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十是第一次去占山縣,過去曾想過來縣城看看,但都是一種奢望,能省一塊錢就是一塊錢,全部花在學費和生活費、作業、筆墨中去了。
今天去占山縣,是因為要體檢和報專業。
從鹿山鄉要經過九鎮、牛過河,一路上許多人都昏昏欲睡,王學十則不,他一路好奇地看外麵的風景。他第一次看到從牛過河大橋奔馳而來的火車,火車曾是一種概念,今日得以親眼見到,這火車力氣真大,可以拉三十節車廂。
城市繁華幹淨,大街兩邊是高樓,比鹿山鄉街的房子還高,一排排電杆上掛著路燈,一排排青枝綠葉的樹讓這城裏多了許多生機。許許多多的房子前麵有電線杆,上麵掛滿電線與電話線。一條河穿城而過,站在橋上,感覺這河水不是往下流而是往上流的,可能是落差與風吹起了波浪,視覺造成的。
縣城特別熱鬧,特別是農貿市場,給王學十的感覺是這裏天天趕集。這裏商店多、小吃多、貨物多、房子多,廣場麵積大,這城市的氣魄和繁華讓王學十開了眼界。
另一道風景,讓王學十增添了一些愁容,兩種穿著明顯不同的人混合交錯著,一種是整潔時尚,花花綠綠的喇叭褲、長頭發;一種是破舊褪色,一身上下綴滿補丁的人群,他們是農民。這些補丁人帶著焦慮與彷徨,徘徊在人群之中,王學十認為自己也是補丁人群的一員。縣城裏偶爾能看到幾間瓦房、草房,也有趕著馬車,拉著黑木炭和一些幹枯的樹枝在街上叫賣著,有飛奔而過的吉普車,320國道上來往的汽車。
總之,一眼看去,富有和貧窮對照著,這裏的繁華與破落融合著。畢竟還是富有繁華占了上風,這是占山縣留給王學十最初的印象。
父親王治山曾有一個城市的朋友,中午,父親帶著王學十去那個朋友的單位,想到那裏找頓飯吃。
李家明就是父親的朋友,他是縣檢察院的工作人員,他們是在飛燕村認識的。那個時候李同誌是下鄉工作隊的一員,來飛燕村落實包產到戶的政策是否徹底,是否公平。那時父親招待李同誌一頓飯,吃飯後李同誌悄悄地往碗底下麵壓著五毛錢,他喜歡小蜂蜜,王治山就送他一箱蜂子,教他蜂毒療法。
檢察院在縣城中央的山頭上,這是縣城中心,四周都是房屋與街道。站在山頂,方圓幾公裏的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天很藍,城市周圍的空氣是透明的。山頂的右邊是一排排瓦房,有一間稍大的房子的前麵寫著“占山縣檢察院”。
父親敲開一間辦公室問道:“請問,李家明,李同誌是不是在這裏上班?”
一個婦人說:“是的,有,有這樣的同誌,家明,家明,有人找你。”
李同誌從裏麵的屋子走出來問:“有什麽事嗎?”
“李同誌,我是鹿山鄉飛燕村的,你不記得啦,我送你的小蜜蜂好養嗎?”
“哎呦,想起了,你叫王、王、王什麽?”李同誌摸著腦袋。
王治山補充道:“王治山。”
李家明:“對對對,想起來了,我們六七年沒見了,今天怎麽有空來這裏?”
