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還是需要我家祖宗。”朱媺娖很自豪,自己的爹和曾祖爺爺不爭氣,但是還有幾個爭氣的祖宗啊。
“確實如此。”那個時期的大航海時代剛剛開啟,明朝隻需要掃清自身的弊病,整個世界,根本沒有國家可以對抗大明。
朱媺娖聞言更開心了,自顧自的看順治時空發生的事:“這滿清還真夠強的,抵抗那麽激烈。”
另一邊,李麗質放下了三國演義:“張彥,你說關羽如果不離開曹操最後會是什麽地步?”
“會怎麽樣?撐死也就五子良將的水平。”
(五子良將的稱謂源自《三國誌》,由陳壽提出,陳壽在撰寫《三國誌·魏書》時將張遼,於禁,徐晃,樂進,張合五人合為一傳,即《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並評價他們為“時之良將”?。)
李麗質看了看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五虎上將也是參考的五子良將吧。”
張彥點頭:“沒錯,不過三國演義中的五虎上將不同於三國誌中的五子良將。”
“小說中的五虎上將是蜀漢的核心,但曆史上的五子良將屬於第二梯隊。”
“曹操雖然對關羽很禮遇,但那是曹操創業之初,對誰都很禮遇,曹魏統治的第一梯隊是曹姓和夏侯姓,這種局麵直到高平陵之變後才改變。”
李麗質懂了:“如果關羽留在曹魏,也就和張遼平起平坐。”
“沒錯,在後世,對於張遼的評價也很高,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
“關羽最後是掌握著蜀漢的荊州,是帥,張遼一生始終是將,包括五子良將的其他人也一樣,三國誌中也有記載,五子良將的上司是穎川趙儼。”
“但是在後世,如果不是學習曆史的人,甚至都沒聽說過趙儼這個人,但實際上趙儼才是真正的幕後大佬。”
“我知道他,以前看到過,隻不過我沒留意。”
李麗質覺得自己好像也是看書看一半了。
“那就不錯了,不止如此,在張遼最高光的時刻,打的孫權哭爹喊娘,但仔細想想就知道,為什麽是樂進守城,張遼衝鋒。”
“實際上在《張樂於張徐傳》中就有記載。”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實際上這場戰役已經被曹操安排好了,容不得張遼有其他的選擇。”
“所以關羽就算留在曹魏,作為降將外將,也絕對不可能會有襄樊之戰的高光戰役。”
“我知道,我知道。”李麗質雖然小,但是也經常看史書:“曹魏可以做到那個地步的人叫夏侯淵。”
(在唐朝,公主是可以看史書?的,唐朝公主們對金石絲竹,佛經繪畫等都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唐朝的文化氛圍相對開放,唐朝公主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各種書籍和學習資源。)
“沒錯,夏侯淵和關羽的相似度很高,關羽統領著在劉備眼中最不安分的荊州,夏侯淵統領著在曹操眼中最不安分的雍涼之地。”
“不止如此,劉備當時初定益州,無暇分身的情況下百分百相信關羽能搞定荊州一樣,曹操也在被鮮卑烏桓戰爭鬧的頭疼的時候百分百相信夏侯淵能搞定漢中。”
李麗質愣了一下:“啊,我竟然沒有留意這一點,好相似啊。夏侯淵被斬,關羽被擒。”
“沒錯,有的時候,曆史就是那麽巧合,夏侯淵和關羽,一前一後,紛紛隕落,中間就相隔了一年。”
“還有更巧的,他們兩個人的離世分別讓曹操和劉備親自下場。”
李麗質笑了:“曹操在漢中戰敗,夷陵之戰後劉備就病死了。”
“所以啊,人家曹魏一開始就有夏侯妙才了,所以關羽如果留在曹魏,怎麽可能達到在蜀漢之中的地位?”
