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梨心心念念的甜瓜,終於在漫長的等待後,迎來了瓜熟蒂落的時刻。她穿梭在瓜田間,試圖精心挑選出一個最飽滿的甜瓜。
熟透的甜瓜兒手感偏輕,敲上去是空心的感覺,會發出通通通的濁音。沈梨輕輕一扭,瓜便從瓜蒂上脫落,還帶著新鮮的生命氣息。
河邊,清澈凜冽的河水輕輕緩緩衝洗著甜瓜,洗去了表麵的泥沙,也洗去了夏日的燥熱。洗淨的甜瓜用鼻子湊近了便能聞到非常濃鬱的香氣,沈梨將甜瓜捧在手心,用拳頭輕輕一敲,瓜便裂開了,露出了裏麵金黃色的瓜瓤——那是一個瓜最甜的一部分。
她咬下一大口,那脆生生的口感和甜蜜的滋味,仿佛一股清泉,驅散了夏日的炎熱。
沈梨發出了心滿意足的歎息。“真好吃啊!”
最甜的瓜當然要留種了。沈梨用一個橢圓形的勺子將瓜瓤挖出,用水衝洗掉瓜饢的絲絡組織,隻留下種子,鋪在廢報紙上放在陽光下曬幹,好為明年的播種做準備。
這是今年夏天吃到的第一份水果。
兩天後,甜瓜大批成熟,沈梨和葉宵特意起了個大早,頂著露水摘了些品相最好的甜瓜,連同旁邊菜地裏成熟的西紅柿和茄子一起,裝進背簍裏。她們戴上草帽,背上沉甸甸的背簍,向山下出發,目標是莊家兄妹所在的村子。
村頭的老杏樹已經結了果子,但還未完全熟透。沈梨挑來挑去摘一個看起來黃了的杏子,但是咬上一口,一股子酸味襲來。她眯著眼,將嘴裏的酸杏子“噗噗”的吐了出來,趕緊掬了一口老井裏的水漱口。
“怎麽能這麽酸!”沈梨連喝幾口水,牙縫裏還是酸的。
“我記得去年這時候你也幹了同樣的事。”葉宵毫不留情的拆穿了她。
二人輕車熟路來到了莊然家。還沒等進院,就看見莊然在院子裏鼓搗一個腳踏式三輪車。葉宵記得,莊然兄妹落腳村子之前,葉宵她們也曾見過村子裏倒是有一些三輪車手推車之類的閑置在一邊,隻是大多數車的輪胎經過歲月的摩挲都已經老化,沒有了輪胎,車也就不能用了。這也是沈梨和葉宵一直靠人工搬運的原因。
葉宵走到那輛腳踏三輪車前蹲下查看,莊然似乎是想找一條老化的不那麽嚴重的車胎安裝上去,不過從他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來,事情似乎並不順利。
“怎麽突然想起要弄個車了?”葉宵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問莊然。
不等莊然迴答,屋子裏的莊妤走出來替他迴答道:“還不是因為上次去小橋屯,我哥弄了一大堆東西大包小裹的,一路在大太陽下手提肩扛可累壞了,還沒搬完,我跟沫沫又陪他去了一趟才勉強全搬迴來。所以我哥覺得一直靠人工運輸太慢了,這才動了搞個自行車的心思。”
莊然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其實我也不太會弄這些,反正這兩天沒什麽事幹,瞎琢磨的!”
