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羽語調悠悠的將石灰吟的前半句吟誦而出,朱棣與朱高熾皆是一臉詫異。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這詩句初聽起來一般般。
但是品讀起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看似說的是工人開采石灰的時候,需要對它進行無數次地敲擊的畫麵。
但是對於知識底蘊豐厚的朱高熾,卻品出了其他的含義。
陳羽借石灰這個千錘萬鑿的過程,一方麵說,成為有用的石灰,需要經曆磨煉。
另一方麵,指出石灰岩本身是非常堅硬,寓意堅強的品格。
臆想極強。
陳羽沒有停下,繼續說道: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話落,朱棣與朱高熾隻覺渾身震動。
後兩句,寫石灰即使化成粉末,也毫無畏懼、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精神。
象征著有誌之徒,無論麵對怎樣嚴峻考驗,都能從容不迫。
詩歌句句不離石灰,卻又句句在談論人格。
一語雙關,妙絕。
朱棣不會寫詩,卻也能品出這首詩的好處。
臆想強,富哲理!
借石灰之口,以石灰的燒煉過程,來比喻夏原吉,不怕烈火焚燒,隻想能做清白有用之人,以身報國又有何妨?
朱棣看著眼前這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心中還是沒有想到以他這樣的閱曆,竟然能寫出如此詩句。
倘若此時不是在第一現場,朱棣真的以為是像姚廣孝那樣頭發花白,混跡於官場之上的老家夥寫出這樣的詩。
這讓朱棣對陳羽的妖孽程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朱棣看著陳羽愈發的滿意。
這就是大明之才,這就是我的氣運!
陳羽笑著說道:“所以老朱你要想以後如果生意想要做大,不能以為有了當朝太子做後盾就可以為所欲為。”
“要知道當今的永樂帝可不是庸主,為了他的千古霸業這樣的臣子一定會得到重用。”
朱棣苦笑道:“掌櫃的,我今天就是來發發牢騷,那種朝堂上的爭鬥老頭子我不僅沒興趣,也沒那個精力,你放心就行了。”
夏原吉的工作能力出眾,曾擔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撫。
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屢屢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樣的大臣,往往將百姓放在第一位。
不像其他的官員一樣,一味迎合皇帝。
整個戶部,也隻有夏原吉一個人敢指出國家財力不足問題。
夏原吉是一個重臣,同時也是一個諫臣!
陳羽算是解開了朱棣對夏原吉的心結。
但是朱棣此時心中還是非常的鬱悶。
畢竟真正的難題都是錢鬧的。
錢的問題可不好解決。
朱高熾聽著陳羽用近乎警告意味的話語,對著朱棣說話。
他的心都要炸了。
尼瑪!
說話就說話,為什麽一定要把太子帶出來“捧”一下。
你知不知道這樣我的壓力很大。
朱高熾上次就總感覺與陳羽一起交流的時候,有些別扭。
但不知道別扭的點在哪。
這一次接觸來看,他徹底搞清楚是哪裏出了問題。
陳羽你丫的是不是對當朝太子有意見?
看你那個意思……太子好像不穩?
你知道朱棣剛打入南京城那段時間,自己整理政務可是足足胖了十多斤。
心都要操碎了。
可是看著陳羽對待太子的態度,他總是感覺心中有些慌亂。
他攥著沙包大的拳頭,思想上做著天人交戰。
到底該不該向陳羽單獨問一下對朱高熾的看法。
可是朱棣就在旁邊,看著陳羽受自己爹信任的那種程度,要是說了什麽不好的話,自己可就遭老罪了。
就在朱高熾猶豫不決的時候,坐在一旁的朱棣歎了一口氣說道:
“看來下西洋的事情要延後了。”
陳羽笑著說道:“其實下西洋想要來錢快的辦法,還是很多的。”
“什麽辦法?”朱棣迫不及待的問道。
這次的財政問題,戶部那些大臣,絞盡腦汁都想不到的辦法。
雖然朱棣心中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全能到這種程度,但是剛剛陳羽有感而發做出的一首詩,再次刷新了什麽叫做妖孽般的天才。
心中對陳羽充滿了期待。
陳羽喝了一口酒說道:“我這個辦法說了你們也沒法去做。”
朱棣看著陳羽這副賣關子的樣子,心頭猛地一動。
一臉激動的湊到陳羽麵前,笑嗬嗬的說道:
“掌櫃的,快些說來聽聽,反正就是喝酒解悶嗎,聊聊唄!”
