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迴來的魚,沈梨當晚就挑了兩條,和前些天采的蘑菇一起燉湯,味道真是鮮美極了。
剩下的魚被抹上鹽掛在院子裏曬幹,留作冬天享用。
多虧之前在村裏搜集到了足夠多的鹽,曬點魚幹還是足夠的。
經驗告訴葉宵,大概三個月後,這裏就會是一片白雪皚皚。到那時候再想找吃的可就難了,所以現在得把準備工作做足。
連續幾天的大晴天,讓葉宵有點擔心田裏的莊稼。為了高粱和紅豆能順利收獲,葉宵每天都不辭勞苦地往返河邊和小屋,提水灌溉。
高粱已經長瘋了,比人還高,葉子綠得發亮,稈子粗壯有力。風一吹,葉子沙沙作響,就像是在顯擺它們有多精神。
旁邊的紅豆雖然個頭小,但長勢也不錯,花開得粉嫩嫩的,有些已經結了豆莢,看來豐收在望。
這些糧食對沈梨和葉宵來說,是一整個冬天的盼頭,一點兒閃失都承受不起。
因為惦記著村子裏那顆老杏樹上的杏子,沈梨終於還是按捺不住,趁著一個陰天獨自下山了一趟,迴來時,她不僅帶迴來了半筐杏子,還帶來了個好消息——她在土地廟附近的野地裏發現了玉米。
“還沒結穗,就兩三根,不過看起來像是玉米。”
這消息讓葉宵也挺驚喜。如果沈梨說的是真的,這意味著明年她們就有玉米種子可以種了,這可是個大好事。
帶迴來的那些杏子,葉宵挑了一些有磕碰傷痕的做了點醬,剩下成熟飽滿無傷的曬成了杏幹。還有一小把沈梨將它們洗幹淨用白酒和老冰糖泡了,做成了杏子酒。不過白酒太稀罕了,葉宵隻舍得倒出來一小瓶泡酒,剩下的,又原封不動的用瓶子裝了密封好放到櫃子裏。
杏子醬的做法跟之前做草莓醬差不多,可惜草莓醬早就吃光了。
葉宵還特意挑了一些特別甜美的杏子,做成了罐頭,打算過幾天送給沈梨當生日禮物。她清楚的記得沈梨是獅子座,生日在7月底。
由於手邊沒有日曆,葉宵隻能大概估算一下日期。
天氣似乎開始轉涼,炎炎夏日漸漸過去了。
菜園裏的黃瓜葉子開始泛黃,葉宵知道這大概是最後一茬了,除了留了兩根繼續長著留做種子,其他的黃瓜都一股腦剪下來,打算曬成黃瓜幹儲存起來。
印象裏,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一些便宜新鮮的夏季蔬菜曬成幹菜,留到缺少蔬菜的冬天吃。豆角幹,土豆幹,茄子幹,黃瓜幹,每一種蔬菜經過日曬後,都會獲得一種新的特別的味道。
曬黃瓜幹的時候,葉宵發現移植過來的南瓜居然也結了兩個小南瓜,原本以為它長勢慢,沒指望它能結果,沒想到竟然還有驚喜。
“看來,拿魚內髒做堆肥還挺管用。”葉宵敲了敲兩個小南瓜起身喃喃自語的說道。
天氣明顯涼快了,最直觀的感受是晚上睡覺不再悶熱。
葉宵感覺末世後的氣候有點不一樣了,好像……秋天來得更早了?
