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道衍獻計,看你小子還斷言大明國運三百年?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
朱棣早早起床,在奉天殿處理政務。
昨天晚上沒有睡好,中間本來想要小憩一會,卻猛然驚醒。
他夢到了自己的爹朱元璋。
夢中,
大殿之上,朱元璋提著刀指著朱棣鼻子臭罵。
“你能耐啊老四,提著刀從北平砍到南京,王上加白,這是允文那孩子不懂事,對你們這些做叔叔的太狠了,咱勉強理解。”
“可你呢,之前還答應過咱,你們這些兄弟以後好好相處互相幫襯,而且你也許諾過那些個親兄弟,事成之後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你接下來準備幹什麽?!!對自己的兄弟動刀兵?”
“我倒要看看是允文那個小王八蛋對我兒子狠,還是他們的好四哥,我的好老四,對我的兒子狠。”
“咱就知道這個位置不能傳給你,傳給你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家兄弟開刀?!!”
夢中的場景,猶如一幅畫麵般,在朱棣的腦海不斷迴憶。
朱元璋的話也猶如晴天霹靂一樣,讓朱棣胸腔內氣血翻湧,喉嚨腥甜。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稟報。
“陛下,道衍大師與漢王有奏折。”
“呈上來。”
在見識過朱元璋‘變態’處理政務之後,朱棣登基也是一刻也不敢停歇。
朝中所有文臣都認為朱棣隻是一個不懂政務,隻會打仗的馬上皇帝。
他要向那些高傲的文臣看看,自己放下手中的刀劍,下馬治國,一樣能行。
朱棣看著紀綱呈上來了的兩份奏章。
有些驚訝。
沒想到老二一晚上的時間,就已想好對策?
反倒老大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難道這段時間老二那小子改脾氣,開始鑽研治國之道了?
“去把太子叫過來。”
朱棣一邊吩咐,一邊滿懷期待的率先打開了朱高煦呈遞上來的奏章。
不到片刻功夫,朱棣眉頭緊皺。
讀到最後,他更是站起身來,將手中朱高煦的奏章狠狠扔在地上。
“實在太不像話了。”
“荒唐!”
朱高煦奏章上麵所寫的大致內容是:
“爹,老大坐上太子之位之後昏聵了,竟獻出如此禍國政策。
兒建議,將京城之中三大營兵馬全部交給我。
保證不出數月,便將削藩所有疑難雜症,全部根除。”
朱棣餘怒未消,生氣的繼續說道:
“這小子成天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的主意都這樣……荒唐。”
“京城十幾萬兵馬全部交給你,是想要削藩還是想要讓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在永樂年間在出現一次。”
“來人,告訴漢王,他想要踹窩子,趁早收起這些心思,我還沒有死。”朱棣對著門外吩咐道。
“諾。”
一名錦衣衛聽到命令後,帶著皇帝口諭離去。
朱棣做了幾次深唿吸,平複了一下情緒。
兵權永遠都是一個皇帝的敏感地帶。
這句話要是換做任何一個人,朱棣早就開始命人找他家族裏麵的九族族譜。
可是,說這個人的是他最喜愛的漢王。
當初朱元璋對於如何處置他們幾個兄弟的難處。
朱棣坐上了這個位置,才真切的體會到朱元璋當時都不易。
虎毒不食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朱高煦在靖難之中的勇猛,很像自己。
而且立下大功。
在打進南京城當天,朱高煦明顯比自己還要高興。
可朱棣並沒有兌現當初‘世子多病,汝當勉之’的話,還是讓嫡長子朱高熾坐上了太子之位。
朱棣心中有愧。
他將削藩的隱患告訴老二,其實有一份獨屬於做父親的私心。
因為朱高熾登基,漢王就是藩王。
朱高煦要是有什麽要求與條件,都可以趁此機會提出來。
朱棣會盡全力彌補這個注定與皇位無緣的二兒子,然後在此基礎上也會對三兒子多一些補償。
可從朱高煦提出的策略來看,老二這小子顯然還是沒認清楚身份。
完全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且還是一個昏君的角度。
