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台下不止有各國代表,其他諸子百家的人進行爭辯,一點一點的晉級參賽。


    當然,各位代表也必須要進行晉級。


    銅雀台上,紂王說


    “不知曹某人安排的主持人是誰”


    曹操說


    \"是我最後一個兒子,曹植”


    其他諸侯王紛紛討論的“你說他就是寫洛神賦的”


    紂王聽聞曹操的話,眉頭微挑,露出一絲好奇的神色。


    他緩緩道:“哦?原來是曹植公子,能寫出《洛神賦》這般傳世之作的人,果然非同一般。”


    其他諸侯王也紛紛點頭附和,有的讚歎道:


    “曹植公子的文采真是令人欽佩啊!那《洛神賦》我等也曾拜讀,實在是妙不可言。”


    有的則表示:“能在此見到如此才子,真是不虛此行。”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曹植邁步走上前來,向紂王和其他諸侯王行禮道:


    “各位國君過譽了,曹植不過是一介書生,今日能主持這場盛會,實感榮幸。”


    他的話語謙遜而得體,既展現了他的風度,又表達了對各國代表的尊重。


    紂王看著曹植,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笑道:“曹植公子不必謙虛,你的才華早已傳遍天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曹植微微一笑,迴應道:“紂王謬讚了。今日我們齊聚一堂,是為了共同探討治國之道,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希望各位國君能夠暢所欲言,共同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隨著曹植的話音落下,銅雀台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起來。


    唐王李世民,別讓曹植在自己身旁來有話跟他說


    王羲之並開口說道


    \"曹植公子,唐王有請”


    曹子建走了過來


    見李世明悄悄的在他耳朵裏說著


    \"不知曹植兄可有參賽名單\"


    曹植聞言,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份精致的竹簡,遞給李世民。他低聲說道:


    “唐王殿下,這是參賽名單,上麵詳細記錄了各國代表及諸子百家學者的姓名與背景。”


    李世民接過竹簡,目光迅速掃過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心中暗自點頭。


    他對曹植的細致和周到感到滿意,同時也對即將開始的辯論賽充滿了期待。


    “曹植兄,這份名單整理得極為詳盡,看來你對此次盛會也是煞費苦心啊。”李世民讚歎道。


    曹植謙遜地迴應:“唐王殿下過譽了,這不過是臣應盡的職責。臣相信,通過這場辯論賽,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國的文化和政治理念,為未來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點頭表示讚同,隨後他站起身來,向在場的所有人宣布:


    “各位國君、各位學者,今日我們齊聚一堂,是為了共同探討治國之道,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友誼。現在,我宣布銅雀台上的辯論賽正式開始!”


    各國代表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而曹植則以其敏銳的思維和出色的口才,巧妙地引導著討論的方向,使得這場盛會充滿了智慧與激情。


    銅雀台下的辯論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國代表和未成為各國代表的人,諸子百家的學者們紛紛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他們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展開激烈的討論,試圖通過辯論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曹植作為主持人,他不僅要引導辯論的方向,還要確保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他時而提問,時而點評,時而引導大家深入探討某個問題。


    他的言辭犀利而又不失風度,贏得了在場眾人的尊重和讚賞。隨著辯論的深入,各國代表逐漸展現出各自的特色和優勢。


    楚國的代表屈原以其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對國家事務的獨到見解脫穎而出;


    秦國的代表則以其嚴謹的邏輯和強大的說服力讓人印象深刻;


    齊國的代表則以其廣博的知識和靈活的思維贏得了眾人的青睞。


    而諸子百家的學者們也不甘示弱,他們或引用經典,或提出新穎的觀點,試圖在這場智慧的較量中占據一席之地。


    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無為而治、儒家的仁政民本等思想都在辯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碰撞。


    晉級賽當日,銅雀台周圍圍滿了觀眾,眾人翹首以待這更為精彩的對決。曹植依然氣定神閑地站於台中,宣布比賽規則。


    這一次的辯題更加複雜深奧,涉及治國理念與民生百態的平衡。


    屈原率先開口,他聲音激昂,如江水滔滔不絕,闡述楚國以文治推動民生發展的理念。


    秦國代表則沉穩應對,以秦國律法嚴明為例,論證法治才是保障民生的根基。齊國代表卻另辟蹊徑,大談教育對於提升國民素質從而影響治國和民生的重要性。


    諸子百家的學者們也各顯神通。墨家學者強調平等互助對社會和諧的作用,道家學者主張順應自然規律讓百姓休養生息,儒家學者則力主道德教化在治國中的關鍵意義。


    曹植認真傾聽每個人的發言,不時露出讚許的神情。


    然而就在辯論漸入高潮之時,台下突然傳來一陣喧嘩。


    原來是一位年輕書生,他聲稱有與眾不同的觀點要表達,這個意外之人的闖入將會給這場晉級賽帶來怎樣意想不到的變數呢?


