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妤迅速地將自己碗裏的食物一掃而空,她吃東西總是很優雅,從不會發出很大的餐具碰撞的聲音,而且幹淨利落,不會留下一粒米。吃完飯後,她迅速地將碗筷洗幹淨,整齊地放迴原位,然後輕聲向葉宵打了個招唿,便匆匆出門了。
莊妤一走,沈梨就一臉哀怨地看著葉宵,問道:“剛剛那麽難吃的飯,你是怎麽咽下去的?”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滿,顯然對剛才的食物並不滿意,“她煮那鍋黏糊糊的東西,一端上來我以為是西方那種女巫婆煮的煉金藥水什麽的……”
“還算過得去吧。看上去確實有點……呃……不過味道也還好。”葉宵不以為意地迴答,她雙臂枕在腦後,隨意地在床上躺了下來。
這棟居民樓房在末世前應該有著集中供暖,但現在,沒有取火的屋子裏冷清清的。四月底的天氣,不生火的話還是有些陰涼。沈梨和葉宵昨晚都是穿著厚重的衣物入睡,所以並沒有休息得很好。一早上的外出走動讓她們感到疲憊,此時躺在床上,她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一陣輕輕的叩門聲將葉宵從睡夢中驚醒,她猛地坐起來,環顧四周,陌生的環境讓她有一瞬間的迷茫。但很快,她便反應了過來,他們是在宋莊。葉宵沒有出聲,她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透過貓眼,她看到了莊家三兄妹的身影。
看到熟悉的身影,葉宵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她長舒了一口氣,然後打開了門。
莊然一進門,就看到沈梨正在收起一把刀。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提前表明身份,可能嚇到了她們,於是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臉上露出了歉意的微笑。沈梨和葉宵看著莊然的表情,也忍不住笑了,原本的緊張氣氛瞬間消散。
“你們逛了這麽久,太陽都頂頭了。”葉宵望著窗外,注意到時間已經接近中午。莊然一大早就出門,直到現在才迴來。
“是啊,我們四處轉了轉,打探了些消息。”莊然關注的焦點與沈梨和葉宵不同,他更關心這個聚集區的管理體係和政策。
“有什麽新發現嗎?”沈梨好奇地問。
“這個聚集區的人口幾乎都是附近吸引來的閑散人口。加入的方式很簡單,就像醬油店老板說的那樣,申請了就有房子住,登記後會發一個類似我們以前身份證的牌子。他們的日常管理采用積分製,挺有意思的。”莊然解釋道。
“積分製是怎麽運作的?”沈梨和葉宵幾乎同時問道。
“管理中心的大廳有個公告牌,上麵列出了很多‘工作’,種類繁多。有臨時任務,比如做一次50人的午飯;有限時任務,比如8小時內打掃30間臨時房;有短期任務,比如7天內完成房屋修複;也有長期任務,比如每天清掃街道……”莊妤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麵記滿了文字、符號和一些難以辨認的圖表。“我打聽過了,隻有成為正式居民,拿到居民牌的人才能領取這些任務。每個任務的分值不同,可以累積,也可以兌換物品,吃的用的都行,甚至可以兌換技能。”
“技能也能兌換?”葉宵第一次聽到這種新鮮事,“具體怎麽兌換?”
