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此前已經多次請求獄卒幫忙傳話,但都遭到了拒絕。
然而,楊修並沒有放棄,他再一次努力地遊說著眼前這位麵容冷漠的獄卒,言辭懇切地表達自己求見齊王的強烈願望。
終於,也許是被楊修的堅持所打動,獄卒猶豫片刻後,轉身離去。
不多時,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
楊修定睛一看,隻見一個身材高大挺拔、氣宇軒昂的年輕男子正朝著這邊走來。
此人身上穿著一襲明黃色的華麗長袍,袍袖隨風飄動,更顯其威嚴莊重。
待走到近前,楊修才看清這男子劍眉星目,英氣逼人,舉手投足間皆散發出一種王者之氣。
那年輕男子來到楊修麵前停下腳步,微微眯起雙眸,審視般地看著他,緩緩開口道:
“不知德祖此番急著見本王,所為何事?”
楊修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拱手施禮說道:
“迴稟大王,微臣聽聞那曹賊如今正在暗中與外界聯絡,欲開出條件將您放走。”
楊修頓了頓,接著說道:
“大王,微臣對那曹賊的心思可謂了如指掌。若大王肯信任微臣,委以重任,微臣必定傾盡所能,為齊國出謀劃策,擊退曹操大軍,保齊國平安無虞!”
齊王聽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反問道:“哦?本王憑什麽相信你呢?”
楊修目光堅定地直視齊王,大聲迴道:“大王,微臣雖一介謀士,但微臣對天下局勢洞察已久。
曹賊生性多疑,如今他主動提出放您,定是包藏禍心。他妄圖利用您迴去後的慌亂部署,找出齊國防禦漏洞。
而微臣曾深入研究過曹賊的用兵之道,也知曉齊國各方勢力分布,隻要大王給微臣機會,微臣願立下軍令狀,若不能識破曹賊陰謀,甘願受死!”
齊王沉默了一會兒,眼睛緊緊盯著楊修。楊修心中忐忑,卻毫不退縮地迎著齊王的目光。
忽然,齊王放聲大笑起來:“德祖果然勇氣可嘉,本王就信你一迴。不過醜話可說在前頭,若是你有二心,本王定不輕饒。”
楊修大喜,連忙拜謝:“多謝大王信任,微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大王知遇之恩。”
齊王擺了擺手:“那你且先說說,當下我們第一步該如何應對曹賊?”
楊修拱著手說
\"齊王陛下,現在曹操的計劃主要有兩個,是激怒你,讓你殺了我;
第二個,就是我被派去秦國的那個任務,找到你們各諸侯國當時在洛陽銅雀台上爭搶的玉石\"
齊王微微皺眉,“這玉石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值得他如此大費周章。”
楊修恭敬地答道:“陛下,此玉石並非尋常之物,傳聞它蘊含神秘力量,得之者可號令諸侯。
曹操想借微臣之手尋得玉石,再設計奪下,進而實現他稱霸天下的野心。”
齊王眼神一凜,“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楊修沉思片刻後道:
“陛下,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微臣佯裝全力尋找玉石,暗中派人散播假消息誤導曹操的眼線,讓他們以為玉石已被送往他國。
同時,我們加強國內軍事防禦,以防曹操趁虛而入。至於微臣自身安全,陛下隻需對外宣稱留微臣在齊國另有重用,曹操便不敢輕易動微臣性命。”
齊王聽後撫掌大笑,
“妙哉,德祖此計甚好。那此事便交予你全權負責,本王期待你的表現。”
楊修再次拜謝,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挫敗曹操的陰謀,不負齊王的信任。
齊王看著楊修,沉思良久,最終決定留下楊修抵抗曹操。
曹操本以為齊國要麽歸還楊修,要麽殺了他給自己開戰的理由,卻沒料到楊修竟說服齊王留他抗曹。
這一下,曹操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計劃,而楊修能否真的改變局勢,一切還是未知數。
曹操便轉頭,問向賈詡。
“賈詡,可有一計將楊修給除掉”
賈詡眯著眼,緩緩說道:“丞相,楊修此人聰慧過人,不可強攻,隻能智取。聽聞他極為孝順,家中老父臥病在床,我們可從此處下手。”
曹操眼睛一亮,“先生之意是?”賈詡陰惻惻地笑道:“我們秘密派人將他父親擄來,以此要挾楊修,若他不聽命於丞相,便要他父親性命。”曹操點頭稱賞。
這邊,楊修也深知曹操不會善罷甘休,一邊安排著迷惑曹操眼線之事,一邊悄悄派人保護家人。
然而,終究晚了一步,其父被曹操的人劫走的消息傳來。楊修心急如焚,但他知道此時絕不能亂了陣腳。
於是,楊修修書一封讓人帶給曹操,信上說:
“丞相挾家父以令吾,此非君子所為。吾雖敬重丞相之才,但此舉實令吾心寒。
若丞相敢傷家父分毫,吾必傾盡所有,與丞相死戰到底,且將丞相欲稱霸天下之野心昭告天下,使丞相成為眾矢之的。”
曹操看了信後,眉頭緊皺,一時之間陷入兩難境地。
曹操看向郭嘉與賈詡兩位謀士,問道:“二位有何高見?如今楊修這般強硬迴應,此事當如何處理?”