是時候把蘿卜和白菜該種下了。
第二天一吃完早飯葉宵就來到了菜地裏。她穿著一件灰藍色的舊t恤,運動褲,腳上是一雙耐磨的橡膠底運動鞋,頭發簡單地束在腦後,以避免在勞作時幹擾視線。
葉宵仔細地翻鬆土壤,每揮動鋤頭深入土中,她就用腳輕輕踩下,將大塊的土塊敲碎,確保土壤足夠鬆軟,適合種子發芽生長。
她的額頭上已經滲出了細微的汗珠,但動作依舊有力。
白菜和白蘿卜的種子都是市場上售賣的那種種子,屬於雜交改良品種,不能留種。其中,白菜種子有兩包,白蘿卜有一包,葉宵白菜蘿卜各種了一包下去,剩下的那一包白菜,她打算留著明年再種。
她將種子撒在剛剛翻好的土壤上。用小鏟子輕輕地在種子上覆蓋一層薄土,既不厚也不薄,剛好能夠保護種子,又不會阻礙它們破土而出。
葉宵在播種時非常細心,她知道每一粒種子都將成為這個冬天餐桌上的美味。
太陽的餘熱依舊,她不時地直起身來,用衣袖擦去額頭的汗水,然後繼續她的工作。
她做的非常認真,而且一臉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白菜和蘿卜茁壯成長的樣子。
播種完畢後,葉宵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菜園周圍檢查了一圈,確保沒有雜草會與她的作物爭奪養分。
她輕輕地拔除那些不請自來的客人,又澆了些水才滿意的離開。
沈梨最近幾天也忙得不可開交,她正忙著打造一個新的水缸。
家裏原有兩個水缸來著,沈梨覺得冬天取水困難,遇到暴雪天氣兩個水缸肯定不夠用,於是她決定自己動手,建個簡易窯,挖點泥土,試著捏造一個水缸。
沈梨的行動總是迅速無比,風風火火,腦中一有想法,馬上就付諸實踐。然而,經過幾天的辛苦勞作,她發現這水缸的製作並不像想象中那麽簡單。可能是泥土選的不對,或者是水和泥的比例沒調好。反正結果就是她在炎炎烈日下辛苦了好幾天,最後一無所獲。
這讓沈梨倍感失望,她晚飯也不吃,就側身躺在炕上,背對著門,看起來鬱悶極了。
葉宵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溫柔的笑意。她知道沈梨的性子,神經大條又衝動,一旦決定了什麽,就會馬上行動。
葉宵輕聲安慰道:“別糾結水缸了,你這窯雖然做水缸不行,但是看起來挺適合熏魚熏肉的,改一改還能用來燒炭。到冬天炭火可比水缸重要多了。”葉宵的話語中帶著一絲調侃,卻又不失關懷。
沈梨聽到這話,眼中立刻閃過一絲光芒,她從炕上坐起,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對哦,我怎麽沒想到!那也不算白忙活一場!”
她的反應迅速而直接,就像她的性格一樣,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會立刻行動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沈梨又恢複了她那風風火火的性格,每天起早貪黑地去河邊撒網忙碌。
葉宵早已習慣了沈梨這種說風就是雨的性格,也就不再多言,依舊忙於自己的事情。
在田間,白菜和蘿卜的幼苗已經破土而出,綠油油的一片,充滿了生機。
葉宵蹲下身,細心地觀察著每一株幼苗的生長情況。她輕輕地撥開土壤,檢查根部的發展,挑選出那些看起來最健康、最強壯的幼苗留下。
葉宵看著手邊這些被拔除的幼苗,心裏多少有些不忍,但這是為了保證整個菜地的豐收。為了避免浪費,她把這些嫩苗拾到筐裏,這樣一來午飯的食材也算有著落了。
葉宵在去溪邊洗菜的路上遇到了沈梨。
沈梨左手提著漁網,右手拎著滿載漁獲的水桶,看起來沉甸甸的。她將小魚小蝦丟迴河裏,隻挑了大魚留下。
