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皇帝親自宴請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見陳羽將錢收下,這才繼續開口道:
“掌櫃的,今天精鹽生意終於告以段落,本來應該好好慶祝一下的,隻是現在天色已晚,不如掌櫃的讓我帶幾壇好酒迴去喝個痛快?”
陳羽琢磨了一下,是這個道理,今天自己也要好好的犒勞一下自己。
陳羽爽快的說道:“老朱,你開口我還會拒絕?”
“等著。”
說著,陳羽就在後廚的儲物間,搬了兩壇出來。
“老朱,這兩壇都是高濃度的酒,足夠你今晚不醉不歸了。”
朱棣見自己目的達到,與陳羽告別完帶著兩壇酒離開了小酒館。
離開小酒館之後,朱棣並沒有前往提煉精鹽的場地,而是將圖紙交給了錦衣衛。
讓其轉交給精鹽生意主負責人:李景隆。
包括安排人將陳羽這裏的化學用品搬走,也一並交給了李景隆。
目前提煉精鹽的工序,都已經安排妥當。
施工可以步入正軌。
朱棣秉持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再加上本身就忙,準備徹底當個甩手掌櫃,
估計下一次再去關注精鹽生意,是在收取利潤的時候。
精鹽生意吩咐妥當後,朱棣坐上了迴宮的馬車。
看著放在身旁的兩壇酒,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此時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暢快。
這兩壇酒是為寧王準備的。
到了皇宮之後,朱棣迫不及待的找到了徐妙雲,將小酒館發生的事情如數告知。
徐妙雲在腦海中斟酌了一下陳羽的辦法,發現可行性極高。
思考之後,點頭答應。
同意宴請寧王,化解這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就在徐妙雲準備宴請寧王來參加家宴的時候,朱棣得到錦衣衛傳來的最新消息。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來到京城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來拜訪朱棣,而是夜聚寧王府。
朱棣聽見消息麵無表情。
他知道這是諸位藩王準備聯合,對抗接下來朝廷的削藩政策。
但是朱棣並沒有動怒,因為他知道今晚寧王一事,削藩一事、終於可以告以段落。
缺少了寧王,其他藩王麵對削藩、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朱棣看了看外麵的天色後,決定親自去宴請自己這位十七弟。
……
寧王府。
五位藩王坐在一個圓桌前,還沒有上菜。
此時,主桌的寧王滿臉笑意,今天中午剛剛享受了一把眾星捧月的感覺,晚上又來了一桌。
隻見坐在寧王身旁的周王朱潚站起身來,笑著說道:
“為什麽我們幾位王爺從各藩地來到京師,先拜訪寧王呢?”
“當然是我這位十七弟他木秀於林,行高與人,靖難這仗,如若沒有寧王的朵顏三衛,哪有如今的燕王稱帝,恐怕我們這些藩王也落得個淒慘下場。”
“所以,這一切的功勞,當屬寧王最高。”
作為朱元璋子嗣中輩分僅次於朱棣的周王,毫不顧忌的歌頌寧王的豐功偉績。
不但把朱棣打下來旳江山歸功到寧王的相助,甚至在話語中已經將寧王的功勞,說的大過於朱棣。
可齊王,代王,周王三王聽後不覺任何不妥,反而紛紛叫好。
周王朱潚說完之後,齊王緊接著附和道:
“大家有沒有忘記,靖難的時候,皇上想要直搗南京,是誰的精銳鐵騎一劍封侯啊?”
朵顏三衛的迴答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另一道聲音:
“朕沒有忘記!”
聽著門外傳來的這道熟悉的聲音,眾人心中咯噔一聲。
隻見朱棣推開門,冷著臉走了進來。
寧王,齊王,代王,岷王,周王看到朱棣的那一刹那,腦子瞬間宕機。
顯然朱棣的到來,打亂了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四王接下來的布置。
而且眾人也沒想到朱棣會在晚飯期間,不請自來。
此時還沒有開飯飲酒,眾藩王心中清醒的很。
寧王最先反應過來,從座位上走出,向著朱棣迎了上去,跪在地上恭敬的說道:
“臣,參見陛下。”
剛剛還慷慨激昂的諸位藩王,此時也反應過來,連忙迎上前去跪地參拜。
朱棣沒有話說,沉默的走到凳子旁,坐了上來。
皇帝不說話,在場的五位藩王也不敢吭聲。
朱棣聽錦衣衛稟報的消息,遠沒有第一現場衝擊來的大。
臨近削藩,也是該好好敲打一下。
畢竟,這一次削藩簡直是讓各藩王大吐血。
半晌之後,朱棣威嚴的說道:
“平身吧。”
眾人剛站起來,下一句話直接讓寧王嚇到驚呆在了原地。
“十七弟,坐在朕的身邊。”
寧王沉吟片刻之後,道:
“臣弟不敢。”
朱棣目光掃視了一圈諸位藩王之後,冷冷的開口道:
“朕的身邊其他人坐不可,但寧王就可,朕當初答應過寧王,事成之後與其共治天下,如今大業已成,但這兩年間為彌補建文犯下的過錯,朕是一刻也不敢耽擱。”
“如今大明內的所有事務終於都有條不紊的步入正軌,接下來朕終於可以兌現當初與寧王的承諾!”