郭嘉輕輕搖著羽扇,思忖片刻道:
“丞相,楊修此舉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現在身處齊國,手中兵力有限,即便宣揚出去,也未必能掀起多大風浪。
我們隻需迴複他,隻要他肯歸降,定保其父平安無事。如若不從,莫說是其父性命堪憂,便是整個楊氏家族,也將遭受滅頂之災。”
曹操聽後微微點頭,覺得頗有道理。賈詡卻補充道:
“丞相,還需謹防楊修耍詐,不如先派一小隊人馬佯裝送迴其父,暗中觀察楊修動靜,若是他真心歸降,再全部撤迴;若有異動,則就地解決。”
曹操撫須大笑:
“妙哉,就依二位所言行事。”
消息傳到齊國楊修耳中,他冷笑一聲,心中明白曹操的狡詐。
齊王安慰到
“楊修你沒事吧,要不我們再和曹操商談一下”
齊王心理“上叫個機會把它給除掉,主要是因為楊修能看穿他的心思”
楊修擺了擺手,眼神堅定道:“不必,曹操老奸巨猾,商談無用。”
他來迴踱步,突然眼睛一亮,對齊國說道:
“我有一計。你找幾個身形相似之人假扮我的家人,大張旗鼓地送往邊境。
同時,散布消息說我已集齊各方力量準備營救父親,到時不管曹操放不放我父親,都會有所忌憚。”
齊國疑惑道:“這能行嗎?萬一曹操識破了怎麽辦?”
楊修胸有成竹地說:“曹操生性多疑,即使懷疑,也必定會分心調查。而我則趁此機會,悄悄潛入曹營救人。”
齊國聽後,佩服不已,立刻按照計劃行事。
曹操收到消息果然驚疑不定,一邊派人去查探虛實,一邊加強對楊父的看守。
楊修趁著夜色,一身黑衣悄無聲息地靠近曹營。此時的曹營因為他放出的消息正處於高度警戒狀態。
然而,楊修早已料到,他拿出之前特製的迷香,朝著營帳外的守衛輕輕一吹。守衛們聞到香氣,緩緩倒下。
楊修順利潛入關押父親的營帳,看到被囚的父親憔悴不堪,心中滿是怒火。
就在他帶著父親準備離開之時,突然周圍火光衝天,曹操帶領眾將士圍了過來。
原來曹操雖派出人手去探查假家屬之事,卻也猜到楊修可能趁機來救父,故而設下此局。
楊修抱緊父親,對著曹操怒目而視:“曹操,你如此奸詐,不怕報應嗎?”
曹操笑道:“哼,你以為憑你的小計謀就能從我這裏帶走人?”
此時,秦國率領一隊殺出,衝向曹操軍隊。
原來是擔心秦王楊修安危,隨後跟來支援。
“因為當初他偷寶玉的時候,還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
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雲霄,雙方士兵如潮水般衝撞在一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混戰。隻見刀光劍影閃爍不停,鮮血四濺,場麵異常慘烈。
就在這混亂不堪的局麵中,楊修目光敏銳地尋找著機會。
他身手矯健,左躲右閃,巧妙地避開敵人的攻擊。
終於,他瞅準一個空隙,一把拉住身旁的父親,奮力向著包圍圈外衝去。
曹操站在遠處,眼睜睜地看著楊修父子成功突圍而去,心中憤恨不已。
他緊緊咬著牙關,暗暗發誓:“楊修啊楊修,今日你從我手中逃脫,但來日我必定讓你為今日之事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旁的賈詡注意到曹操憤怒的表情,連忙上前安慰道:
“主公莫要動怒,依我之見,不出三月,那楊修恐怕又要被送到其他國家去了。”
曹操聞言,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何以見得?”