沈梨的衣衫幾乎濕透,水珠順著她的發絲滴落,陽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她臉上掛著笑,一邊走,一邊輕輕甩動著濕漉漉的頭發,水珠四濺,像一隻戲水後的小貓。
新鮮的魚兒被捕撈上來後,要立即進行去鱗和開膛,這是保證魚肉口感的關鍵。這份工作對沈梨來說早就輕車熟路,她去鱗去的幹淨利落,不會留下任何鱗片,這樣就不會影響熏魚的質感。
去鱗開膛後要將處理好的魚全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去除內髒和血水,確保魚肉的純淨。
做完這些,沈梨將處理好的魚帶迴小屋。
午飯是白菜苗蘑菇湯和糖漬小蘿卜。
沈梨和葉宵並肩坐在窗邊的小桌前,微風輕拂,帶著食物的香氣在空氣中輕輕舞動。
沈梨手握小勺,輕鬆地在碗裏攪動,翠綠的白菜苗與深棕的蘑菇交織在一起,隨著湯的熱氣不斷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她舀起一勺湯,輕輕地吹散了熱氣,然後緩緩地送入口中,白菜的清脆與蘑菇的嫩滑在舌尖交織。她的眉心微微一蹙,咂咂嘴,似乎在用心體會湯中的每一絲鮮美。
葉宵則靜靜地坐在她旁邊,手裏捏著一小塊糖漬蘿卜,輕輕咀嚼。小蘿卜的水分充足,每一口都是清脆的響聲,蘿卜的微辛與糖的甜蜜完美中和,這種清甜爽口的感覺,讓葉宵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午飯吃的簡單,卻也食的滿足。
洗好的魚還沒有醃製,沈梨和葉宵匆忙收拾了碗筷,一起去處理熏魚。
醃製是熏魚製作中的重要環節。先用鋒利的刀在每一條魚身上劃上幾刀,這樣不僅有助於醃製時香料的滲透,還能使熏製時魚肉更加入味。
接著用鹽、糖、香薏,均勻塗抹在魚肉上,然後放入盆中醃製數小時,讓魚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
看起來很簡單的工作,但是當沈梨和葉宵把這一桶魚都醃完,已經是晚飯的時間了。
晚飯吃的是老黃瓜鯽魚湯。
“鐺鐺鐺鐺~沈大小姐獨家秘製老黃瓜鯽魚湯~請享用~”
沈梨用毛巾墊著湯碗,耍寶一樣將湯端了上來。
葉宵舀了一碗湯,端起碗,輕輕吹了吹湯麵上的熱氣,淺淺啜了一口。她的眉毛微微挑起,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哇,好喝!”
和新鮮脆爽的嫩黃瓜不同,老黃瓜的肉質更加厚實,口感也更為軟糯,用來燉湯既可以中和掉肉類的腥膩,而且會使湯呈現出一種清甜的迴味,鯽魚本身就味道鮮美,與老黃瓜的清甜相結合,鮮美度得到極度的提升,簡直絕配!
葉宵喝完一碗又舀了一碗,看得出來她很喜歡今天的晚餐。
吃完飯,沈梨和葉宵一起將醃製好的魚放入蒸鍋中蒸熟。
蒸魚要用文火慢慢蒸煮,這樣魚肉才會更加鮮嫩。蒸製的時間長短全憑經驗和感覺,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影響魚肉的口感。
魚蒸完已經是半夜了。
要延長熏魚的保質期,就要降低食物的水分。沈梨和葉宵不敢耽擱,即使已經到了深夜也還是把所有的蒸魚都用曬網擺在房簷下自然晾幹才去洗漱入睡。
晾曬風幹是最原始的烘幹方法,是為最後的熏製做好準備。如果天氣晴好,要完全曬幹需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這也給沈梨改造那個原本要用來燒陶缸的窯留下了充足的時間。
因為前一天的通宵勞動,沈梨和葉宵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反正也起晚了,倆人索性休息在家什麽也不做。
