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顆白菜看起來很多,但是一想到這可能是未來五六個月裏沈梨和葉宵唯一能吃到的新鮮綠葉蔬菜,沈梨就也不覺得很多了。


    在倒騰這些蔬菜的時候,葉宵也略微清點了一下食物的存貨儲備,除了70多顆白菜和兩筐蘿卜以外,現在他們能當作糧食的,隻有一網兜的蘑菇幹和一點野菜幹、黃瓜幹以及果幹。高粱還沒有脫粒,但是畢竟隻有那一個沙包的種子,就算是森林裏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大豐收其實也沒有多少。何況她們還要留出足夠多的糧食做種子。熏魚已經吃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幾條估計沒幾天也就吃光光了。


    這樣粗略的算一算,她們現有的食物根本不夠吃的,往年的冬天,她們都是在聚集區度日。而現在,因為瘟疫的原因,她們不敢到人口密集的聚集區生活。看來在冬天到來之前,還需要再努力找一些能吃的東西儲存起來才行。


    想到這裏,葉宵就有一點焦慮。


    沈梨看到獨自看著白菜發呆的葉宵,以為她是在思考這些白菜要怎麽消耗。沈梨想起來家裏有三包粗粒鹽,剛好適合醃鹹菜,於是提議要不要挑一些白菜醃成酸菜?


    作為兩個南方人,沈梨和葉宵並沒有吃過東北酸菜,更別提醃酸菜了。不過想到現在可以食用的蔬菜種類很少,葉宵也覺得可以嚐試一下。


    沈梨和葉宵用屋子內的水缸比了比,選了10顆白菜打算用鹽水醃漬成酸菜。


    醃酸菜這種事情,葉宵和沈梨都沒實際操作過。唯一可用的信息就是末世前沈梨看過的豆瓣一個帖子。


    “我記得是要先把白菜擺到缸裏,然後加晾涼的開水和鹽,然後用重物壓上等著發酵就好了。關鍵就在於發酵的溫度,太高會腐爛,太低就不會發酵。“沈梨認真的迴憶那個帖子裏的步驟,對葉宵說。


    但是這樣模糊的說法很明顯不能說服葉宵,她皺著眉頭仔細思索,問沈梨:”那,鹽要放多少呢?多少度的溫度又是適中的呢?“


    葉宵這樣問,沈梨也答不上來了,她撓撓額頭,有點犯難。


    “所以你是從哪裏學到的醃酸菜的方法?”葉宵看著沈梨一臉不靠譜的樣子,有點嫌棄的問她。


    “就是上學的時候逛豆瓣,裏麵有個帖子,吐槽她媽媽醃酸菜每次都失敗弄的家裏很臭的……哈哈哈你沒讀過,不知道有多好笑……”沈梨想起來那個帖子的內容,時隔多年了也還是忍不住笑起來。


    “就知道你不靠譜的……”葉宵聽到沈梨是從吐槽搞笑帖子裏學的,翻了個白眼就走了。


    至此,醃酸菜的計劃擱置了,後來在沈梨的一再請求下,葉宵決定用5顆白菜嚐試一下,試試水。


    畢竟,如果明年還有白菜種的話,應該也用的到醃酸菜的辦法。


    於是葉宵就在沈梨的指導下,按照沈梨對醃酸菜的模糊印象醃起了酸菜。


    “呐,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沈梨拍了拍醃酸菜的缸,說道。


    “不如說聽天由命更恰當吧!”葉宵無奈的搖了搖頭。


    和白菜一樣,白蘿卜也是大豐收,一起從地裏拔出來的,還有從菜園子找到的2株胡蘿卜。


    葉宵編了6個藤筐,沈梨去溪邊挖了一些河沙晾幹,筐的裏麵用軟布縫了個裏襯,這樣筐裏裝滿細沙就不會漏沙又透氣,將白蘿卜和胡蘿卜埋進沙裏,可以儲存的更久。


    蓋了沙的蘿卜跟蘑菇幹和其他幹菜一起放在了儲物間,還有那一缸酸菜。


    忙完這些,高粱也曬的差不多了,沈梨和葉宵開始著手給高粱脫粒了。


    高粱不同於紅豆,顆粒小而緊實,不比紅豆容易脫落。


    葉宵用敲打紅豆的方法敲打高粱,倒是也能脫個七七八八,隻是多少會有一些“漏網之魚”。


    她將那些穗子放在膝上,用一隻手握住穗頭,另一隻手則輕輕地從上往下順著穗頭滑動,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將高粱籽從穗上剝離。


    高粱籽落入地上鋪的曬布裏,發出細微的沙沙聲。葉宵每一株高粱穗都認真檢查,確保沒有遺漏才肯進行下一株。


    就這樣二人整整忙活到天徹底黑透才將高粱全部脫粒過篩裝到了儲藏桶裏。而且就算是戴著手套,手也都磨的有些痛。


    至此,今年收獲的高粱粒足足有兩桶,粗略的估算,差不多有四五十斤的樣子。


    雖然並不夠吃多久,但是葉宵依然很開心,因為這幾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


    她從紅豆和高粱裏挑了一些看上去飽滿精神的留做明年種植的種子,用防水的牛皮紙仔細包了起來,用袋子妥善收好。


    勞累一天,二人疲憊不堪。


    晚飯本來不想吃了,但是躺了一會,實在是餓的難受。


    沈梨抓了一把紅豆,用溫水泡了起來。又去舀了一大碗今天剛脫粒的高粱粒。把高粱分兩次倒進搗蒜的石臼裏,用石杵輕輕搗杵一會外殼就脫落了,裏麵白白的高粱米就露了出來。


    這樣原始的脫殼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把米舂碎。但是除此之外,沈梨和葉宵也沒有其他辦法給米去殼了。


