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時候,時間似乎就過的格外快。今年的春天比去年幹旱許多,種子種下去後一連幾天的天空都晴朗無雲,沒有一絲降雨的跡象,這讓沈梨和葉宵焦急不已,她們每天往返河邊,靠人工擔水來灌溉田地。
盡管肩膀被扁擔磨得破皮,她們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生怕一年的辛苦因為幹旱而付之東流。好在二人種的田不算多,還算顧得過來。一直到田地裏的幼苗在她們的辛勤努力下順利生長出來,兩人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早就說要把田開在河邊吧?”沈梨一邊為葉宵處理磨破的肩膀,一邊嘟嘟囔囔的抱怨著。
“那如果今年不是旱而是澇呢?旱了好歹還能挑水澆灌,澇了可就真沒辦法了!”葉宵反駁道。
沈梨被葉宵的話噎了迴去,她也明白,靠天吃飯的事哪裏說的準,隻是馬後炮的嘀咕兩句罷了。
忙活完地裏的活,春天一眨眼就快過完了。
事實上,跟南方沒有秋天一樣,這片森林似乎是沒有幾天真正的“春天”的。冬裝的厚衣服脫了沒幾天,春天已經到了中後期,到農耕的事情忙完,林子裏也迎來了初夏的生機盎然。
陽光透過茂密的樹冠灑在地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樹木散發的芬芳,混雜著野花淡淡的香氣。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忙著采集花粉和花蜜。
但是沈梨可不敢再貿然去采蜜了。上次莽撞的去掏蜂窩,結果豬頭腫臉了好多日,這一下就讓她吃足了教訓,不敢再想當然的做那些莽撞的事情。
自打上次莊妤走後,沈梨和葉宵就商量著什麽時候到山裏采點藥材也去宋莊換得一些物資,奈何一直不得空,等到田裏的農活一結束,她們便立刻動身去挖藥了。
空氣裏漸漸沒有了春日的清爽,尤其是中午時分,空氣中的暑氣越來越明顯。森林裏的蚊蟲也開始增多,它們的叮咬往往攜帶毒素,這讓沈梨和葉宵每次進林子裏都不得不采取防護措施。她們穿上了厚實的長衣長褲,並將褲腿紮緊,塞進矮靴的靴筒裏,以防止蟲子爬進去。
沈梨和葉宵此次進山的目標是挖人參。
葉宵曾在外婆家見過許多人參,她外婆是個非常注重養生的老太太,因此對各種滋補藥材頗有了解。受外婆的影響,葉宵對人參也有一些粗淺的了解。她想著,這片林子這麽大,按理說很可能有人參長的。
不過這種了解也僅限於理論知識,要說親自上山挖參,這對葉宵來說還是頭一遭,想到這裏,她心中不免有些緊張。她一邊走,眼睛仔細在草叢和灌木中篩選,卻一直沒有看到符合特征的植物。
“人參長什麽樣?”沈梨也跟葉宵一樣,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隻是她對人參並不熟悉,生活裏完全沒有接觸過,隻是依稀記得是皺皺巴巴的根莖狀。
“有點像生薑。”葉宵迴答。
“我當然知道地下部分像生薑,我是問上麵的部分長什麽樣?”沈梨追問。
“唔……上麵啊……我隻知道葉子是長橢圓形的,人參籽是紅色的,遠看像紅豆。”葉宵仔細迴憶了一下,向沈梨描述了人參地上部分的特征。
“紅豆……”沈梨一邊喃喃自語,一邊仔細搜尋著那些看似長著紅豆般籽的植物。
一整個上午,她們走遍了整片山林,卻連一棵人參的影子都沒見到。
“會不會是沒有人參?”沈梨和葉宵走了一上午,腿酸的厲害,便坐在一根枯木上休息。
葉宵從隨身的小包裏拿出兩個紗布包著的飯團,裏麵是魚肉泥和野菜碎混合著,又加了少量高粱碎米飯捏成的,既方便製作又便於攜帶。
她們一邊吃著飯團,一邊討論著接下來的計劃。現在她們已經走完了小木屋所在的這一整麵山坡,再往另一麵,是她們一直沒有涉足過的地區。現在正好是晌午,如果要去到另一麵,意味著她們今晚要在外麵過夜。
這對於什麽都沒有準備的沈梨和葉宵來說,有些危險。
二人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今日先迴去,等迴去準備充足後,早起再來。
第二日一早,當世界還沉浸在夢鄉,這片森林已經在夜的懷抱中悄悄孕育著黎明的曙光。
沈梨和葉宵背起昨天收拾好的背包,披星戴月地出了門。
