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種植是最早進行的。


    葉宵迴想起小時候,有些年份4月初便能開始播種小麥,通常到了中下旬,播種工作便已普遍完成。但今年,或許是她的記憶出現了偏差,或許是末世後氣候變化微妙,又或是今年春季的寒流遲遲不退,直到4月初,山裏仍舊寒氣逼人,早先脫下的棉衣在有幾天甚至得重新穿上。


    終於,這幾日天氣開始轉暖,連林中的鳥鳴聲也漸漸增多,葉宵意識到,是時候開始曬種了。


    精選的小麥種子需要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晾曬兩天。這是去年種紅豆和高粱積累出來的經驗。曬種不僅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活力,還能消滅種子表麵附著的部分病菌,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對於最終的收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畢竟,一旦種子入土,在沒有肥料和農藥輔助的條件下,人們對莊稼的幹預就十分有限了。這也是過去鄉下老人常提到的“靠天吃飯”的原因之一。


    去年用於曬蘑菇的曬網,現在又派上了用場,葉宵將它拿出來曬種子。


    早飯過後,葉宵將裝在小盆裏的種子均勻地攤開在曬網上。今日天氣晴朗,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溫柔如母親的手,輕撫著山林間的一切。


    葉宵不時地翻動著種子,確保每一粒都能均勻地沐浴陽光。她偶爾會抓起一把小麥種子,放在掌心輕輕揉搓,感受著種子的硬度和光滑度。這些種子是她經過幾天精心挑選的成果。至於那些不太理想的種子,她也不忍心丟棄,而是計劃將它們種在一邊,任其自然生長。


    種子的晾曬是播種前的重要步驟,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趁著這個空隙,沈梨和葉宵開始了整地的工作。


    墾荒後的田地需要深翻兩遍才能種植。雖然她們沒有精確的科學數據來決定翻地的深度,但葉宵想,既然是深翻,那目標至少是要破除犁底層才行吧。


    田壟需要呈筆直的直線,去年她們種高粱和紅豆的時候,田壟就開的有點歪歪扭扭,隻是種的不多也就將就了,今年她要想個辦法讓田地阡陌有序。葉宵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沈梨見她愁眉苦臉的苦思冥想,便問她為了什麽事情這樣費腦筋。


    葉宵如實的說了。


    “害!這不是很簡單嗎?一根尼龍繩就解決了呀!”


    被沈梨這樣一提醒,葉宵茅塞頓開!


    “對呀!我怎麽就沒想到!”她從工具間找出一條長尼龍繩子,在土地上進行縱向標記參照。這樣,在翻地的過程中就能保持直線,田壟就不會歪七扭八的了。


    翻地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地裏常有土塊和石頭,這使得沈梨和葉宵的進展非常緩慢。盡管她們起早貪黑地忙碌,但一小塊地翻了將近兩天還沒完成。沈梨一想到小麥種完後緊接著還要種玉米、高粱和紅豆,意味著還有更多的工作等著她,她突然就不喜歡春天了。


    好在第二天下午,莊妤來了。


    她給葉宵帶來了一碗黃豆種子。葉宵看著玻璃罐頭瓶子裏圓溜溜的黃豆,驚訝地問:“這些都是哪裏來的?”


    “去宋莊換的。”莊妤笑嘻嘻地迴答。


    “拿什麽換的?你哥把手表賣了嗎?還是你……”


    “沒有沒有,是拿藥材換的。”莊妤趕緊打斷葉宵的話,“上次去醫院,得知他們很缺中藥藥材。我們想起住進這裏之前不算特別遠的一個村子裏,見過一麵藥櫃子,看起來是那個村子裏赤腳醫生的家。藥的種類不多,但都是生活常見病能用到的藥,有一些藥越陳藥效越好,因此很受醫院的歡迎,所以全部換了一些卡幣和種子。”


    莊妤說完,又在背包裏翻了翻,拿出兩瓶洗發水——正是沈梨上次繪聲繪色說給莊妤的那種。


    “這個也送給你們。”


