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一大早,莎麗等人便帶著孩子們來到後山上播種,達達一邊播著種,一邊吟詩一首。
“爹,‘粟’是什麽呀?”達迎問道。
“爹,詩中為什麽說‘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啊,都沒有空閑的田地了,按理說農夫們應該能吃飽喝足啊。”達歡問道。
“你們的問題,我會逐一解答的。”達達笑著說。
“首先呢,單講‘粟’,粟在北方通常被稱為穀子,去皮後稱為小米。粟的植株呢比較細弱,小穗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為黃色。其適應性強,喜歡溫暖、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北方一般是一年一到兩收,是北方那邊的糧食農作物之一。”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句話的詩名叫憫農(其一),後來還有憫農(其二)。在詩中,‘粟’泛指穀類。這裏的‘四海’指全國,‘閑田’指沒有耕種的田地,‘猶’在這裏的意思是仍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然有勞苦農民被餓死。但這句話卻發人深思,既然有大豐收,農民們也很辛苦勤勞,為什麽會被餓死呢?其實他是在反映當時農民深受剝削和壓迫的現實,為了揭露社會不公平、希望更多的人同情和關注農民的疾苦。”達達笑著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以後要珍惜糧食,理解農民伯伯們的不易。”孩子們說道。
“那我考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五穀分別是哪五樣作物嗎?”達達笑著問道。
“我猜五穀裏麵有粟,因為詩人在詩裏寫了‘粟’字,如果五穀裏麵沒有它,那詩人為什麽要用它來代指穀類呢?”達歡思考著說道。
“首先我告訴大家是哪五穀,五穀為稻、黍(shu三聲)、稷(ji四聲)、麥、菽(shu一聲),其中的稷就是指粟。達歡,你分析對了。”達達笑著說。
“既然有五穀,那就有五菜、五果嘍。”藍舒思索道。
“沒錯,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話: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裏的五果指桃子、李子、杏子、栗子、大棗,五畜指牛、羊、豬、雞、狗,五菜指葵、韭、藿(huo四聲)、薤(xie四聲)、蔥。”逗逗笑著說道。
“可是過年的時候在養牲口的地方都會貼上‘六畜興旺’的帖子,那六畜指哪六畜啊?”達迎問道。
“‘馬牛羊,雞犬豕(shi三聲),此六畜,人所飼’。其中的豕指豬。”逗逗解釋道。
“另外,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它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一般用鶴為代表)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結合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象、經絡和氣血運行規律,達到強健身體、預防疾病的效果。?”逗逗補充道。
“那禽和畜,有什麽區別嗎?”奔牛問道,“對了,有時候罵人會罵禽獸不如,那為什麽不罵禽畜不如,或畜獸不如呢?”
“其實禽、畜、獸三個所表示的動物並不完全相同。古語雲:禽者何?鳥獸之總名也。另有古語雲:家養謂之畜,野生謂之獸。
至於罵人時為何罵禽獸不如,我猜想是因為禽和獸大都非家養之物,故大都不通人性;而畜是家養的,人飼的,與人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所以大多通一點兒人性。
而被罵禽獸不如的人,一般是因為那個人品行極壞,人格低下,人性扭曲。用禽獸不如可以更強烈地表達對那個人行為的譴責和憤怒,罵禽獸不如比罵禽畜不如和畜獸不如的傷害力更大。
另外,‘禽獸’本身就帶有貶義,指沒有教養、行為惡劣的人,而‘禽畜’或‘畜獸’這樣的表達不僅在語義上不連貫,而且在情感上也顯得不夠強烈和直接?。可能這就是罵人罵禽獸不如的原因吧。”達達笑著解釋道。
“看來這些詞語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啊,沒有哪個是隨便叫的啊。”達歡笑著說。
“那當然啦,古人隻是古,又不是傻。”虹嬌迴懟道。
“虹嬌,你又來這腔話。”達歡轉頭有些不開心的說道。
“好啦,現在你們每個人手裏都有一小袋種子,你們都認識這些是什麽種子嗎?”