墨藍色的天空宛如一塊巨大的綢緞,無邊無際地鋪展在頭頂。星星們如同鑲嵌在這塊綢緞上的璀璨寶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它們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大地。或許,也在期待著黎明的到來,如同沈梨和葉宵一樣,她們一邊走一邊憧憬著今天的收獲。
一路不停,行進速度比昨天快了幾倍。又因為天不亮就出發,因此等她們登到山頂時,天才剛亮,太陽剛好從山底升起。
沈梨和葉宵在山頂短暫休息。葉宵鮮少來這麽遠的山頂,此時她一邊喝著水一邊俯視著山下。
眼前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像是大地的巨龍蜿蜒伸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它們隻是朦朧的輪廓,影影綽綽,神秘而壯觀。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漸漸泛起魚肚白,如同被清水稀釋的牛奶一般柔和而純淨,慢慢地滲透在整個天幕上。
漸漸地,天邊出現了一抹淡淡的紅暈,如同少女羞澀的臉頰,輕輕地暈染開來。這紅暈越來越濃,範圍也越來越大,像是有一位神奇的畫師,正用他最絢麗的色彩在天空這塊巨大的畫布上肆意揮灑。
此時,山脈的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山上的樹木在晨曦中顯露出它們的身姿,鬱鬱蔥蔥,仿佛是為山脈披上了一件翠綠的披風。
“竟趕上了一場日出!”葉宵驚喜地對沈梨說。
太陽先是露出了一小半臉,紅彤彤的,卻沒有耀眼的光芒,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悄悄地探出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周圍的雲彩被染成了橙紅色,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熱烈而奔放。慢慢地,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灑向大地,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仿佛是天神降臨人間的天梯,從山頂向下看,整片山林像是沐浴在聖光之中。
隨著太陽一點一點地升起,它的光芒也越來越強烈。萬道金光如利劍般穿過雲層,射向四麵八方,整個山林都被照亮了。山上的樹葉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像是一片片金色的鱗片,微風拂過,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整個山林都在舞動。
整個日出不過短短幾分鍾,但這一幕的綺麗景色深深震撼了沈梨和葉宵。雖然她們曾無數次在野外風餐露宿,天為被、地為席的生活早已成為常態,日出與日落也不難見。然而,這幾年來的奔波勞碌,讓她們幾乎無暇顧及這些。
就像此刻,打動她們的並非眼前的美景,而是生活終於迴歸了正常的軌跡。那一瞬間,心中積壓的疲憊與焦慮似乎被溫暖的陽光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久違的安寧與希望。
鳥兒們被這陽光喚醒,它們歡快地歌唱著,在樹林間穿梭飛舞,似乎在為這新的一天歡唿雀躍。沈梨和葉宵雖然被美景所震撼,但是她們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休息夠了便繼續前進。
山的另一坡,對於沈梨和葉宵來說,是一片從未涉足過的陌生領域。荒無人煙的林間幾乎看不到現成的道路,二人隻好撿了兩根手臂粗的棍子當作登山杖,一邊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前方的障礙,一邊全神貫注地仔細搜尋著目標。
半晌過後,沈梨有些疲憊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抱怨道:“我們這樣像沒頭蒼蠅一樣盲目地找下去,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呢?所以這東西到底長在哪裏呀?”
聽了沈梨的話,葉宵也陷入了沉思,而後在腦海中仔細迴想相關的信息。
“好像是……喜陰的。那我們找找周圍有什麽樹木植被比較茂密,能遮光的地方吧?”
