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淵城國際會議中心的主會場上,巨大的穹頂下燈光璀璨,各國科學家圍坐在一起,圍繞著關鍵議題展開了新一輪的激烈討論。


    華夏的人工智能專家陳博士率先發言:“在應對外星威脅的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我們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的ai決策輔助係統,它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對海量的外星探測數據進行分析,並提供最優應對策略。”


    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傑克推了推眼鏡,說道:“陳博士,聽起來很厲害。不過,麵對外星複雜且未知的環境,如何確保ai係統的適應性和可靠性?它是否能應對一些超出預設程序的突發狀況?”


    陳博士微笑著迴應:“這正是我們的技術突破點。我們采用了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讓ai係統具備自我學習和進化的能力。它可以根據實時反饋不斷調整策略,適應各種複雜情況。”


    這時,德國的機械工程專家漢斯插話:“那在硬件方麵,這樣強大的ai係統對計算設備的要求一定很高,如何解決設備的便攜性和能源消耗問題?”


    陳博士點點頭:“沒錯,我們正在研發一種基於量子芯片的超級計算機,它體積小、運算速度快,並且能耗極低。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可以實現初步應用。”


    騰在一旁認真傾聽,隨後提出:“陳博士,在星際探索中,ai係統還需要具備與人類宇航員高效協作的能力。這方麵你們有什麽考慮?”


    陳博士迴答道:“我們已經在進行相關研究,通過模擬太空任務場景,讓ai與宇航員進行大量的協同訓練。同時,開發了一套直觀易懂的人機交互界麵,確保雙方能夠快速準確地溝通。”


    話題轉到了新能源領域。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艾米麗站起身,展示手中的數據板:“我們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改進磁場約束裝置,我們成功將等離子體的約束時間延長了兩倍,這意味著距離實現商用核聚變又近了一步。”


    俄羅斯的能源專家伊萬激動地說:“艾米麗博士,這真是個好消息!那在核聚變燃料的獲取和儲存方麵,目前進展如何?”


    艾米麗說:“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海水提煉技術,可以更高效地提取核聚變所需的氘和氚。同時,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超導材料,用於製造更安全、高效的燃料儲存容器。”


    英接著提問:“艾米麗博士,核聚變技術應用於星際航行的推進係統,目前麵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麽?”


    艾米麗思考片刻後迴答:“主要是能量轉換和輸出的穩定性問題。星際航行需要持續穩定的動力輸出,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優化核聚變反應的控製算法,確保能量能夠按照需求穩定輸出。”


    日本的材料學家山本也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我們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納米複合材料,它不僅具有超強的強度和韌性,還能在極端溫度和輻射環境下保持穩定。這種材料有望應用於太空飛行器的外殼和關鍵部件。”


    英國的航空航天工程師露西問道:“山本博士,這種材料的製造成本如何?大規模生產是否可行?”


    山本迴答:“目前製造成本確實較高,但我們正在優化生產工藝,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成本降低50%。同時,我們已經與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初步的生產線,為大規模生產做準備。”


    在生物科技領域,巴西的生物學家瑪麗亞展示著一組細胞樣本:“我們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一種能夠在無氧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以在太空探索中,用於分解和處理宇航員的生活垃圾,同時產生可利用的資源。”


    加拿大的生態學家大衛問道:“瑪麗亞博士,這種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生長和繁殖情況如何?是否會對宇航員的健康產生影響?”


    瑪麗亞迴答:“我們在模擬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大量實驗,結果表明這種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穩定。而且經過嚴格檢測,它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產生一些有益的代謝產物。”


    會議持續進行著,科學家們各抒己見,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


    騰感慨地說:“今天的討論讓我大開眼界,各位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思路,為我們應對外星威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英點頭表示讚同:“是啊,我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想法整合起來,形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美國的航天專家羅伯特說:“騰艦長,英女士,通過這次會議,我深刻感受到全球合作的力量。我們應該建立一個長期的科研合作機製,確保信息和技術能夠及時共享。”


    德國的物理學家施密特也表示:“沒錯,這樣可以避免重複研究,提高科研效率。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協調機構,負責組織和推動各項合作項目。”


    騰思考片刻後說:“大家的建議非常好。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模式,成立一個‘全球未來科技聯盟’。由各國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共同製定科研計劃,共享研究成果。”


    這個提議得到了在場科學家們的一致認可,大家紛紛鼓掌表示支持。


    在會議即將結束時,英總結道:“今天是充滿收獲的一天,我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我們也要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讓我們攜手共進,用科技的力量為人類的未來保駕護航。”


    會議結束後,科學家們仍意猶未盡,繼續在會場外交流討論。騰和英看著這一幕,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人類正朝著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未來邁進,而他們將引領這股科技浪潮,為人類的命運書寫新的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騰和英的星辰大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陽竹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陽竹清並收藏騰和英的星辰大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