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周被大商滅的那一年之中,夏朝人們人心惶惶,紛紛加入大商。


    而偉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懷著沉重的心情,踏上了走訪民間的道路。


    一路上,所見所聞皆是令人心碎的景象: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成群結隊地四處奔逃以尋求一線生機。更有甚者,那些遭受饑荒折磨的人們,竟然被迫做出了吞食自己子女這般慘絕人寰之事。


    當此之時,天下局勢已然發生劇變。經過漫長歲月的紛爭與融合,如今最為強大的國家共有五個,它們分別是秦國、大商、大楚、大唐以及曹魏。


    此外,還有一些相對較小的國家,如漢國、齊國、蜀國、夏國(即原本的夏朝)、韓國等,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艱難生存著。


    大禹目睹著這一幕幕人間慘劇,內心猶如被千萬把利刃刺穿般痛苦不堪。他深知,若不采取行動來改變現狀,黎民百姓將永無寧日。於是,這位心懷天下的偉人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要重新整頓天下秩序,拯救深陷苦難中的蒼生萬民。為此,他特意使用化名,悄悄潛入各個強國之中,深入了解其國情民生。


    在秦國,大禹驚訝地發現此地律法極為森嚴,但與此同時,繁重的賦稅讓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他們終日辛勤勞作,卻依舊難以維持生計,隻能在重壓之下苟延殘喘。


    而大商國呢,則過度沉迷於商業貿易帶來的巨大利潤,對關乎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漠不關心。城市街道破舊不堪,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百姓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


    再看大楚國,國內的貴族們為了爭奪權力和財富,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無休止的內耗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實力。政治黑暗,官場腐敗,普通民眾深受其害。


    大唐國表麵上看起來繁榮昌盛,歌舞升平,但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貪汙受賄之風盛行,各級官員中飽私囊,真正用於改善民生、發展國家的資源寥寥無幾。


    至於曹魏國,雖然其軍事實力頗為強大,但卻仗勢欺人,肆意壓榨周邊的小國弱邦,搞得鄰國怨聲載道,民心盡失。


    時光荏苒,轉眼間大禹已年過古稀,七十多歲高齡的他深感自己精力有限,無法再繼續肩負起如此艱巨的使命。為了大夏的子民能夠過上安穩日子,不再受戰亂之苦,他最終選擇歸隱深山,從此與世隔絕。


    隨著大禹的離去,大夏這個曾經威震四方的國號也漸漸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大禹的兒子啟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他認為父親放棄重整天下秩序的舉動太過懦弱,身為大禹之子,他有責任繼承父誌,完成未竟的大業......


    啟一臉嚴肅地看著大禹,眼神堅定而又帶著些許憂慮,他深吸一口氣後緩緩開口道:“父親,兒臣實在無法認同您的這個決定啊!”


    大禹微微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哦?為何如此說呢?”


    啟向前邁了一步,語氣急切地解釋起來:


    “父親,如果我們就這樣輕易地撤掉國號,退隱到那深山之中,那麽這片廣袤的土地就會瞬間變成一個沒有主人的國度。


    屆時,周圍那五個虎視眈眈的國家必然會趁機而入,彼此之間展開激烈爭奪,從而引發一場殘酷無比的內戰。


    而我們的國家,由於地理位置和資源等因素,必定會成為這場戰爭的核心焦點所在。一旦戰火燃起,無辜的百姓們將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從此過上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連綿不絕的戰亂可能會讓這方土地永遠都籠罩在硝煙與恐懼之下,人們再也難以享受到平靜安穩的日子了。所以,還請父親三思而後行啊!”


    大禹聽了啟的這番話語後,整個身軀如同被定住一般,久久地佇立在原地,陷入了漫長的沉默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地抬起頭來,那雙深邃而疲憊的眼眸遙望著遠方,聲音低沉且緩慢地開口說道:


    “吾兒啊,為父又何嚐不清楚這其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後果呢?然而這麽多年以來,我四處奔波治水,曆經無數艱難險阻,身體和心靈都已不堪重負,實在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呐!”


