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道:“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硬性條件隻有兩個,富國與強兵!而恰好商鞅變法就可以完美的完善這兩個問題。”


    朱棣點了點頭,對這句話他很認可。


    富國和強軍,於國家、民族而言,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富”是“強”的前提基礎,能讓一個國家“站”起來;


    “強”是“富”的根本保證,能讓一個國家真正“挺”起來。


    縱觀曆史,不難得出兩個結論:


    一是落後就要挨打;


    二是富而不強的國家同樣挨打。


    隻有實現富國強軍,既富且強,才能確保一個國家的真正意義上強大。


    陳羽繼續說道:“而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富國還是強兵,都離不開‘土地’二字。”


    “商鞅此人確實是一個大才,魏國得不到重用之後進入秦朝為相,在戰國那個時期,禮樂崩壞,社會動蕩,要想讓大秦由積弱積貧到富有,根基便是開墾土地,“使穀粟充盈”。”


    “在此基礎上商鞅廢除了商周時期的井田製,井田製是將土地分為九塊,如同一個“井”字,土地歸屬國家,百姓們隻有權耕種。”


    “井田製限製過多,不能滿足商鞅所設想的‘富國之道’。於是,商鞅推出了授田製,農民被授予了土地,繳納賦稅,經過變法和改革,土地實現了私有化。”


    “在這樣的變革之下,秦國領土之上,隨處可見一家一戶之中,百姓們男耕女織,臉上洋溢著幸福。”


    “農耕經濟是國家的主體經濟,國家賦稅主要靠土地支撐,在這種情況下大秦的國庫自然充盈起來,後期國庫裏麵的糧倉加起來比六國都要多。”


    古時候的百姓要求其實不高,隻需要有一塊地種種,不至於餓死就行。


    但是這個要求卻很難實現。


    因為就連朱元璋就是家中土地,全部被當地地主買走。


    全家成了地主家的田傭。


    飯都吃不飽,最終導致全家餓死。


    這才有了後麵的洪武帝。


    這也是後來洪武帝對貪官汙吏極其痛恨的原因。


    也深知官吏貪汙橫行對朝廷統治的危害。


    朱元璋曾告誡百官:我坐上這個位置之前,見到州縣官吏多不愛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我心裏恨透了,如今要嚴立法禁,官吏凡是貪汙蠹害百姓的,嚴懲不恕。


    洪武帝即位後,采取嚴厲的措施懲治貪汙官員。


    最殘酷的一個刑罰是“剝皮”。


    朱棣靜靜的聽著。


    不要說秦朝了,就是明朝財政的大部分稅收,都是要靠田地來完成。


    陳羽繼續說道:“富國的問題解決了,那麽接下來就是要強軍了。”


    “強軍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百姓願意打仗,想要打仗,並且有著足夠的鬥誌和勇氣去打仗,隻有這樣才能打勝仗。”


    “但誰不想過著平淡安穩的生活?”


    朱棣說道:“那還不簡單,隻要給到將士足夠的獎賞足矣。”


    他之所以能打贏靖難,最主要的就是給身邊的將領許諾了種種好處。


    隻有讓手下的人看到利益,他們才會拚盡全力的打仗。


    因為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朱棣,而是為了他們自己。


    陳羽點了點頭:“不錯,所以商鞅實施了‘軍功製’,再次對大秦內部進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軍功製’改革的爵位我們暫且不談,隻說土地方麵的事情。”


    “在‘軍功製’下,大秦將當時秦貴族的土地全部收迴,按照在打仗過程中將士所獲軍功,重新進行分配。”


    “‘軍功製’對所有人開展,在利的驅使下,秦國百姓的戰鬥激情都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充滿了鬥誌,對當兵也充滿了向往。在他們眼中,當兵上陣殺敵,就可以獲取土地,相當於獲得財富,何樂而不為?


    “軍隊有了這樣的積極性,戰鬥力何愁不得到大大的提升?在這樣的思想洗禮下,戰國時期本來已經日漸衰弱的秦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大了起來。”


    “然後一步步成為了其他國家眼中的“虎狼之師”。”


    “可是為什麽這一股‘虎狼之師’在秦朝末年的表現如此拉胯?巨鹿之戰四十萬對戰六國餘孽組成的聯軍,數月不曾攻破?”


    天下反秦之時,大秦最開始使用的確實是二十萬囚徒軍。


    但後來又從各方抽調了20多萬大秦正規軍加入其中。


    雖然對方也有十幾萬,但是那可是六國餘孽。


    連正規軍都算不上。


    大秦在裝備與後勤都優於六國餘孽情況下,打成那樣,著實拉胯。


    此言一出,朱棣直接愣住。


    他對於曆史的研究隻有漢唐之間,對於大秦研究甚少。


    但是也知道比較著名的巨鹿之戰。


    他問出來心中疑惑:“這跟王朝周期有關係?”


    陳羽緩緩開口說道:“當然有關係,從秦軍戰鬥力前後的差距上不難看出,那是因為大秦的‘軍功製’已經名存實亡,哪怕爵位的賞賜依舊,但是關於土地的卻沒有了。”


    “畢竟一個國家的土地有限,分配必將會出現分配完的那一天,分配完了,如果又有人新建軍功,就沒有土地可以分配了。”


    “秦朝建國以後,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裏,這個軍功獎勵製度還一直延續著。根本的原因,是那時候秦朝還一直在向外擴張土地。比如他們追擊匈奴,他們南征百越,都能獲得更多新的土地。”


    “可在秦二世時期無地可分,那麽那些大秦士卒戰鬥的時候,更多的是為了家國情懷,而不是為了自己。”


    “這可以是一個軍隊衰落的原因,可是要把這個原因放在整個國家呢!每次到了王朝末年,為什麽百姓會揭竿而起,而不是一個王朝的前期或者是中期?”


    “這難道不是一個王朝末期的統治者殘暴?”朱棣試探性的說道:“殘暴到老百姓沒有飯吃。”


    這一點朱元璋私下裏,曾經多次對朱棣這些皇子說過。


    如果當年能吃上一口飽飯,斷然不會造反。


    “土地兼並!”


    朱高熾在一旁突然開口說道。


    土地兼並其實就是一些有權力的人,威逼利誘,甚至農戶家中緊急缺錢的情況下,低價買入對方的土地。


    對方沒飯吃了,可不要造反搏一搏!


    但是那些人害怕上麵查出來,所以將原來的農戶收為自家的田傭。


    種的還是那個田,利潤卻少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個問題當然朱高熾心中一直清楚。


    可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禁止。


    要知道洪武帝那樣的對貪官零容忍的狠角色,在位期間,土地兼並的案例處理完一茬還有一茬。


    跟田地間的韭菜一樣,無法斷絕。


    朱高熾心中,不想讓陳羽觸碰這個土地兼並問題。


    要知道當初宋朝時期的王安石,想要通過變法來抑製土地兼並。


    可是最後的結局的非常徹底。


    落得個隱居下場。


    陳羽搖了搖頭:“土地兼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滅亡的根本。”


    “老朱你還記得上次的宗室人員百年之後的繁衍問題嗎?”


    朱棣頷首道:“記得,宗室人口會從最開始的幾百人,百年之後發展到後麵的十幾萬人!”


    陳羽笑著說道:“不錯,但是宗室的人口變化情況,如果放到整個大明百姓身上去呢?”


    “那麽百年之後,哪怕沒有任何土地兼並,你認為大明那個時期的百姓數量,會不會因為吃不飽飯而造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天冰牛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天冰牛奶並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