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讓李淵不滿意了:“不行,他們如果都去了,就沒人和朕打牌了。”
豫章公主可憐兮兮的看著李淵:“大父,我想要。”
“讓你阿姐給你順手帶迴來,陽滋公主的也一樣。”
“沒問題。”贏陰嫚表示無所謂,有跑腿的就行。
李麗質一頭問號:“我帶?東西太多了,拿不了。”
李淵嗬嗬一笑:“你以為我不知道啊,錦衣衛給你提包,用得著你自己動手嗎?”
“這樣吧,讓張彥通知朱棣,讓他送過來,你把錢給了就行。”
李麗質搖頭:“大父,我還要有逛街的樂趣。”
“樂趣個屁。”李淵不理解,這個孫女什麽時候那麽笨了:“這是皇家貢品,你還想在大街上買到啊?”
“或者說你還想被那個逆子抓到?”
李麗質神情一滯:“不想。”
李麗質差點忘了,朱棣就是個告密狂,也不知道李世民給了朱棣什麽好處。
神情懨懨的李麗質重新迴到了沙發上:“張彥,我不敢出去了。”
“哦。”張彥並不覺得奇怪:“不是和你說了嘛,你阿耶有忌口,吃不了虧。”
“那我怎麽辦啊?難道我就一直躲著?”
朱媺娖笑了笑:“沒事,不就是一頓打嘛,長樂公主原本的意難平是早逝,現在早逝不可能了,意難平改成了為什麽還沒挨揍。”
李麗質一頭黑線:“小媺娖,你又搞事情是吧。”
“沒有。”朱媺娖絕對不會承認她想幸災樂禍。
因為怕挨打,二女也沒有出去,隻能在天幕空間中玩。
“張公子,這些蒙古騎兵怎麽和我想的騎兵不一樣啊?”
朱媺娖很奇怪,隻能詢問張彥。
“哦,這些啊,隻不過為了好聽,才叫他們騎兵的。實際上那些人根本不配叫騎兵。”
“啊?”朱媺娖很奇怪:“可是大臣們總說曆朝曆代的草原上有多少騎兵南下啊。”
“那是嚇唬人的,整個古代曆史上,也沒有能湊齊十萬真正的騎兵的政權。”
李麗質同樣不理解:“可是漢朝的白登之圍?”
“那個,啊,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記住了,史記中記載的是四十萬。”
“但是在漢書中的記載是三十餘萬,也就是說,在漢朝,這個數字就沒有統一起來。”
“我們就算冒頓單於真的弄來了四十萬人吧。”
“可是這四十萬人和四十萬騎兵完全是兩迴事,麗質,你要清楚,不是拿到武器就可以被稱作軍隊的。”
“不然你阿耶還用的著和頡利可汗簽訂渭水之盟嗎?早就帶著長安的人反推草原了,還用得著等三年?”
李麗質語塞:“好像還真是那麽一迴事。”
“一支軍隊必須有組織能力,動員能力,當然,將領的指揮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隻有擁有了這些才能叫軍隊,不然那就是一群土匪。”
“更何況曆史上的匈奴能不能湊齊四十萬人還是個問題。”
“史記中也記載了匈奴的情況,連年旱蝗,地數千裏,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大雨雪,畜產多饑寒死。”
“也許一場雪災,一個部落就直接去見閻王爺了。”
“遊牧民族的生活絕對不是田園牧歌,也別以為他們身穿鎧甲裝備精良。”
“實際上能穿上動物皮毛做成的袍子就已經不錯了,也別以為他們的箭矢鋒利,實際上那是動物的骨頭做的。”
“而且他們南下時那是拖家帶口,隻為了搶一些過冬的糧食。”
“就這種情況,你指望他們能訓練出可以統一指揮的騎兵部隊?我覺得還是諸天神佛降臨比較靠譜。”
“那他們有多少人啊?”李麗質現在好奇草原的情況了。
“在呂思勉的《匈奴文化索隱》中有記錄,他認為匈奴平時最多也就三百多萬人。”
“注意,這是一共三百萬人口,這其中能從事生產勞動的最多也就三十萬人。”
“而且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太惡劣,大多數時候都是分散生活的,草原政權看起來麵積挺大的,但是人口太分散,而且太少了。”
“古代出生率高,死亡率同樣也很高,在中原王朝都是這樣,更別說草原了,集中生活的話牛羊根本不夠吃。”
“這也是草原政權總是分裂的原因,就像南匈奴和北匈奴,東突厥和西突厥,韃靼和瓦剌,都是一個道理。”
“正常生活都這樣,那就別說騎兵了。”
李麗質點頭:“哦,明白了,也就是說遊牧民族注定打不過中原王朝唄。”
“額,也不能這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遊牧文明的衰落和消亡是一定的,這是曆史的必然性。”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你的領土再大又如何,沒有人去控製,這些地遲早會丟失。”
李麗質陷入了思索:“那大唐有辦法控製草原嗎?”