暴力削藩,必定會留下千古罵名。
朱棣要是做了,恐怕史書上會將他描繪的比殘暴的紂王還要不堪。
要是借兒子之手來處理這個問題,那連暴君都不是了,都不配做人。
可無論如何,他坐在了這個位置上,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的國運有損。
“爹,做皇帝……真的不容易。”
朱棣長歎一聲,看著大殿內懸掛的太祖朱元璋畫像輕聲自語道。
“皇上,兒臣無能,目前還沒有想出辦法。”
門口出現一道身影,三百多斤的體重壓著兩隻小短腿,快步走了進來之後,立馬誠惶誠恐的跪在地上。
朱棣看了一眼連走路都費勁的朱高熾,更加喜歡漢王了。
但是沒辦法,皇位這個東西不是喜歡誰,就可以誰做皇帝。
想爭太子,必須朝中得有支持你的人。
想當年李世民的天策府可是人才濟濟,無論打仗的人還是治國的人,可以說一抓一大把。
而目前朝中一大半以上的文官,可以說都受過太子的恩惠,同時也受過漢王的誣陷與排擠。
朱棣衡量太子歸屬當然不可能輕信‘好生孫’幾個字,而是要看他治國的能力。
大明的仗,朱棣自認會替後世兒孫打完。
而接下來的皇帝,則需要一個下馬治國。
朱棣試著將政務交給漢王管理。
一塌糊塗。
所以現在朱棣明麵上對老二喜歡,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打磨朱高熾。
給老大適當壓力,不要讓他因坐上太子而放鬆。
朱棣並沒有理會跪在一旁的朱高熾,而是看起了姚廣孝的奏章。
第一:
大明宗室登基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光是計算親王與郡王第八代的宗室俸祿,就會壓垮大明財政。
那幹脆取消這個製度。
但又擔心藩王動刀兵,那麽隻需要承諾好目前藩王的三代即可。
甚至可以按照之前策略,多拿出些賞賜來換取藩王兵權。
三代之後,大明直接不承擔藩王的俸祿即可。
那個時候將近百年之後,期間產生的宗室俸祿,在大明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而且保障目前藩王百年之內的利益,宗室三代也獲得了好處實打實的好處。
百年之後,宗室就讓他們散養。
宗室供養的爛攤子,朝廷不管了。
朱棣感覺非常不錯,供養宗室百年,朝廷也算仁至義盡了。
而且自己立下祖訓,將供養宗室百年之後的隱患告誡百官,相信朝中禦史也會閉嘴。
朱棣點了點頭,滿意的繼續往下看去。
第二:
燕王之所以‘清君側’成功,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與十幾個藩王情感深厚,獲得了大明藩王助力。
所以,為避免各地藩王暗地勾結,應每年隨機抽取四分之一藩王宗室進京,與皇帝溝通感情。
而不是私下裏讓藩王之間溝通感情。
如果提前收到藩王不臣之心,可在他們進京之後,找各種理由,除掉他們。
若藩王不來,則可直接出兵。
名正言順。
藩王進京與皇帝溝通,誰知道宗室之中有沒有皇帝黨!
這樣一來,可使各藩王宗室相互猜忌,無法聚攏。
造反,成不了氣候。
“好,好啊,不愧是奉天靖難的頭號功臣。”
朱棣看了姚廣孝的計策之後,心情大好。
等處理完公務等到中午將這改動之後的計策講與陳羽,看那小子還說不說大明國運有損。
上次沒有喝個痛快,這次高低與陳羽一起,不醉不歸。
“太子爺,你沒有想出來,有人替你想出來了。”
朱棣走到朱高熾身前,將手中道衍呈遞上來的奏章扔給他。
…………
…………
“掌櫃的,挺忙啊。”
中午,朱棣又與朱高熾一起,來到了陳羽的酒樓。
隻是這一次沒在櫃台上看見陳羽,反倒瞅見他在院子裏蹲著身子。
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老朱,來的正好,我今天嚐試了一個新菜品,你們有口福了。”陳羽笑著說道。
“這菜品好生奇怪。”朱棣疑惑的問道:“不知是何物?”
“雞。”
“雞?”
朱高熾一怔,這不唬人嗎?
雞他不是沒有吃過,但把一隻雞包進荷葉,然後浸泡在滿滿一盆黃濕泥的雞……
他還真的沒有吃過。
又或者說,這樣的雞能吃嗎?
“對,雞。”陳羽點了點頭道。
隻是一個字的雞,又不是兩個字。
大驚小怪!