賈詡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解釋道:“主公,您當初之所以將楊修送至秦國,不正是因為他太過聰明,能夠輕易看透您的心思嗎?
而如今,若是其他國君也發現了他的這個本領,並且被他當眾揭穿了心思,想必那些國君也會像主公您一樣做出同樣的選擇。
所以,我料定他在大齊國定然無法長久立足。”
聽了賈詡這番話,曹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覺得不無道理。
再說楊修帶著父親一路狂奔,好不容易逃迴了家中。
楊家上下見到兩人平安歸來,頓時一片歡騰,眾人皆喜極而泣。
然而,楊修深知曹操的為人,他心裏清楚,曹操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想盡辦法來報複他們。
果不其然,就在數日之後,一支來自秦國的使節隊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齊國的都城臨淄。
他們手持著象征秦國王權的節杖,麵色凝重地求見齊王。
當齊王召見這些使者時,為首的那位秦國使節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直截了當地說道:“尊敬的齊王陛下,我國大王有令,務必要將貴國的楊修先生帶迴秦國。”
原來在此之前,齊王曾聽從孫臏的建議,有意向秦國傳頌楊修的驚人才華和淵博學識。當時齊王心想,如此一來既能展示齊國的人才濟濟,又能借這個機會將楊修從自己身邊趕走。畢竟楊修雖然才華出眾,但性格過於耿直,有時甚至會直言頂撞齊王,這讓齊王感到頗為不快。
秦王在聽聞關於楊修的種種傳聞後,對這位傳說中的奇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派遣了特使專程前來齊國,務必將德祖(即楊修)帶迴到秦國。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楊修最初本能地想要拒絕。但轉念一想,如果自己執意不從,恐怕不僅自身難保,還會連累家中老小的安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楊修最終還是暫且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楊修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隨秦國使團踏上了前往秦國的路途。一路上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曆經重重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秦國的都城鹹陽。
初來乍到的楊修並沒有被陌生的環境所嚇倒,相反,他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機敏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並在秦國的朝堂之上嶄露頭角。秦王對楊修的表現十分滿意,屢屢對其加以讚賞和重用。
然而,盡管此時的楊修看似風光無限,但他心裏很清楚,所謂伴君如伴虎。在那深不可測的宮廷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果然,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秦王故意拋出了一道極為棘手的難題,試圖考驗一下滿朝文武大臣們的能力。
眾臣們麵麵相覷,一時間竟然都無人能夠想出應對之策。就在這時,隻見楊修略作沉思,然後毅然決然地跨步出列,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楊修的迴答堪稱完美無瑕,不僅巧妙地解決了秦王所提出的問題,而且其中所蘊含的策略更是隱隱約約地揭示出了秦王隱藏在心底深處的勃勃野心。
在廣袤無垠、繁榮昌盛的大唐境內,有關楊修才華橫溢的傳聞不脛而走,猶如一陣疾風迅速傳遍大街小巷。
翌日早朝之時,李世民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一眾臣子。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開口道:
“諸位愛卿,近日朕聽聞那楊修之名,此人之才智確實令人矚目。朕心中對其亦有招攬之意,然而不知為何,每每念及此事,便總有一種心神不定之感縈繞心頭。”
話音剛落,朝堂之下頓時一片寂靜。片刻之後,隻見魏征跨步而出,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禮後,朗聲道:
“陛下,微臣以為,那楊修之人雖確具才華,但其中必定存在問題。否則,何以大秦、大齊和曹魏這三國會如同踢皮球一般,將其推來搡去?此中緣由,實需深思啊!”
