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奪得王位後,將太子關入大牢,李淵權力被架空,成為太上皇。


    並讓孔子等人辦理學堂,教書育人,傳揚儒家學術。


    李世民(唐太宗)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漸在群雄中脫穎而出。


    然而,他深知單靠武力難以平定天下,還需要更多有才學之士輔佐。


    於是,他派遣心腹之將前往終南山,尋找一位名叫李淳風的高人。


    終南山,群山環繞,雲霧繚繞,宛如仙境。終南草堂就坐落在這片幽靜的山林中,青磚灰瓦,樸素而不失典雅。


    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屋前潺潺流過,溪水映照著堂前的翠竹,更顯得這裏清幽宜人。李淳風正在草堂前的黑漆木桌旁翻閱著一卷《周易》。


    他身著青色長袍,須發已花白,但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


    突然,一陣腳步聲傳來,李淳風抬頭,向來者微微一笑。“淳風先生,在下奉命前來,特請先生出山。”


    來者拱手行禮,此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將尉遲恭。他身材魁梧,麵容嚴肅,雙眼透出堅定的神情。


    李淳風放下書卷,眯著眼睛端詳了尉遲恭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閣下前來,必有要事,不妨直言。”


    尉遲恭神色恭敬,卻帶著不容拒絕的堅定:“先生賢達,我主唐王久聞大名,特命我來恭迎先生出山,助我大唐一統江山。”


    “統一江山,談何容易。”李淳風輕歎一聲,目光望向不遠處的青山綠水,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影子。


    他站起身來,走到溪邊,俯身捧起一把清泉,灑在臉上。


    冰涼的泉水沁人心脾,讓他思緒更為清晰。


    尉遲恭見狀,進一步催促:“先生,唐王求賢若渴,還望先生憐我大唐天下蒼生,出山力挽狂瀾。”


    李淳風沉默半晌,緩緩轉身:“我本隱居以求寧靜,奈何世道無常。若為天下蒼生出山,雖千萬人吾往矣。”


    此時的太陽已經高高掛在天空,陽光灑在兩人身上,為這決定曆史的時刻增添了幾分神聖感。


    李淳風迴首望向終南草堂,心中百感交集。他轉身對著尉遲恭道:“請閣下稍候,容我收拾一下。”


    進入草堂內,李淳風簡單收拾了幾卷書籍和幾件換洗衣物,揮手告別草堂,隨尉遲恭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路途。


    途中,尉遲恭對李淳風頗為照顧,兩人也逐漸熟絡。“李先生,唐王為人胸懷大誌,且禮賢下士,必會重用先生這樣的人才。”


    尉遲恭誠懇地說道。


    “願如此吧。”


    李淳風微微一笑,但心底仍存幾分顧慮。


    李淳風與尉遲恭終於抵達了長安城。長安城牆巍峨,氣勢恢宏,城門口車馬來往,熱鬧非凡。


    長街上人流熙攘,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街頭巷尾洋溢著一股繁榮的氣息。


    李淳風騎著一匹青驄馬,跟隨著尉遲恭穿過繁華的街道,一路來到了李世民處理政務的甘露殿。


    當他踏上殿階時,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闊別已久的使命感。


    一個時代或個人的命運,都將在這裏發生巨大的轉折。


    進入甘露殿內,李淳風見到了那位年輕而銳氣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身著龍袍,神態威嚴,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堅定和自信。


    李世民看到李淳風,立即起身相迎,目光謙遜而熱情,仿佛老朋友之間的會麵。


    “李先生,朕久聞大名,今日得見真是幸事,盼先生助朕一臂之力。”


    李世民微笑著,聲音中透出無比的誠摯。李淳風連聲稱不敢當,拱手迴禮:


    “在下不過一介書生,不敢稱能,但願意為陛下盡一份微薄之力。”


    二人隨即落座,李世民招唿左右奉上香茗,屋內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李世民直言不諱地向李淳風詢問了一些關於治國之道的難題,李淳風則結合自身的學識與見地,一一解答,令李世民不時點頭稱讚。


    “先生所言,真乃醍醐灌頂。”李世民感歎道,


    “今後若有先生在側,朕感覺如虎添翼。”


    此時,一位身穿盔甲的壯碩男子步入殿內,正是尉遲恭。他向李世民行了個軍禮:


    “陛下,前線傳來捷報,我軍已攻克敵軍三座城池。”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消息!先生來得正是時候,請一同見證這曆史性的時刻。”


    他轉向李淳風,“這就是朕的心腹愛將尉遲恭,英勇善戰,屢立奇功。”


    尉遲恭向李淳風抱拳行禮:“先生,久聞您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聞名不如見麵。”


    至此,李淳風正式成為了李世民的重要謀士,參與朝廷大政。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李世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誼。每當夜深人靜時,李世民常常會親自到李淳風的住所拜訪,與之徹夜長談。


    一天夜裏,李世民再次來到李淳風的書房。窗外月光皎潔,院中蟲鳴陣陣。兩人對坐在案前,一盞茶氤氳著淡淡的煙氣。


    “李先生,朕知道您心懷天下蒼生,定不會吝賜教。”李世民真誠地說,眼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期許和擔憂。


    李淳風端起茶碗,細細品味了一口清香四溢的茶湯,緩緩道:“陛下仁德廣布,必能使天下歸心。但治國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宮內的氣氛也因一封密報而變得緊張起來。


    李世民緊急召集心腹大臣及李淳風至甘露殿議事。


    李淳風走進甘露殿時,察覺到氣氛的凝重。


    大殿中央站立的是李世民的主要武將和謀士,每個人臉上都布滿了憂慮和緊張。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神情莊重,劍眉緊鎖。


    “各位大臣,幽州節度使趙括才有異動,密報言辭確鑿,朕需要你們的意見。”


    李世民沉聲道,聲音中透出難掩的憤怒和焦慮。李淳風站在一旁默默觀察,心頭一緊。


    幽州節度使趙括才本是李世民信任的重臣,掌管一方兵權,如今密報顯示其可能有反叛之意,這對新興的唐朝無疑是重大威脅。


    “陛下,趙括才手持重兵,若真有異心,恐怕局勢不容樂觀。”


    尉遲恭首先開口,臉色凝重。


    “不錯,幽州靠近邊疆,若生變故,外敵趁勢進攻,內外夾攻之下,形勢會更加危急。”


    長孫無忌補充道。李世民點頭示意,目光轉向李淳風:


    “李先生,您怎麽看?”李淳風略微沉思,隨後淡定迴應:


    “陛下,此事確實非同小可。依在下之見,首先要穩住幽州的局勢,不能讓其有喘息之機。


    其次,有必要盡快查明真實情況,若趙括才果真有異心,應迅速采取行動。”


    這時,一直沉默的杜如晦突然開口:


    “李先生說得有理,但我們不能輕易動用兵力,以免打草驚蛇。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李世民眉頭緊鎖,仔細權衡大家的意見。他明白,這是一個微妙時刻,一步錯即可導致全盤皆輸。


    “可是,如果趙括才已經心生反叛,拖延隻會失去更多機會。”


    他低聲自語。李淳風看出李世民內心的掙紮,進一步建議:


    “陛下,依臣之見,可先采取政治手段,安撫幽州上下。同時派出可靠之人秘密調查此事。若確有必要,再采取軍事行動不遲。”


    李世民深思良久,最終下定決心:


    “好,就依李先生所言。尉遲恭,你負責暗中調查事宜;長孫無忌,你準備一份安撫幽州的詔書。務必確保此事穩妥進行。”


    眾人領命而去,大殿內隻剩下李世民和李淳風。李世民走到李淳風身邊,輕聲說道:


    “李先生,朕知道你心懷天下萬民,此事請你多多費心。”


    李淳風微微躬身:“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全力,協助陛下化解這場危機。”


    從李世民的態度中,李淳風感受到了極大的信任與壓力。他明白,當前的政局動蕩不安,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在這場權力與利益的較量中,稍有不慎便會落入萬劫不複之地。走出甘露殿,秋風瑟瑟,李淳風的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


    ……


    在另一邊大秦,嬴異人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殿內的文武百官。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


    “朕問你們,近年來為何我大秦屢戰屢敗?先是趙國,後是楚國,如今連魏國也敢與我為敵!”


    大殿內一片寂靜,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嚴肅討論,稍有不慎就可能觸怒龍顏。終於,一位年邁的老將軍站了出來,他是秦國的老將王翦。


    隻見他緩緩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息怒。微臣鬥膽進言,近年來我軍之所以屢遭挫敗,並非將士不勇、兵器不利之故。”


    “哦?”嬴異人眉頭一挑,顯然對王翦的迴答產生了興趣,


    “那你倒是說說看,究竟是何原因?”