“我兒子王學十考取中專,來城裏體檢和報專業。”
“你好,老王,恭喜你了,占山縣一年就十幾個中專生不容易呀,那個小夥子是你兒子吧。”
“是的,王學十,叫叔叔。”
王學十說:“李叔叔好。”
“好、好,人才啊人才,看起來還小呀。”
“不小了,也有14歲了。”
“走,到我家吃頓飯,你小子以後是國家幹部了。”父親王治山最喜歡別人說他兒子是國家幹部,幹部就端著鐵飯碗,是吃皇糧的,身份就不一樣了,作為老子能養到這樣的一個人真是件多麽令人安慰的事。
飯後,王學十提出個要求:“爹,我從小學以來沒有照過相,今天要破費一次,我想照個相作紀念,我們初三畢業了,沒有照相,大家窮,我班裏打架的同學相互之間都不想在一起合影,這個是很遺憾的,連個畢業照都沒有。”
李家明同誌說:“這娃說得對,老王,我帶你去縣照相館,這娃提的要求一點都不高,我出錢讓你照吧。”
王治山說:“在你家吃飯就滿意了,照相錢我是有的。”
李同誌說:“走,這就去,下午你們還得體檢和報誌願,就是報專業,王學十的衣服舊了,穿上叔叔的衣服,工作服,檢察院的工作服,穿著威風,精神十足,留個紀念。”
占山縣照相館就在電影院旁邊,這是縣城中唯一一家,而且是全縣範圍內唯一一家,是國營的照相館。照相原理初中學過,怎麽洗出來的,就不知道了。來照相的人不多,偶爾有老有少的,他當時想:他們可能和我一樣,都想保留住一段往事,一段迴憶。
李同誌的衣服穿在王學十的身上,也不知道好不好看,比起他的補丁衣服是好多了。王學十像是套在衣服裏,腦袋上麵的盤盤帽子幾次掉下來,是因為他發育的還是跟不上帽子的大小,他不是戴帽子,是用頭頂著。檢察院工作人員的帽子,除了頂部有點踏實感,四周都是空空蕩蕩的。
照相館的師傅說:“來,笑一個。”
王學十根本不敢笑,他怕笑了,帽子會掉下來,為了要配合攝影師勉強地笑了,隻是臉部勉強組合一下,他也不知道笑了沒有,總之他沒有開懷大笑。
這種照相怎麽這麽別扭和痛苦,自己像上了審判台一樣,眼睛直盯著前方,刺眼的閃光燈讓人有些眩暈,照成什麽樣子連他都不知道,心裏不滿意,一點自信都沒有。
王學十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這張照片,一看,現在的他很誇張地笑了,自己給自己安慰,還行,不像個檢察官,反而像受了刺激,演了一場生活小品。
在等照相的這個小時裏,李同誌去午休了,他下午還要上班。
占山縣人民醫院是在一個下坡處。門口有一個國道,來往著省內省外的車輛。
王學十和父親走進縣醫院。在醫院大廳一張桌子後麵,有位醫生坐在那兒了,他鼻孔處正冒著兩股白煙,煙霧包圍著他,在桌子上擺滿許許多多的香煙,這些香煙都是各位家長遞的。
在桌子上麵寫著一個牌子:中專學生體檢處。
桌子的前麵已排了十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家長在他們身邊,踱來踱去,看得出他們的臉上寫著不確定性的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體檢時不合格。
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那醫生念了學生的編號,然後讓學生本人說名字,才看證明和糧食關係,每個學生又填一張體檢表。
他們被帶到檢驗科,每個人要抽一管血。輪到王學十了,一個十分漂亮但麵無表情的檢驗師命令道:“把袖子往上褪。”
王學十把袖子往上拉,她用膠皮管紮緊他的左手,她用粉嫩而冰涼的小手掌敲打他的手肘處,受了刺激,血管怒張著。他的手變得有些麻木,檢驗師是用焦黃的東西在血管處從裏往外地擦,然後又用白色的帶著濃烈白酒味的棉球把焦黃色褪去一些色彩。她咬著牙咬著腮幫,拿著十毫升七號注射器,很快速地殺進他的血管,他“啊”的一聲驚叫了,她麵無表情地邪歪邪歪地翻著眼睛看著他,他說:“手變了麻,麻木了,麻木了,腦子暈了。”
她輕蔑地說:“還男子漢呢,這點罪都受不了,還這麽嬌氣。”
王學十說:“醫生,我暈血,我見到血就恐慌,見到這血,我就想起殺我家豬的那個殺豬匠,他也會像你一樣,殺豬時也會咬一下牙關幫子的。”
她噗嗤一笑,便使勁地抽血,深紅色的血裝滿一個大個注射器,她解開橡皮管,叫他按住幹棉球,她說:“我是白衣天使,你要把我當做殺豬匠也可以。”
王學十問:“醫生,抽血查些什麽?”
