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梨和葉宵在的這個地方,她們已經歇息了一個來月。主要是因為葉宵的腳傷,現在總算恢複得差不多。


    這段時間裏,她們把那個荒廢多年的老伐木場慢慢收拾得像模像樣。不過,畢竟是臨時安營紮寨,要長久生活,還是缺了不少東西。


    於是,痊愈後的葉宵決定和沈梨一起下山走走,一是好熟悉周圍的環境,主要想看看附近是不是有其他人生活,會不會有危險,對她們會不會構成威脅;二是希望能找到些有用的東西,尤其是食物,藥品,武器等。


    出發前,她們隻是簡單地帶了些防身的工具,食物卻沒帶多少,隻有幾個聚集區常見的雜糧餅子。


    跟和平時代精磨的細糧不一樣,這種末世後普遍流行的雜糧餅子是由多種五穀和麩皮之類的東西混合著蒸熟成餅子,再通過烤製脫水處理,頂飽又耐儲存,其形態頗似曾在新疆流行的饢餅,卻因時代的變遷,成為了如今的主要糧食儲備方式。是各個聚集區常見的糧食流通物。


    來到小屋以後她們一直吃的都是野菜、河魚、鬆雞、野鴨這類,不是每天都有,也沒有多少存貨,但是也夠日常生存,於是這幾個餅子也就沒有被消耗而留了下來。


    她們從聚集區逃離後在野外流浪了這麽久,早就習慣了隨地取材、有什麽吃什麽。


    出發前,葉宵把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裝箱子,埋在屋後不遠處的樹林裏。在樹上做了標記,以免迴來找不到。畢竟,誰也不知道這次出發行不行得通,東西背上太多,萬一撿到更多的東西,恐怕就帶不迴來了。如果放在屋裏,萬一有其他人像她們一樣住進來,那她們可就得不到了。


    雖然這些東西不算值錢,但在末世,能不能再撿到,那還得看運氣。


    沈梨之前已經探過路,對下山的路有個大致的了解,由她帶路,兩人各拿著一根粗樹枝當登山杖,就這樣踏上了下山的路。


    山裏沒有路,到處都是樹林,下山之路格外難走。早上出發,等到山腳下,天已經黑了。


    葉宵生了一堆火,從背包裏拿出個搪瓷缸子,燒了點水。沈梨薅了點野菜迴來,煮了點野菜湯,灑了點鹽做簡單的調味。從背包裏拿出一塊雜糧餅子,掰了一小塊,泡進野菜湯裏煮了一會,餅子在熱力作用下散成了一鍋粥,兩人就這麽將就著吃了點野菜粥,輪流休息了一下。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葉宵和沈梨決定再次出發。


    這個時段,人們的精神最為放鬆,選擇在這個時候行進,在可能會有人的地方相對比較安全。


    下了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田野,雖然長滿了野草,但依舊能看出土地的平整,這裏或許是末世前的耕地。


    按照地理位置來看,這裏曾是糧食的主要產區,過去的這片區域應該是有農作物種植的。隻是末世來臨後,這些農田早就荒廢了。


    二人又走了幾個小時,天快亮了,葉宵和沈梨走了一天,人也累了。


    遠遠的,他們看到一群低矮的建築,在空曠的田野裏格外顯眼。葉宵猜測,那大概是個村子。目測距離在1公裏外,她決定先不靠近,在附近休息一下,觀望看看。


    抬頭看看太陽,葉宵確定了村子大概在正北的方向,她站在長滿野草的荒野裏,遠眺著,發現在東南方向似乎有個房子。


    按照經驗,那可能是個土地廟。末世前,很多村子都有在村外建個土廟的習慣。


    葉宵和沈梨決定先去土地廟看看。


    看著近,單純靠兩條腿走起來也著實費時間。走了大概半個鍾頭,她們到達了那個小房子,確實是個土地廟。


    廟修建的很簡單,其實不過就是個低矮的土房子,建造的時候估計也隻是走個過場,即便末世前,應該也沒多少人來。


    不過,廟裏倒是有兩具白骨和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看起來末世後有人在這裏躲藏或生活過。


    如果是末世前,看到這幾具屍骨,葉宵和沈梨可能會被嚇壞,但經曆了這些年的風雨,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沈梨和葉宵挑了個稍微幹淨的角落坐下休息。


    沈梨透過廟門看著外麵雜草叢生的荒野說:“這附近應該是農田,如果村子裏有很多人生活,那可能會有耕種。但是你看村子附近這麽荒蕪,所以可能沒有很多人生活在這裏,或者根本就沒人。”


    葉宵搖搖頭:“未必。沒人耕種,可能是因為缺少種子。或者說,村內的地就夠用,何必跑遠處?我們還是等晚上再看看,小心為上。”