難得賦閑在家,葉宵從櫃子裏拿出兩件毛衣,準備拆成線重新織兩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很快就會到穿毛衣的季節了。那些從村子裏搜羅來的毛衣,要麽不合身要麽放的年頭太久衣服太舊已經不耐寒了。
葉宵索性將它們拆成線,等閑下來以後重新織兩件。
沈梨坐在炕的一頭,手中拿著一件舊毛衣。她輕輕一扯,毛線便從毛衣的織紋中順滑地滑出。隨著她的動作,線團逐漸變大,她不時地調整著線的方向,確保它們不會纏繞在一起。
葉宵則坐在炕的另一頭,他的手中拿著一個打磨光滑的木板充當線軸。她將沈梨遞過來的線頭固定在線軸上。隨著沈梨拆線的進度,葉宵開始纏繞毛線,她的手腕不停翻動,很快這堆亂七八糟的線團就在她的手中逐漸形成一個完美的環形。
她將拆好的毛線用熱水燙煮了一下,卷曲的毛線就變得順直了很多。
將環形的線洗幹淨晾幹,纏成毛線團,就跟新的一樣了。
第二天,沈梨準備改造那個燒陶器的窯了。
她拆了內部構造,隻留了個外框,在窯內用石頭壘了一個簡陋卻實用的爐灶。爐灶上方懸掛著用樹枝製成的橫杆,用於掛起新鮮的魚。
做熏魚的木柴也是有講究的,她又花了一天時間砍了一些鬆木和樺木,這些木材的煙熏能給魚肉帶來特有的香氣。
熏魚的關鍵在於煙而非火,適度的低溫慢烤,讓煙霧緩緩繚繞,滲透進魚肉的每一絲紋理,熏出來的魚才更好吃。
沈梨把晾好的魚都放進熏魚的窯爐裏,點起火,準備最後一步烤製。
她一直守在窯爐前,寸步不離。隔一會翻轉一下魚身,確保每一麵都能均勻受熱。魚肉在煙熏的作用下逐漸變得金黃,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經過數小時的熏製,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上,熏魚終於完成了。
沈梨和葉宵取下熏好的魚,湊上去聞了聞,每一條熏魚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煙熏味濃鬱而不膩,輕輕敲擊,魚肉發出了悅耳的聲響,這是熏魚製作成功的標誌。
沈梨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剩下的魚被抹上鹽掛在院子裏曬幹,留作冬天享用。
多虧之前在村裏搜集到了足夠多的鹽,曬點魚幹還是足夠的。
經驗告訴葉宵,大概三個月後,這裏就會是一片白雪皚皚。到那時候再想找吃的可就難了,所以現在得把準備工作做足。
連續幾天的大晴天,讓葉宵有點擔心田裏的莊稼。為了高粱和紅豆能順利收獲,葉宵每天都不辭勞苦地往返河邊和小屋,提水灌溉。
高粱已經長瘋了,比人還高,葉子綠得發亮,稈子粗壯有力。風一吹,葉子沙沙作響,就像是在顯擺它們有多精神。
旁邊的紅豆雖然個頭小,但長勢也不錯,花開得粉嫩嫩的,有些已經結了豆莢,看來豐收在望。
這些糧食對沈梨和葉宵來說,是一整個冬天的盼頭,一點兒閃失都承受不起。
因為惦記著村子裏那顆老杏樹上的杏子,沈梨終於還是按捺不住,趁著一個陰天獨自下山了一趟,迴來時,她不僅帶迴來了半筐杏子,還帶來了個好消息——她在土地廟附近的野地裏發現了玉米。
“還沒結穗,就兩三根,不過看起來像是玉米。”
這消息讓葉宵也挺驚喜。如果沈梨說的是真的,這意味著明年她們就有玉米種子可以種了,這可是個大好事。
帶迴來的那些杏子,葉宵挑了一些有磕碰傷痕的做了點醬,剩下成熟飽滿無傷的曬成了杏幹。還有一小把沈梨將它們洗幹淨用白酒和老冰糖泡了,做成了杏子酒。不過白酒太稀罕了,葉宵隻舍得倒出來一小瓶泡酒,剩下的,又原封不動的用瓶子裝了密封好放到櫃子裏。
杏子醬的做法跟之前做草莓醬差不多,可惜草莓醬早就吃光了。