朱棣有了陳羽的腹黑計策之後,此時談論起當初對寧王的承諾,心中沒有任何負擔。
陳羽對寧王會做出的各種反應都提供了應對措施,十拿九穩的‘仗’,朱棣打起來很有底氣。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緊緊低著頭,聽見朱棣這句話,全部愣住了。
相較於朱棣做皇帝,他們更希望朱權做皇帝。
畢竟,朱棣的壓迫太強了。
又是他們的哥哥。
很多事情都不能通融,也不敢提。
寧王不一樣,是他們的弟弟。
比朱棣好拿捏。
朱棣在這兩年期間,就已經開始削藩諸位藩王手中的兵權,如今中元節臨近。
藩王們知道,朱棣要徹底放開手腳,實行建文的削藩政策。
為了保障自身權益,這個時候隻能抱團取暖。
其中最有資格可以與朱棣談條件的,就屬朱權。
而且他們之間還有當初朱棣定下‘共享天下’的承諾。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寧王朵顏三衛戰場上的表現與功績,天下人都看在眼裏。
可萬萬沒想到,
藩王們準備用了拿捏朱棣的籌碼,三年前選擇冷處理的朱棣,如今當著五位藩王的麵,竟然主動說了出來。
一時之間,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統一的想法確有一條:
投靠寧王,在寧王的封國做藩王。
朱棣將眾位藩王的表情盡收眼底,頓了頓對著寧王問道:
“十七弟,你不會忘記了吧?”
寧王唿吸有些急促,手心上全是汗,迴道:
“臣弟,不敢忘。”
“掌櫃的,今天精鹽生意終於告以段落,本來應該好好慶祝一下的,隻是現在天色已晚,不如掌櫃的讓我帶幾壇好酒迴去喝個痛快?”
陳羽琢磨了一下,是這個道理,今天自己也要好好的犒勞一下自己。
陳羽爽快的說道:“老朱,你開口我還會拒絕?”
“等著。”
說著,陳羽就在後廚的儲物間,搬了兩壇出來。
“老朱,這兩壇都是高濃度的酒,足夠你今晚不醉不歸了。”
朱棣見自己目的達到,與陳羽告別完帶著兩壇酒離開了小酒館。
離開小酒館之後,朱棣並沒有前往提煉精鹽的場地,而是將圖紙交給了錦衣衛。
讓其轉交給精鹽生意主負責人:李景隆。
包括安排人將陳羽這裏的化學用品搬走,也一並交給了李景隆。
目前提煉精鹽的工序,都已經安排妥當。
施工可以步入正軌。
朱棣秉持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再加上本身就忙,準備徹底當個甩手掌櫃,
估計下一次再去關注精鹽生意,是在收取利潤的時候。
精鹽生意吩咐妥當後,朱棣坐上了迴宮的馬車。
看著放在身旁的兩壇酒,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此時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暢快。
這兩壇酒是為寧王準備的。
到了皇宮之後,朱棣迫不及待的找到了徐妙雲,將小酒館發生的事情如數告知。
徐妙雲在腦海中斟酌了一下陳羽的辦法,發現可行性極高。
思考之後,點頭答應。
同意宴請寧王,化解這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就在徐妙雲準備宴請寧王來參加家宴的時候,朱棣得到錦衣衛傳來的最新消息。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來到京城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來拜訪朱棣,而是夜聚寧王府。
朱棣聽見消息麵無表情。
他知道這是諸位藩王準備聯合,對抗接下來朝廷的削藩政策。
但是朱棣並沒有動怒,因為他知道今晚寧王一事,削藩一事、終於可以告以段落。
缺少了寧王,其他藩王麵對削藩、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朱棣看了看外麵的天色後,決定親自去宴請自己這位十七弟。
……
寧王府。
五位藩王坐在一個圓桌前,還沒有上菜。
此時,主桌的寧王滿臉笑意,今天中午剛剛享受了一把眾星捧月的感覺,晚上又來了一桌。
隻見坐在寧王身旁的周王朱潚站起身來,笑著說道:
“為什麽我們幾位王爺從各藩地來到京師,先拜訪寧王呢?”
