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夏原吉硬剛朱棣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聽到這,臉上露出笑意:“前些日子朕說在朝中有關係,怕陳羽嫌官小,還特意告訴他是太子府上的關係。”
“可陳羽卻用時機未到推脫,我能有什麽辦法。”
鄭和聞言,沉默下來。
陳羽整的這一出還挺神秘。
但是以陳羽的能力,他說時機未到,有可能真的是時機未到。
“既然如此,就全憑陛下安排。”
“隻是,迴宮之後,陛下可千萬不要忘了下西洋的事情,早一點下海,才能早一點從海上絲綢之路上賺錢,讓大明的國庫就早一天充盈起來。”
朱棣看著鄭和如此鄭重,點了點頭道:“你放心,朕心中有數。”
“可出海之後,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鄭和擲地有聲的說道:
“臣一定不負皇恩。”
…………
…………
接下來幾日,朱棣投入到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折中去。
不多時,侍衛稟告,門外戶部夏原吉求見。
前幾日朱棣迴來之後,對戶部下達了籌備下西洋的命令。
看來事情應該是有些眉頭。
“宣。”
朱棣揉了揉太陽穴,隻希望待會夏原吉不是進來與自己唱反調的。
整個朝堂之上的臣子,也隻有夏原吉會讓朱棣有這種擔心。
夏原吉進來行禮之後,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朱棣放下手中奏折,頭也不抬的說道:
“夏原吉,朕讓你準備北伐的事情進展如何?”
夏原吉也不廢話,直接說道:
“陛下,漠北邊線並無戰事,為何一定要打。”
朱棣麵無表情,接著拿起另一份奏折,說道:
“朕自登基以來,曾數次派遣使者,告知韃靼的大漢,表示大明想與他們修好,可這麽長時間以來,對方連一個字的迴信都沒有。”
“什麽意思不是很明顯了嗎?這哪裏是不迴消息,這分明就是打朕的臉!根據以往經驗,漠北那些狼崽子不肯修好,那必定是要犯邊。”
“而且朕收到消息,草原上的韃靼與瓦剌竟然有聯合的跡象,這還得了,朕自洪武十三年起,奉皇命鎮守北平以來,未讓元人越雷池半步,如今朕自己當了皇帝,怎麽能讓老百姓受元人的欺負?”
麵對草原的挑釁,必須打迴去。
打到那些草原上的勢力服!
否則,他們要是結合起來,那對大明來說威脅將是致命的。
到那時起,大明再想要製衡,就需要花費更多人力物力。
所以,朱棣就是想要通過征伐韃靼,讓草原上的人看看,大明的肌肉。
打消他們對抗大明的想法、
話落,大殿之上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之中。
夏原吉愛惜國力民生,但是他也知道有些時候你不去打敵人,敵人就會認為你軟弱,跑過來打你。
所以,對於征伐漠北一事,夏原吉在大局上,還是盡心盡力的去籌備所需要的物資,錢財。
而且朱棣靠奉天靖難成為皇帝,注定以後是一個馬上皇帝。
礙於於民休息,恢複國力。
朱棣沒有在登基第一年立刻下令征伐漠北,已經算是最大讓步。
良久,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大明征伐漠北情有可原,可為什麽前幾日陛下又決定下西洋。”
“陛下還要編大典,修建運河,修建新都,錢從哪裏出?”
“陛下,永樂一朝同時幹的事情太多,還都想著齊頭並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這也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到的,給子孫們留點吧!國力吃不消啊!”
夏原吉就像倒苦水一樣,一股腦的將話說了出來。
聽著夏原吉來哭窮,朱棣的腦瓜子嗡嗡的。
“朕知道有些事情是做的急了些,致使國庫空虛,所以朕才組織下西洋,幫助為大明從另一個地方獲取錢財。”
換做任何一個人,朱棣都不會這樣給他解釋。
直接一個字:要麽滾,要麽死!
可夏原吉不一樣。
當初他可是一個為了工作,連命都不要的主。
嚴格來說,夏原吉也算建文舊臣。
但是朱棣還是重用他。
原因就是夏原吉忠心的既不是建文,也不是自己。
而是天下。
夏原吉沒有不懂朱棣畫的畫的那些大餅,深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這一場靖難大明足足打了三年,陛下知不知道我大明如今有多少戶口?朝廷打沒了多少人丁?荒蕪了多少土地?今年能征收上來多少賦稅?除去朝廷開支,皇宮供養,官吏俸祿,水害幹旱賑災之外,還有多少結餘?”
尼瑪!
給你臉了是吧!
從來都是朱棣質疑其他人的份,何時輪到自己被其他人這樣責問!