陳羽看著老朱臉上滿滿的求知欲,心中有些想笑。
原來大明時期的男人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聊天基因。
一群男生在飯桌上吃飯,每每喝酒喝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開啟‘國家大事參與者’。
放在明朝的這個時期,那就是‘如果我是建文’,永樂帝連北平都出不了。
陳羽看著老朱不斷湊近的臉龐,撇了撇嘴說的:
“老朱你幹啥?”
“我告訴你嗷,我們之間的氣氛,有點曖昧了嗷。”
朱棣挑了挑眉,坐正了身子。
“行,我離你遠點,你趕快說吧。”
尼瑪,這還是人生第一次離其他人近點,遭嫌棄。
換個人這麽說,早就按族譜殺了。
但誰讓陳羽是我老朱看重的男人!
陳羽笑著說道:“之所以下西洋缺錢,單純就是永樂帝還不夠狠!”
還不夠狠?
朱棣一愣,沒有想到自己在陳羽眼中還不夠狠?
不是朱棣吹牛,他在北平以八百甲士起兵,而建文那邊可是有著中央軍八十萬,外加整個天下的後勤補給。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硬是成為了曆史上第一個成功‘清君側’的藩王。
這還不夠狠?!!
朱棣有些不服氣的說道:“永樂帝在靖難之役如此劣勢還能取得勝利,還不能看出他的狠厲!”
“掌櫃的,你先前不也是挺看好永樂帝嗎?怎麽現在認為他不行了。”
朱高熾在一旁聽見這話,隻是獨自喝了一口悶酒。
自己這爹……還不狠?
漢王朱高煦,也就是自己的弟弟,被朱棣耍的團團轉。
讓漢王哭就得哭,讓漢王笑那必得笑。
還有自己這個太子兒子。
看起來大部分時間都在監國,權力很大。
但是抵擋不住自己爹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嚇一嚇自己。
朱高熾感覺自己的體重近幾個月來胖的十幾斤,有一半都是朱棣嚇出來的。
如果在狠一點,那麽自己下一次恐怕就要被嚇死了。
你個小掌櫃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完全朱棣每次見你都笑嘻嘻,忽略了朱棣的恐怖。
爹,你就寵一個外人吧!
陳羽搖了搖頭道:“老朱你想什麽呢,永樂帝打仗在大明也是排上號的,我說的可不是武力值上麵的事情。”
“而是跨時代的改革上!”
朱棣疑惑的喃喃自語道:“跨時代的改革?”
陳羽點了點頭:“不錯。”
“大明疆域遼闊,幾千年來都是農耕文化,哪怕是沿海地區也是如此。”
“而農耕文化發展了幾千年,早已經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了相對應的士紳階層。”
“而海上貿易最大的敵人,就是那士紳階層。”
朱棣眉頭微皺,他每次聽到大明各種階級盤根錯節,都感到一陣頭疼。
但是這些又都是大明統治的基石。
所以都交給朱高熾去打理,而他則是將更多的精力騰出來,處理國家政務。
與準備北伐!
陳羽砸了砸嘴說道:“老朱,你做的生意應該也不小,難道真就一點也不知道海上貿易的利益有多麽巨大?”
“?”
朱棣一怔,我上哪兒知道去?
他自就任藩王以來,都在北平處理政務。
南方海洋貿易的利益有多少,他是真的不知情。
可是聽著陳羽話中的意思,我應該知道?!