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方向後,二人又重新振作精神,繼續行動起來。
她們沿著山坡緩緩前行,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沈梨用手中的棍子撥開前方茂密的草叢,葉宵則留意著周圍樹木的生長情況。走著走著,沈梨突然發現前方有一片樹木格外高大茂密,枝葉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片相對陰暗的區域。
她心中一動,連忙對葉宵喊道:“你看那邊,會不會有可能在那裏?”
葉宵順著沈梨指的方向望去,眼睛一亮,說道:“走,過去看看。”
兩人滿懷期待地朝著那片樹林走去,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
當她們走進那片樹林,光線一下子變得昏暗起來,周圍的氣溫也似乎降低了一些。她們仔細地觀察著地麵和周圍的植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跡象。
突然,沈梨眼睛一亮,她蹲下身子,指著一棵大樹根部的一處地方,興奮地喊道:“葉宵,你看,是不是這個?”葉宵趕緊湊過去,隻見在那棵大樹根部的陰暗處,生長著幾株形態獨特的植物,它們的葉子呈現出一種深邃的綠色,葉片上還有著一些細細的紋路。
葉宵走近蹲下仔細辨認了一下,橢圓形巴掌葉,有5小片,還長著紅色的、像紅豆一樣的籽,她欣喜不已:“你看,紅豆一樣的籽,應該就是它!我們終於找到了!”
“怎麽挖參你知道嗎?我聽說有很多講究的……我聽說要係紅繩,不然人參就跑了,還要有什麽儀式的。”沈梨一邊小心翼翼地扒拉著附近礙事的草,一邊目光專注地打量著這一株人參,嘴裏不停地念叨著。
“我隻知道不能用鐵器挖,而且根須的完整性比較重要。”葉宵皺著眉頭,認真地迴憶著自己所知道的關於挖參的知識。
沈梨看著自己手裏的一把小鐮刀,頓時犯了難。不能用鐵器挖,那可如何是好呢?她無奈地歎了口氣,開始四處張望著,試圖尋找其他可以替代的工具。最後,她把主意打到了一旁的樹枝上。
沈梨挑了一根較為粗壯的樹枝,拿起小鐮刀開始認真地削起來,不一會兒,就把樹枝削得跟筆一樣粗細。她滿懷期待地拿著削好的樹枝,蹲下身去嚐試著挖人參。可是,當樹枝觸碰到地麵時,她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人參周圍的土雖然不算特別堅硬,但樹枝畢竟不如鐵器鋒利,每挖一下都隻能挖出一點點土,而且還很容易折斷。沈梨挖了幾下後,就有些著急了。
“這也太難挖了吧!”沈梨滿臉沮喪地嘟囔著。
葉宵無暇顧及沈梨的絮叨,她也削好了一根樹枝,和沈梨一起小心翼翼地從人參的四周開始挖土。兩人一邊挖,一邊還要注意不傷到人參的一根毫毛,那進度不能說是緩慢,隻能說是十分緩慢,仿佛時間都在這艱難的挖掘中被無限拉長。
“這得挖到什麽時候啊!”也不知道挖了多久,隻是底下的參“才露尖尖角”,但持續的專注讓沈梨的脖子僵硬酸痛,眼睛也看直了,酸脹感非常明顯。她忍不住抬手揉了揉脖子,緩解一下那難受的感覺。
葉宵也因為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疲憊不堪,她微微皺眉,卻還是堅持著手中的動作,說道:“再堅持堅持吧,應該也快了。”嘴上這麽說著,可她的心裏其實也沒底。
“看來今天得在這裏過夜了。”葉宵抬頭看看天色,算著挖掘的進度和迴去所需要的時間,無奈地下了這樣的結論。
“過夜也沒辦法,總不能挖一半扔在這裏,那就更白費事了!”沈梨咬著牙無奈地說,畢竟已經付出了這麽多努力,絕不能半途而廢。
二人天不亮就出發,長途跋涉又趴在這裏挖了小半天,此時她們的肚子輪番打鼓,咕嚕咕嚕的聲音此起彼伏。
是時候停下來,用一頓簡單的飯食來慰藉疲憊的身體了。