    葉宵和沈梨輪流放哨睡覺休息,等到後半夜才悄悄進入村子。


    沈梨借著月色爬上村口的一棵高大的杏子樹上觀察起來。村子比想象中的要小,十幾間房屋零零散散的建著,此時所有房屋都漆黑一片,非常安靜。


    摸清楚大概地形以後,二人保持著警惕,輕手輕腳地進了村。


    挨家挨戶簡單地摸排一遍,確認整個村子是空置沒人之後,沈梨和葉宵的警惕心放鬆了許多。


    村口是一家低矮的草屋,房門還是老式的木門,院子也是用木頭夾的籬笆院,破敗不堪。


    屋子裏的混亂仿佛在訴說著末日到來的惶恐,物品被翻得亂七八糟,零碎散落一地,無論是主人匆忙逃離時的狼狽,還是末世後的搜尋痕跡,都顯露出一種無序和絕望。


    兩人坐在屋子還算幹淨的角落,喝了一口水,短暫地休息了一下。她們的目光在屋內的混亂中梭巡。


    沈梨急需一雙雨靴。春日裏,森林總是陰雨連綿,原本就崎嶇難行的林間小道,會更加濕滑泥濘。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雙防水的雨靴對她來說,成了必需品。


    葉宵的想法更簡單,她希望能找到一些食物,尤其是調味品,比如說鹽。


    她們原本計劃在天亮後再開始搜尋,但是葉宵的目光卻在黑暗中捕捉到了半包蠟燭的影子。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村,還能發現這樣的物品,令人感到驚訝。似乎這裏的居民在末日來臨後的某一段時間內,還在努力維持著正常的生活。隻是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讓他們又選擇匆忙逃離。


    葉宵小心地點燃了半根蠟燭,昏黃的火光在破舊的屋子裏跳躍,為他們的搜尋提供微弱的光亮。在這搖曳的光影中,她們的目光在每一個角落仔細搜索,食物和藥物是首要目標。然而,在這無盡的搜尋中,這個希望自然是破滅的。


    沈梨在破舊的櫃子前一堆亂糟糟的雜物中翻找,她的手在一個雜物簍子裏盲目的摸索,似乎並不期待能找到什麽有用之物。然而,她的眼神突然凝固,像是發現了什麽寶藏——拿出來借著光亮一看,竟然是兩個沉甸甸的沙包。


    這種鄉下小孩子的玩具一時間讓沈梨哭笑不得。拿出來放在手裏,漫不經心的掂了掂,沈梨看著暗處埋頭搜尋的葉宵,一抹狡黠的笑掛上嘴角。


    沈梨一手一個沙包,瞄準葉宵就接連丟了出去。葉宵本在全神貫注的翻找,察覺到有什麽東西從背後襲來,下意識的躲避。


    不得不稱讚葉宵的敏捷,這麽短的距離內兩個沙包竟都沒有打到葉宵,就落在腳邊不遠處。發現是沈梨在捉弄自己,葉宵本要生氣發怒,待到葉宵看清襲來的是什麽東西,她不禁眼前一亮。


    這一大一小兩個沙包,大沙包大小如成年人的拳頭,小沙包略小一些。手工縫製的痕跡清晰地顯現在眼前,線頭和表麵依舊保持著縫製之初的模樣,沒有太多磨損,似乎製作的時間並不長,或是被妥善地保存了下來,使用的頻率並不高。


    沙包是鄉下孩子們最常見的玩具之一,內裏的填充物通常都是常見的糧食。要麽是高粱,要麽是小米,大一點就是紅豆綠豆之類的。


    想到這裏可能含有種子,葉宵的臉上露出了掩不住的驚喜。


    她來到桌子前,隨手扯過一張發黃舊報紙鋪在桌麵,小心翼翼地將這兩個沙包放上去,然後緩緩地拆開了沙包,生怕一不小心就灑落了裏麵的寶貝。


    隨著沙包的拆開,裏麵的紅豆像是得到了自由的小精靈,緩緩地滾落出來。


    沈梨在一旁看著這一幕,也明白葉宵因何欣喜。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所感染,不禁驚唿出聲。她的聲音在寧靜的夜晚裏顯得尤為突兀,但很快便被葉宵的歡笑聲掩蓋。


    種子,竟然是種子!!!她們做夢也沒想到,會在這種時候找到種子。


    沈梨迫不及待的拆開另一個沙包,是一小包高粱。


    種子的到來,對於她們來說,就像是黑夜中的一道閃電,瞬間點亮了前行的路。


    這份意外的禮物,為她們帶來了生存的保障,點亮了心中的希望之光。


    這意味著,她們不再需要風餐露宿,東奔西走尋找食物,而是可以找個安定的角落,安心播種,踏實生活。


    在微弱的燭光下,葉宵的眼神裏滿是振奮。她輕輕摩挲著那些小紅豆,仿佛能觸摸到它們的生命力。


    她的心海湧動著希望,有了這些種子,就有了家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森居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奇樂去哪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奇樂去哪了並收藏森居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