四個人站在院子裏說話,沈梨和葉宵卻還背著背簍,還是莊妤先反應過來。
“哎喲,怎麽就一直背著東西站在院子裏說話!”她接過葉宵身後的背簍,這才發現裏麵裝的是一堆香瓜。
“差點忘了正事,沈梨跟莊然第一次去宋莊帶迴來的種子種出了三種——茄子,西紅柿和香瓜,這兩天趕上頭茬熟了就帶過來嚐嚐鮮。”葉宵笑眯眯的說著。
沈梨也將背簍遞給一旁的莊然,她身後背的是茄子和西紅柿。
茄子和西紅柿這幾年倒是偶爾也能吃上一口,這香瓜可是自打末世後再沒嚐過的新鮮貨了。莊妤高興不已,她在院子的水缸裏打了盆水洗了五個香瓜,大家立馬分著就吃了。
“好甜的瓜!”莊沫沫讚不絕口。
“今年雨少,瓜甜。而且這還是種在山地河邊上的,要是種在沙地裏,怕是要比蜜甜。”沈梨驕傲地一揚頭。
莊妤投去羨慕的目光,但是她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倒是莊然大大方方地說:“那這種子我們留上一點,明年我們也種點瓜吃吃。”
“那你們留些種子就好了。我種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麽,就跟著別的蔬菜一起下地種了,也長得挺好的。可見是不挑地又好伺候的。”葉宵也沒什麽太多的心得體會分享,隻是實話實說。
莊妤已經和莊然在商量種在哪裏了,莊然記得有一塊沙地比較適合種瓜,但是離村子有些遠,二人越計劃越詳細,搞得好像明天就要播種一樣。
在院子裏站得腿腳有些發酸,莊沫沫便拉著大夥兒進屋,屋裏的氣氛溫馨而親切。莊然把從小橋屯帶迴來的戰利品一一展示給沈梨和葉宵看,那些日用品雖然普通,但在這物資匱乏的年代,卻顯得格外珍貴。尤其是那桶汽油,更是價值連城。
“小橋屯看來還沒被人拾荒,附近應該有些村子保存得還算完整。”莊然分享著他的發現,話語中帶著一絲欣慰。
“我倆就算有心也沒那閑工夫,山上的活兒太多了。”葉宵歎了口氣,抱怨道,“再過幾天,吃不完的菜要曬成幹菜,還要挖參,再過一個多月,就得采蘑菇、挖草藥、摘漿果,接下來就是秋天要收地了。真是忙得腳不沾地!”
“采參?”莊妤聽到采參,眼睛一亮,興趣盎然。
沈梨在這方麵是行家裏手,她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我們在山上發現了野參,上次挖了兩顆,八九年的參,在宋莊能換幾千塊。”
“這麽貴!”莊妤驚唿出聲,她想問更多關於采參的細節,卻又擔心觸及沈梨的隱私,畢竟這是人家的生計。
沈梨卻毫不介意,她大方地分享了采參的地點、要點、技巧,毫無保留,甚至揚言要把從老先生那裏得來的“采參秘籍”謄抄給莊妤。
莊妤聽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滿了感激。她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沈梨和葉宵的真誠,隻是一味的說著謝謝。
“我們明天要去一趟宋莊,給賣洗發水的小黎送點菜去,你弄來這麽多東西,應該也要拿到宋莊去換東西吧?”葉宵提議道,“不如就一起?”
聽說哥哥要去宋莊,莊妤和莊沫沫也嚷嚷著要跟著去,於是這一合計下來,又是全家出動。
午飯照例是在莊家吃的。
相比日常三餐,今天的午餐著實顯得豐盛了一些。西紅柿燒茄子、醬青瓜、老虎菜,依舊是葉宵主廚,莊沫沫跟在後麵打下手。
葉宵站在灶台前,手中握著那把被歲月磨得光滑的木鏟。
她首先處理的是西紅柿燒茄子,這道菜的關鍵在於茄子的處理。茄子是個先吃油後吐油的食材,要想好吃,得用寬油把它炸軟乎了。可現如今,油在葉宵和莊然兩家都是稀罕物,在黃豆收割前,誰也舍不得拿半鍋油去伺候個茄子。
葉宵卻不慌不忙,因為她有自己的法子。隻見她利落地將茄子切成小丁,放在木簾子上,隔水蒸得軟趴趴的,再使勁擠幹水分。鍋裏倒上那麽一丁點油,把茄子放進去煸炒,這樣處理後的茄子既不吸油,味道還非常不錯。西紅柿也切成小丁,和茄子一起下鍋,三兩下翻炒,就炒出紅澄澄的湯汁來。那軟趴趴的茄子就像個貪吃的小娃娃,拚命吸著西紅柿的湯汁。再加上適量的鹽和醬油調調味兒,臨出鍋前,撒上一小把切碎的蒜末,瞬間,香氣四溢,真叫一個五味俱全。
醬黃瓜這道菜就簡單多了,它清脆爽口又開胃,是夏天常見的家庭涼菜,莊沫沫自告奮勇要上手。
她洗淨黃瓜,提起菜刀就要切。葉宵眼疾手快,趕忙攔住她,笑著說:“黃瓜要想入味,用刀背拍碎比切的更好吃呢!”
莊沫沫眨巴眨巴眼睛,一臉疑惑:“這是為啥呀?”