沈梨先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她走向附近的林子搜尋著適合的柴火。葉宵則從她的登山包中取出了一個小巧的戶外鍋,她需要去找些清水,好為這頓野外的午餐做準備。
兩人分工合作,效率極高,不一會兒,炊煙就在空曠的野地上嫋嫋升起。
今天的飯食簡單卻充滿心思,主要食物依舊是兩個用高粱米捏成的飯團子。但因為昨天進山沒有捕魚,因此沒有鮮美的魚肉可吃了。但葉宵另有辦法。她用果幹、核桃碎和白糖做餡,趁著高粱米飯的熱氣騰騰,將這些甜香的餡料拌入飯中,然後捏成團子,最後在外麵滾上一層熟芝麻,鍋裏刷上一層薄薄的油,把飯團子放到鍋裏,用小火微微煎一下。咬一口,外麵是微微的焦脆口感,而裏麵軟糯又香甜。既能補充能量,又好吃美味。
去年的高粱米收獲頗豐,足足裝滿了兩桶。由於去年冬天食物儲備充足,魚、牛肉、小米、蘿卜、白菜、幹蘑菇之類的食材頗為豐盛,所以這些高粱米一直沒怎麽消耗,得以保存至今。如今,她們省著點吃,幾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小拳頭左右的主食。這在去年這時候還是難以想象的,那時候他們隻能依靠捕魚和打獵來充饑。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莊稼人世代相傳的古訓,沈梨和葉宵如今奉為圭臬。
葉宵從包裏的保溫杯中倒出了小半鍋的湯,那是用蘑菇和幹黃瓜煮成的清湯,香氣撲鼻。沈梨則在附近隨手采了些野菜,洗淨後投入湯中,不多時,一鍋鮮美的蔬菜蘑菇湯就煮好了。他們就著這湯,吃著甜滋滋的飯團,雖然簡單,但在這樣簡陋的環境裏,卻也心滿意足。
盡管肩膀被扁擔磨得破皮,她們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生怕一年的辛苦因為幹旱而付之東流。好在二人種的田不算多,還算顧得過來。一直到田地裏的幼苗在她們的辛勤努力下順利生長出來,兩人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早就說要把田開在河邊吧?”沈梨一邊為葉宵處理磨破的肩膀,一邊嘟嘟囔囔的抱怨著。
“那如果今年不是旱而是澇呢?旱了好歹還能挑水澆灌,澇了可就真沒辦法了!”葉宵反駁道。
沈梨被葉宵的話噎了迴去,她也明白,靠天吃飯的事哪裏說的準,隻是馬後炮的嘀咕兩句罷了。
忙活完地裏的活,春天一眨眼就快過完了。
事實上,跟南方沒有秋天一樣,這片森林似乎是沒有幾天真正的“春天”的。冬裝的厚衣服脫了沒幾天,春天已經到了中後期,到農耕的事情忙完,林子裏也迎來了初夏的生機盎然。
陽光透過茂密的樹冠灑在地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樹木散發的芬芳,混雜著野花淡淡的香氣。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忙著采集花粉和花蜜。
但是沈梨可不敢再貿然去采蜜了。上次莽撞的去掏蜂窩,結果豬頭腫臉了好多日,這一下就讓她吃足了教訓,不敢再想當然的做那些莽撞的事情。
自打上次莊妤走後,沈梨和葉宵就商量著什麽時候到山裏采點藥材也去宋莊換得一些物資,奈何一直不得空,等到田裏的農活一結束,她們便立刻動身去挖藥了。
空氣裏漸漸沒有了春日的清爽,尤其是中午時分,空氣中的暑氣越來越明顯。森林裏的蚊蟲也開始增多,它們的叮咬往往攜帶毒素,這讓沈梨和葉宵每次進林子裏都不得不采取防護措施。她們穿上了厚實的長衣長褲,並將褲腿紮緊,塞進矮靴的靴筒裏,以防止蟲子爬進去。
沈梨和葉宵此次進山的目標是挖人參。
葉宵曾在外婆家見過許多人參,她外婆是個非常注重養生的老太太,因此對各種滋補藥材頗有了解。受外婆的影響,葉宵對人參也有一些粗淺的了解。她想著,這片林子這麽大,按理說很可能有人參長的。
不過這種了解也僅限於理論知識,要說親自上山挖參,這對葉宵來說還是頭一遭,想到這裏,她心中不免有些緊張。她一邊走,眼睛仔細在草叢和灌木中篩選,卻一直沒有看到符合特征的植物。
