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曹魏和蜀漢的正統
貞觀時空,李世民撫摸著機器人:“原來如此,原來你從朕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和李世民不同,曆代的文人破防了:“你們用那破東西寫詩!有意義嗎?”
很快,李白,杜甫這些來到貞觀時空的詩人就來找李世民了。
“你們有事嗎?”李世民在揣著明白裝糊塗。
李白也是個聰明人:“陛下,臣不反對您在仙人那裏得到的ai,但是臣反對用那東西寫詩,詩文應該是有感而發,不是用那所謂的ai製作的。”
這是李白的底線,因為應對天命,發展格物已經成了曆朝曆代的政治正確,在關乎肚子和小命的問題上,華夏百姓非常上心。
所以李白也不敢一棍子打死,隻能堅守底線。
“咳咳,這是以後的事,現在不著急。”
“陛下,這不是以後的事!是現在的事!”
杜甫急了,作為李世民的第六代外孫,又有真材實料,所以很受李世民重視。
(杜甫雖然與李世民有血緣關係,但這種關係屬於旁係,而且是母係,在古代,父係血脈大於母係血脈,而且隔代較遠,因此在唐朝,杜甫並沒有得到重視。杜甫的家族地位更多依賴於父係的官宦背景和文學成就,但是在這裏不一樣。)
“行,朕知道了。”李世民不想在這方麵和他們較勁,這是以後的事。
這時,天幕再次打開,這讓李世民一頭霧水:“他怎麽這麽勤快了?”
【曹魏和蜀漢誰才是正統?】
“肯定是我大魏!”這是正統之爭,曹睿不可能退讓。
“我大漢才是正統。”諸葛亮同樣不會讓步,不過一切隻能期待天幕了,這會影響到戰爭走向。
【實際上爭論曹魏和蜀漢誰是正統根本沒有意義,後世王朝認誰,誰就是正統。】
【如果皇位繼承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唐高祖李淵,你別管這個禪位是怎麽來的,流程是對的,所以推崇曹魏為正統。】
隋末時空的李淵和原武德時空的李淵破防了。
原武德時空,李淵直接把李麗質放下了:“麗質,你說說,這個禪位是怎麽來的?”
小麗質哪懂這些啊:“大父,抱。”
“你不說就不抱。”
小麗質又傷心了,嗚嗚嗚的哭起來了,她不明白,為什麽阿耶現在閑著沒事就教育她,大父現在也開始不抱她了。
天幕空間中,李麗質偷偷看了一眼打麻將的李淵:“你不怕我大父找你拚命啊?”
“不是還有你嘛。”張彥表示這個嘴碎的毛病改不了了。
【宋朝比較特殊,北宋時期同樣認曹魏。】
【《資治通鑒》中便有記載。】
【天生烝民,其勢不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於亂,斯可謂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內諸侯,何啻萬國,有民人、社稷者,通謂之君。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王德既衰,強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則謂之霸。】
~~~~~~~~~~
【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
~~~~~~~~~~
【周、秦、漢、晉、隋、唐,皆嚐混壹九州,傳祚於後,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有紹複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製以臨之。】
~~~~~~~~~~~
【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
(司馬光長篇大論,巨長,所以用了分界線,有感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嬴政眉頭一皺:“資治通鑒?寫朕坑儒?還有說人敢說朕的大秦不正統?誰給你們的膽子?”
“父皇,不必在意,後世承認父皇是第一,這就夠了。”扶蘇知道怎麽安慰嬴政。
【但是到了南宋就不一樣了,南宋屬於割據政權,為了表明收複中原的決心,所以南方士人開始貶曹褒劉,承認蜀漢正統,可是南宋出了些奇葩,所以這決心也僅僅停留在了決心層麵上。】
【更為可笑的是,北方的金國也承認蜀漢是正統,金國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安撫北方漢人的心,再加上金國覺得自己沒有統一天下,和蜀漢很像。】
【蒙元統一華夏後,本著傳承,你南宋和金國的,就是元朝的,所以依舊認蜀漢為正統。】
【再到後麵的明清兩代也是如此,完全是取決於需要。】
天幕再次關閉了,不過這次破防的是孫權。
“不是?這就完了?你是不是忘了什麽?”孫權很著急,魏蜀都說了,怎麽沒說吳?
天幕空間中,李麗質摸不著頭腦:“張彥,孫權生氣了。”
“我要是說全了,他更生氣。”
李麗質笑了:“對呀,就是沒尊東吳的。”
“沒辦法,一個白衣渡江就讓東吳在後世成了鼠輩的代名詞,西楚霸王給吳地打下的威望,全被東吳敗光了。”
李麗質很奇怪:“你不是看不上項羽嗎?”
“我隻是看不上他的政治頭腦,就沒他那麽玩的,一手好牌打個稀爛。”
“不過這不代表項羽不厲害,他的本紀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無所謂啦。”李麗質看了看獎勵:“又近了一步,好期待t病毒啊。”
張彥苦笑:“麗質,你才是活閻王。”
朱媺娖有一個問題:“張公子,如果這t病毒在後世的華夏爆發會怎麽樣?”
“能怎麽樣啊,十分鍾先鋒部隊到場,半天裝甲部隊到場,最多一天徹底肅清,我這還是保守估計。”
“真的?可是那些喪屍隻能打頭啊,而且不知道害怕。”
“坤興公主,了解一下重機槍,機關炮,重炮,那些東西不是打頭,而是打的最多隻剩下頭。”
“咱退一萬步說,那個幾千度的小太陽夠不夠?”