葉宵還特意挑了一些特別甜美的杏子,做成了罐頭,打算過幾天送給沈梨當生日禮物。她清楚的記得沈梨是獅子座,生日在7月底。
由於手邊沒有日曆,葉宵隻能大概估算一下日期。
天氣似乎開始轉涼,炎炎夏日漸漸過去了。
菜園裏的黃瓜葉子開始泛黃,葉宵知道這大概是最後一茬了,除了留了兩根繼續長著留做種子,其他的黃瓜都一股腦剪下來,打算曬成黃瓜幹儲存起來。
印象裏,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一些便宜新鮮的夏季蔬菜曬成幹菜,留到缺少蔬菜的冬天吃。豆角幹,土豆幹,茄子幹,黃瓜幹,每一種蔬菜經過日曬後,都會獲得一種新的特別的味道。
曬黃瓜幹的時候,葉宵發現移植過來的南瓜居然也結了兩個小南瓜,原本以為它長勢慢,沒指望它能結果,沒想到竟然還有驚喜。
“看來,拿魚內髒做堆肥還挺管用。”葉宵敲了敲兩個小南瓜起身喃喃自語的說道。
天氣明顯涼快了,最直觀的感受是晚上睡覺不再悶熱。
葉宵感覺末世後的氣候有點不一樣了,好像……秋天來得更早了?
是時候把蘿卜和白菜該種下了。
第二天一吃完早飯葉宵就來到了菜地裏。她穿著一件灰藍色的舊t恤,運動褲,腳上是一雙耐磨的橡膠底運動鞋,頭發簡單地束在腦後,以避免在勞作時幹擾視線。
葉宵仔細地翻鬆土壤,每揮動鋤頭深入土中,她就用腳輕輕踩下,將大塊的土塊敲碎,確保土壤足夠鬆軟,適合種子發芽生長。
她的額頭上已經滲出了細微的汗珠,但動作依舊有力。
白菜和白蘿卜的種子都是市場上售賣的那種種子,屬於雜交改良品種,不能留種。其中,白菜種子有兩包,白蘿卜有一包,葉宵白菜蘿卜各種了一包下去,剩下的那一包白菜,她打算留著明年再種。
她將種子撒在剛剛翻好的土壤上。用小鏟子輕輕地在種子上覆蓋一層薄土,既不厚也不薄,剛好能夠保護種子,又不會阻礙它們破土而出。
葉宵在播種時非常細心,她知道每一粒種子都將成為這個冬天餐桌上的美味。
太陽的餘熱依舊,她不時地直起身來,用衣袖擦去額頭的汗水,然後繼續她的工作。
她做的非常認真,而且一臉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白菜和蘿卜茁壯成長的樣子。
播種完畢後,葉宵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菜園周圍檢查了一圈,確保沒有雜草會與她的作物爭奪養分。
她輕輕地拔除那些不請自來的客人,又澆了些水才滿意的離開。
沈梨最近幾天也忙得不可開交,她正忙著打造一個新的水缸。
家裏原有兩個水缸來著,沈梨覺得冬天取水困難,遇到暴雪天氣兩個水缸肯定不夠用,於是她決定自己動手,建個簡易窯,挖點泥土,試著捏造一個水缸。
沈梨的行動總是迅速無比,風風火火,腦中一有想法,馬上就付諸實踐。然而,經過幾天的辛苦勞作,她發現這水缸的製作並不像想象中那麽簡單。可能是泥土選的不對,或者是水和泥的比例沒調好。反正結果就是她在炎炎烈日下辛苦了好幾天,最後一無所獲。
這讓沈梨倍感失望,她晚飯也不吃,就側身躺在炕上,背對著門,看起來鬱悶極了。
葉宵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溫柔的笑意。她知道沈梨的性子,神經大條又衝動,一旦決定了什麽,就會馬上行動。
葉宵輕聲安慰道:“別糾結水缸了,你這窯雖然做水缸不行,但是看起來挺適合熏魚熏肉的,改一改還能用來燒炭。到冬天炭火可比水缸重要多了。”葉宵的話語中帶著一絲調侃,卻又不失關懷。
沈梨聽到這話,眼中立刻閃過一絲光芒,她從炕上坐起,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對哦,我怎麽沒想到!那也不算白忙活一場!”