李世民聞言,神情愈發凝重起來,追問道:
“魏卿所言甚是有理,然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局麵呢?還望魏卿細細道來。”
魏征再次拱手作揖,略加思索後迴答道:
“依微臣之見,其一,或許是楊修性格乖張,難以與人相處;
其二,可能是他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不為各國所信任;
其三,也有可能是他雖有才學,但其才能未能真正契合各國所需。凡此種種,皆有可能致使這三國對其棄如敝履。”
聽完魏征這番分析,李世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他深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同時也明白,若不能明辨賢愚,貿然招攬,恐會後患無窮……
然而,楊修並沒有放棄,他再一次努力地遊說著眼前這位麵容冷漠的獄卒,言辭懇切地表達自己求見齊王的強烈願望。
終於,也許是被楊修的堅持所打動,獄卒猶豫片刻後,轉身離去。
不多時,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
楊修定睛一看,隻見一個身材高大挺拔、氣宇軒昂的年輕男子正朝著這邊走來。
此人身上穿著一襲明黃色的華麗長袍,袍袖隨風飄動,更顯其威嚴莊重。
待走到近前,楊修才看清這男子劍眉星目,英氣逼人,舉手投足間皆散發出一種王者之氣。
那年輕男子來到楊修麵前停下腳步,微微眯起雙眸,審視般地看著他,緩緩開口道:
“不知德祖此番急著見本王,所為何事?”
楊修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拱手施禮說道:
“迴稟大王,微臣聽聞那曹賊如今正在暗中與外界聯絡,欲開出條件將您放走。”
楊修頓了頓,接著說道:
“大王,微臣對那曹賊的心思可謂了如指掌。若大王肯信任微臣,委以重任,微臣必定傾盡所能,為齊國出謀劃策,擊退曹操大軍,保齊國平安無虞!”
齊王聽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反問道:“哦?本王憑什麽相信你呢?”
楊修目光堅定地直視齊王,大聲迴道:“大王,微臣雖一介謀士,但微臣對天下局勢洞察已久。
曹賊生性多疑,如今他主動提出放您,定是包藏禍心。他妄圖利用您迴去後的慌亂部署,找出齊國防禦漏洞。
而微臣曾深入研究過曹賊的用兵之道,也知曉齊國各方勢力分布,隻要大王給微臣機會,微臣願立下軍令狀,若不能識破曹賊陰謀,甘願受死!”
齊王沉默了一會兒,眼睛緊緊盯著楊修。楊修心中忐忑,卻毫不退縮地迎著齊王的目光。
忽然,齊王放聲大笑起來:“德祖果然勇氣可嘉,本王就信你一迴。不過醜話可說在前頭,若是你有二心,本王定不輕饒。”
楊修大喜,連忙拜謝:“多謝大王信任,微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大王知遇之恩。”
齊王擺了擺手:“那你且先說說,當下我們第一步該如何應對曹賊?”
楊修拱著手說
\"齊王陛下,現在曹操的計劃主要有兩個,是激怒你,讓你殺了我;
第二個,就是我被派去秦國的那個任務,找到你們各諸侯國當時在洛陽銅雀台上爭搶的玉石\"
齊王微微皺眉,“這玉石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值得他如此大費周章。”
楊修恭敬地答道:“陛下,此玉石並非尋常之物,傳聞它蘊含神秘力量,得之者可號令諸侯。
曹操想借微臣之手尋得玉石,再設計奪下,進而實現他稱霸天下的野心。”
齊王眼神一凜,“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楊修沉思片刻後道:
“陛下,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微臣佯裝全力尋找玉石,暗中派人散播假消息誤導曹操的眼線,讓他們以為玉石已被送往他國。
同時,我們加強國內軍事防禦,以防曹操趁虛而入。至於微臣自身安全,陛下隻需對外宣稱留微臣在齊國另有重用,曹操便不敢輕易動微臣性命。”
齊王聽後撫掌大笑,
“妙哉,德祖此計甚好。那此事便交予你全權負責,本王期待你的表現。”
楊修再次拜謝,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挫敗曹操的陰謀,不負齊王的信任。
齊王看著楊修,沉思良久,最終決定留下楊修抵抗曹操。
曹操本以為齊國要麽歸還楊修,要麽殺了他給自己開戰的理由,卻沒料到楊修竟說服齊王留他抗曹。
這一下,曹操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計劃,而楊修能否真的改變局勢,一切還是未知數。
曹操便轉頭,問向賈詡。
“賈詡,可有一計將楊修給除掉”
賈詡眯著眼,緩緩說道:“丞相,楊修此人聰慧過人,不可強攻,隻能智取。聽聞他極為孝順,家中老父臥病在床,我們可從此處下手。”
曹操眼睛一亮,“先生之意是?”賈詡陰惻惻地笑道:“我們秘密派人將他父親擄來,以此要挾楊修,若他不聽命於丞相,便要他父親性命。”曹操點頭稱賞。
這邊,楊修也深知曹操不會善罷甘休,一邊安排著迷惑曹操眼線之事,一邊悄悄派人保護家人。
然而,終究晚了一步,其父被曹操的人劫走的消息傳來。楊修心急如焚,但他知道此時絕不能亂了陣腳。
於是,楊修修書一封讓人帶給曹操,信上說:
“丞相挾家父以令吾,此非君子所為。吾雖敬重丞相之才,但此舉實令吾心寒。
若丞相敢傷家父分毫,吾必傾盡所有,與丞相死戰到底,且將丞相欲稱霸天下之野心昭告天下,使丞相成為眾矢之的。”
曹操看了信後,眉頭緊皺,一時之間陷入兩難境地。
曹操看向郭嘉與賈詡兩位謀士,問道:“二位有何高見?如今楊修這般強硬迴應,此事當如何處理?”