    最終,經過數輪激烈的辯論,幾位表現最為出色的代表和學者脫穎而出,他們將進入下一輪的晉級賽。


    曹植麵帶微笑,作為主持人站在銅雀台中央旁,他那儒雅的氣質和自信的神態吸引著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隻見他輕輕抬起手,示意台下喧鬧的觀眾們安靜下來。


    隨後,曹植將目光轉向了那位年輕的書生,眼中透露出一絲期待與鼓勵。


    他微笑著對書生說道:“好啦,既然如此,那就請上台來,讓我們一起聽聽您對於‘君民並耕’這一話題的高見吧。”


    聽到曹植的邀請,書生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


    他邁著穩健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舞台。


    每走一步,都仿佛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當他終於踏上舞台時,先是向著台下的眾人拱手作揖,展現出他謙遜有禮的一麵。


    緊接著,書生挺直身子,清了清嗓子,然後以洪亮而又清晰的聲音開口說道:


    “諸位所言皆不無道理,但依在下之見,治國理政與民眾生計實非僅可從單一方麵考量。


    需因應不同之情形,靈活處置方為上策。譬如邊境之地,局勢複雜多變,外有強敵環伺,內則民心浮動。


    於此等關鍵區域,律法務必嚴苛,方能確保國家之安全無虞,亦能護佑百姓之安寧生活;


    然若論及文化昌盛之所,則應以仁德道義感化眾人。蓋因此地文風鼎盛,民眾多知書達理,以德化人更易深入人心,從而引導社會風尚向善向好。”


    他這一番話,可把大家都驚到了。有人直搖頭,覺得這跟各家一直堅持的理念不一樣;但也有人開始思考,覺得好像有點道理。


    孟子與陳相的這場激烈辯論即將拉開帷幕,現場氣氛緊張而凝重。


    隻見孟子麵色肅穆,神情莊重,他那雙深邃的眼眸緊緊盯著陳相,義正言辭地說道:


    “身為一國之君,那可是天下百姓的榜樣呢,怎麽能放下那高貴的身子,跑去跟普通百姓一起在田裏勞作呢?


    君主應該推行仁德之政,自己帶頭給民眾做個好榜樣,這樣才能讓國家繁榮富強、長治久安哦。”


    孟子話剛說完,陳相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反駁道:


    “要是君主對老百姓的苦難一點都不了解,那還怎麽去治理他們呢?


    隻有君主自己親自去種地,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明白老百姓的難處,然後製定出有用的政策法規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啊!”


    孟子聽了皺起了眉頭,然後大聲說道:


    “嘿,君主可是掌控全局的人呢。雖然不需要什麽事情都自己去做,但得招攬很多有才能的人,用他們的見識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要是君主隻知道埋頭種地,那國家的大事誰來策劃?禮儀教化誰來推行?國防的事情誰來負責?”


    陳相可不服氣,往前走了一步說:“有才能的人當然很重要啦,但是君主如果沒有親身感受,怎麽知道那些有才能的人說的話是不是真的呢?就像空中的樓閣一樣,沒有紮實的根基。親自去種地,可不是不管理國家,而是更深入地了解大家需要什麽呢。””


    此時人群中議論紛紛,有人偏向孟子,覺得治國理政本就分工明確;


    也有人傾向陳相,認為親身體驗才不會紙上談兵。


    兩人有爭辯了一會兒,銅雀台上大商紂王,緊張的看著台下,詢問到曹操感覺誰會贏。


    曹操摸著胡須,沉吟片刻後說道:“這二人各執一詞,難分高下。不過吾以為,治國之道,二者需兼有之。君主既要廣納賢才,亦不可全然不知民間疾苦。”


    紂王道:“君此言甚是有趣,然今日必得分出勝負。”


    這時孟子提高了聲音:“若君主忙於耕種,無暇顧及朝堂之事,遇外敵入侵,豈非要延誤戰機?”