李麗質點了點頭:“所以不隻是劉備得到了大便宜,關羽在做到了忠義的同時也選擇了更好的出路。”
張彥對比深有感觸:“所以在後世,自身有能力的人,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比自身能力更重要一些。”
李麗質看了看張彥:“張彥,在後世,你學的曆史好找工作嗎?”
張彥搖頭:“不太好,無非就那幾個,教育,自媒體,研究機構和旅遊行業。”
“所以呀,你運氣很好,有了天幕空間這個超好的平台。”
張彥語塞:“這麽說的話我應該好好感謝一下那輛撞死我的車。”
“說什麽胡話呢。”李麗質給了張彥一巴掌:“什麽死不死的,你現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嘛。”
“也是,不一樣的人生。”
朱媺娖聞言也湊熱鬧了:“沒錯沒錯,現在可是大唐駙馬啊,是不是呀,鐵打的李麗質。”
李麗質一頭問號:“我怎麽就是鐵打的了?”
朱媺娖嘿嘿一笑:“對對對,不是鐵打的,是打鐵的。”
李麗質一頭黑線:“就不該讓你碰手機。”
張彥拿過朱媺娖的手機:“坤興公主,解個鎖。”
“哦。”朱媺娖不知道張彥要幹什麽。
張彥則是打開了番番小說,給朱媺娖搜索了一大堆穿越明末的小說。
“給,鐵打的朱媺娖。”
。。。。。朱媺娖臉一紅:“後世真狠啊。”
這種吃瓜吃到自己頭上的感覺就挺奇怪的:“我說張公子,你報複心能不能別那麽強?”
這下好了,她是看呢還是不看呢?
如果看的話,自己會很不好意思,不看的話心裏和貓抓一樣。
最終,朱媺娖下定了決心,看!不就是一部網絡小說嘛,當三國演義看了。
而李麗質不理解,一大堆字,有什麽好看的,相對於看那些文字,李麗質更喜歡刷視頻,能學到很多東西。
突然,李麗質被一段視頻吸引了:“張彥,這種布料真的存在嗎?”
張彥接過手機看了看:“存在。”
“確實如此。”那個時期的大航海時代剛剛開啟,明朝隻需要掃清自身的弊病,整個世界,根本沒有國家可以對抗大明。
朱媺娖聞言更開心了,自顧自的看順治時空發生的事:“這滿清還真夠強的,抵抗那麽激烈。”
另一邊,李麗質放下了三國演義:“張彥,你說關羽如果不離開曹操最後會是什麽地步?”
“會怎麽樣?撐死也就五子良將的水平。”
(五子良將的稱謂源自《三國誌》,由陳壽提出,陳壽在撰寫《三國誌·魏書》時將張遼,於禁,徐晃,樂進,張合五人合為一傳,即《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並評價他們為“時之良將”?。)
李麗質看了看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五虎上將也是參考的五子良將吧。”
張彥點頭:“沒錯,不過三國演義中的五虎上將不同於三國誌中的五子良將。”
“小說中的五虎上將是蜀漢的核心,但曆史上的五子良將屬於第二梯隊。”
“曹操雖然對關羽很禮遇,但那是曹操創業之初,對誰都很禮遇,曹魏統治的第一梯隊是曹姓和夏侯姓,這種局麵直到高平陵之變後才改變。”
李麗質懂了:“如果關羽留在曹魏,也就和張遼平起平坐。”
“沒錯,在後世,對於張遼的評價也很高,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
“關羽最後是掌握著蜀漢的荊州,是帥,張遼一生始終是將,包括五子良將的其他人也一樣,三國誌中也有記載,五子良將的上司是穎川趙儼。”
“但是在後世,如果不是學習曆史的人,甚至都沒聽說過趙儼這個人,但實際上趙儼才是真正的幕後大佬。”
“我知道他,以前看到過,隻不過我沒留意。”
李麗質覺得自己好像也是看書看一半了。