郭嘉輕輕搖著羽扇,思忖片刻道:
“丞相,楊修此舉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現在身處齊國,手中兵力有限,即便宣揚出去,也未必能掀起多大風浪。
我們隻需迴複他,隻要他肯歸降,定保其父平安無事。如若不從,莫說是其父性命堪憂,便是整個楊氏家族,也將遭受滅頂之災。”
曹操聽後微微點頭,覺得頗有道理。賈詡卻補充道:
“丞相,還需謹防楊修耍詐,不如先派一小隊人馬佯裝送迴其父,暗中觀察楊修動靜,若是他真心歸降,再全部撤迴;若有異動,則就地解決。”
曹操撫須大笑:
“妙哉,就依二位所言行事。”
消息傳到齊國楊修耳中,他冷笑一聲,心中明白曹操的狡詐。
齊王安慰到
“楊修你沒事吧,要不我們再和曹操商談一下”
齊王心理“上叫個機會把它給除掉,主要是因為楊修能看穿他的心思”
楊修擺了擺手,眼神堅定道:“不必,曹操老奸巨猾,商談無用。”
他來迴踱步,突然眼睛一亮,對齊國說道:
“我有一計。你找幾個身形相似之人假扮我的家人,大張旗鼓地送往邊境。
同時,散布消息說我已集齊各方力量準備營救父親,到時不管曹操放不放我父親,都會有所忌憚。”
齊國疑惑道:“這能行嗎?萬一曹操識破了怎麽辦?”
楊修胸有成竹地說:“曹操生性多疑,即使懷疑,也必定會分心調查。而我則趁此機會,悄悄潛入曹營救人。”
齊國聽後,佩服不已,立刻按照計劃行事。
曹操收到消息果然驚疑不定,一邊派人去查探虛實,一邊加強對楊父的看守。
楊修趁著夜色,一身黑衣悄無聲息地靠近曹營。此時的曹營因為他放出的消息正處於高度警戒狀態。
然而,楊修早已料到,他拿出之前特製的迷香,朝著營帳外的守衛輕輕一吹。守衛們聞到香氣,緩緩倒下。
楊修順利潛入關押父親的營帳,看到被囚的父親憔悴不堪,心中滿是怒火。
就在他帶著父親準備離開之時,突然周圍火光衝天,曹操帶領眾將士圍了過來。
原來曹操雖派出人手去探查假家屬之事,卻也猜到楊修可能趁機來救父,故而設下此局。
楊修抱緊父親,對著曹操怒目而視:“曹操,你如此奸詐,不怕報應嗎?”
曹操笑道:“哼,你以為憑你的小計謀就能從我這裏帶走人?”
此時,秦國率領一隊殺出,衝向曹操軍隊。
原來是擔心秦王楊修安危,隨後跟來支援。
“因為當初他偷寶玉的時候,還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
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雲霄,雙方士兵如潮水般衝撞在一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混戰。隻見刀光劍影閃爍不停,鮮血四濺,場麵異常慘烈。
就在這混亂不堪的局麵中,楊修目光敏銳地尋找著機會。
他身手矯健,左躲右閃,巧妙地避開敵人的攻擊。
終於,他瞅準一個空隙,一把拉住身旁的父親,奮力向著包圍圈外衝去。
曹操站在遠處,眼睜睜地看著楊修父子成功突圍而去,心中憤恨不已。
他緊緊咬著牙關,暗暗發誓:“楊修啊楊修,今日你從我手中逃脫,但來日我必定讓你為今日之事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旁的賈詡注意到曹操憤怒的表情,連忙上前安慰道:
“主公莫要動怒,依我之見,不出三月,那楊修恐怕又要被送到其他國家去了。”
曹操聞言,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何以見得?”
