧願要一個美名,哪怕知道老師口中的方法,也斷然不會提出。


    這也就是老師最後一句話:針對不同人群,考慮他們的需求,從而借著這些需求,拿捏他們。


    朱瞻基眼睛一亮,‘實用主義’能夠用來拿捏‘白嫖’之人,也可以在經商中用來拿捏‘客戶’;


    同樣的道理,是不是能用來拿捏朝中的文武百官?!


    一定可以!


    這不就是‘帝王權術’中的‘禦人之術’。


    朱瞻基從來沒有想過通過這樣簡單的道理與例子,就領悟出了如此重要的東西。


    他差點也忍不住跟先前朱棣一樣,為老師鼓起掌來。


    尼瑪!


    這簡直比皇帝還會拿捏人性,怪不得來之前朱棣肯定的說這間市井中的掌櫃,能夠教導自己‘帝王權術’。


    本來朱瞻基看著陳羽年紀輕輕,才二十多歲出頭的年紀,對此持懷疑態度。


    現在他算是徹底相信了。


    不說別的,


    光是解決千百年來以來朝廷開粥賑災策略,就明顯不一般。


    而且在想出來的同時,也讓朱瞻基將其中的道理理解的如此通透。


    朱瞻基認為今天來這一趟,學到一個‘實用主義’就已經做到不虧了。


    原來,這世間真的有二十出頭的隱士隱士大才!


    皇爺爺果然最愛自己。


    朱瞻基心中不由暗自慶幸起來,還好這樣的大才皇爺爺將其分配給自己當老師。


    如果讓陳羽加入二叔的陣營,那麽自己不僅會失去一位優秀的老師,自己父親太子儲君的位置,也很危險。


    甚至不保!


    在將腦子中的思緒理清之後,朱瞻基態度恭敬的對著陳羽拱手道:


    “老師,弟子受教了。”


    陳羽看著朱瞻基現在已經有了尊師重道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剛才說的那些小東西,你隨便領悟一番就夠了,也不是什麽高深的學問。”


    “以後跟著我,保證讓你長大以後在大明商場上亂殺。”


    朱瞻基聽後心中一陣汗顏,態度卻愈發恭敬起來。


    他真是沒有想,傳說中那高深莫測的‘帝王權術’,在自己老師口中就是一些……小東西?


    這還有天理嗎?


    可如果真是這樣,那麽以後老師要傳授自己高深莫測的學問,又該是多麽的經天緯地!


    想到這,


    朱瞻基覺得陳羽愈發的高深莫測起來。


    陳羽也不管他的學生已經被自己徹底洗腦,而是繼續開口說道:


    “現在迴到朝廷頒布的幾條策略上,發現了問題的弊端,那就需要對此做一些改變了。”


    “需要明確大災之後,在河南產生了災民與背井離鄉的到京師謀取生路的流民,針對這兩種災民按照‘實用主義’原則提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首先就是留守河南的災民,雖然受災,可是情況相對較輕,在此基礎上朝廷可以對其施行放糧借貸政策。”


    “放糧救急不救窮,隻為活命;大災之後,總要從事生產,後借貸為生產,第二年再把借貸的糧食還清。既解決了百姓之苦,也解決了朝廷稅賦的問題。而且哪怕第二年收成依舊不好,那麽大明這個時候出來施行仁政,宣布減免賦稅或者延期都是可行的。”


    朱棣一邊聽,一邊默默的點了點頭。


    按照陳羽這樣來,那麽不僅解決了災民問題,還順帶確保了受災地區來年的賦稅。


    如果交不出來,朝廷減免或是延期還可以獲得一個美名!


    這才是仁政的正確實施辦法。


    可是災民好解決,但是流民才是每一次大災之後的難題。


    畢竟家都沒了!


    陳羽喝了一口茶,緩了緩後,繼續說道:


    “至於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我認為這次的災情還不到對他們采用粥中摻沙子、或者將糧食換成芙糠這種地步。”


    “再說了,這樣做除了讓流民餓不死之外,會讓他們養成不勞而獲的惰性,將朝廷臨時發布的救濟糧當做鐵飯碗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以工代賑’。”


    朱棣本來認真聽著陳羽的侃侃而談,感覺分析的很有道理。


    可在陳羽提出‘以工代賑’的解決辦法之後,他直接懵逼了。


    這還不如往救濟糧中摻雜沙子呢?


    朱棣輕聲咳嗽一聲,說道:


    “陳兄,以工代賑恐怕不妥吧?”


    ‘以工代賑’即以務工代替賑災,指朝廷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流民參與工程建設獲得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很早就出現在了春秋時期。


    管仲提出:


    如遇大旱大澇災年,百姓流離失所無法務農,生計沒有著落,則朝廷可以大興土木修建宮室樓台,雇傭流民以做工為生。


    到了北宋時期,以工代賑頻頻出現在曆史記錄當中。


    當時朝堂上爭論賑災問題時,以工代賑也考慮過,但最終否決了。


    因為以工代賑需要大興土木或者水利工程,耗資巨大,如今大明同時進行的事情實在太多,一時間抽調不出大量銀兩。


    直接對流民發放救濟糧,朝中官員也考慮到了數月時間,有些流民習慣了不勞而獲,大災過後,並不會返迴家鄉,而是會在半道上落草為寇做起打家劫舍的勾當。


    朱棣也知道以工代賑好,但沒辦法,隻因兩個字:


    沒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天冰牛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天冰牛奶並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