朱棣強壓著怒意說道:
“夏原吉,朕出發點是好的,朕要做到四方賓服,萬邦來賀,這些你不懂。”
夏原吉神色堅毅:
“陛下,楊廣當年也是這麽想的。”
“就是那個二世而亡的隋煬帝。”夏原吉一副悍不畏死的樣子,接著補充道。
聽著夏原吉拿自己與隋煬帝那個家夥比較,朱棣真害怕一氣之下把夏原吉殺了。
朱棣擺了擺手,大聲說道:
“這天沒法聊了,退下!”
下西洋時陳羽說可以獲得暴利,但這讓朱棣怎麽解釋?
他第一次感覺到了秀才遇到兵,有口說不出的感覺。
明明他的武力值大於智力值。
出現了這種情況讓朱棣更加煩躁。
夏原吉看著自己根本說不動朱棣,於是直接搬出殺招:
“陛下,如今國庫空虛,百姓疲憊,高皇帝曾經說過,大明乃是與皇帝與百姓共天下。”
“如今,該讓朝廷與百姓歇一歇了。”
朱棣盯著夏原吉,心中勃然大怒。
你算老幾啊?!
竟敢拿我老子來壓我!
朱棣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生氣的大聲道:
“你是說朕今日所為有悖祖訓?”
夏原吉一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樣子,恭敬道:“臣不敢!”
朱棣大聲斥責:“你已經敢了,來人,將這個藐視皇恩的狂徒拿下。”
夏原吉也是一個頭鐵的家夥,看著門外進來的侍衛,對著朱棣拱了拱手。
“不用了,我知道大獄在哪。”
朱棣都氣笑了,胡子都氣的輕微顫抖起來:
“這個夏原吉,簡直就是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真的是寧願下大獄也不願意再管大明的戶部,好,好的很啊!”
“紀綱,你速帶錦衣衛,去抄了夏原吉的家。”
紀綱聽見這道命令,很想說夏原吉是一個難得的清官。
可是看著盛怒的朱棣,還是沒敢開口。
“遵旨!”
…………
…………
不多時,紀綱帶著錦衣衛完成了對夏原吉抄家的任務。
朱棣餘怒未消,批閱著奏章,看著紀綱進來,沉聲問道:
“講。”
紀剛恭敬的答複道:“夏原吉其家無餘財,所抄之物,折合白銀不足百兩,聽坊間說,夏府裏,每十日……才食一肉。”
朱棣正在批閱奏章的手停住了。
沒有想到大明這樣一位肱骨之臣,生活竟如此清貧。
朱棣聽到這氣已經消了大半,歎了一口氣,命令道:
“告知昭獄,要好好待夏原吉,讓他每日食一肉,牢房要大,要寬敞透氣,曬的到陽光。”
唐朝李世民手底下有一個官員叫做魏征,天天給李世民那個皇帝找不痛快。
可是李世民不僅沒殺,還給魏征升官。
李世民有那樣的覺悟,朱棣自認不差。
且夏原吉的出發現確實是為了大明著想。
更重要的是夏原吉的工作能力,確實沒得說。
戶部離開了他,還真玩不轉。
朱棣想了想繼續命令道:
“命人去戶部拿沒有處理完的公務,讓夏原吉在牢獄裏麵繼續給朕批閱。”
“告訴夏原吉,朕讓他在牢獄裏麵不是白過的這麽舒服,要是耽擱了政務,朕要他好看!”
“遵旨。”
紀綱領命退下。
朱棣長長唿出一口濁氣。
當上皇帝之後,他感覺過的並不輕鬆。
還不如以前大哥在的日子。
他在北平鎮守邊疆,隻需要找朝廷要銀子糧餉。
像是國力民生什麽的,都不用考慮。
要是漠北的韃靼不老實,直接出兵狠狠的揍。
哪需顧慮這麽多。
想想大明之前的皇帝,想修行宮修行宮,想下江南遊玩就下江南遊玩……
漢武帝更是玩出了金屋藏嬌的典故。
可是他呢……
同樣是皇帝,沒有將大把的銀子用到享樂上。
用到文治武功上都不行。
要是下西洋的話,好像還有十幾萬兩的窟窿沒有湊齊!
光想一想就頭疼。
朱棣本來想著等過段時間的中元節,趁所有藩王都在的機會。
先對他們進行削藩,然後再拉他們下西洋。
事成之後,讓他們看到下西洋的暴利,這樣不僅海上絲綢之路可以運轉起來,削藩的事情也成了。
多好的一舉兩得。
可如果等到中元節,那麽下西洋又要推遲。
“算了,出去問問陳羽這件事情該怎麽辦吧。”
朱棣心中並沒有對這次出訪,抱有一個結果。
更多的是找陳羽喝喝酒,宣泄一下壓力。
畢竟政策的事情,陳羽可以提供一個方向。
但錢的問題,沒有那是真沒有!