她的反應迅速而直接,就像她的性格一樣,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會立刻行動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沈梨又恢複了她那風風火火的性格,每天起早貪黑地去河邊撒網忙碌。
葉宵早已習慣了沈梨這種說風就是雨的性格,也就不再多言,依舊忙於自己的事情。
在田間,白菜和蘿卜的幼苗已經破土而出,綠油油的一片,充滿了生機。
葉宵蹲下身,細心地觀察著每一株幼苗的生長情況。她輕輕地撥開土壤,檢查根部的發展,挑選出那些看起來最健康、最強壯的幼苗留下。
葉宵看著手邊這些被拔除的幼苗,心裏多少有些不忍,但這是為了保證整個菜地的豐收。為了避免浪費,她把這些嫩苗拾到筐裏,這樣一來午飯的食材也算有著落了。
葉宵在去溪邊洗菜的路上遇到了沈梨。
沈梨左手提著漁網,右手拎著滿載漁獲的水桶,看起來沉甸甸的。她將小魚小蝦丟迴河裏,隻挑了大魚留下。
沈梨的衣衫幾乎濕透,水珠順著她的發絲滴落,陽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她臉上掛著笑,一邊走,一邊輕輕甩動著濕漉漉的頭發,水珠四濺,像一隻戲水後的小貓。
新鮮的魚兒被捕撈上來後,要立即進行去鱗和開膛,這是保證魚肉口感的關鍵。這份工作對沈梨來說早就輕車熟路,她去鱗去的幹淨利落,不會留下任何鱗片,這樣就不會影響熏魚的質感。
去鱗開膛後要將處理好的魚全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去除內髒和血水,確保魚肉的純淨。
做完這些,沈梨將處理好的魚帶迴小屋。
午飯是白菜苗蘑菇湯和糖漬小蘿卜。
沈梨和葉宵並肩坐在窗邊的小桌前,微風輕拂,帶著食物的香氣在空氣中輕輕舞動。
沈梨手握小勺,輕鬆地在碗裏攪動,翠綠的白菜苗與深棕的蘑菇交織在一起,隨著湯的熱氣不斷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她舀起一勺湯,輕輕地吹散了熱氣,然後緩緩地送入口中,白菜的清脆與蘑菇的嫩滑在舌尖交織。她的眉心微微一蹙,咂咂嘴,似乎在用心體會湯中的每一絲鮮美。
葉宵則靜靜地坐在她旁邊,手裏捏著一小塊糖漬蘿卜,輕輕咀嚼。小蘿卜的水分充足,每一口都是清脆的響聲,蘿卜的微辛與糖的甜蜜完美中和,這種清甜爽口的感覺,讓葉宵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午飯吃的簡單,卻也食的滿足。
洗好的魚還沒有醃製,沈梨和葉宵匆忙收拾了碗筷,一起去處理熏魚。
醃製是熏魚製作中的重要環節。先用鋒利的刀在每一條魚身上劃上幾刀,這樣不僅有助於醃製時香料的滲透,還能使熏製時魚肉更加入味。
接著用鹽、糖、香薏,均勻塗抹在魚肉上,然後放入盆中醃製數小時,讓魚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
看起來很簡單的工作,但是當沈梨和葉宵把這一桶魚都醃完,已經是晚飯的時間了。
晚飯吃的是老黃瓜鯽魚湯。
“鐺鐺鐺鐺~沈大小姐獨家秘製老黃瓜鯽魚湯~請享用~”
沈梨用毛巾墊著湯碗,耍寶一樣將湯端了上來。
葉宵舀了一碗湯,端起碗,輕輕吹了吹湯麵上的熱氣,淺淺啜了一口。她的眉毛微微挑起,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哇,好喝!”