“人參長什麽樣?”沈梨也跟葉宵一樣,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隻是她對人參並不熟悉,生活裏完全沒有接觸過,隻是依稀記得是皺皺巴巴的根莖狀。
“有點像生薑。”葉宵迴答。
“我當然知道地下部分像生薑,我是問上麵的部分長什麽樣?”沈梨追問。
“唔……上麵啊……我隻知道葉子是長橢圓形的,人參籽是紅色的,遠看像紅豆。”葉宵仔細迴憶了一下,向沈梨描述了人參地上部分的特征。
“紅豆……”沈梨一邊喃喃自語,一邊仔細搜尋著那些看似長著紅豆般籽的植物。
一整個上午,她們走遍了整片山林,卻連一棵人參的影子都沒見到。
“會不會是沒有人參?”沈梨和葉宵走了一上午,腿酸的厲害,便坐在一根枯木上休息。
葉宵從隨身的小包裏拿出兩個紗布包著的飯團,裏麵是魚肉泥和野菜碎混合著,又加了少量高粱碎米飯捏成的,既方便製作又便於攜帶。
她們一邊吃著飯團,一邊討論著接下來的計劃。現在她們已經走完了小木屋所在的這一整麵山坡,再往另一麵,是她們一直沒有涉足過的地區。現在正好是晌午,如果要去到另一麵,意味著她們今晚要在外麵過夜。
這對於什麽都沒有準備的沈梨和葉宵來說,有些危險。
二人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今日先迴去,等迴去準備充足後,早起再來。
第二日一早,當世界還沉浸在夢鄉,這片森林已經在夜的懷抱中悄悄孕育著黎明的曙光。
沈梨和葉宵背起昨天收拾好的背包,披星戴月地出了門。
墨藍色的天空宛如一塊巨大的綢緞,無邊無際地鋪展在頭頂。星星們如同鑲嵌在這塊綢緞上的璀璨寶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它們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大地。或許,也在期待著黎明的到來,如同沈梨和葉宵一樣,她們一邊走一邊憧憬著今天的收獲。
一路不停,行進速度比昨天快了幾倍。又因為天不亮就出發,因此等她們登到山頂時,天才剛亮,太陽剛好從山底升起。
沈梨和葉宵在山頂短暫休息。葉宵鮮少來這麽遠的山頂,此時她一邊喝著水一邊俯視著山下。
眼前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像是大地的巨龍蜿蜒伸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它們隻是朦朧的輪廓,影影綽綽,神秘而壯觀。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漸漸泛起魚肚白,如同被清水稀釋的牛奶一般柔和而純淨,慢慢地滲透在整個天幕上。
漸漸地,天邊出現了一抹淡淡的紅暈,如同少女羞澀的臉頰,輕輕地暈染開來。這紅暈越來越濃,範圍也越來越大,像是有一位神奇的畫師,正用他最絢麗的色彩在天空這塊巨大的畫布上肆意揮灑。
此時,山脈的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山上的樹木在晨曦中顯露出它們的身姿,鬱鬱蔥蔥,仿佛是為山脈披上了一件翠綠的披風。
“竟趕上了一場日出!”葉宵驚喜地對沈梨說。
太陽先是露出了一小半臉,紅彤彤的,卻沒有耀眼的光芒,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悄悄地探出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周圍的雲彩被染成了橙紅色,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熱烈而奔放。慢慢地,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灑向大地,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仿佛是天神降臨人間的天梯,從山頂向下看,整片山林像是沐浴在聖光之中。
