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也懶得管後麵的王朝了:“小郎君,你說說,大隋和唐朝哪個更強盛。”


    “肯定是大唐。”李淵第一個開口,這是他的底線。


    “其實吧,在後世的網絡上也有這個說法,有唐一朝,盛不及隋,還說唐朝其實是吃的隋朝的糧食。”


    “這是汙蔑!”李淵火了,連麻將都不打了。


    楊堅瞥了李淵一眼:“你在這廢什麽話。”


    “小郎君,你繼續。”


    張彥點了點頭:“好。”


    “在人口上,唐朝確實在唐玄宗時期才能和隋朝比較。”


    “但這有個前提,陛下你是統一天下時是繼承的北周,北齊有兩千萬人口,北周也有九百萬人口,陳朝也有兩百萬,你統一天下時最大的戰爭也就是滅陳朝。”


    (隋朝是公元581年建立的,北齊是公元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滅的。所以楊堅建立的隋朝實際上是繼承了北周和北齊的國力。)


    (不要說北周和北齊打會死多少人,參考北齊皇帝的操作。)


    “起點就不一樣,至於唐朝的建立,陛下也知道,我就不說了。”


    “朕知道。”楊堅表示認同,他的皇位確實比唐朝來的容易。


    “所以這個人可以成批成批的死,但是生的時候就沒那麽容易了,所以萬事要講究實際情況。”


    “而且唐朝初期,因為中原人口的凋零,麵對周邊戎狄的威脅,還要保持強大的軍力。”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人口的上升,所以唐朝麵對的情況要比隋朝的時候要多。”


    楊堅看了看李淵,隨後又看向張彥:“那糧食問題呢?”


    其實楊堅自己都不相信了,隻不過楊堅不想讓李淵那麽囂張。


    張彥苦笑:“陛下,你確實給楊廣留下了夠吃五十年的糧食。”


    “其實在後世,這句話的出處在貞觀政要之中。”


    “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倉庫益溢,競不許雁給,乃令百姓逐糧。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話說陛下,你就這麽舍不得開倉放糧?”


    (隋朝前期其實不算太穩定,楊堅的皇位來自北周,雖然統一了中國,但是內部矛盾也很大。)


    (開皇九年,就有兩個割據勢力拒絕投降,楊堅讓宇文述,會燕榮領軍去討伐這兩個殘餘勢力。)


    (開皇十年,南方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這場戰爭打了一年,在開皇十一年才解決。)


    (所以在開皇十四年時,隋朝的內部壓力其實也挺大的,外部也有突厥,所以隋朝的糧食和錢的需求也不小。)


    (當然也有可能是抹黑,隻不過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抹黑,直接抹黑隋煬帝其實來的更實在。不過在此之前,隋朝也多次爆發天災,楊堅也很積極的賑災,所以集體討論吧。)


    楊堅有些無奈:“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前幾次賑災花費有點多。”


    “那個不重要了。”開皇時空已經不是十四年了,而是二十年,爭論那些沒有意義,改變不了什麽。


    “不過就因為貞觀政要中的記載,就讓人找到了理由,這五十年差不多就是唐朝貞觀到永徽年間。”


    “不過這不證明唐朝沒有隋朝的糧食就活不下去,因為貞觀政要的那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話。”


    “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


    “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那樣折騰。”


    “而且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難道會放棄那些糧倉?”


    楊堅有些心疼:“都有多少?”


    “就拿洛口倉?來說,李密攻占了洛陽城外的洛口倉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這個舉動不僅給他贏得了聲望,還快速擴充了軍隊?,短時間內就聚集了數十萬兵力?。”


    “其他的糧倉也差不多。”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完整的小麥粒在儲存得當的情況下,可以保存三十年?,這還是我所知道的保持最長時間的糧食。”


    “而且這還是在後世技術發達的情況下。”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粟可以保存九年,米可以保存五年?,隋朝的糧倉技術能夠讓糧食保存十年內不腐敗變質。)


    (現代的糧倉主要是鍍鋅鋼板?,?彩塗板?,?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板、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和pvc軟體倉等。?磚混結構?,就是磚,混凝土或預製鋼筋混凝土板建造。氣膜材料?,如高分子pvdf膜材料。)


    (雖然古代也有所謂的混凝土,但是那種混凝土和現代混凝土是兩個概念,而且你不能指望隋朝隻種小麥。)


    楊堅沉默了:“那大隋和唐朝哪個更強盛?”


    。。。。。張彥覺得白解釋了:“這沒辦法比較,起點和實際情況就不一樣。”


    “但無論如何,隋朝雖然存在的時間短,但是貢獻卻不小,就像秦朝,漢承秦製,唐承隋製。”


    “所以後世一說起來就是秦漢時期,隋唐時期。”


    這讓楊堅找到了自信:“說白了我大隋就是探路的那一個,唐朝再強也是走的大隋的老路。”


    張彥也沒反駁:“大致上是如此,不過說是走老路也不完全正確,肯定做了一些修改。”


    “開創者必定會踩坑,王朝也一樣,實際上每個朝代都是摸著前代過河的,躲過前代踩到的坑,之後踩進新的坑裏。”


    。。。。。楊堅有些懵:“就沒有完美的製度改變嗎?”


    張彥搖頭:“沒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政策永遠都是隨著時代而改變的,隻有不斷的革新才能避免踩坑。”


    “革新必定觸動某些人的利益,這就需要後繼之君有無與倫比的魄力。”


    楊堅作為皇帝,自然知道一個國家中的利益集團:“主持變法的人,一般都會得罪很多人,就像商鞅,桑弘羊,晁錯,都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我說過,中興之主的含金量很高,沒有統治者的支持,革新不可能出現,不管革新力度是大還是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紛紛落花櫻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紛紛落花櫻吹雪並收藏掌握天幕,行走萬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