“可陳羽卻用時機未到推脫,我能有什麽辦法。”
鄭和聞言,沉默下來。
陳羽整的這一出還挺神秘。
但是以陳羽的能力,他說時機未到,有可能真的是時機未到。
“既然如此,就全憑陛下安排。”
“隻是,迴宮之後,陛下可千萬不要忘了下西洋的事情,早一點下海,才能早一點從海上絲綢之路上賺錢,讓大明的國庫就早一天充盈起來。”
朱棣看著鄭和如此鄭重,點了點頭道:“你放心,朕心中有數。”
“可出海之後,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鄭和擲地有聲的說道:
“臣一定不負皇恩。”
…………
…………
接下來幾日,朱棣投入到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折中去。
不多時,侍衛稟告,門外戶部夏原吉求見。
前幾日朱棣迴來之後,對戶部下達了籌備下西洋的命令。
看來事情應該是有些眉頭。
“宣。”
朱棣揉了揉太陽穴,隻希望待會夏原吉不是進來與自己唱反調的。
整個朝堂之上的臣子,也隻有夏原吉會讓朱棣有這種擔心。
夏原吉進來行禮之後,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朱棣放下手中奏折,頭也不抬的說道:
“夏原吉,朕讓你準備北伐的事情進展如何?”
夏原吉也不廢話,直接說道:
“陛下,漠北邊線並無戰事,為何一定要打。”
朱棣麵無表情,接著拿起另一份奏折,說道:
“朕自登基以來,曾數次派遣使者,告知韃靼的大漢,表示大明想與他們修好,可這麽長時間以來,對方連一個字的迴信都沒有。”
“什麽意思不是很明顯了嗎?這哪裏是不迴消息,這分明就是打朕的臉!根據以往經驗,漠北那些狼崽子不肯修好,那必定是要犯邊。”
“而且朕收到消息,草原上的韃靼與瓦剌竟然有聯合的跡象,這還得了,朕自洪武十三年起,奉皇命鎮守北平以來,未讓元人越雷池半步,如今朕自己當了皇帝,怎麽能讓老百姓受元人的欺負?”
麵對草原的挑釁,必須打迴去。
打到那些草原上的勢力服!
否則,他們要是結合起來,那對大明來說威脅將是致命的。
到那時起,大明再想要製衡,就需要花費更多人力物力。
所以,朱棣就是想要通過征伐韃靼,讓草原上的人看看,大明的肌肉。
打消他們對抗大明的想法、
話落,大殿之上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之中。
夏原吉愛惜國力民生,但是他也知道有些時候你不去打敵人,敵人就會認為你軟弱,跑過來打你。
所以,對於征伐漠北一事,夏原吉在大局上,還是盡心盡力的去籌備所需要的物資,錢財。
而且朱棣靠奉天靖難成為皇帝,注定以後是一個馬上皇帝。
礙於於民休息,恢複國力。
朱棣沒有在登基第一年立刻下令征伐漠北,已經算是最大讓步。
良久,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大明征伐漠北情有可原,可為什麽前幾日陛下又決定下西洋。”
“陛下還要編大典,修建運河,修建新都,錢從哪裏出?”
“陛下,永樂一朝同時幹的事情太多,還都想著齊頭並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這也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到的,給子孫們留點吧!國力吃不消啊!”
夏原吉就像倒苦水一樣,一股腦的將話說了出來。
聽著夏原吉來哭窮,朱棣的腦瓜子嗡嗡的。
“朕知道有些事情是做的急了些,致使國庫空虛,所以朕才組織下西洋,幫助為大明從另一個地方獲取錢財。”
換做任何一個人,朱棣都不會這樣給他解釋。
直接一個字:要麽滾,要麽死!
可夏原吉不一樣。
當初他可是一個為了工作,連命都不要的主。
嚴格來說,夏原吉也算建文舊臣。
但是朱棣還是重用他。
原因就是夏原吉忠心的既不是建文,也不是自己。
而是天下。
夏原吉沒有不懂朱棣畫的畫的那些大餅,深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這一場靖難大明足足打了三年,陛下知不知道我大明如今有多少戶口?朝廷打沒了多少人丁?荒蕪了多少土地?今年能征收上來多少賦稅?除去朝廷開支,皇宮供養,官吏俸祿,水害幹旱賑災之外,還有多少結餘?”
尼瑪!
給你臉了是吧!
從來都是朱棣質疑其他人的份,何時輪到自己被其他人這樣責問!