    話音剛落,隻見啟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眼眶中噙滿了淚水,聲音哽咽卻堅定地說道:“父親大人,您這一生都是為了天下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怎麽能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選擇退縮呢?兒臣願意全心全意輔佐父親,與您一起勇敢地挑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大禹聽到兒子的這番肺腑之言,心頭不禁微微一顫。


    他凝視著啟那張堅毅而充滿朝氣的麵龐,恍惚之間竟像是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那時的他同樣懷揣著滿腔熱血,立誌要拯救蒼生,造福萬民。


    想到這裏,大禹的內心深處湧起一股暖流,他緩緩彎下腰去,輕輕地將啟扶了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


    “既然吾兒有這般堅定不移的決心,那麽為父就暫且放下顧慮,與你再次放手一搏吧!”


    就這樣,父子二人毅然決然地重新踏上了征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啟向大禹提議道:


    “父親,依兒臣之見,我們不妨先試著去聯合其他那些相對弱小的國家,匯聚各方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然後再來共同對抗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國。”


    大禹覺得這個主意頗有幾分道理,點頭表示讚同。


    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不辭辛勞地穿梭於各個小國之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說服各國君主加入到他們的聯盟當中。


    然而,與大國之間的戰爭並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順利,盡管父子二人率領眾人浴血奮戰,但還是遭遇了無數次慘痛的失敗。麵對接二連三的挫折,父子倆逐漸意識到僅憑目前的實力恐怕難以戰勝強敵。


    百般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停下腳步,迴到大夏國內,召集所有子民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在廣袤無垠、繁榮昌盛的大夏皇朝中,大禹高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過殿下一眾俯首帖耳的臣子們,沉聲道:“朕欲知曉,如今之天下,究竟會由哪一國最終實現大一統。諸位愛卿,可有能人為朕推演此等大事之人選?”


    話音未落,隻見朝堂之下,文臣之首的伯益恭敬地出列,拱手奏道:“啟稟陛下,微臣曾聞昔日輔佐周武王姬發成就大業的謀士——薑太公,精於奇門遁甲、陰陽五行之道,定能推算出這天下歸屬。”


    然而,一旁身背巨弓、威武雄壯的後羿卻冷哼一聲,插話道:“哼!那薑太公早已被周幽王所棄,被逼歸隱山林,且下旨永世不得讓其複出。如此一來,即便他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無法為我大夏所用啊。”


    聽到此處,一直沉默不語的太子啟不禁皺起了眉頭,麵露憂色地道:“這可如何是好?難道就真無其他法子能探知這天下大勢的走向麽?”一時間,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沉寂,眾大臣們麵麵相覷,皆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氛圍中,突然從朝堂的角落處傳來一個清亮而堅定的聲音:“陛下,微臣鬥膽進言。”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一青年謀士越眾而出,來到殿前跪地行禮後,朗聲道:“微臣近日偶然聽聞,在我大夏境內有一處神秘山穀,穀中隱居著一位奇人,世人均稱之為‘鬼穀子’。此人精通占卜測算之術,神鬼莫測,或許能助陛下解開這天下歸一之謎。”


    大禹和啟互相對視了一眼後,兩人的目光交匯在一起,仿佛心有靈犀一般瞬間做出了決定——前往那個神秘之地一探究竟。


    一路上,父子二人風餐露宿、披荊斬棘,經曆了無數艱難險阻才終於抵達那座隱匿於深山中的山穀。


    當他們踏入穀口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不禁為之驚歎。


    隻見一座簡陋的茅屋矗立在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之間,屋前一位白發如雪、仙風道骨的老者正悠然自得地煮著一壺香茗。此人正是傳說中的鬼穀子!


    啟懷著滿心的敬畏之情,快步上前向鬼穀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大禮,並將自己父子二人此番前來的目的詳細地述說了一番。


    鬼穀子微微頷首一笑,那雙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緊接著,他不緊不慢地從懷中掏出了龜甲和蓍草,然後全神貫注地開始進行演算起來。


    時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已過去了很久很久。就在大禹和啟都有些等得焦急難耐之時,鬼穀子忽然長長地歎息了一聲。這聲歎息仿佛穿越了時空,帶著無盡的滄桑和無奈。


    隻聽鬼穀子緩緩開口說道:“天數已定,不可違逆啊!未來能夠統一天下之人,非大秦莫屬。”


    大禹和啟聽到這番話後頓時大驚失色,尤其是啟,心中更是充滿了不甘和疑惑。他忍不住向前邁進一步,急切地問道:“難道就真的沒有任何破解之法嗎?”