葉宵撓撓頭,其實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記得老一輩人都是這麽做的。
莊沫沫好奇心起,切了一塊黃瓜,又用刀背拍了一塊,左右手拿起來,仔細端詳比較,那認真的模樣,倒像是在做什麽高深的學術研究。
突然,莊沫沫眼睛一亮,高聲喊道:“哎呀,我知道為啥了!”她興奮地解釋道:“你瞧,切出來的黃瓜橫截麵太平整,拌的時候調料很難滲進去,都浮在表麵。咬一口,外麵鹹得要命,裏麵還是一股生黃瓜味兒。可拍黃瓜就不一樣啦,拍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小裂縫,這些裂縫就是調料的通道,能讓黃瓜輕鬆入味,還不會太鹹!”
葉宵聽了,恍然大悟,忍不住誇讚:“你可真聰明呀!”
莊沫沫將黃瓜拍鬆切塊,用鹽醃上一會兒,擠幹水分,加點醬油、醋和糖,攪拌均勻,醃一小會兒就成了。要是有黃豆醬,那這道菜可就更上一層樓了,雖說沒有,味道也還不錯。
還有那道老虎菜,本是由香菜、辣椒和大蔥絲涼拌而成,因味道生猛,故名“老虎菜”。可眼下沒香菜,葉宵便讓沈梨去村外水塘子薅了把嫩嫩的水芹菜來代替——都是有特別香味的綠葉菜,想來應該差不離兒。
葉宵把蔬菜洗淨切好,放上醬油、香醋,淋上一點點燒熱的油,再加一點點糖提鮮,攪拌均勻。那股辛辣中帶著清新的口感,一下子就把人的食欲勾了起來。
雖說是葉宵主廚,但是莊沫沫在一旁也忙得不亦樂乎,她的眼睛緊緊盯著葉宵的一舉一動,時不時遞上調料,或者幫忙翻動一下鍋裏的菜。學的那叫一個認真!葉宵也樂得教她,每每做到重點環節,她都會認真給莊沫沫提醒注意事項。一對師徒這樣連教帶學的就把這頓午飯做好了。
午飯準備妥當,五個人圍坐在炕桌旁,顯得有些擁擠。小小的桌子很難得有擺滿的時候,而今天的菜肴,是久違了的豐盛。西紅柿燒茄子的酸甜、醬青瓜的爽脆、老虎菜的鮮辣,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咂嘴稱讚。
莊然抱著飯碗不撒手,一連吃了三大碗才停。
酒足飯飽,莊妤洗了碗清理了廚房,五個人坐在屋子裏聊起了家常。
熟透的甜瓜兒手感偏輕,敲上去是空心的感覺,會發出通通通的濁音。沈梨輕輕一扭,瓜便從瓜蒂上脫落,還帶著新鮮的生命氣息。
河邊,清澈凜冽的河水輕輕緩緩衝洗著甜瓜,洗去了表麵的泥沙,也洗去了夏日的燥熱。洗淨的甜瓜用鼻子湊近了便能聞到非常濃鬱的香氣,沈梨將甜瓜捧在手心,用拳頭輕輕一敲,瓜便裂開了,露出了裏麵金黃色的瓜瓤——那是一個瓜最甜的一部分。
她咬下一大口,那脆生生的口感和甜蜜的滋味,仿佛一股清泉,驅散了夏日的炎熱。
沈梨發出了心滿意足的歎息。“真好吃啊!”
最甜的瓜當然要留種了。沈梨用一個橢圓形的勺子將瓜瓤挖出,用水衝洗掉瓜饢的絲絡組織,隻留下種子,鋪在廢報紙上放在陽光下曬幹,好為明年的播種做準備。
這是今年夏天吃到的第一份水果。
兩天後,甜瓜大批成熟,沈梨和葉宵特意起了個大早,頂著露水摘了些品相最好的甜瓜,連同旁邊菜地裏成熟的西紅柿和茄子一起,裝進背簍裏。她們戴上草帽,背上沉甸甸的背簍,向山下出發,目標是莊家兄妹所在的村子。
村頭的老杏樹已經結了果子,但還未完全熟透。沈梨挑來挑去摘一個看起來黃了的杏子,但是咬上一口,一股子酸味襲來。她眯著眼,將嘴裏的酸杏子“噗噗”的吐了出來,趕緊掬了一口老井裏的水漱口。
“怎麽能這麽酸!”沈梨連喝幾口水,牙縫裏還是酸的。
“我記得去年這時候你也幹了同樣的事。”葉宵毫不留情的拆穿了她。
二人輕車熟路來到了莊然家。還沒等進院,就看見莊然在院子裏鼓搗一個腳踏式三輪車。葉宵記得,莊然兄妹落腳村子之前,葉宵她們也曾見過村子裏倒是有一些三輪車手推車之類的閑置在一邊,隻是大多數車的輪胎經過歲月的摩挲都已經老化,沒有了輪胎,車也就不能用了。這也是沈梨和葉宵一直靠人工搬運的原因。
葉宵走到那輛腳踏三輪車前蹲下查看,莊然似乎是想找一條老化的不那麽嚴重的車胎安裝上去,不過從他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來,事情似乎並不順利。
“怎麽突然想起要弄個車了?”葉宵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問莊然。
不等莊然迴答,屋子裏的莊妤走出來替他迴答道:“還不是因為上次去小橋屯,我哥弄了一大堆東西大包小裹的,一路在大太陽下手提肩扛可累壞了,還沒搬完,我跟沫沫又陪他去了一趟才勉強全搬迴來。所以我哥覺得一直靠人工運輸太慢了,這才動了搞個自行車的心思。”
莊然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其實我也不太會弄這些,反正這兩天沒什麽事幹,瞎琢磨的!”