和新鮮脆爽的嫩黃瓜不同,老黃瓜的肉質更加厚實,口感也更為軟糯,用來燉湯既可以中和掉肉類的腥膩,而且會使湯呈現出一種清甜的迴味,鯽魚本身就味道鮮美,與老黃瓜的清甜相結合,鮮美度得到極度的提升,簡直絕配!
葉宵喝完一碗又舀了一碗,看得出來她很喜歡今天的晚餐。
吃完飯,沈梨和葉宵一起將醃製好的魚放入蒸鍋中蒸熟。
蒸魚要用文火慢慢蒸煮,這樣魚肉才會更加鮮嫩。蒸製的時間長短全憑經驗和感覺,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影響魚肉的口感。
魚蒸完已經是半夜了。
要延長熏魚的保質期,就要降低食物的水分。沈梨和葉宵不敢耽擱,即使已經到了深夜也還是把所有的蒸魚都用曬網擺在房簷下自然晾幹才去洗漱入睡。
晾曬風幹是最原始的烘幹方法,是為最後的熏製做好準備。如果天氣晴好,要完全曬幹需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這也給沈梨改造那個原本要用來燒陶缸的窯留下了充足的時間。
因為前一天的通宵勞動,沈梨和葉宵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反正也起晚了,倆人索性休息在家什麽也不做。
難得賦閑在家,葉宵從櫃子裏拿出兩件毛衣,準備拆成線重新織兩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很快就會到穿毛衣的季節了。那些從村子裏搜羅來的毛衣,要麽不合身要麽放的年頭太久衣服太舊已經不耐寒了。
葉宵索性將它們拆成線,等閑下來以後重新織兩件。
沈梨坐在炕的一頭,手中拿著一件舊毛衣。她輕輕一扯,毛線便從毛衣的織紋中順滑地滑出。隨著她的動作,線團逐漸變大,她不時地調整著線的方向,確保它們不會纏繞在一起。
葉宵則坐在炕的另一頭,他的手中拿著一個打磨光滑的木板充當線軸。她將沈梨遞過來的線頭固定在線軸上。隨著沈梨拆線的進度,葉宵開始纏繞毛線,她的手腕不停翻動,很快這堆亂七八糟的線團就在她的手中逐漸形成一個完美的環形。
她將拆好的毛線用熱水燙煮了一下,卷曲的毛線就變得順直了很多。
將環形的線洗幹淨晾幹,纏成毛線團,就跟新的一樣了。
第二天,沈梨準備改造那個燒陶器的窯了。
她拆了內部構造,隻留了個外框,在窯內用石頭壘了一個簡陋卻實用的爐灶。爐灶上方懸掛著用樹枝製成的橫杆,用於掛起新鮮的魚。
做熏魚的木柴也是有講究的,她又花了一天時間砍了一些鬆木和樺木,這些木材的煙熏能給魚肉帶來特有的香氣。
熏魚的關鍵在於煙而非火,適度的低溫慢烤,讓煙霧緩緩繚繞,滲透進魚肉的每一絲紋理,熏出來的魚才更好吃。
沈梨把晾好的魚都放進熏魚的窯爐裏,點起火,準備最後一步烤製。
她一直守在窯爐前,寸步不離。隔一會翻轉一下魚身,確保每一麵都能均勻受熱。魚肉在煙熏的作用下逐漸變得金黃,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經過數小時的熏製,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上,熏魚終於完成了。
沈梨和葉宵取下熏好的魚,湊上去聞了聞,每一條熏魚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煙熏味濃鬱而不膩,輕輕敲擊,魚肉發出了悅耳的聲響,這是熏魚製作成功的標誌。
沈梨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