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總部那間寬敞而明亮的實驗室裏,燈光徹夜不息,騰和英帶領著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戴森球計劃的初期研究工作中。牆壁上貼滿了各種理論草圖,桌子上堆滿了實驗報告和數據資料,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宏偉的計劃忙碌而專注地工作著。


    騰站在巨大的電子屏幕前,上麵顯示著複雜的理論模型,他神情嚴肅地對團隊成員們說:“各位,戴森球計劃的初期研究至關重要,這決定了我們後續能否順利推進。從現在起,我們要從理論模型構建到材料科學探索,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務了嗎?”


    團隊成員們齊聲迴應:“清楚了!”


    英走到一張堆滿資料的桌子前,拿起一疊文件,說道:“理論模型是基礎,我們要確保每一個參數、每一個假設都經得起推敲。就像搭建一座大廈,地基不穩,一切都是空談。大家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隨時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負責理論模型構建的小趙皺著眉頭說:“騰博士,英博士,戴森球的理論模型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知識,要把這些複雜的因素整合在一起,難度很大。尤其是在引力場和能量傳輸的模擬方麵,我有些思路不太清晰。”


    騰走過來,看著小趙麵前的資料,思考片刻後說道:“小趙,引力場和能量傳輸確實是關鍵環節。我們可以先從簡化模型入手,抓住主要影響因素,逐步深入。你看,我們可以借鑒廣義相對論中關於引力場的計算方法,結合我們對能量傳輸的基本假設,先搭建一個初步的框架。”


    英也在一旁補充道:“對,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進行驗證和調整。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可能影響整個模型的準確性。”


    與此同時,在材料科學探索區域,研究員小張拿著一份實驗報告,憂心忡忡地走過來:“騰博士,英博士,我們在尋找適合戴森球建造的材料時遇到了難題。目前測試的幾種材料,在耐高溫和耐輻射方麵都無法達到我們預期的標準。”


    騰拍了拍小張的肩膀,鼓勵道:“別灰心,小張。材料科學的突破往往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們可以拓寬思路,從一些極端環境下的材料特性入手,比如宇宙中某些特殊天體表麵的物質,看看能不能從中獲得啟發。”


    英點頭讚同:“沒錯,也可以迴顧一下過往材料研究中的失敗案例,說不定能發現一些被忽略的線索。”


    隨著研究的深入,團隊麵臨的數據量越來越龐大,模型也愈發複雜。騰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在紛繁的數據中梳理出關鍵脈絡。他指著屏幕上的數據圖表,興奮地對大家說:“大家看,我發現能量傳輸效率和采集器的分布密度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聯。我們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一步優化理論模型。”


    英則以她細膩的思維,專注於模型的細節優化。她對負責模型細節的小李說:“小李,這個參數的取值範圍還需要再精確一些。雖然它對整體模型的影響看似不大,但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導致巨大的偏差。”


    團隊成員小王好奇地問:“騰博士,英博士,我們這樣一步步深入研究,您覺得距離真正實現戴森球計劃還有多遠呢?”


    騰微笑著迴答:“這很難說,小王。科學研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每一次的突破都在拉近我們與目標的距離。也許是十年,也許是二十年,但隻要我們不放棄,就一定有希望。”


    英也說道:“沒錯,每一個偉大的科學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為人類的未來奠定基礎。”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在騰和英的帶領下,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向著戴森球計劃的目標穩步邁進。實驗室裏,討論聲、鍵盤敲擊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科學探索之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騰和英的星辰大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陽竹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陽竹清並收藏騰和英的星辰大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