四個人站在院子裏說話,沈梨和葉宵卻還背著背簍,還是莊妤先反應過來。
“哎喲,怎麽就一直背著東西站在院子裏說話!”她接過葉宵身後的背簍,這才發現裏麵裝的是一堆香瓜。
“差點忘了正事,沈梨跟莊然第一次去宋莊帶迴來的種子種出了三種——茄子,西紅柿和香瓜,這兩天趕上頭茬熟了就帶過來嚐嚐鮮。”葉宵笑眯眯的說著。
沈梨也將背簍遞給一旁的莊然,她身後背的是茄子和西紅柿。
茄子和西紅柿這幾年倒是偶爾也能吃上一口,這香瓜可是自打末世後再沒嚐過的新鮮貨了。莊妤高興不已,她在院子的水缸裏打了盆水洗了五個香瓜,大家立馬分著就吃了。
“好甜的瓜!”莊沫沫讚不絕口。
“今年雨少,瓜甜。而且這還是種在山地河邊上的,要是種在沙地裏,怕是要比蜜甜。”沈梨驕傲地一揚頭。
莊妤投去羨慕的目光,但是她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倒是莊然大大方方地說:“那這種子我們留上一點,明年我們也種點瓜吃吃。”
“那你們留些種子就好了。我種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麽,就跟著別的蔬菜一起下地種了,也長得挺好的。可見是不挑地又好伺候的。”葉宵也沒什麽太多的心得體會分享,隻是實話實說。
莊妤已經和莊然在商量種在哪裏了,莊然記得有一塊沙地比較適合種瓜,但是離村子有些遠,二人越計劃越詳細,搞得好像明天就要播種一樣。
在院子裏站得腿腳有些發酸,莊沫沫便拉著大夥兒進屋,屋裏的氣氛溫馨而親切。莊然把從小橋屯帶迴來的戰利品一一展示給沈梨和葉宵看,那些日用品雖然普通,但在這物資匱乏的年代,卻顯得格外珍貴。尤其是那桶汽油,更是價值連城。
“小橋屯看來還沒被人拾荒,附近應該有些村子保存得還算完整。”莊然分享著他的發現,話語中帶著一絲欣慰。
“我倆就算有心也沒那閑工夫,山上的活兒太多了。”葉宵歎了口氣,抱怨道,“再過幾天,吃不完的菜要曬成幹菜,還要挖參,再過一個多月,就得采蘑菇、挖草藥、摘漿果,接下來就是秋天要收地了。真是忙得腳不沾地!”
“采參?”莊妤聽到采參,眼睛一亮,興趣盎然。
沈梨在這方麵是行家裏手,她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我們在山上發現了野參,上次挖了兩顆,八九年的參,在宋莊能換幾千塊。”
“這麽貴!”莊妤驚唿出聲,她想問更多關於采參的細節,卻又擔心觸及沈梨的隱私,畢竟這是人家的生計。
沈梨卻毫不介意,她大方地分享了采參的地點、要點、技巧,毫無保留,甚至揚言要把從老先生那裏得來的“采參秘籍”謄抄給莊妤。
莊妤聽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滿了感激。她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沈梨和葉宵的真誠,隻是一味的說著謝謝。
“我們明天要去一趟宋莊,給賣洗發水的小黎送點菜去,你弄來這麽多東西,應該也要拿到宋莊去換東西吧?”葉宵提議道,“不如就一起?”
