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和珅的結局
朱媺娖一直在關注乾隆時空的戰事。
“張公子,這個和珅的下場怎麽樣?”
“他啊,被嘉慶皇帝幹掉了。”
“因為貪汙嗎?”朱媺娖挺好奇的。
“不是,應該說嘉慶皇帝最恨的不是和珅貪汙。”
朱媺娖滿滿的求知欲:“說說。”
“你聽聽二十罪就知道。”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大罪一。”
“騎馬直進圓明園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大罪二。”
“乘椅橋入大內,肩輿直入神武門,大罪三。”
“取出宮女子為次妻,大罪四。”
“於各路軍報任意壓擱,有心欺蔽,大罪五。”
“皇考聖躬不豫,和珅毫無憂戚,談笑如常,大罪六。”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跡間有未真,和珅輒謂不如撕去另擬,大罪七。”
“兼管戶部報銷,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大罪八。”
“上年奎舒奏循化、貴德二賊番肆劫青海,和珅駁迴原摺,隱匿不辦,大罪九。”
“皇考升遐後,朕諭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大罪十。”
“大學士蘇淩阿重聽衰邁,因與其弟和琳姻親,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雲在其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大罪十一。”
“軍機處記名人員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所鈔家產,楠木房屋僭侈逾製,仿照寧壽宮製度,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大罪十三。”
“薊州墳塋設享殿,置隧道,居民稱和陵,大罪十四。”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禦用冠頂,大罪十五。”
“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
“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
“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
“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
“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朱媺娖明白了:“僭越,嘉慶最恨的是和珅僭越。”
“對呀,如果和珅沒做僭越的事,嘉慶估計不會動他,和珅這個人吧,雖然貪,但也確實有能力。”
“在很多事情上處理的很好。”
“就像第一條,清朝那個時期可是秘密立儲製度,和珅為了討好嘉慶,就告訴了嘉慶了,既然和珅能背叛乾隆,怎麽可能不背叛嘉慶?”
“這就屬於違背人臣之本。”
朱媺娖眉頭一皺:“按道理來說,嘉慶不應該為了這件事生氣啊,趨利避害嘛。”
“哦,算你說的對,那你猜猜和珅平時是怎麽做的?”
朱媺娖搖頭:“不知道。”
“你看看和珅的家,華夏古代的規矩很多,逾製可是大罪,今天和珅能把家裏裝修的和皇宮一樣,明天就能穿龍袍坐龍椅。”
“皇宮正門梗縱各九顆門釘,共有八十一門釘,九為易經中陽數的最大數,所以皇宮正門會用兩個極陽數,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力。”
“下麵是王府,是縱九橫七,六十三顆門釘,和珅是公爵,門釘數應該是縱七橫七四十九顆。”
“可是和珅怎麽幹的?”
朱媺娖沉默了:“他是怎麽敢的?”
“以為這就完了?”
“嘉慶登基之後,真正的權力並不在嘉慶這裏。”
朱媺娖一頭問號:“那在哪?”
“乾隆那裏。”
“啊?”朱媺娖有些懵:“哦,太上皇啊。”
“沒錯,乾隆這個人吧,對權力的欲望很高,而且有點又當又立。”
“他說過,他不敢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但是康熙繼位時是八歲,在位六十一年。”
“乾隆繼位時是二十五歲,在位六十年,還當了三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
“在他當太上皇期間,朝廷的事還是由乾隆負責的,而且明清時期是皇帝專製的巔峰。”
“啊?八十九歲?”朱媺娖驚呆了:“不是,他還能處理朝政嗎?”
“不能,乾隆當時歲數太大,耳聾眼花,所以很多事都是和珅幫忙傳話並且處理。”
朱媺娖愣住了:“不是,嘉慶是乾隆的親兒子吧?什麽不用嘉慶,就算害怕嘉慶殺他,難道他身邊沒有侍衛嗎?”
“難道在乾隆心裏,嘉慶還不如和珅?”
“誰知道呢,所以想一下,嘉慶是皇帝,沒親政之前,和珅是實際上的清朝代理人,權力比嘉慶皇帝還大。”
“你猜猜,嘉慶親政後會不會動和珅?”
“肯定會動啊。”朱媺娖沒猶豫,這隻要是個皇帝都沒辦法忍受啊,尤其是擁有實權的皇帝。
“所以這個和珅死的不冤。”
張彥學習過曆史,也知道那一句水至清則無魚。
三楊如何?張居正如何?不一樣會貪?
人鏡魏征,諸葛孔明,這群人如果放到現代,那就是妥妥的封建地主,建國初期就是被打倒的存在。
“幾千年的曆史,真正兩袖清風的人物有多少?鳳毛麟角。”
“有貪汙,很正常,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有,尤其是在古代,貪汙可以忍,但是如果動了皇帝的底線,那就隻有死一種結局,除非能把皇帝幹掉。”
。。。。。朱媺娖覺得張彥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張公子,你敢說,我都不敢聽了。”
“哦,那我投放天幕。”
朱媺娖趕緊搖頭:“別,收了你的神通吧,張公子。”
這時,李世民來了:“張彥,朕準備出征倭國了,你有什麽想法?”
“他沒想法!”李麗質第一個反對了:“阿耶,你又不差這一兩個人,別打張彥的主意。”
李世民像看傻子一樣看著李麗質:“朕現在不想承認你是朕親生的了,丟人。”
“好了,麗質,你阿耶不是那個意思。”
張彥知道李世民想幹什麽,也和他說過,說白了就是帶他發財。
朱媺娖一直在關注乾隆時空的戰事。
“張公子,這個和珅的下場怎麽樣?”