“可以兌換書籍、筆記來自學,或者兌換課程去上課。那個賣醬油的老板就是用積分換的技能課程。哦對了,今天那個醬油店老板說,如果我們想買醬油,也可以用生黃豆去換……”莊然補充道。
“用生黃豆換醬油倒是不錯,可惜我們沒有黃豆種子……”葉宵有些遺憾。
提到種子,莊然也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種子也可以用積分換,現在大多數人手裏的種子都是這麽來的。還有鹽,也可以用積分換一部分。也就是說,隻要勤奮,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的。但這也意味著,一旦離開這個組織,就會失去這些基本的物質保障。”
“所以,他們把分發的資源控製在剛好滿足個人需求的範圍內?”沈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總量應該是經過計算的,如果按人頭平均分配,就會變成大鍋飯。現在的狀態既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不至於資源過剩。這是個很聰明的辦法。”莊然進一步分析。
原本莊妤很想加入這個聚集區,但現在她意識到,這裏的自由是有限的。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可以通過勞動和努力自由獲取資源,但實際上可獲取的途徑和總量都是有限的。每個人似乎都被一個無形的繩索拴著,隻能在一個劃定的圈子內活動。這種表麵上的自由,實際上是一種被控製的自由。
“我還去那個醫院看了看,是個以中醫院。不過他們也有西醫和外科醫生,不過因為客觀條件限製,治療還是以中醫為主。他們在收中藥藥材,如果我們能弄到藥材,可以到醫院換卡幣。”莊妤將她的日記本調轉方向擺在桌子上,沈梨和葉宵看著上麵用秀氣的小楷寫著密密麻的一些中藥名字。
雖然上麵寫的清楚,但是很多動植物一旦入藥,名字跟原本的本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就算有這個目錄,對於沈梨和葉宵這兩個門外漢來說,也沒有什麽用。
聽莊然和莊妤說完聚集區製度上的事情,沈梨和葉宵也將今早在市場上的見聞一一詳說。尤其是沈梨,她將那個洗發水描述的天花亂墜,讓莊妤和莊沫沫兩個女孩子聽的眼睛都放光了,要不是因為兜裏也沒有錢,她們恨不得現在就去市場買兩瓶迴來。
情況都摸得差不多了,幾個人也退了房,開始準備返程。當他們到達莊家兄妹的村子時,天已經完全黑了。葉宵和沈梨決定在莊家住一晚,明天再迴山上。一路的長途跋涉讓幾個人都筋疲力盡,莊然去村頭的老井擔了兩桶清水,莊妤則燒熱了炕,幾個人隨便吃了點熱乎的玉米糊糊粥便休息了。
熱炕散發著溫暖,讓人身心都感到放鬆,非常解乏。幾個人幾乎都睡到了日上三竿才醒來。葉宵和沈梨準備離開時,莊沫沫一臉的不舍。平日裏家裏隻有哥哥和姐姐,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些寂寞。這也是莊妤考慮搬到宋莊聚集區去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她擔心莊沫沫長時間缺乏正常的社會交往會影響她的性格。但現在來看,這件事需要更長遠的考慮。
沈梨和葉宵踏上了迴山的路,今天的天氣明顯迴暖了一些。如果氣溫持續迴暖,那麽再過兩周,大概就可以開始準備播種了。
山下的地表已經有了些許綠意,但山上的樹枝依舊光禿禿的。沈梨走在前麵,一邊走一邊留意一路上的痕跡,她很久沒有捕捉野味了,非常渴望能捉到些什麽。一個冬天沒有整理她的套鎖和陷阱,迴家後她要重新檢查這些設備。然後就是捕魚的季節了,好在她已經把漁網進行了修補,就等天氣允許就可以下河了。
屆時那些候鳥應該也要飛迴來了,春天它們會在草叢中下蛋,孵出幼鳥。去年沈梨沒有充足的準備,今年她已經有了充足的計劃,到時候不僅天天有蛋吃,說不定還能弄到一些飛禽來嚐嚐鮮。
想到這裏,沈梨的心中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春天和豐盛收獲的期待。她第一次體會到小時候書本裏說的“春天代表著希望”是什麽意思,就像她和葉宵現在這樣,充滿了計劃與信心,有著無限的動力!