朱高熾看朱棣陷入沉思,主動開口說道:
“掌櫃的,知道一點,在宋朝時期朝廷的大部分稅收,都來自海上。”
這個不是什麽秘密。
甚至大明那些從不經商的官員,對海上能帶來的巨大利益,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如果朝廷中的那些皇子藩王想要知道這些,可不容易。
在朱元璋下令實行海禁之後,沒人敢告訴他們。
要了解這其中的事情,少不了多讀書。
也是從書本上,朱高熾分析出了洪武帝為什麽會遺留下來海禁的祖製。
重點就是海外貿易,會導致大明國內現狀遭到破壞。
如果人人都看到了海洋上的貿易利潤,那麽還會有哪個農民甘心去田地裏種地?
去等待那漫長而又收益低下的利潤?
而朝廷的基石士紳階層的主要收益,都來自田地。
所以在朝廷與士紳階層相互心照不宣下,當時的洪武帝為了大明朝的穩定,定下了海禁祖製。
所以說貿然下西洋,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朱高熾從方才的聊天之中,算是徹底發現了為什麽朱棣最近突然下達下西洋的命令。
大概率是陳羽攛掇。
真的跟當年姚廣孝搞事能力有的一拚!
陳羽看著朱高熾問道:“不錯,這就是為什麽當時宋朝後期明明隻有不到大明一半的國土,卻可以過的如此富裕的原因。”
“但是你知道海上貿易的最大敵人是誰嗎?”
朱高熾沉思片刻後,說道:“士紳階級?”
陳羽搖了搖頭:“不對。”
朱棣道:“勳貴階級?”
“不對。”
“那是什麽?”朱棣道。
陳羽笑著說道:“當然是皇帝!”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朱棣連連擺手說道。
如果下西洋可以賺錢,那麽他非常支持下西洋。
怎麽會是其中最大的敵人?
陳羽緩緩開口說道:“為什麽不可能,你要知道皇帝才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地主,也就是最大的士紳階層!”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這詩句初聽起來一般般。
但是品讀起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看似說的是工人開采石灰的時候,需要對它進行無數次地敲擊的畫麵。
但是對於知識底蘊豐厚的朱高熾,卻品出了其他的含義。
陳羽借石灰這個千錘萬鑿的過程,一方麵說,成為有用的石灰,需要經曆磨煉。
另一方麵,指出石灰岩本身是非常堅硬,寓意堅強的品格。
臆想極強。
陳羽沒有停下,繼續說道: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話落,朱棣與朱高熾隻覺渾身震動。
後兩句,寫石灰即使化成粉末,也毫無畏懼、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精神。
象征著有誌之徒,無論麵對怎樣嚴峻考驗,都能從容不迫。
詩歌句句不離石灰,卻又句句在談論人格。
一語雙關,妙絕。
朱棣不會寫詩,卻也能品出這首詩的好處。
臆想強,富哲理!
借石灰之口,以石灰的燒煉過程,來比喻夏原吉,不怕烈火焚燒,隻想能做清白有用之人,以身報國又有何妨?
朱棣看著眼前這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心中還是沒有想到以他這樣的閱曆,竟然能寫出如此詩句。
倘若此時不是在第一現場,朱棣真的以為是像姚廣孝那樣頭發花白,混跡於官場之上的老家夥寫出這樣的詩。
這讓朱棣對陳羽的妖孽程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朱棣看著陳羽愈發的滿意。
這就是大明之才,這就是我的氣運!
陳羽笑著說道:“所以老朱你要想以後如果生意想要做大,不能以為有了當朝太子做後盾就可以為所欲為。”
“要知道當今的永樂帝可不是庸主,為了他的千古霸業這樣的臣子一定會得到重用。”
朱棣苦笑道:“掌櫃的,我今天就是來發發牢騷,那種朝堂上的爭鬥老頭子我不僅沒興趣,也沒那個精力,你放心就行了。”
夏原吉的工作能力出眾,曾擔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撫。
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屢屢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樣的大臣,往往將百姓放在第一位。
不像其他的官員一樣,一味迎合皇帝。
整個戶部,也隻有夏原吉一個人敢指出國家財力不足問題。
夏原吉是一個重臣,同時也是一個諫臣!