賈詡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解釋道:“主公,您當初之所以將楊修送至秦國,不正是因為他太過聰明,能夠輕易看透您的心思嗎?
而如今,若是其他國君也發現了他的這個本領,並且被他當眾揭穿了心思,想必那些國君也會像主公您一樣做出同樣的選擇。
所以,我料定他在大齊國定然無法長久立足。”
聽了賈詡這番話,曹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覺得不無道理。
再說楊修帶著父親一路狂奔,好不容易逃迴了家中。
楊家上下見到兩人平安歸來,頓時一片歡騰,眾人皆喜極而泣。
然而,楊修深知曹操的為人,他心裏清楚,曹操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想盡辦法來報複他們。
果不其然,就在數日之後,一支來自秦國的使節隊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齊國的都城臨淄。
他們手持著象征秦國王權的節杖,麵色凝重地求見齊王。
當齊王召見這些使者時,為首的那位秦國使節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直截了當地說道:“尊敬的齊王陛下,我國大王有令,務必要將貴國的楊修先生帶迴秦國。”
原來在此之前,齊王曾聽從孫臏的建議,有意向秦國傳頌楊修的驚人才華和淵博學識。當時齊王心想,如此一來既能展示齊國的人才濟濟,又能借這個機會將楊修從自己身邊趕走。畢竟楊修雖然才華出眾,但性格過於耿直,有時甚至會直言頂撞齊王,這讓齊王感到頗為不快。
秦王在聽聞關於楊修的種種傳聞後,對這位傳說中的奇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派遣了特使專程前來齊國,務必將德祖(即楊修)帶迴到秦國。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楊修最初本能地想要拒絕。但轉念一想,如果自己執意不從,恐怕不僅自身難保,還會連累家中老小的安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楊修最終還是暫且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楊修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隨秦國使團踏上了前往秦國的路途。一路上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曆經重重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秦國的都城鹹陽。
初來乍到的楊修並沒有被陌生的環境所嚇倒,相反,他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機敏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並在秦國的朝堂之上嶄露頭角。秦王對楊修的表現十分滿意,屢屢對其加以讚賞和重用。
然而,盡管此時的楊修看似風光無限,但他心裏很清楚,所謂伴君如伴虎。在那深不可測的宮廷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果然,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秦王故意拋出了一道極為棘手的難題,試圖考驗一下滿朝文武大臣們的能力。
眾臣們麵麵相覷,一時間竟然都無人能夠想出應對之策。就在這時,隻見楊修略作沉思,然後毅然決然地跨步出列,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楊修的迴答堪稱完美無瑕,不僅巧妙地解決了秦王所提出的問題,而且其中所蘊含的策略更是隱隱約約地揭示出了秦王隱藏在心底深處的勃勃野心。
在廣袤無垠、繁榮昌盛的大唐境內,有關楊修才華橫溢的傳聞不脛而走,猶如一陣疾風迅速傳遍大街小巷。
翌日早朝之時,李世民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一眾臣子。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開口道:
“諸位愛卿,近日朕聽聞那楊修之名,此人之才智確實令人矚目。朕心中對其亦有招攬之意,然而不知為何,每每念及此事,便總有一種心神不定之感縈繞心頭。”
話音剛落,朝堂之下頓時一片寂靜。片刻之後,隻見魏征跨步而出,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禮後,朗聲道:
“陛下,微臣以為,那楊修之人雖確具才華,但其中必定存在問題。否則,何以大秦、大齊和曹魏這三國會如同踢皮球一般,將其推來搡去?此中緣由,實需深思啊!”
李世民聞言,神情愈發凝重起來,追問道:
“魏卿所言甚是有理,然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局麵呢?還望魏卿細細道來。”
魏征再次拱手作揖,略加思索後迴答道:
“依微臣之見,其一,或許是楊修性格乖張,難以與人相處;
其二,可能是他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不為各國所信任;
其三,也有可能是他雖有才學,但其才能未能真正契合各國所需。凡此種種,皆有可能致使這三國對其棄如敝履。”
聽完魏征這番分析,李世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他深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同時也明白,若不能明辨賢愚,貿然招攬,恐會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