“有,移民,讓那些地方的漢人占據大多數,不過在此之前,必須有辦法解決那些人的生計問題,不然漢人也會變成遊牧民族。”
“這也是曆史的必然性,吃都吃不飽,誰還會和你講其他的。”
“張彥,後世能在草原上種植糧食嗎?”李麗質很好奇。
張彥點頭:“可以,後世的漠南叫做內蒙古自治區,大豆,土豆,水稻,小麥,穀子,高粱,綠豆,蕎麥,有很多可以種植的糧食。”
“尤其是土豆,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都能生長,倭寇就特別熟悉。”
李麗質眨了眨眼:“西伯利亞?哦,黠戛斯?啊,我知道了。”
(唐朝時期,西伯利亞被稱為堅昆或黠戛斯?。堅昆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稱為鬲昆或劍河的記載。堅昆是一個以山地為主的部族,活動區域主要在葉尼塞河流域。)
(堅昆在唐朝時期向唐朝稱臣,並接受了唐朝的羈縻管理。唐太宗設置了堅昆都督府,以穩定北方的邊疆。堅昆都督府與黑水靺鞨、室韋、契丹、奚等部族同一級別。)
豫章公主可憐兮兮的看著李淵:“大父,我想要。”
“讓你阿姐給你順手帶迴來,陽滋公主的也一樣。”
“沒問題。”贏陰嫚表示無所謂,有跑腿的就行。
李麗質一頭問號:“我帶?東西太多了,拿不了。”
李淵嗬嗬一笑:“你以為我不知道啊,錦衣衛給你提包,用得著你自己動手嗎?”
“這樣吧,讓張彥通知朱棣,讓他送過來,你把錢給了就行。”
李麗質搖頭:“大父,我還要有逛街的樂趣。”
“樂趣個屁。”李淵不理解,這個孫女什麽時候那麽笨了:“這是皇家貢品,你還想在大街上買到啊?”
“或者說你還想被那個逆子抓到?”
李麗質神情一滯:“不想。”
李麗質差點忘了,朱棣就是個告密狂,也不知道李世民給了朱棣什麽好處。
神情懨懨的李麗質重新迴到了沙發上:“張彥,我不敢出去了。”
“哦。”張彥並不覺得奇怪:“不是和你說了嘛,你阿耶有忌口,吃不了虧。”
“那我怎麽辦啊?難道我就一直躲著?”
朱媺娖笑了笑:“沒事,不就是一頓打嘛,長樂公主原本的意難平是早逝,現在早逝不可能了,意難平改成了為什麽還沒挨揍。”
李麗質一頭黑線:“小媺娖,你又搞事情是吧。”
“沒有。”朱媺娖絕對不會承認她想幸災樂禍。
因為怕挨打,二女也沒有出去,隻能在天幕空間中玩。
“張公子,這些蒙古騎兵怎麽和我想的騎兵不一樣啊?”
朱媺娖很奇怪,隻能詢問張彥。
“哦,這些啊,隻不過為了好聽,才叫他們騎兵的。實際上那些人根本不配叫騎兵。”
“啊?”朱媺娖很奇怪:“可是大臣們總說曆朝曆代的草原上有多少騎兵南下啊。”
“那是嚇唬人的,整個古代曆史上,也沒有能湊齊十萬真正的騎兵的政權。”
李麗質同樣不理解:“可是漢朝的白登之圍?”