吃這個很恐怖嗎?
朱棣早早起床,在奉天殿處理政務。
昨天晚上沒有睡好,中間本來想要小憩一會,卻猛然驚醒。
他夢到了自己的爹朱元璋。
夢中,
大殿之上,朱元璋提著刀指著朱棣鼻子臭罵。
“你能耐啊老四,提著刀從北平砍到南京,王上加白,這是允文那孩子不懂事,對你們這些做叔叔的太狠了,咱勉強理解。”
“可你呢,之前還答應過咱,你們這些兄弟以後好好相處互相幫襯,而且你也許諾過那些個親兄弟,事成之後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你接下來準備幹什麽?!!對自己的兄弟動刀兵?”
“我倒要看看是允文那個小王八蛋對我兒子狠,還是他們的好四哥,我的好老四,對我的兒子狠。”
“咱就知道這個位置不能傳給你,傳給你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家兄弟開刀?!!”
夢中的場景,猶如一幅畫麵般,在朱棣的腦海不斷迴憶。
朱元璋的話也猶如晴天霹靂一樣,讓朱棣胸腔內氣血翻湧,喉嚨腥甜。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稟報。
“陛下,道衍大師與漢王有奏折。”
“呈上來。”
在見識過朱元璋‘變態’處理政務之後,朱棣登基也是一刻也不敢停歇。
朝中所有文臣都認為朱棣隻是一個不懂政務,隻會打仗的馬上皇帝。
他要向那些高傲的文臣看看,自己放下手中的刀劍,下馬治國,一樣能行。
朱棣看著紀綱呈上來了的兩份奏章。
有些驚訝。
沒想到老二一晚上的時間,就已想好對策?
反倒老大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難道這段時間老二那小子改脾氣,開始鑽研治國之道了?
“去把太子叫過來。”
朱棣一邊吩咐,一邊滿懷期待的率先打開了朱高煦呈遞上來的奏章。
不到片刻功夫,朱棣眉頭緊皺。
讀到最後,他更是站起身來,將手中朱高煦的奏章狠狠扔在地上。
“實在太不像話了。”
“荒唐!”
朱高煦奏章上麵所寫的大致內容是:
“爹,老大坐上太子之位之後昏聵了,竟獻出如此禍國政策。
兒建議,將京城之中三大營兵馬全部交給我。
保證不出數月,便將削藩所有疑難雜症,全部根除。”
朱棣餘怒未消,生氣的繼續說道:
“這小子成天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的主意都這樣……荒唐。”
“京城十幾萬兵馬全部交給你,是想要削藩還是想要讓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在永樂年間在出現一次。”
“來人,告訴漢王,他想要踹窩子,趁早收起這些心思,我還沒有死。”朱棣對著門外吩咐道。
“諾。”
一名錦衣衛聽到命令後,帶著皇帝口諭離去。
朱棣做了幾次深唿吸,平複了一下情緒。
兵權永遠都是一個皇帝的敏感地帶。
這句話要是換做任何一個人,朱棣早就開始命人找他家族裏麵的九族族譜。
可是,說這個人的是他最喜愛的漢王。
當初朱元璋對於如何處置他們幾個兄弟的難處。
朱棣坐上了這個位置,才真切的體會到朱元璋當時都不易。
虎毒不食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朱高煦在靖難之中的勇猛,很像自己。
而且立下大功。
在打進南京城當天,朱高煦明顯比自己還要高興。
可朱棣並沒有兌現當初‘世子多病,汝當勉之’的話,還是讓嫡長子朱高熾坐上了太子之位。
朱棣心中有愧。
他將削藩的隱患告訴老二,其實有一份獨屬於做父親的私心。
因為朱高熾登基,漢王就是藩王。
朱高煦要是有什麽要求與條件,都可以趁此機會提出來。
朱棣會盡全力彌補這個注定與皇位無緣的二兒子,然後在此基礎上也會對三兒子多一些補償。
可從朱高煦提出的策略來看,老二這小子顯然還是沒認清楚身份。
完全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且還是一個昏君的角度。
暴力削藩,必定會留下千古罵名。
朱棣要是做了,恐怕史書上會將他描繪的比殘暴的紂王還要不堪。