隨著太陽一點一點地升起,它的光芒也越來越強烈。萬道金光如利劍般穿過雲層,射向四麵八方,整個山林都被照亮了。山上的樹葉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像是一片片金色的鱗片,微風拂過,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整個山林都在舞動。
整個日出不過短短幾分鍾,但這一幕的綺麗景色深深震撼了沈梨和葉宵。雖然她們曾無數次在野外風餐露宿,天為被、地為席的生活早已成為常態,日出與日落也不難見。然而,這幾年來的奔波勞碌,讓她們幾乎無暇顧及這些。
就像此刻,打動她們的並非眼前的美景,而是生活終於迴歸了正常的軌跡。那一瞬間,心中積壓的疲憊與焦慮似乎被溫暖的陽光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久違的安寧與希望。
鳥兒們被這陽光喚醒,它們歡快地歌唱著,在樹林間穿梭飛舞,似乎在為這新的一天歡唿雀躍。沈梨和葉宵雖然被美景所震撼,但是她們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休息夠了便繼續前進。
山的另一坡,對於沈梨和葉宵來說,是一片從未涉足過的陌生領域。荒無人煙的林間幾乎看不到現成的道路,二人隻好撿了兩根手臂粗的棍子當作登山杖,一邊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前方的障礙,一邊全神貫注地仔細搜尋著目標。
半晌過後,沈梨有些疲憊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抱怨道:“我們這樣像沒頭蒼蠅一樣盲目地找下去,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呢?所以這東西到底長在哪裏呀?”
聽了沈梨的話,葉宵也陷入了沉思,而後在腦海中仔細迴想相關的信息。
“好像是……喜陰的。那我們找找周圍有什麽樹木植被比較茂密,能遮光的地方吧?”
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方向後,二人又重新振作精神,繼續行動起來。
她們沿著山坡緩緩前行,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沈梨用手中的棍子撥開前方茂密的草叢,葉宵則留意著周圍樹木的生長情況。走著走著,沈梨突然發現前方有一片樹木格外高大茂密,枝葉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片相對陰暗的區域。
她心中一動,連忙對葉宵喊道:“你看那邊,會不會有可能在那裏?”
葉宵順著沈梨指的方向望去,眼睛一亮,說道:“走,過去看看。”
兩人滿懷期待地朝著那片樹林走去,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
當她們走進那片樹林,光線一下子變得昏暗起來,周圍的氣溫也似乎降低了一些。她們仔細地觀察著地麵和周圍的植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跡象。
突然,沈梨眼睛一亮,她蹲下身子,指著一棵大樹根部的一處地方,興奮地喊道:“葉宵,你看,是不是這個?”葉宵趕緊湊過去,隻見在那棵大樹根部的陰暗處,生長著幾株形態獨特的植物,它們的葉子呈現出一種深邃的綠色,葉片上還有著一些細細的紋路。
葉宵走近蹲下仔細辨認了一下,橢圓形巴掌葉,有5小片,還長著紅色的、像紅豆一樣的籽,她欣喜不已:“你看,紅豆一樣的籽,應該就是它!我們終於找到了!”