檢驗師說:“傳染病。”
王學十說:“我沒病。”
檢驗師說:“你說了不算,我說了算。”
王學十跺跺腳退了出來,他問父親:“爹,這麽多血,要我吃多少口糧才補得起來。那女醫生比吸血鬼厲害,還說自己是白衣天使,天使是愛與嗬護。”
“沒事,最多一碗糖水就補迴來了。”
王學十來到內科,內科醫生聽了他的心肺,接下來就測量血壓。他看到血壓表裏的雲灰色的柱子,起起落落的,王學十看到醫生在內科欄裏寫“正常”兩個字,然後接上一個甲骨文式的簽名。
在眼科,一個大夫問:“色盲是什麽意思?”
王學十說:“文盲,不懂文化,色盲就是不懂顏色。”
“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大夫笑嗬嗬說。
王學十以為是檢驗他的智商,認為正常了,他就要走開,這大夫說:“等等。”
王學十聽到後嚇了一跳,首先想到自己不正常了。大夫拿了一個花裏胡哨的畫來考他。
“這是什麽?”
“羊。”
“這是什麽?”
“牛。”
“這是什麽?”
“一條小魚和一隻雞。”
王學十覺得十分可笑,這是一年級的看圖識字,是低估了他的智商,他憨笑著:“能不能來點高智商的?”
“行,你聽聽我在說什麽?”大夫說。
大夫離王學十兩三米開外,就在那裏小聲說:“北京,上海。”
“你以為我聽力有問題,北京,上海,這個太簡單了。”
大夫說:“行,你用這個勺子攔住一隻眼睛,我再玩個高智商的。”
大夫在很遠處用一根收音機的天線指著“m”字樣,問王學十:“開口是在左還是在右,在上還是在下?”
王學十說:“下邊,在最下邊,最小的那行我都看得清。”
大夫:“遠視眼。打靶可能很準。”
“我在家能看到馬蜂飛到老遠的地方,五米內的蚊子,我都能分得清公母。”
大夫說:“行行行,你合格。”
“才合格,應該是優秀嘛。”
“同學,體檢隻管合格與正常,不合格或不正常,不是優秀與不優秀的道理。”大夫說。
在x光室照片後就讓王學十出去,也不知道合不合格,接著喊“下一個同學。”
在外科檢查時,男生一個組,女生一個組,他們幾個男生被一男醫生帶到一個房間,裏麵連窗戶都緊閉著,這個醫生說;“我們每年在這裏征兵體檢,檢查很細,對他們的要求比你們的高,他們五大三粗,我看看你們這些人才是什麽模樣,能不能當得了兵,把衣服褲子都脫光了。”
大家就顯得害羞,拘束,在那裏磨蹭半天。
醫生責怪道:“連褲脫褲子的勇氣都沒有,談什麽戀愛進什麽洞房。你們不脫我就寫個不合格。”
聽到這話,他們比強奸犯脫褲子還快。他們赤裸著身子都站成一排。
王學十斜眼向兩邊的男生看看,他們都發育了,那時他隻想看看他與其他人有什麽不同。
外科醫生摸摸一個個的後背脊椎,看看手指頭是否殘缺,看看皮膚有無皮膚病,然後四肢活動情況。
他笑著走到隊伍的前麵,轉過身體說:“壓壓腰我看看,擺擺腿我看看,轉動肩關節,動動髖關節,踝關節,跳一跳······”
他們都做了,醫生笑著說:“你們這些人才,我算是看清了,是讀書的料啊,扛槍打炮你們不行,不是手長就是腳細,好了,在外科,我這關都合格了,恭喜你們。其他的我不敢保證。”
王學十說:“謝謝大夫。”
醫生說:“你好像有點營養不良,個頭小了些。”
王學十:“我初中時,別人吃五兩飯,我隻吃兩三兩,我沒錢吃飯。我才十四歲。”
“就到中專學校裏吃。男生長到25歲就定型了,抓緊機會。”
“謝謝大夫!”