“那個,啊,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記住了,史記中記載的是四十萬。”
“但是在漢書中的記載是三十餘萬,也就是說,在漢朝,這個數字就沒有統一起來。”
“我們就算冒頓單於真的弄來了四十萬人吧。”
“可是這四十萬人和四十萬騎兵完全是兩迴事,麗質,你要清楚,不是拿到武器就可以被稱作軍隊的。”
“不然你阿耶還用的著和頡利可汗簽訂渭水之盟嗎?早就帶著長安的人反推草原了,還用得著等三年?”
李麗質語塞:“好像還真是那麽一迴事。”
“一支軍隊必須有組織能力,動員能力,當然,將領的指揮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隻有擁有了這些才能叫軍隊,不然那就是一群土匪。”
“更何況曆史上的匈奴能不能湊齊四十萬人還是個問題。”
“史記中也記載了匈奴的情況,連年旱蝗,地數千裏,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大雨雪,畜產多饑寒死。”
“也許一場雪災,一個部落就直接去見閻王爺了。”
“遊牧民族的生活絕對不是田園牧歌,也別以為他們身穿鎧甲裝備精良。”
“實際上能穿上動物皮毛做成的袍子就已經不錯了,也別以為他們的箭矢鋒利,實際上那是動物的骨頭做的。”
“而且他們南下時那是拖家帶口,隻為了搶一些過冬的糧食。”
“就這種情況,你指望他們能訓練出可以統一指揮的騎兵部隊?我覺得還是諸天神佛降臨比較靠譜。”
“那他們有多少人啊?”李麗質現在好奇草原的情況了。
“在呂思勉的《匈奴文化索隱》中有記錄,他認為匈奴平時最多也就三百多萬人。”
“注意,這是一共三百萬人口,這其中能從事生產勞動的最多也就三十萬人。”
“而且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太惡劣,大多數時候都是分散生活的,草原政權看起來麵積挺大的,但是人口太分散,而且太少了。”
“古代出生率高,死亡率同樣也很高,在中原王朝都是這樣,更別說草原了,集中生活的話牛羊根本不夠吃。”
“這也是草原政權總是分裂的原因,就像南匈奴和北匈奴,東突厥和西突厥,韃靼和瓦剌,都是一個道理。”
“正常生活都這樣,那就別說騎兵了。”
李麗質點頭:“哦,明白了,也就是說遊牧民族注定打不過中原王朝唄。”
“額,也不能這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遊牧文明的衰落和消亡是一定的,這是曆史的必然性。”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你的領土再大又如何,沒有人去控製,這些地遲早會丟失。”
李麗質陷入了思索:“那大唐有辦法控製草原嗎?”
“有,移民,讓那些地方的漢人占據大多數,不過在此之前,必須有辦法解決那些人的生計問題,不然漢人也會變成遊牧民族。”
“這也是曆史的必然性,吃都吃不飽,誰還會和你講其他的。”
“張彥,後世能在草原上種植糧食嗎?”李麗質很好奇。
張彥點頭:“可以,後世的漠南叫做內蒙古自治區,大豆,土豆,水稻,小麥,穀子,高粱,綠豆,蕎麥,有很多可以種植的糧食。”
“尤其是土豆,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都能生長,倭寇就特別熟悉。”
李麗質眨了眨眼:“西伯利亞?哦,黠戛斯?啊,我知道了。”
(唐朝時期,西伯利亞被稱為堅昆或黠戛斯?。堅昆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稱為鬲昆或劍河的記載。堅昆是一個以山地為主的部族,活動區域主要在葉尼塞河流域。)
(堅昆在唐朝時期向唐朝稱臣,並接受了唐朝的羈縻管理。唐太宗設置了堅昆都督府,以穩定北方的邊疆。堅昆都督府與黑水靺鞨、室韋、契丹、奚等部族同一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