朱棣強壓著怒意說道:
“夏原吉,朕出發點是好的,朕要做到四方賓服,萬邦來賀,這些你不懂。”
夏原吉神色堅毅:
“陛下,楊廣當年也是這麽想的。”
“就是那個二世而亡的隋煬帝。”夏原吉一副悍不畏死的樣子,接著補充道。
聽著夏原吉拿自己與隋煬帝那個家夥比較,朱棣真害怕一氣之下把夏原吉殺了。
朱棣擺了擺手,大聲說道:
“這天沒法聊了,退下!”
下西洋時陳羽說可以獲得暴利,但這讓朱棣怎麽解釋?
他第一次感覺到了秀才遇到兵,有口說不出的感覺。
明明他的武力值大於智力值。
出現了這種情況讓朱棣更加煩躁。
夏原吉看著自己根本說不動朱棣,於是直接搬出殺招:
“陛下,如今國庫空虛,百姓疲憊,高皇帝曾經說過,大明乃是與皇帝與百姓共天下。”
“如今,該讓朝廷與百姓歇一歇了。”
朱棣盯著夏原吉,心中勃然大怒。
你算老幾啊?!
竟敢拿我老子來壓我!
朱棣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生氣的大聲道:
“你是說朕今日所為有悖祖訓?”
夏原吉一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樣子,恭敬道:“臣不敢!”
朱棣大聲斥責:“你已經敢了,來人,將這個藐視皇恩的狂徒拿下。”
夏原吉也是一個頭鐵的家夥,看著門外進來的侍衛,對著朱棣拱了拱手。
“不用了,我知道大獄在哪。”
朱棣都氣笑了,胡子都氣的輕微顫抖起來:
“這個夏原吉,簡直就是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真的是寧願下大獄也不願意再管大明的戶部,好,好的很啊!”
“紀綱,你速帶錦衣衛,去抄了夏原吉的家。”
紀綱聽見這道命令,很想說夏原吉是一個難得的清官。
可是看著盛怒的朱棣,還是沒敢開口。
“遵旨!”
…………
…………
不多時,紀綱帶著錦衣衛完成了對夏原吉抄家的任務。
朱棣餘怒未消,批閱著奏章,看著紀綱進來,沉聲問道:
“講。”
紀剛恭敬的答複道:“夏原吉其家無餘財,所抄之物,折合白銀不足百兩,聽坊間說,夏府裏,每十日……才食一肉。”
朱棣正在批閱奏章的手停住了。
沒有想到大明這樣一位肱骨之臣,生活竟如此清貧。
朱棣聽到這氣已經消了大半,歎了一口氣,命令道:
“告知昭獄,要好好待夏原吉,讓他每日食一肉,牢房要大,要寬敞透氣,曬的到陽光。”
唐朝李世民手底下有一個官員叫做魏征,天天給李世民那個皇帝找不痛快。
可是李世民不僅沒殺,還給魏征升官。
李世民有那樣的覺悟,朱棣自認不差。
且夏原吉的出發現確實是為了大明著想。
更重要的是夏原吉的工作能力,確實沒得說。
戶部離開了他,還真玩不轉。
朱棣想了想繼續命令道:
“命人去戶部拿沒有處理完的公務,讓夏原吉在牢獄裏麵繼續給朕批閱。”
“告訴夏原吉,朕讓他在牢獄裏麵不是白過的這麽舒服,要是耽擱了政務,朕要他好看!”
“遵旨。”
紀綱領命退下。
朱棣長長唿出一口濁氣。
當上皇帝之後,他感覺過的並不輕鬆。
還不如以前大哥在的日子。
他在北平鎮守邊疆,隻需要找朝廷要銀子糧餉。
像是國力民生什麽的,都不用考慮。
要是漠北的韃靼不老實,直接出兵狠狠的揍。
哪需顧慮這麽多。
想想大明之前的皇帝,想修行宮修行宮,想下江南遊玩就下江南遊玩……
漢武帝更是玩出了金屋藏嬌的典故。
可是他呢……
同樣是皇帝,沒有將大把的銀子用到享樂上。
用到文治武功上都不行。
要是下西洋的話,好像還有十幾萬兩的窟窿沒有湊齊!
光想一想就頭疼。
朱棣本來想著等過段時間的中元節,趁所有藩王都在的機會。
先對他們進行削藩,然後再拉他們下西洋。
事成之後,讓他們看到下西洋的暴利,這樣不僅海上絲綢之路可以運轉起來,削藩的事情也成了。
多好的一舉兩得。
可如果等到中元節,那麽下西洋又要推遲。
“算了,出去問問陳羽這件事情該怎麽辦吧。”
朱棣心中並沒有對這次出訪,抱有一個結果。
更多的是找陳羽喝喝酒,宣泄一下壓力。
畢竟政策的事情,陳羽可以提供一個方向。
但錢的問題,沒有那是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