    “哇塞!你買了?!”沈梨眼睛都直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來,打開瓶蓋聞了聞,果然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確實如你所說,挺便宜又挺像的,看起來會好用的樣子,就買了一點迴來試試。”她見沈梨喜歡這個禮物,心裏也很開心。


    葉宵倒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洗發水倒是小事,這些種子卻是難得的幫助。葉宵坐在炕沿邊,拘謹地一直搓手,心想早知道上次就應該多分一些高粱紅豆之類的種子給莊然的,現在要欠這麽大一個人情。


    莊妤看見葉宵的反應,大概也猜出來她心中所想,她坐到葉宵旁邊,用手覆在葉宵不安的手上輕輕捏了捏,說道:“我這次來,是還有事求你呢!”


    葉宵聽到莊妤有需要幫忙的事,自然樂意。“有什麽求不求的,隻管說就是了!”


    “實不相瞞,我們搜羅了這麽多種子,但是對種田的事情,三個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白看著這些種子兩天,竟然都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好!我本想去弄點種田的書看看,不成想這類的書在聚集區非常搶手,價格貴的離譜不說,有錢也難買,這才想起來去年葉宵姐種的高粱和紅豆看起來長得都挺飽滿的,應該是有一些經驗,能不能教教我?”


    莊妤說得非常謙虛又懇切,葉宵微微一笑,淡淡說道:“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談不上懂不懂會不會的,不過去年種了一年,還算有一點經驗了。”


    葉宵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種田經驗,從挑選種子到開墾荒地、整地、播種、間苗補苗等流程,一一詳細講解給莊妤聽。莊妤聽得非常認真,並且拿出她那本厚厚的筆記本,開始認真地記錄起來。


    “剛好這兩天在整地,你可以跟著學一學。”沈梨看到莊妤學習的態度如此認真,便邀請她一起參與實踐。


    “你不會是想偷懶,把活丟給莊妤吧?”葉宵一眼識破了沈梨的小心思。


    沈梨嘿嘿一笑,倒也不否認。不過,經過沈梨和葉宵兩天的辛勤勞作,確實隻剩下一點收尾工作,此時讓莊妤實踐一下,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莊妤學習得非常認真,等土地全部翻好後,葉宵又用釘齒耙將地鬆了兩遍,莊妤也跟著有樣學樣地幫忙。一塊地經過反複耙鬆四遍,土壤已經變得非常平整、疏鬆了。


    “看起來容易,但是真做起來好累。”莊妤白淨的臉蛋因為勞動而變得紅撲撲的,她額間的碎發被汗水打濕。她停在地間,用袖子擦拭著汗水。


    葉宵早已習慣了這種強度的勞動。她將一邊的水壺遞給莊妤,讓她休息,自己則用腳一點一點輕輕踩踏土壤。


    正在喝水的莊妤看到葉宵的行為,不解地問她為什麽要這麽做。


    “踩過土壤表麵會稍顯踏實,這樣可以保住底墒,防止水分過快蒸發。”葉宵簡單地講解了一下原理。


    莊妤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這裏的學問可真多!”她說完便學著葉宵的樣子,也跟著在地裏踩了起來。


    葉宵蹲下身子,用手抓取一把土壤,感受了一下土地的濕度。手裏的土壤被她輕輕一握便團成了一團,葉宵將這一團土在手心裏輕輕一捏,土團又變成了一抔黑土。


    “剛剛好,明天就可以播種了。”葉宵起身,輕輕拍了拍手,將土灰拍落。這時她才注意到,沈梨不知道跑哪裏去了。“沈梨呢?”