陳羽算是解開了朱棣對夏原吉的心結。
但是朱棣此時心中還是非常的鬱悶。
畢竟真正的難題都是錢鬧的。
錢的問題可不好解決。
朱高熾聽著陳羽用近乎警告意味的話語,對著朱棣說話。
他的心都要炸了。
尼瑪!
說話就說話,為什麽一定要把太子帶出來“捧”一下。
你知不知道這樣我的壓力很大。
朱高熾上次就總感覺與陳羽一起交流的時候,有些別扭。
但不知道別扭的點在哪。
這一次接觸來看,他徹底搞清楚是哪裏出了問題。
陳羽你丫的是不是對當朝太子有意見?
看你那個意思……太子好像不穩?
你知道朱棣剛打入南京城那段時間,自己整理政務可是足足胖了十多斤。
心都要操碎了。
可是看著陳羽對待太子的態度,他總是感覺心中有些慌亂。
他攥著沙包大的拳頭,思想上做著天人交戰。
到底該不該向陳羽單獨問一下對朱高熾的看法。
可是朱棣就在旁邊,看著陳羽受自己爹信任的那種程度,要是說了什麽不好的話,自己可就遭老罪了。
就在朱高熾猶豫不決的時候,坐在一旁的朱棣歎了一口氣說道:
“看來下西洋的事情要延後了。”
陳羽笑著說道:“其實下西洋想要來錢快的辦法,還是很多的。”
“什麽辦法?”朱棣迫不及待的問道。
這次的財政問題,戶部那些大臣,絞盡腦汁都想不到的辦法。
雖然朱棣心中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全能到這種程度,但是剛剛陳羽有感而發做出的一首詩,再次刷新了什麽叫做妖孽般的天才。
心中對陳羽充滿了期待。
陳羽喝了一口酒說道:“我這個辦法說了你們也沒法去做。”
朱棣看著陳羽這副賣關子的樣子,心頭猛地一動。
一臉激動的湊到陳羽麵前,笑嗬嗬的說道:
“掌櫃的,快些說來聽聽,反正就是喝酒解悶嗎,聊聊唄!”
陳羽看著老朱臉上滿滿的求知欲,心中有些想笑。
原來大明時期的男人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聊天基因。
一群男生在飯桌上吃飯,每每喝酒喝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開啟‘國家大事參與者’。
放在明朝的這個時期,那就是‘如果我是建文’,永樂帝連北平都出不了。
陳羽看著老朱不斷湊近的臉龐,撇了撇嘴說的:
“老朱你幹啥?”
“我告訴你嗷,我們之間的氣氛,有點曖昧了嗷。”
朱棣挑了挑眉,坐正了身子。
“行,我離你遠點,你趕快說吧。”
尼瑪,這還是人生第一次離其他人近點,遭嫌棄。
換個人這麽說,早就按族譜殺了。
但誰讓陳羽是我老朱看重的男人!
陳羽笑著說道:“之所以下西洋缺錢,單純就是永樂帝還不夠狠!”
還不夠狠?
朱棣一愣,沒有想到自己在陳羽眼中還不夠狠?
不是朱棣吹牛,他在北平以八百甲士起兵,而建文那邊可是有著中央軍八十萬,外加整個天下的後勤補給。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硬是成為了曆史上第一個成功‘清君側’的藩王。
這還不夠狠?!!
朱棣有些不服氣的說道:“永樂帝在靖難之役如此劣勢還能取得勝利,還不能看出他的狠厲!”