“當然是我這位十七弟他木秀於林,行高與人,靖難這仗,如若沒有寧王的朵顏三衛,哪有如今的燕王稱帝,恐怕我們這些藩王也落得個淒慘下場。”
“所以,這一切的功勞,當屬寧王最高。”
作為朱元璋子嗣中輩分僅次於朱棣的周王,毫不顧忌的歌頌寧王的豐功偉績。
不但把朱棣打下來旳江山歸功到寧王的相助,甚至在話語中已經將寧王的功勞,說的大過於朱棣。
可齊王,代王,周王三王聽後不覺任何不妥,反而紛紛叫好。
周王朱潚說完之後,齊王緊接著附和道:
“大家有沒有忘記,靖難的時候,皇上想要直搗南京,是誰的精銳鐵騎一劍封侯啊?”
朵顏三衛的迴答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另一道聲音:
“朕沒有忘記!”
聽著門外傳來的這道熟悉的聲音,眾人心中咯噔一聲。
隻見朱棣推開門,冷著臉走了進來。
寧王,齊王,代王,岷王,周王看到朱棣的那一刹那,腦子瞬間宕機。
顯然朱棣的到來,打亂了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四王接下來的布置。
而且眾人也沒想到朱棣會在晚飯期間,不請自來。
此時還沒有開飯飲酒,眾藩王心中清醒的很。
寧王最先反應過來,從座位上走出,向著朱棣迎了上去,跪在地上恭敬的說道:
“臣,參見陛下。”
剛剛還慷慨激昂的諸位藩王,此時也反應過來,連忙迎上前去跪地參拜。
朱棣沒有話說,沉默的走到凳子旁,坐了上來。
皇帝不說話,在場的五位藩王也不敢吭聲。
朱棣聽錦衣衛稟報的消息,遠沒有第一現場衝擊來的大。
臨近削藩,也是該好好敲打一下。
畢竟,這一次削藩簡直是讓各藩王大吐血。
半晌之後,朱棣威嚴的說道:
“平身吧。”
眾人剛站起來,下一句話直接讓寧王嚇到驚呆在了原地。
“十七弟,坐在朕的身邊。”
寧王沉吟片刻之後,道:
“臣弟不敢。”
朱棣目光掃視了一圈諸位藩王之後,冷冷的開口道:
“朕的身邊其他人坐不可,但寧王就可,朕當初答應過寧王,事成之後與其共治天下,如今大業已成,但這兩年間為彌補建文犯下的過錯,朕是一刻也不敢耽擱。”
“如今大明內的所有事務終於都有條不紊的步入正軌,接下來朕終於可以兌現當初與寧王的承諾!”
朱棣有了陳羽的腹黑計策之後,此時談論起當初對寧王的承諾,心中沒有任何負擔。
陳羽對寧王會做出的各種反應都提供了應對措施,十拿九穩的‘仗’,朱棣打起來很有底氣。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緊緊低著頭,聽見朱棣這句話,全部愣住了。
相較於朱棣做皇帝,他們更希望朱權做皇帝。
畢竟,朱棣的壓迫太強了。
又是他們的哥哥。
很多事情都不能通融,也不敢提。
寧王不一樣,是他們的弟弟。
比朱棣好拿捏。
朱棣在這兩年期間,就已經開始削藩諸位藩王手中的兵權,如今中元節臨近。
藩王們知道,朱棣要徹底放開手腳,實行建文的削藩政策。
為了保障自身權益,這個時候隻能抱團取暖。
其中最有資格可以與朱棣談條件的,就屬朱權。
而且他們之間還有當初朱棣定下‘共享天下’的承諾。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寧王朵顏三衛戰場上的表現與功績,天下人都看在眼裏。
可萬萬沒想到,
藩王們準備用了拿捏朱棣的籌碼,三年前選擇冷處理的朱棣,如今當著五位藩王的麵,竟然主動說了出來。
一時之間,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統一的想法確有一條:
投靠寧王,在寧王的封國做藩王。
朱棣將眾位藩王的表情盡收眼底,頓了頓對著寧王問道:
“十七弟,你不會忘記了吧?”
寧王唿吸有些急促,手心上全是汗,迴道:
“臣弟,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