    經過葉宵的提醒,莊妤也才發現沈梨不知道去哪了,她茫然地搖了搖頭,示意沒有見到。


    “肯定偷懶去了。”葉宵無奈地搖了搖頭。


    實際上,沈梨並沒有偷懶,她隻是惦記著早上下到河裏的幾個魚籠有沒有收獲。


    儲存一冬的食物幾乎消耗殆盡了,從春天開始,魚、野菜和野雞野兔便是她們食物的主要來源。因為種田的原因,她沒辦法去下獵夾,因此隻能熬夜加班加點趕製了幾個魚籠,希望能有所收獲。


    沒有科技的加持,人在自然麵前總是顯得很弱小,捕魚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然和運氣。說不上是沈梨的運氣好,還是莊妤的運氣好,經過連續幾天的空手而歸,沈梨終於在今天帶迴了一大一小兩條魚,這讓莊妤感到非常驚喜。


    莊妤住山下的村子裏,附近的河離的比較遠,因此很少有機會吃到新鮮的魚。見沈梨提著鮮魚迴來,一臉期待。


    葉宵忙碌了一整天,沈梨實在不忍心再讓她下廚操持,於是主動攬過烹飪的任務。


    她嫻熟地往鍋裏添上水,點燃灶火,火苗舔舐著鍋底,沒過多久,水便開始咕嘟咕嘟地沸騰起來。


    沈梨將兩條魚整個放入鍋中,蓋上鍋蓋,魚就這樣被整個兒燉了起來。


    “你不刮鱗開膛嗎?”莊妤站在一旁,雖然不太擅長烹飪,但她知道做魚通常需要處理內髒和鱗片。


    “不用!破了肚就不鮮了。”沈梨迴答道,她有自己的烹飪方法,“這魚,得用河水來煮,河水裏有魚的記憶,這樣煮出來的魚,才有家的味道。”


    莊妤受教一般的點點頭,似乎是得到了什麽烹飪秘籍一樣聽得認真。


    看著莊妤認真的表情,沈梨“噗嗤~”的笑出聲來,“騙你的啦!這你都信……”


    莊妤:“……”


    魚進鍋時還蹦躂了兩下,但很快就安靜了下來。沈梨隨後加入了一些鹽和辣椒,還有切成小塊的蘿卜。家裏能用的食材不多了,不過沈梨做菜主打一個隨心所欲——有什麽就加什麽。


    “哦對了,差點忘了。”莊妤突然想起什麽,奔向屋子,從來時的背包裏掏出一個小塑料袋,裏麵裝著一些磨細的玉米麵,大概有兩碗的樣子。“冬天的時候我哥給你們送過一次玉米麵,不過當時磨的少,就沒拿多少。這點是我來之前新磨出來的,帶給你們換換口味。”


    “你們也沒多少吃的剩下了吧……下次自己留著吃別帶了……”沈梨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但還是將玉米麵接了過來。


    此時鍋裏的水再次傳來沸騰的聲音,沈梨把玉米麵倒進小盆裏,從鍋裏舀了幾勺魚湯和了麵,然後將玉米麵貼在鍋邊上,又將鍋蓋蓋好。


    鍋燒開了約有半個小時,沈梨掀開鍋蓋,把鍋邊上貼的玉米麵餅子推到魚湯裏,又開蓋煮了兩分鍾。接著她找了個搪瓷盆,把魚湯和餅子舀到盆裏,就這麽一整盆的端出了廚房。


    熱氣騰騰的魚香,立刻彌漫了整個屋子。


    莊妤舀了一碗,趁熱嚐了一口,魚肉細嫩,魚湯鮮美。玉米麵餅子泡在魚湯裏,魚的鮮味和玉米麵的香味交織在一起,像是用魚湯熬煮出來的粥。


    看似隨意的組合胡亂燉煮,竟碰撞出出乎意料的美味。原來這就是高手出招——無招勝有招。


    葉宵一眼就看出了這道菜的大概做法,她驚歎於沈梨的想象力,能想出這樣的做法來。沈梨倒是不以為意,她埋頭吸溜著湯,看得出來,最近她是真的饞壞了。


    第二天一早,葉宵三人將小麥種子播到了地裏。葉宵照例對莊妤囑咐了一番播種的一些技巧。


    莊妤取到真經,也就急匆匆的迴去了。家裏的田還沒整,一堆活等著做,再拖下去怕是要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森居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奇樂去哪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奇樂去哪了並收藏森居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