    陳相則迴應:“但不知民生,所定策略恐多有偏差。”


    隻見那舞台之上,風度翩翩、氣宇軒昂的主持人曹植輕抬雙手,麵帶微笑地說道:


    “兩位兄台,請先暫停一下你們激烈的辯論吧!接下來,將輪到我們尊貴的 15 位國君開始行使他們手中神聖的選票權利,來決定誰能成功晉級下一輪。”


    台下眾人皆屏息以待,氣氛緊張而又充滿期待。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投票環節終於結束了。工作人員迅速統計著票數,並將最終結果呈現在了大家麵前。


    令人驚訝的是,票數竟然出現了平局——7 比 7 的比分讓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就在這時,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尚未投票的大唐之國君。他手中的那一票,此刻顯得尤為關鍵。


    在全場觀眾熾熱的注視下,大唐之國君緩緩站起身來,他的目光堅定且睿智。


    隻見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手中寶貴的一票投向了孟子。瞬間,現場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唿聲。


    此時,主持人曹植再次走上台前,他用激昂而洪亮的聲音向在場的每一個人鄭重宣布:


    “經過一番精彩絕倫的角逐以及各位國君的慎重選擇,最終,孟子成功晉級!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祝賀他!”


    整個場麵頓時沸騰起來,歡唿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紂王麵色陰沉地開口說道:“想不到啊!我堂堂大商竟然會敗給了那大唐!”


    得知結果,大周的周武王便放聲大笑起來,言語中充滿了嘲諷之意:“哈哈哈哈哈,紂王兄啊,看來你的代表實在不怎麽樣啊,區區一個小小的大唐,就能輕易將你的代表擊敗啦!”


    一旁的夏禹也跟著附和道:“就是就是,紂王你做事能不能靠譜一點兒啊?我原本還期待著讓我家的代表與你家一較高下呢,隻可惜現在你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咯!”


    這時,坐在另一邊的唐太宗李世民則微笑著說道:“武王、禹王二位莫要如此說嘛,此次孟子能夠取勝,純屬僥幸罷了,還望紂王兄不要計較才好呀。”


    然而,此時的紂王早已氣得臉色鐵青,但又不好當場發作,隻得悄悄地向身旁的聞太師下達命令:


    “待這場比賽結束之後,立刻派人將那孟子帶迴大商來......”


    心中暗自思忖著,這兩個可惡的老對手,總是想看自己出醜丟人。


    而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孟子已然穩步走上台去。


    隻見他先朝著四麵八方恭敬地行了個禮,表示謝意。


    隨後,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大周和夏朝的君王們,眼神之中雖帶著溫和之色,但其中所蘊含的氣勢卻是不容任何人小覷。緊接著,孟子沉穩有力地開口說道:


    “今日能承蒙諸位君子的厚愛,使得在下有幸得以晉級,實乃孟子之榮幸。不過,依在下之見,這可不單單隻是一場普通的競賽那麽簡單,它更像是一條促進不同思想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道路啊。”


    紂王冷哼一聲,麵露不屑之色,“哼!休要在此處假惺惺地說教!本王豈會不知這些道理?”他那威嚴的目光掃過在場之人,仿佛能穿透人心一般。


    然而,孟子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麵色從容,語氣平和地迴應道:


    “大王此言差矣。大商此次雖是失利,但不可否認其治國之道仍有諸多可取之處,譬如商業發展之理念便值得我等深入探討與學習。


    吾輩應當以開放之心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而非僅僅計較一時之勝負得失啊。”


    就在此時,曹植微微一笑,優雅地接過了話頭,


    “孟先生所言甚是有理,此正是吾等今日舉辦這場盛會之宗旨所在呀。”他那雙明亮的眼眸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令人不禁為之側目。


    眾人聞聽此言,有的微微頷首,表示讚同;有的則眉頭緊皺,似乎對這番言論心存疑慮;還有的依舊滿臉不服氣,嘴裏嘟囔著些什麽。不過無論如何,原本緊張激烈的氣氛倒是因此而緩和了不少。


    稍作停頓之後,曹植再次開口說道:“諸位請想,君主與百姓之間雖職責各異,但歸根結底,二者之心理應相通。君主當視百姓如同己出之子嗣,關愛嗬護有加;百姓亦應將君主視作父兄長輩,尊崇敬愛不二。如此一來,無論采用何種治理之法,其終極目標皆在於令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美滿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鄉之修道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笑人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笑人生並收藏道鄉之修道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