當沈梨和葉宵遠遠看到林間那間不起眼的磚瓦房時,她們心中的疲憊一下子都湧了上來。一推門,屋裏熟悉的味道讓沈梨和葉宵的神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沈梨把身後的背包往炕上一甩,整個人就向著冰冷的炕上撲了過去。
葉宵則脫下了沾滿泥土的鞋子,換上了一雙輕便的軟布鞋。盡管暖水瓶裏的水早已冷卻,但她顧不得那麽多,急切地倒了滿滿一杯。清水順著她的喉嚨流淌而下,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一整杯水很快就被她一飲而盡。葉宵的臉上隨即露出了滿足的神情,她的眉頭舒展開來,眼睛微微眯起,仿佛久旱的花朵終於迎來了甘霖的滋潤。
接下來的幾天,葉宵和沈梨都在全力以赴地為春耕做準備,今年的種子比去年多的多,隻靠葉宵是不夠的,沈梨也要加入田間地頭的勞動。
她們拿著鋤頭和鐵耙,在屋後又開墾出一大塊土地,分成了三份,一塊計劃用來種玉米,另一塊種小麥,還有一塊種高粱。至於屋前的兩塊,一塊小的區域用來種蔬菜,另一塊擴張了一些,用來種紅豆、土豆和紅薯。
墾荒和打隴是個體力活,沈梨和葉宵起早貪黑的忙活了很多天,終於將今年要種植的土地都準備好了。
剩下的,就隻能等待了。
莊妤一走,沈梨就一臉哀怨地看著葉宵,問道:“剛剛那麽難吃的飯,你是怎麽咽下去的?”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滿,顯然對剛才的食物並不滿意,“她煮那鍋黏糊糊的東西,一端上來我以為是西方那種女巫婆煮的煉金藥水什麽的……”
“還算過得去吧。看上去確實有點……呃……不過味道也還好。”葉宵不以為意地迴答,她雙臂枕在腦後,隨意地在床上躺了下來。
這棟居民樓房在末世前應該有著集中供暖,但現在,沒有取火的屋子裏冷清清的。四月底的天氣,不生火的話還是有些陰涼。沈梨和葉宵昨晚都是穿著厚重的衣物入睡,所以並沒有休息得很好。一早上的外出走動讓她們感到疲憊,此時躺在床上,她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一陣輕輕的叩門聲將葉宵從睡夢中驚醒,她猛地坐起來,環顧四周,陌生的環境讓她有一瞬間的迷茫。但很快,她便反應了過來,他們是在宋莊。葉宵沒有出聲,她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透過貓眼,她看到了莊家三兄妹的身影。
看到熟悉的身影,葉宵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她長舒了一口氣,然後打開了門。
莊然一進門,就看到沈梨正在收起一把刀。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提前表明身份,可能嚇到了她們,於是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臉上露出了歉意的微笑。沈梨和葉宵看著莊然的表情,也忍不住笑了,原本的緊張氣氛瞬間消散。
“你們逛了這麽久,太陽都頂頭了。”葉宵望著窗外,注意到時間已經接近中午。莊然一大早就出門,直到現在才迴來。
“是啊,我們四處轉了轉,打探了些消息。”莊然關注的焦點與沈梨和葉宵不同,他更關心這個聚集區的管理體係和政策。
“有什麽新發現嗎?”沈梨好奇地問。
“這個聚集區的人口幾乎都是附近吸引來的閑散人口。加入的方式很簡單,就像醬油店老板說的那樣,申請了就有房子住,登記後會發一個類似我們以前身份證的牌子。他們的日常管理采用積分製,挺有意思的。”莊然解釋道。
“積分製是怎麽運作的?”沈梨和葉宵幾乎同時問道。
“管理中心的大廳有個公告牌,上麵列出了很多‘工作’,種類繁多。有臨時任務,比如做一次50人的午飯;有限時任務,比如8小時內打掃30間臨時房;有短期任務,比如7天內完成房屋修複;也有長期任務,比如每天清掃街道……”莊妤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麵記滿了文字、符號和一些難以辨認的圖表。“我打聽過了,隻有成為正式居民,拿到居民牌的人才能領取這些任務。每個任務的分值不同,可以累積,也可以兌換物品,吃的用的都行,甚至可以兌換技能。”
“技能也能兌換?”葉宵第一次聽到這種新鮮事,“具體怎麽兌換?”