聽說哥哥要去宋莊,莊妤和莊沫沫也嚷嚷著要跟著去,於是這一合計下來,又是全家出動。
午飯照例是在莊家吃的。
相比日常三餐,今天的午餐著實顯得豐盛了一些。西紅柿燒茄子、醬青瓜、老虎菜,依舊是葉宵主廚,莊沫沫跟在後麵打下手。
葉宵站在灶台前,手中握著那把被歲月磨得光滑的木鏟。
她首先處理的是西紅柿燒茄子,這道菜的關鍵在於茄子的處理。茄子是個先吃油後吐油的食材,要想好吃,得用寬油把它炸軟乎了。可現如今,油在葉宵和莊然兩家都是稀罕物,在黃豆收割前,誰也舍不得拿半鍋油去伺候個茄子。
葉宵卻不慌不忙,因為她有自己的法子。隻見她利落地將茄子切成小丁,放在木簾子上,隔水蒸得軟趴趴的,再使勁擠幹水分。鍋裏倒上那麽一丁點油,把茄子放進去煸炒,這樣處理後的茄子既不吸油,味道還非常不錯。西紅柿也切成小丁,和茄子一起下鍋,三兩下翻炒,就炒出紅澄澄的湯汁來。那軟趴趴的茄子就像個貪吃的小娃娃,拚命吸著西紅柿的湯汁。再加上適量的鹽和醬油調調味兒,臨出鍋前,撒上一小把切碎的蒜末,瞬間,香氣四溢,真叫一個五味俱全。
醬黃瓜這道菜就簡單多了,它清脆爽口又開胃,是夏天常見的家庭涼菜,莊沫沫自告奮勇要上手。
她洗淨黃瓜,提起菜刀就要切。葉宵眼疾手快,趕忙攔住她,笑著說:“黃瓜要想入味,用刀背拍碎比切的更好吃呢!”
莊沫沫眨巴眨巴眼睛,一臉疑惑:“這是為啥呀?”
葉宵撓撓頭,其實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記得老一輩人都是這麽做的。
莊沫沫好奇心起,切了一塊黃瓜,又用刀背拍了一塊,左右手拿起來,仔細端詳比較,那認真的模樣,倒像是在做什麽高深的學術研究。
突然,莊沫沫眼睛一亮,高聲喊道:“哎呀,我知道為啥了!”她興奮地解釋道:“你瞧,切出來的黃瓜橫截麵太平整,拌的時候調料很難滲進去,都浮在表麵。咬一口,外麵鹹得要命,裏麵還是一股生黃瓜味兒。可拍黃瓜就不一樣啦,拍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小裂縫,這些裂縫就是調料的通道,能讓黃瓜輕鬆入味,還不會太鹹!”
葉宵聽了,恍然大悟,忍不住誇讚:“你可真聰明呀!”
莊沫沫將黃瓜拍鬆切塊,用鹽醃上一會兒,擠幹水分,加點醬油、醋和糖,攪拌均勻,醃一小會兒就成了。要是有黃豆醬,那這道菜可就更上一層樓了,雖說沒有,味道也還不錯。
還有那道老虎菜,本是由香菜、辣椒和大蔥絲涼拌而成,因味道生猛,故名“老虎菜”。可眼下沒香菜,葉宵便讓沈梨去村外水塘子薅了把嫩嫩的水芹菜來代替——都是有特別香味的綠葉菜,想來應該差不離兒。
葉宵把蔬菜洗淨切好,放上醬油、香醋,淋上一點點燒熱的油,再加一點點糖提鮮,攪拌均勻。那股辛辣中帶著清新的口感,一下子就把人的食欲勾了起來。
雖說是葉宵主廚,但是莊沫沫在一旁也忙得不亦樂乎,她的眼睛緊緊盯著葉宵的一舉一動,時不時遞上調料,或者幫忙翻動一下鍋裏的菜。學的那叫一個認真!葉宵也樂得教她,每每做到重點環節,她都會認真給莊沫沫提醒注意事項。一對師徒這樣連教帶學的就把這頓午飯做好了。
午飯準備妥當,五個人圍坐在炕桌旁,顯得有些擁擠。小小的桌子很難得有擺滿的時候,而今天的菜肴,是久違了的豐盛。西紅柿燒茄子的酸甜、醬青瓜的爽脆、老虎菜的鮮辣,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咂嘴稱讚。
莊然抱著飯碗不撒手,一連吃了三大碗才停。
酒足飯飽,莊妤洗了碗清理了廚房,五個人坐在屋子裏聊起了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