    王翦深吸一口氣,繼續道:“其一,各國之間聯盟日益緊密,共同對抗我國之勢已成定局;其二,我國雖強但亦非無敵,長期征戰導致國力消耗巨大;其三,則是內部問題——朝堂之上貪腐之風盛行,地方官員橫征暴斂,民心漸失……”


    隨著王翦一條條分析下來,整個大殿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起來。


    其他大臣們或低頭沉思,或麵露憂色,顯然都被這番話觸動了心弦。


    聽完之後,嬴異人沉默良久,最終重重地歎了口氣:“唉……王老將軍所言極是。看來要想改變現狀,還需從根本做起啊。”


    然後又一名探子來報:\"東邊有一國崛起了,稱為大唐,領導者叫李世民\"


    嬴異人聽到這個消息,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與警惕。“大唐?李世民?此國從未聽聞,竟能悄然崛起。”他喃喃自語道。


    隨後,嬴異人立刻召集謀士商議對策。謀士李斯站出來說: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先整頓國內,正如王老將軍所言,清除朝堂貪腐,安撫百姓。唯有本國根基穩固,方能應對他國威脅。至於大唐,可先派人前去探查虛實,了解其兵力、國情等情況。”


    嬴異人點頭稱是,


    “就依愛卿之言。傳朕旨意,命趙高負責徹查貪汙官員,務必嚴懲不貸。另外,派遣最得力的探子潛入大唐,速將情報帶迴。”


    數日後,探子迴報,稱大唐繁榮昌盛,李世民廣納賢才,軍隊紀律嚴明且裝備精良。


    嬴異人心中憂慮更甚,深知這是一個強勁的對手。此時,年輕將領白起主動請纓:


    “陛下,末將願率一軍前往邊境,加強防禦,同時觀察大唐動向。若其有異動,也好及時應對。”


    嬴異人同意了白起的請求,望著遠方,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重振大秦雄風。


    ……


    魏國境內,軍營帳篷裏麵。


    曹操看著地圖,感慨萬千,如今整個泱泱大國上有十五多個國家,分別是戰國七雄、亂世三國、遠古三朝、繁華大唐,還有漢末的一些小國等。


    北方有突厥,南方有匈奴,沿海地區倭寇猖獗,更有吐蕃在西南虎視眈眈。


    大唐最新的勢力崛起了,這讓曹操不禁想起了當初自己偷襲李世民的情景。


    帳篷外麵走進來一個人,長相清秀,身材高挑,手裏提著一壺酒。


    曹操激動地朝外麵走了過來,關心地詢問道:


    “奉孝,你最近身體不適,就不要出來了。”


    郭嘉微微一笑,擺了擺手,說道:


    “主公不必擔心,我這點小病不足掛齒。再說,眼下局勢緊張,我怎能安心養病?”


    曹操歎了口氣,指著地圖上的各國勢力,說道:


    “看看這些國家,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大唐,最近勢頭正猛,我們該如何應對?”


    郭嘉走到地圖前,仔細看了看,沉思片刻後說道:


    “主公,依我之見,我們應該先穩住內部,加強防禦。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各國,探聽虛實,尋找盟友。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讓大唐一家獨大。”


    曹操點了點頭,讚許地說道:


    “奉孝所言極是。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才來輔佐才行啊。”


    這時,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侍衛進來稟報:


    “主公,荀彧先生求見。”


    曹操眼睛一亮,急忙說道:


    “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荀彧走進帳篷,向曹操行禮道:“主公,我有一事相商。”


    曹操示意他坐下,問道:“文若有何高見?”


    荀彧沉吟道:


    “主公,當前局勢複雜,我們需要一個更加長遠的規劃。我認為,我們可以聯合一些弱小的國家,共同對抗強大的敵人。同時,加強自身的經濟建設和軍事訓練,提高綜合實力。”


    郭嘉補充道:“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分化敵人的聯盟,削弱他們的力量。”


    曹操聽罷,拍案而起,興奮地說道:“好!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去辦!我們要讓這些國家知道,魏國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鄉之修道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笑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笑人生並收藏道鄉之修道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