“我這袋種子是黃色的,圓圓的,很飽滿,我知道我這裏邊裝得是什麽了,是黃豆種!”奔牛笑著說。
“我這袋種子是綠色的,大致是橢圓的是,小小的,所以我這袋種子是綠豆?”逗誌不太肯定的問道。
“不對,你的是綠豆,那我的是什麽?”逗毅看了一眼自己小袋子裏的種子,說:“我這袋子裏麵的種子也是綠色的,但是很圓很飽滿,表麵看上去也很光滑,和奔牛的那個黃豆除了顏色外基本上都一樣,所以我這個才是綠豆,你那個就是冒牌貨。”
“毅兒,你這個袋子裏的種子叫豌豆種,你弟弟那個袋子裏的種子才是真正的綠豆。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豌豆種子都是綠色的,也有一些是黃色的,並且有的豌豆種子表麵是光滑的,有的是帶有褶皺紋路的。”逗逗笑著說。
“那我這個小小的紅色的,呈近圓形的小豆子,是叫紅豆嗎?”虹嬌從袋子裏拿出了一粒種子舉著看了看。
“是的,你那個袋子裏裝得是紅豆。”逗逗說道。
“那我這個呢,它也是紅色的,不過比我姐的那個豆子要細長一些,略扁一些,呈橢圓形,那它叫什麽?”藍舒問道。
“你那個,叫赤小豆。”逗逗笑著說,“赤小豆是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物,而紅豆相對來說就普通些。
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醫書言:赤小豆可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痛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三度。暴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辟瘟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和蠡(lu二聲)魚(即鯉魚)、鯽魚、黃雌雞煮,並能利水消腫……”
“爹,‘粟’是什麽呀?”達迎問道。
“爹,詩中為什麽說‘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啊,都沒有空閑的田地了,按理說農夫們應該能吃飽喝足啊。”達歡問道。
“你們的問題,我會逐一解答的。”達達笑著說。
“首先呢,單講‘粟’,粟在北方通常被稱為穀子,去皮後稱為小米。粟的植株呢比較細弱,小穗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為黃色。其適應性強,喜歡溫暖、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北方一般是一年一到兩收,是北方那邊的糧食農作物之一。”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句話的詩名叫憫農(其一),後來還有憫農(其二)。在詩中,‘粟’泛指穀類。這裏的‘四海’指全國,‘閑田’指沒有耕種的田地,‘猶’在這裏的意思是仍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然有勞苦農民被餓死。但這句話卻發人深思,既然有大豐收,農民們也很辛苦勤勞,為什麽會被餓死呢?其實他是在反映當時農民深受剝削和壓迫的現實,為了揭露社會不公平、希望更多的人同情和關注農民的疾苦。”達達笑著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以後要珍惜糧食,理解農民伯伯們的不易。”孩子們說道。
“那我考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五穀分別是哪五樣作物嗎?”達達笑著問道。
“我猜五穀裏麵有粟,因為詩人在詩裏寫了‘粟’字,如果五穀裏麵沒有它,那詩人為什麽要用它來代指穀類呢?”達歡思考著說道。
“首先我告訴大家是哪五穀,五穀為稻、黍(shu三聲)、稷(ji四聲)、麥、菽(shu一聲),其中的稷就是指粟。達歡,你分析對了。”達達笑著說。
“既然有五穀,那就有五菜、五果嘍。”藍舒思索道。
“沒錯,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話: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裏的五果指桃子、李子、杏子、栗子、大棗,五畜指牛、羊、豬、雞、狗,五菜指葵、韭、藿(huo四聲)、薤(xie四聲)、蔥。”逗逗笑著說道。
“可是過年的時候在養牲口的地方都會貼上‘六畜興旺’的帖子,那六畜指哪六畜啊?”達迎問道。
“‘馬牛羊,雞犬豕(shi三聲),此六畜,人所飼’。其中的豕指豬。”逗逗解釋道。
“另外,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它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一般用鶴為代表)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結合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象、經絡和氣血運行規律,達到強健身體、預防疾病的效果。?”逗逗補充道。
“那禽和畜,有什麽區別嗎?”奔牛問道,“對了,有時候罵人會罵禽獸不如,那為什麽不罵禽畜不如,或畜獸不如呢?”
“其實禽、畜、獸三個所表示的動物並不完全相同。古語雲:禽者何?鳥獸之總名也。另有古語雲:家養謂之畜,野生謂之獸。
至於罵人時為何罵禽獸不如,我猜想是因為禽和獸大都非家養之物,故大都不通人性;而畜是家養的,人飼的,與人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所以大多通一點兒人性。
而被罵禽獸不如的人,一般是因為那個人品行極壞,人格低下,人性扭曲。用禽獸不如可以更強烈地表達對那個人行為的譴責和憤怒,罵禽獸不如比罵禽畜不如和畜獸不如的傷害力更大。
另外,‘禽獸’本身就帶有貶義,指沒有教養、行為惡劣的人,而‘禽畜’或‘畜獸’這樣的表達不僅在語義上不連貫,而且在情感上也顯得不夠強烈和直接?。可能這就是罵人罵禽獸不如的原因吧。”達達笑著解釋道。
“看來這些詞語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啊,沒有哪個是隨便叫的啊。”達歡笑著說。
“那當然啦,古人隻是古,又不是傻。”虹嬌迴懟道。
“虹嬌,你又來這腔話。”達歡轉頭有些不開心的說道。
“好啦,現在你們每個人手裏都有一小袋種子,你們都認識這些是什麽種子嗎?”
“我這袋種子是黃色的,圓圓的,很飽滿,我知道我這裏邊裝得是什麽了,是黃豆種!”奔牛笑著說。
“我這袋種子是綠色的,大致是橢圓的是,小小的,所以我這袋種子是綠豆?”逗誌不太肯定的問道。
“不對,你的是綠豆,那我的是什麽?”逗毅看了一眼自己小袋子裏的種子,說:“我這袋子裏麵的種子也是綠色的,但是很圓很飽滿,表麵看上去也很光滑,和奔牛的那個黃豆除了顏色外基本上都一樣,所以我這個才是綠豆,你那個就是冒牌貨。”
“毅兒,你這個袋子裏的種子叫豌豆種,你弟弟那個袋子裏的種子才是真正的綠豆。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豌豆種子都是綠色的,也有一些是黃色的,並且有的豌豆種子表麵是光滑的,有的是帶有褶皺紋路的。”逗逗笑著說。
“那我這個小小的紅色的,呈近圓形的小豆子,是叫紅豆嗎?”虹嬌從袋子裏拿出了一粒種子舉著看了看。
“是的,你那個袋子裏裝得是紅豆。”逗逗說道。
“那我這個呢,它也是紅色的,不過比我姐的那個豆子要細長一些,略扁一些,呈橢圓形,那它叫什麽?”藍舒問道。
“你那個,叫赤小豆。”逗逗笑著說,“赤小豆是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物,而紅豆相對來說就普通些。
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醫書言:赤小豆可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痛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三度。暴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辟瘟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和蠡(lu二聲)魚(即鯉魚)、鯽魚、黃雌雞煮,並能利水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