“掌櫃的,你先前不也是挺看好永樂帝嗎?怎麽現在認為他不行了。”
朱高熾在一旁聽見這話,隻是獨自喝了一口悶酒。
自己這爹……還不狠?
漢王朱高煦,也就是自己的弟弟,被朱棣耍的團團轉。
讓漢王哭就得哭,讓漢王笑那必得笑。
還有自己這個太子兒子。
看起來大部分時間都在監國,權力很大。
但是抵擋不住自己爹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嚇一嚇自己。
朱高熾感覺自己的體重近幾個月來胖的十幾斤,有一半都是朱棣嚇出來的。
如果在狠一點,那麽自己下一次恐怕就要被嚇死了。
你個小掌櫃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完全朱棣每次見你都笑嘻嘻,忽略了朱棣的恐怖。
爹,你就寵一個外人吧!
陳羽搖了搖頭道:“老朱你想什麽呢,永樂帝打仗在大明也是排上號的,我說的可不是武力值上麵的事情。”
“而是跨時代的改革上!”
朱棣疑惑的喃喃自語道:“跨時代的改革?”
陳羽點了點頭:“不錯。”
“大明疆域遼闊,幾千年來都是農耕文化,哪怕是沿海地區也是如此。”
“而農耕文化發展了幾千年,早已經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了相對應的士紳階層。”
“而海上貿易最大的敵人,就是那士紳階層。”
朱棣眉頭微皺,他每次聽到大明各種階級盤根錯節,都感到一陣頭疼。
但是這些又都是大明統治的基石。
所以都交給朱高熾去打理,而他則是將更多的精力騰出來,處理國家政務。
與準備北伐!
陳羽砸了砸嘴說道:“老朱,你做的生意應該也不小,難道真就一點也不知道海上貿易的利益有多麽巨大?”
“?”
朱棣一怔,我上哪兒知道去?
他自就任藩王以來,都在北平處理政務。
南方海洋貿易的利益有多少,他是真的不知情。
可是聽著陳羽話中的意思,我應該知道?!
朱高熾看朱棣陷入沉思,主動開口說道:
“掌櫃的,知道一點,在宋朝時期朝廷的大部分稅收,都來自海上。”
這個不是什麽秘密。
甚至大明那些從不經商的官員,對海上能帶來的巨大利益,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如果朝廷中的那些皇子藩王想要知道這些,可不容易。
在朱元璋下令實行海禁之後,沒人敢告訴他們。
要了解這其中的事情,少不了多讀書。
也是從書本上,朱高熾分析出了洪武帝為什麽會遺留下來海禁的祖製。
重點就是海外貿易,會導致大明國內現狀遭到破壞。
如果人人都看到了海洋上的貿易利潤,那麽還會有哪個農民甘心去田地裏種地?
去等待那漫長而又收益低下的利潤?
而朝廷的基石士紳階層的主要收益,都來自田地。
所以在朝廷與士紳階層相互心照不宣下,當時的洪武帝為了大明朝的穩定,定下了海禁祖製。
所以說貿然下西洋,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朱高熾從方才的聊天之中,算是徹底發現了為什麽朱棣最近突然下達下西洋的命令。
大概率是陳羽攛掇。
真的跟當年姚廣孝搞事能力有的一拚!
陳羽看著朱高熾問道:“不錯,這就是為什麽當時宋朝後期明明隻有不到大明一半的國土,卻可以過的如此富裕的原因。”
“但是你知道海上貿易的最大敵人是誰嗎?”
朱高熾沉思片刻後,說道:“士紳階級?”
陳羽搖了搖頭:“不對。”
朱棣道:“勳貴階級?”
“不對。”
“那是什麽?”朱棣道。
陳羽笑著說道:“當然是皇帝!”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朱棣連連擺手說道。
如果下西洋可以賺錢,那麽他非常支持下西洋。
怎麽會是其中最大的敵人?
陳羽緩緩開口說道:“為什麽不可能,你要知道皇帝才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地主,也就是最大的士紳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