    鍋裏蒸著飯,上麵扣著蒸籠用來蒸白菜熏魚,一舉兩得。


    這就是今天的晚飯了——高粱紅豆飯配熏魚,還有一份涼拌蕨菜。蕨菜是夏天采摘曬幹的,吃之前隻需要用水泡一會就會跟夏天一樣美味。這也是她們儲存的幹菜之一。


    沈梨坐在院子裏劈柴的圓木墩上,葉宵從廚房搬出來一個矮矮的小板凳,兩人便坐在星光下,一人一碗,享受著這頓豐盛又美味的晚餐。


    末世後一直吃的都是聚集區的雜糧餅子,幹澀難咽勉強飽腹。她們似乎早已經忘記了飯原本的味道。


    葉宵夾起一筷子高粱紅豆飯,慢慢地咀嚼,那股淡淡的甜味和紅豆的綿軟在口中交織,讓人迴味無窮。


    沈梨也吃得津津有味,她把高粱紅豆飯和熏魚攪拌在一起,口感更加豐富。


    她不時地抬頭看看星空,又看看葉宵,眼中滿是滿足。她想起末日降臨以後和葉宵艱難求生的日子。


    末日剛開始的幾年,她們住在聚集區的窮人堆裏,每日像小蜜蜂一樣忙碌在各個廢棄的城鎮和荒野,冒著被喪屍攻擊的生命危險翻找那些能用得上的東西,隻是為了去聚集區的交易市場換兩口吃的。


    那種用少量的穀米和糠麩做的硬硬的餅子,現在看起來很難吃很難以下咽,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卻是很奢侈的食物了。


    拾荒者很難在一個聚集區長時間停留,當附近的區域都被搜刮的差不多,她們隻能越走越遠,但是這樣一來外出一趟再折返需要的時間太久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搜羅到哪就到附近的聚集區換需要的東西。再有一些規模比較小的聚集區,本身也沒什麽糧食儲備也沒那麽多糧食供應的,就會連過期的食物都換不到,那時候她們就隻能餓著肚子。


    幾天吃一頓是家常便飯。


    夏秋時節還好點,好歹野外能弄到一些東西吃。不過,離聚集區近一些的地方雖然沒有喪屍的威脅,但是那些野菜也成為了大家哄搶的目標,剛一露頭就會被挖掉。遠一些的地方,相對的就沒有那麽安全了。


    那時候的沈梨和葉宵所在的地方,還不會下雪。但是寒冷的冬天還是有很多人熬不下去。


    後來,喪屍終於消失了,沈梨和葉宵以為苦日子終於熬過去了。她們來到了一個沿海的大聚集區,準備在這裏長久的生活。剛剛經過這場大災難的社會元氣大傷,人們幾乎要從農耕時代開始。


    為了方便管理,聚集區采取高度統一的管理製度,聚集區的領導層掌握著科學、醫療、武器、能源等等一切生產資料。雖然所有人都像螞蟻一樣忙碌著,但是所有的勞動所得都要上交聚集區進行統一分配和管理。雖然不像以前文明時代那樣自由和繁榮,但是對經過大災難的人來說,安全和溫飽就已經足夠了。


    然而,這種安逸也沒有持續太久。


    很快,瘟疫來了,從溫暖的南方襲來,她們不得不向北行進。


    仿佛在跟瘟疫進行一場馬拉鬆賽跑,她們路過很多個大大小小的聚集區,但是看到的,隻有死亡的氣息彌漫在各地。


    本來就少的可憐的人口在瘟疫的肆虐下變得更少了。


    她們一路向北逃到現在,終於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現在她們有房子住,有飯吃,有肉,有魚,有蔬菜,還有家人的陪伴。


    “我們真幸運啊!”想到這裏,沈梨忍不住感歎道。


    葉宵聽到沈梨沒頭沒腦的說了這樣一句,神情一滯,不過很快她大概也明白了沈梨的心中所想,微笑的迴應到:“大概是上天的垂憐吧!或者是親人在天上保佑。”


    說到去世的親人,兩個人不由得都傷感了一會。不過經曆了這麽多,她們已經能釋懷了。


    沈梨和葉宵每個人都吃了滿滿兩大碗米飯才放下碗筷。


    夜晚,吃飽的沈梨躺在溫熱的炕上對夜宵說:“高粱米飯太好吃了,這麽一看,就算手再磨十個泡也值了。”


    葉宵聽了不禁噗嗤笑出聲,她在黑夜中閉著眼,似是在自言自語一樣的說道:“明年一定要種更多的糧食,吃不完的那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森居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奇樂去哪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奇樂去哪了並收藏森居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