“那就不錯了,不止如此,在張遼最高光的時刻,打的孫權哭爹喊娘,但仔細想想就知道,為什麽是樂進守城,張遼衝鋒。”
“實際上在《張樂於張徐傳》中就有記載。”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實際上這場戰役已經被曹操安排好了,容不得張遼有其他的選擇。”
“所以關羽就算留在曹魏,作為降將外將,也絕對不可能會有襄樊之戰的高光戰役。”
“我知道,我知道。”李麗質雖然小,但是也經常看史書:“曹魏可以做到那個地步的人叫夏侯淵。”
(在唐朝,公主是可以看史書?的,唐朝公主們對金石絲竹,佛經繪畫等都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唐朝的文化氛圍相對開放,唐朝公主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各種書籍和學習資源。)
“沒錯,夏侯淵和關羽的相似度很高,關羽統領著在劉備眼中最不安分的荊州,夏侯淵統領著在曹操眼中最不安分的雍涼之地。”
“不止如此,劉備當時初定益州,無暇分身的情況下百分百相信關羽能搞定荊州一樣,曹操也在被鮮卑烏桓戰爭鬧的頭疼的時候百分百相信夏侯淵能搞定漢中。”
李麗質愣了一下:“啊,我竟然沒有留意這一點,好相似啊。夏侯淵被斬,關羽被擒。”
“沒錯,有的時候,曆史就是那麽巧合,夏侯淵和關羽,一前一後,紛紛隕落,中間就相隔了一年。”
“還有更巧的,他們兩個人的離世分別讓曹操和劉備親自下場。”
李麗質笑了:“曹操在漢中戰敗,夷陵之戰後劉備就病死了。”
“所以啊,人家曹魏一開始就有夏侯妙才了,所以關羽如果留在曹魏,怎麽可能達到在蜀漢之中的地位?”
李麗質點了點頭:“所以不隻是劉備得到了大便宜,關羽在做到了忠義的同時也選擇了更好的出路。”
張彥對比深有感觸:“所以在後世,自身有能力的人,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比自身能力更重要一些。”
李麗質看了看張彥:“張彥,在後世,你學的曆史好找工作嗎?”
張彥搖頭:“不太好,無非就那幾個,教育,自媒體,研究機構和旅遊行業。”
“所以呀,你運氣很好,有了天幕空間這個超好的平台。”
張彥語塞:“這麽說的話我應該好好感謝一下那輛撞死我的車。”
“說什麽胡話呢。”李麗質給了張彥一巴掌:“什麽死不死的,你現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嘛。”
“也是,不一樣的人生。”
朱媺娖聞言也湊熱鬧了:“沒錯沒錯,現在可是大唐駙馬啊,是不是呀,鐵打的李麗質。”
李麗質一頭問號:“我怎麽就是鐵打的了?”
朱媺娖嘿嘿一笑:“對對對,不是鐵打的,是打鐵的。”
李麗質一頭黑線:“就不該讓你碰手機。”
張彥拿過朱媺娖的手機:“坤興公主,解個鎖。”
“哦。”朱媺娖不知道張彥要幹什麽。
張彥則是打開了番番小說,給朱媺娖搜索了一大堆穿越明末的小說。
“給,鐵打的朱媺娖。”
。。。。。朱媺娖臉一紅:“後世真狠啊。”
這種吃瓜吃到自己頭上的感覺就挺奇怪的:“我說張公子,你報複心能不能別那麽強?”
這下好了,她是看呢還是不看呢?
如果看的話,自己會很不好意思,不看的話心裏和貓抓一樣。
最終,朱媺娖下定了決心,看!不就是一部網絡小說嘛,當三國演義看了。
而李麗質不理解,一大堆字,有什麽好看的,相對於看那些文字,李麗質更喜歡刷視頻,能學到很多東西。
突然,李麗質被一段視頻吸引了:“張彥,這種布料真的存在嗎?”
張彥接過手機看了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