“可以兌換書籍、筆記來自學,或者兌換課程去上課。那個賣醬油的老板就是用積分換的技能課程。哦對了,今天那個醬油店老板說,如果我們想買醬油,也可以用生黃豆去換……”莊然補充道。
“用生黃豆換醬油倒是不錯,可惜我們沒有黃豆種子……”葉宵有些遺憾。
提到種子,莊然也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種子也可以用積分換,現在大多數人手裏的種子都是這麽來的。還有鹽,也可以用積分換一部分。也就是說,隻要勤奮,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的。但這也意味著,一旦離開這個組織,就會失去這些基本的物質保障。”
“所以,他們把分發的資源控製在剛好滿足個人需求的範圍內?”沈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總量應該是經過計算的,如果按人頭平均分配,就會變成大鍋飯。現在的狀態既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不至於資源過剩。這是個很聰明的辦法。”莊然進一步分析。
原本莊妤很想加入這個聚集區,但現在她意識到,這裏的自由是有限的。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可以通過勞動和努力自由獲取資源,但實際上可獲取的途徑和總量都是有限的。每個人似乎都被一個無形的繩索拴著,隻能在一個劃定的圈子內活動。這種表麵上的自由,實際上是一種被控製的自由。
“我還去那個醫院看了看,是個以中醫院。不過他們也有西醫和外科醫生,不過因為客觀條件限製,治療還是以中醫為主。他們在收中藥藥材,如果我們能弄到藥材,可以到醫院換卡幣。”莊妤將她的日記本調轉方向擺在桌子上,沈梨和葉宵看著上麵用秀氣的小楷寫著密密麻的一些中藥名字。
雖然上麵寫的清楚,但是很多動植物一旦入藥,名字跟原本的本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就算有這個目錄,對於沈梨和葉宵這兩個門外漢來說,也沒有什麽用。
聽莊然和莊妤說完聚集區製度上的事情,沈梨和葉宵也將今早在市場上的見聞一一詳說。尤其是沈梨,她將那個洗發水描述的天花亂墜,讓莊妤和莊沫沫兩個女孩子聽的眼睛都放光了,要不是因為兜裏也沒有錢,她們恨不得現在就去市場買兩瓶迴來。
情況都摸得差不多了,幾個人也退了房,開始準備返程。當他們到達莊家兄妹的村子時,天已經完全黑了。葉宵和沈梨決定在莊家住一晚,明天再迴山上。一路的長途跋涉讓幾個人都筋疲力盡,莊然去村頭的老井擔了兩桶清水,莊妤則燒熱了炕,幾個人隨便吃了點熱乎的玉米糊糊粥便休息了。
熱炕散發著溫暖,讓人身心都感到放鬆,非常解乏。幾個人幾乎都睡到了日上三竿才醒來。葉宵和沈梨準備離開時,莊沫沫一臉的不舍。平日裏家裏隻有哥哥和姐姐,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些寂寞。這也是莊妤考慮搬到宋莊聚集區去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她擔心莊沫沫長時間缺乏正常的社會交往會影響她的性格。但現在來看,這件事需要更長遠的考慮。
沈梨和葉宵踏上了迴山的路,今天的天氣明顯迴暖了一些。如果氣溫持續迴暖,那麽再過兩周,大概就可以開始準備播種了。
山下的地表已經有了些許綠意,但山上的樹枝依舊光禿禿的。沈梨走在前麵,一邊走一邊留意一路上的痕跡,她很久沒有捕捉野味了,非常渴望能捉到些什麽。一個冬天沒有整理她的套鎖和陷阱,迴家後她要重新檢查這些設備。然後就是捕魚的季節了,好在她已經把漁網進行了修補,就等天氣允許就可以下河了。
屆時那些候鳥應該也要飛迴來了,春天它們會在草叢中下蛋,孵出幼鳥。去年沈梨沒有充足的準備,今年她已經有了充足的計劃,到時候不僅天天有蛋吃,說不定還能弄到一些飛禽來嚐嚐鮮。
想到這裏,沈梨的心中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春天和豐盛收獲的期待。她第一次體會到小時候書本裏說的“春天代表著希望”是什麽意思,就像她和葉宵現在這樣,充滿了計劃與信心,有著無限的動力!
當沈梨和葉宵遠遠看到林間那間不起眼的磚瓦房時,她們心中的疲憊一下子都湧了上來。一推門,屋裏熟悉的味道讓沈梨和葉宵的神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沈梨把身後的背包往炕上一甩,整個人就向著冰冷的炕上撲了過去。
葉宵則脫下了沾滿泥土的鞋子,換上了一雙輕便的軟布鞋。盡管暖水瓶裏的水早已冷卻,但她顧不得那麽多,急切地倒了滿滿一杯。清水順著她的喉嚨流淌而下,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一整杯水很快就被她一飲而盡。葉宵的臉上隨即露出了滿足的神情,她的眉頭舒展開來,眼睛微微眯起,仿佛久旱的花朵終於迎來了甘霖的滋潤。
接下來的幾天,葉宵和沈梨都在全力以赴地為春耕做準備,今年的種子比去年多的多,隻靠葉宵是不夠的,沈梨也要加入田間地頭的勞動。
她們拿著鋤頭和鐵耙,在屋後又開墾出一大塊土地,分成了三份,一塊計劃用來種玉米,另一塊種小麥,還有一塊種高粱。至於屋前的兩塊,一塊小的區域用來種蔬菜,另一塊擴張了一些,用來種紅豆、土豆和紅薯。
墾荒和打隴是個體力活,沈梨和葉宵起早貪黑的忙活了很多天,終於將今年要種植的土地都準備好了。
剩下的,就隻能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