要是借兒子之手來處理這個問題,那連暴君都不是了,都不配做人。
可無論如何,他坐在了這個位置上,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的國運有損。
“爹,做皇帝……真的不容易。”
朱棣長歎一聲,看著大殿內懸掛的太祖朱元璋畫像輕聲自語道。
“皇上,兒臣無能,目前還沒有想出辦法。”
門口出現一道身影,三百多斤的體重壓著兩隻小短腿,快步走了進來之後,立馬誠惶誠恐的跪在地上。
朱棣看了一眼連走路都費勁的朱高熾,更加喜歡漢王了。
但是沒辦法,皇位這個東西不是喜歡誰,就可以誰做皇帝。
想爭太子,必須朝中得有支持你的人。
想當年李世民的天策府可是人才濟濟,無論打仗的人還是治國的人,可以說一抓一大把。
而目前朝中一大半以上的文官,可以說都受過太子的恩惠,同時也受過漢王的誣陷與排擠。
朱棣衡量太子歸屬當然不可能輕信‘好生孫’幾個字,而是要看他治國的能力。
大明的仗,朱棣自認會替後世兒孫打完。
而接下來的皇帝,則需要一個下馬治國。
朱棣試著將政務交給漢王管理。
一塌糊塗。
所以現在朱棣明麵上對老二喜歡,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打磨朱高熾。
給老大適當壓力,不要讓他因坐上太子而放鬆。
朱棣並沒有理會跪在一旁的朱高熾,而是看起了姚廣孝的奏章。
第一:
大明宗室登基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光是計算親王與郡王第八代的宗室俸祿,就會壓垮大明財政。
那幹脆取消這個製度。
但又擔心藩王動刀兵,那麽隻需要承諾好目前藩王的三代即可。
甚至可以按照之前策略,多拿出些賞賜來換取藩王兵權。
三代之後,大明直接不承擔藩王的俸祿即可。
那個時候將近百年之後,期間產生的宗室俸祿,在大明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而且保障目前藩王百年之內的利益,宗室三代也獲得了好處實打實的好處。
百年之後,宗室就讓他們散養。
宗室供養的爛攤子,朝廷不管了。
朱棣感覺非常不錯,供養宗室百年,朝廷也算仁至義盡了。
而且自己立下祖訓,將供養宗室百年之後的隱患告誡百官,相信朝中禦史也會閉嘴。
朱棣點了點頭,滿意的繼續往下看去。
第二:
燕王之所以‘清君側’成功,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與十幾個藩王情感深厚,獲得了大明藩王助力。
所以,為避免各地藩王暗地勾結,應每年隨機抽取四分之一藩王宗室進京,與皇帝溝通感情。
而不是私下裏讓藩王之間溝通感情。
如果提前收到藩王不臣之心,可在他們進京之後,找各種理由,除掉他們。
若藩王不來,則可直接出兵。
名正言順。
藩王進京與皇帝溝通,誰知道宗室之中有沒有皇帝黨!
這樣一來,可使各藩王宗室相互猜忌,無法聚攏。
造反,成不了氣候。
“好,好啊,不愧是奉天靖難的頭號功臣。”
朱棣看了姚廣孝的計策之後,心情大好。
等處理完公務等到中午將這改動之後的計策講與陳羽,看那小子還說不說大明國運有損。
上次沒有喝個痛快,這次高低與陳羽一起,不醉不歸。
“太子爺,你沒有想出來,有人替你想出來了。”
朱棣走到朱高熾身前,將手中道衍呈遞上來的奏章扔給他。
…………
…………
“掌櫃的,挺忙啊。”
中午,朱棣又與朱高熾一起,來到了陳羽的酒樓。
隻是這一次沒在櫃台上看見陳羽,反倒瞅見他在院子裏蹲著身子。
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老朱,來的正好,我今天嚐試了一個新菜品,你們有口福了。”陳羽笑著說道。
“這菜品好生奇怪。”朱棣疑惑的問道:“不知是何物?”
“雞。”
“雞?”
朱高熾一怔,這不唬人嗎?
雞他不是沒有吃過,但把一隻雞包進荷葉,然後浸泡在滿滿一盆黃濕泥的雞……
他還真的沒有吃過。
又或者說,這樣的雞能吃嗎?
“對,雞。”陳羽點了點頭道。
隻是一個字的雞,又不是兩個字。
大驚小怪!
吃這個很恐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