貞觀時空,李世民撫摸著機器人:“原來如此,原來你從朕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和李世民不同,曆代的文人破防了:“你們用那破東西寫詩!有意義嗎?”
很快,李白,杜甫這些來到貞觀時空的詩人就來找李世民了。
“你們有事嗎?”李世民在揣著明白裝糊塗。
李白也是個聰明人:“陛下,臣不反對您在仙人那裏得到的ai,但是臣反對用那東西寫詩,詩文應該是有感而發,不是用那所謂的ai製作的。”
這是李白的底線,因為應對天命,發展格物已經成了曆朝曆代的政治正確,在關乎肚子和小命的問題上,華夏百姓非常上心。
所以李白也不敢一棍子打死,隻能堅守底線。
“咳咳,這是以後的事,現在不著急。”
“陛下,這不是以後的事!是現在的事!”
杜甫急了,作為李世民的第六代外孫,又有真材實料,所以很受李世民重視。
(杜甫雖然與李世民有血緣關係,但這種關係屬於旁係,而且是母係,在古代,父係血脈大於母係血脈,而且隔代較遠,因此在唐朝,杜甫並沒有得到重視。杜甫的家族地位更多依賴於父係的官宦背景和文學成就,但是在這裏不一樣。)
“行,朕知道了。”李世民不想在這方麵和他們較勁,這是以後的事。
這時,天幕再次打開,這讓李世民一頭霧水:“他怎麽這麽勤快了?”
【曹魏和蜀漢誰才是正統?】
“肯定是我大魏!”這是正統之爭,曹睿不可能退讓。
“我大漢才是正統。”諸葛亮同樣不會讓步,不過一切隻能期待天幕了,這會影響到戰爭走向。
【實際上爭論曹魏和蜀漢誰是正統根本沒有意義,後世王朝認誰,誰就是正統。】
【如果皇位繼承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唐高祖李淵,你別管這個禪位是怎麽來的,流程是對的,所以推崇曹魏為正統。】
隋末時空的李淵和原武德時空的李淵破防了。
原武德時空,李淵直接把李麗質放下了:“麗質,你說說,這個禪位是怎麽來的?”
小麗質哪懂這些啊:“大父,抱。”
“你不說就不抱。”
小麗質又傷心了,嗚嗚嗚的哭起來了,她不明白,為什麽阿耶現在閑著沒事就教育她,大父現在也開始不抱她了。
天幕空間中,李麗質偷偷看了一眼打麻將的李淵:“你不怕我大父找你拚命啊?”
“不是還有你嘛。”張彥表示這個嘴碎的毛病改不了了。
【宋朝比較特殊,北宋時期同樣認曹魏。】
【《資治通鑒》中便有記載。】
【天生烝民,其勢不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於亂,斯可謂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內諸侯,何啻萬國,有民人、社稷者,通謂之君。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王德既衰,強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則謂之霸。】
~~~~~~~~~~
【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
~~~~~~~~~~
【周、秦、漢、晉、隋、唐,皆嚐混壹九州,傳祚於後,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有紹複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製以臨之。】
~~~~~~~~~~~
【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
(司馬光長篇大論,巨長,所以用了分界線,有感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嬴政眉頭一皺:“資治通鑒?寫朕坑儒?還有說人敢說朕的大秦不正統?誰給你們的膽子?”
“父皇,不必在意,後世承認父皇是第一,這就夠了。”扶蘇知道怎麽安慰嬴政。
【但是到了南宋就不一樣了,南宋屬於割據政權,為了表明收複中原的決心,所以南方士人開始貶曹褒劉,承認蜀漢正統,可是南宋出了些奇葩,所以這決心也僅僅停留在了決心層麵上。】
【更為可笑的是,北方的金國也承認蜀漢是正統,金國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安撫北方漢人的心,再加上金國覺得自己沒有統一天下,和蜀漢很像。】
【蒙元統一華夏後,本著傳承,你南宋和金國的,就是元朝的,所以依舊認蜀漢為正統。】
【再到後麵的明清兩代也是如此,完全是取決於需要。】
天幕再次關閉了,不過這次破防的是孫權。
“不是?這就完了?你是不是忘了什麽?”孫權很著急,魏蜀都說了,怎麽沒說吳?
天幕空間中,李麗質摸不著頭腦:“張彥,孫權生氣了。”
“我要是說全了,他更生氣。”
李麗質笑了:“對呀,就是沒尊東吳的。”
“沒辦法,一個白衣渡江就讓東吳在後世成了鼠輩的代名詞,西楚霸王給吳地打下的威望,全被東吳敗光了。”
李麗質很奇怪:“你不是看不上項羽嗎?”
“我隻是看不上他的政治頭腦,就沒他那麽玩的,一手好牌打個稀爛。”
“不過這不代表項羽不厲害,他的本紀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無所謂啦。”李麗質看了看獎勵:“又近了一步,好期待t病毒啊。”
張彥苦笑:“麗質,你才是活閻王。”
朱媺娖有一個問題:“張公子,如果這t病毒在後世的華夏爆發會怎麽樣?”
“能怎麽樣啊,十分鍾先鋒部隊到場,半天裝甲部隊到場,最多一天徹底肅清,我這還是保守估計。”
“真的?可是那些喪屍隻能打頭啊,而且不知道害怕。”
“坤興公主,了解一下重機槍,機關炮,重炮,那些東西不是打頭,而是打的最多隻剩下頭。”
“咱退一萬步說,那個幾千度的小太陽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