    然而,鬼穀子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一臉凝重地迴答道:


    “世間萬物皆有其既定的命運軌跡,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好的。若是強行去改變它,不僅徒勞無功,反而還會給世人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災難和禍端。”


    話說完後,鬼穀子緩緩地合上雙眸,宛如一座沉寂的雕塑般一動不動,再也沒有發出半點聲音。


    那緊閉的雙目似乎隔絕了外界的一切幹擾,讓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深邃而神秘的世界之中。


    眼前這番景象令大禹和啟心中充滿了失落與沮喪。


    盡管他們對鬼穀子所給出的答案滿懷期待,但此刻麵對這位大師的沉默不語,兩人心裏明白,繼續苦苦哀求也是徒勞無功之舉。


    無奈之下,他們隻能默默地轉過身去,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離去。每一步都顯得那樣無力,仿佛承載著無盡的失望與落寞。


    當大禹和啟的身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時,一直靜坐不動的鬼穀子突然間像是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猛地睜開雙眼。


    他眉頭微皺,喃喃自語道:“不對,方才似乎還有一卦未曾算盡......”


    緊接著,他再次閉上眼睛,雙手迅速掐訣,準備重新推算一番。


    然而,這次的推算卻並不順利。


    一股異常強大的力量如同一堵堅不可摧的牆壁橫亙在前,硬生生地阻擋住了鬼穀子的推算進程。


    這股強大的阻力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仿佛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正死死地扼住他的咽喉,令其難以喘息。


    經過幾番嚐試,鬼穀子終於察覺到這股阻力的源頭竟然指向遙遠的大唐。


    這個發現令他心中一驚,不禁暗自思忖:“難道大唐那邊發生了什麽驚天動地之事?竟會產生如此強大的能量波動影響到我的卜算?”


    可此時的他尚不清楚,就在他全神貫注推算之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大唐境內,袁天罡正施展著通天徹地之能,以精妙絕倫的卦象之術逆轉著整個大唐的風水格局。


    在袁天罡那精妙絕倫且小心翼翼地操控之下,原本猶如被狂風肆虐過後一片狼藉、混亂不堪的卦象,竟然開始慢慢地恢複到正常狀態。


    那些曾經預示著天下即將陷入大亂之中、各方勢力將會紛爭四起的兇險征兆,就如同清晨的薄霧一般,在陽光的照耀下漸漸地消散得無影無蹤。相反,取而代之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則是一個個閃耀著祥和光芒、象征著太平盛世以及國泰民安的祥瑞之象。


    然而,這其中最為關鍵也是最令人矚目的一點在於,那個原本極有可能會引領天下走向統一之路的卦象,竟也在這番神奇的變動之下,悄無聲息地迴歸到大秦一方。


    早在數年之前,袁天罡便曾親自為大唐推算過一次國運。當時所呈現出來的卦象清晰地表明,天下最終必將歸屬於大唐,但前提卻是需要先曆經大秦、大漢、大晉以及大唐這四個朝代的更迭與變遷。


    基於這樣的結果,袁天罡施展其通天徹地般的神通手段,將後續的大漢、大晉和大唐這三個朝代統一天下的卦象逐一進行了巧妙地改動。


    而今日他之所以再次出手幹預這些卦象,無非就是想要仔細檢查一番,看看經過這麽長時間之後,當初所做出的那些改動是否產生了什麽意想不到的變化,同時也是為了彌補當年所說的那些改動當中或許存在的一些細微缺陷之處。


    ………


    不過,啟並未因此而徹底灰心喪氣。


    在歸途中,他暗自下定決心,就算無法改變所謂的天命,也要拚盡全力去守護好大夏的子民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鄉之修道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笑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笑人生並收藏道鄉之修道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