“怎麽挖參你知道嗎?我聽說有很多講究的……我聽說要係紅繩,不然人參就跑了,還要有什麽儀式的。”沈梨一邊小心翼翼地扒拉著附近礙事的草,一邊目光專注地打量著這一株人參,嘴裏不停地念叨著。
“我隻知道不能用鐵器挖,而且根須的完整性比較重要。”葉宵皺著眉頭,認真地迴憶著自己所知道的關於挖參的知識。
沈梨看著自己手裏的一把小鐮刀,頓時犯了難。不能用鐵器挖,那可如何是好呢?她無奈地歎了口氣,開始四處張望著,試圖尋找其他可以替代的工具。最後,她把主意打到了一旁的樹枝上。
沈梨挑了一根較為粗壯的樹枝,拿起小鐮刀開始認真地削起來,不一會兒,就把樹枝削得跟筆一樣粗細。她滿懷期待地拿著削好的樹枝,蹲下身去嚐試著挖人參。可是,當樹枝觸碰到地麵時,她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人參周圍的土雖然不算特別堅硬,但樹枝畢竟不如鐵器鋒利,每挖一下都隻能挖出一點點土,而且還很容易折斷。沈梨挖了幾下後,就有些著急了。
“這也太難挖了吧!”沈梨滿臉沮喪地嘟囔著。
葉宵無暇顧及沈梨的絮叨,她也削好了一根樹枝,和沈梨一起小心翼翼地從人參的四周開始挖土。兩人一邊挖,一邊還要注意不傷到人參的一根毫毛,那進度不能說是緩慢,隻能說是十分緩慢,仿佛時間都在這艱難的挖掘中被無限拉長。
“這得挖到什麽時候啊!”也不知道挖了多久,隻是底下的參“才露尖尖角”,但持續的專注讓沈梨的脖子僵硬酸痛,眼睛也看直了,酸脹感非常明顯。她忍不住抬手揉了揉脖子,緩解一下那難受的感覺。
葉宵也因為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疲憊不堪,她微微皺眉,卻還是堅持著手中的動作,說道:“再堅持堅持吧,應該也快了。”嘴上這麽說著,可她的心裏其實也沒底。
“看來今天得在這裏過夜了。”葉宵抬頭看看天色,算著挖掘的進度和迴去所需要的時間,無奈地下了這樣的結論。
“過夜也沒辦法,總不能挖一半扔在這裏,那就更白費事了!”沈梨咬著牙無奈地說,畢竟已經付出了這麽多努力,絕不能半途而廢。
二人天不亮就出發,長途跋涉又趴在這裏挖了小半天,此時她們的肚子輪番打鼓,咕嚕咕嚕的聲音此起彼伏。
是時候停下來,用一頓簡單的飯食來慰藉疲憊的身體了。
沈梨先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她走向附近的林子搜尋著適合的柴火。葉宵則從她的登山包中取出了一個小巧的戶外鍋,她需要去找些清水,好為這頓野外的午餐做準備。
兩人分工合作,效率極高,不一會兒,炊煙就在空曠的野地上嫋嫋升起。
今天的飯食簡單卻充滿心思,主要食物依舊是兩個用高粱米捏成的飯團子。但因為昨天進山沒有捕魚,因此沒有鮮美的魚肉可吃了。但葉宵另有辦法。她用果幹、核桃碎和白糖做餡,趁著高粱米飯的熱氣騰騰,將這些甜香的餡料拌入飯中,然後捏成團子,最後在外麵滾上一層熟芝麻,鍋裏刷上一層薄薄的油,把飯團子放到鍋裏,用小火微微煎一下。咬一口,外麵是微微的焦脆口感,而裏麵軟糯又香甜。既能補充能量,又好吃美味。
去年的高粱米收獲頗豐,足足裝滿了兩桶。由於去年冬天食物儲備充足,魚、牛肉、小米、蘿卜、白菜、幹蘑菇之類的食材頗為豐盛,所以這些高粱米一直沒怎麽消耗,得以保存至今。如今,她們省著點吃,幾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小拳頭左右的主食。這在去年這時候還是難以想象的,那時候他們隻能依靠捕魚和打獵來充饑。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莊稼人世代相傳的古訓,沈梨和葉宵如今奉為圭臬。
葉宵從包裏的保溫杯中倒出了小半鍋的湯,那是用蘑菇和幹黃瓜煮成的清湯,香氣撲鼻。沈梨則在附近隨手采了些野菜,洗淨後投入湯中,不多時,一鍋鮮美的蔬菜蘑菇湯就煮好了。他們就著這湯,吃著甜滋滋的飯團,雖然簡單,但在這樣簡陋的環境裏,卻也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