“他啊,被嘉慶皇帝幹掉了。”
“因為貪汙嗎?”朱媺娖挺好奇的。
“不是,應該說嘉慶皇帝最恨的不是和珅貪汙。”
朱媺娖滿滿的求知欲:“說說。”
“你聽聽二十罪就知道。”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大罪一。”
“騎馬直進圓明園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大罪二。”
“乘椅橋入大內,肩輿直入神武門,大罪三。”
“取出宮女子為次妻,大罪四。”
“於各路軍報任意壓擱,有心欺蔽,大罪五。”
“皇考聖躬不豫,和珅毫無憂戚,談笑如常,大罪六。”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跡間有未真,和珅輒謂不如撕去另擬,大罪七。”
“兼管戶部報銷,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大罪八。”
“上年奎舒奏循化、貴德二賊番肆劫青海,和珅駁迴原摺,隱匿不辦,大罪九。”
“皇考升遐後,朕諭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大罪十。”
“大學士蘇淩阿重聽衰邁,因與其弟和琳姻親,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雲在其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大罪十一。”
“軍機處記名人員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所鈔家產,楠木房屋僭侈逾製,仿照寧壽宮製度,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大罪十三。”
“薊州墳塋設享殿,置隧道,居民稱和陵,大罪十四。”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禦用冠頂,大罪十五。”
“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
“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
“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
“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
“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朱媺娖明白了:“僭越,嘉慶最恨的是和珅僭越。”
“對呀,如果和珅沒做僭越的事,嘉慶估計不會動他,和珅這個人吧,雖然貪,但也確實有能力。”
“在很多事情上處理的很好。”
“就像第一條,清朝那個時期可是秘密立儲製度,和珅為了討好嘉慶,就告訴了嘉慶了,既然和珅能背叛乾隆,怎麽可能不背叛嘉慶?”
“這就屬於違背人臣之本。”
朱媺娖眉頭一皺:“按道理來說,嘉慶不應該為了這件事生氣啊,趨利避害嘛。”
“哦,算你說的對,那你猜猜和珅平時是怎麽做的?”
朱媺娖搖頭:“不知道。”
“你看看和珅的家,華夏古代的規矩很多,逾製可是大罪,今天和珅能把家裏裝修的和皇宮一樣,明天就能穿龍袍坐龍椅。”
“皇宮正門梗縱各九顆門釘,共有八十一門釘,九為易經中陽數的最大數,所以皇宮正門會用兩個極陽數,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力。”
“下麵是王府,是縱九橫七,六十三顆門釘,和珅是公爵,門釘數應該是縱七橫七四十九顆。”
“可是和珅怎麽幹的?”
朱媺娖沉默了:“他是怎麽敢的?”
“以為這就完了?”
“嘉慶登基之後,真正的權力並不在嘉慶這裏。”
朱媺娖一頭問號:“那在哪?”
“乾隆那裏。”
“啊?”朱媺娖有些懵:“哦,太上皇啊。”
“沒錯,乾隆這個人吧,對權力的欲望很高,而且有點又當又立。”
“他說過,他不敢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但是康熙繼位時是八歲,在位六十一年。”
“乾隆繼位時是二十五歲,在位六十年,還當了三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
“在他當太上皇期間,朝廷的事還是由乾隆負責的,而且明清時期是皇帝專製的巔峰。”
“啊?八十九歲?”朱媺娖驚呆了:“不是,他還能處理朝政嗎?”
“不能,乾隆當時歲數太大,耳聾眼花,所以很多事都是和珅幫忙傳話並且處理。”
朱媺娖愣住了:“不是,嘉慶是乾隆的親兒子吧?什麽不用嘉慶,就算害怕嘉慶殺他,難道他身邊沒有侍衛嗎?”
“難道在乾隆心裏,嘉慶還不如和珅?”
“誰知道呢,所以想一下,嘉慶是皇帝,沒親政之前,和珅是實際上的清朝代理人,權力比嘉慶皇帝還大。”
“你猜猜,嘉慶親政後會不會動和珅?”
“肯定會動啊。”朱媺娖沒猶豫,這隻要是個皇帝都沒辦法忍受啊,尤其是擁有實權的皇帝。
“所以這個和珅死的不冤。”
張彥學習過曆史,也知道那一句水至清則無魚。
三楊如何?張居正如何?不一樣會貪?
人鏡魏征,諸葛孔明,這群人如果放到現代,那就是妥妥的封建地主,建國初期就是被打倒的存在。
“幾千年的曆史,真正兩袖清風的人物有多少?鳳毛麟角。”
“有貪汙,很正常,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有,尤其是在古代,貪汙可以忍,但是如果動了皇帝的底線,那就隻有死一種結局,除非能把皇帝幹掉。”
。。。。。朱媺娖覺得張彥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張公子,你敢說,我都不敢聽了。”
“哦,那我投放天幕。”
朱媺娖趕緊搖頭:“別,收了你的神通吧,張公子。”
這時,李世民來了:“張彥,朕準備出征倭國了,你有什麽想法?”
“他沒想法!”李麗質第一個反對了:“阿耶,你又不差這一兩個人,別打張彥的主意。”
李世民像看傻子一樣看著李麗質:“朕現在不想承認你是朕親生的了,丟人。”
“好了,麗質,你阿耶不是那個意思。”
張彥知道李世民想幹什麽,也和他說過,說白了就是帶他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