體檢完後,王學十與父親來到教育局填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王治山在那裏,左望右望,就找中醫專業,有些著急:“老師怎麽沒有中醫專業啊?”
老師:“今年沒有,是計劃招生,計劃分配工作,是幹部性質培養。”
王治山:“有沒有醫學有關的專業?”
“有,占山縣今年計劃要兩個醫學類臨床檢驗專業的,就缺兩個名額,防疫站要一個,縣人民醫院檢驗科要一個。”
王治山問:“可惜沒有中醫,這臨床檢驗幹什麽工作?”
“醫院裏的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細菌培養,總之檢查疾病。防疫站傳染病檢查,水質檢查,工廠汙染,疫苗管理,內容多。”
“啊,謝啦!”王治山迴過頭來問。
“學十,你想學什麽專業?”
“看病號脈開方的中醫。”
“現在沒有中醫專業,國家幹部要服從分配的,聽國家號召,現在隻有一項與醫學有關,就是臨床檢驗了。”
王學十沉默了,看得出來他不喜歡這個專業,但又很無奈,他想起要攪屎攪尿的,心頭就惡心。最後父親王治山逼迫著在第一誌願中寫著-東古衛校臨床檢驗。
雖然人生有些遺憾,不是你能選擇的,是社會選擇我們,不是我們選擇社會,隻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那個時期你沒有選擇你感興趣的專業,是很被動的。
王學十也想通了,最初最大的理想是:天天吃白米飯,天天吃那個蒜炒臘肉,天天吃得飽飯,穿暖衣,新衣服,有尊嚴地活著,每個月有工資領,吃是國家皇糧,端的是鐵飯碗,想到這兒就沒有其他多餘的想法,畢竟有人說自己是人才,是國家幹部,終於擺脫了農民的身份。
填報專業後,父親拉著他去車站,要趕最晚的一趟班車迴鹿山鄉,在縣城吃住是要花錢的。
就在王學十和父親準備登車的時候,李同誌匆匆忙忙,驚恐不安、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老王啊,我從醫院找到教育局,他們說你們走了,我才追到這裏,還好終於找到你們了,你兒子的那張照片不能拿迴去,你給我就行了,不是小氣,這裏人多不方便解釋,那衣服牽扯著一樁······”
王治山隻好把照片交給李家明便坐車走了,王治山和王學十都十分不解,後來的2016年才見到李家明,終於解開當年照片的事,在以後的章節中詳細解說。
王學十和父親王治山迴到飛燕村。
有人問:“學十,你報的是什麽學校?”
“東古衛校醫學專業。”
“不錯嘛!以後就是縣醫院的醫生了,以後身上有什麽疾病的就去縣城裏找你看病。王學十,大爹我請你吃飯,一則祝你成為國家幹部,二則你要去讀書了,好久見不著你了。”
王學十不說話,王治山說:“學十就去吧,人家也是一片好意。”
“王治山,你也去,我還有一隻老豬腳去嚐嚐。”
這個按輩分應該叫大爹的人走了。王學十說:“爹,我不想去,你去吧,這人批鬥過我奶和你。”
王治山說:“人家請你,請的是你啊,我是去沾光的,過去批鬥我家,或許人家是生活的需要,他也可能是被迫的,隻要他現在有這種態度就行了,滿天烏雲散了就散了,隻要雲開日才明,過去是孫子,現在當一次大爺,這也是你爹的心理康複的需要啊。”
王學十笑了,王治山也笑了。
王學紅、王學字、王學會提出來也要去吃飯,也想沾沾光。王治山笑著說:“你們沒這個資格,等你們也考上中專,也有人來請你們,用轎子來拾你們去吃飯。不過王學紅永遠無機會了,此生注定修地球,刨土塊過日子。”
一連幾天來,請王學十吃飯的人家多得排隊,無論這一刻有什麽仇恨都可以化解,因為王學十從來不與人吵架,見到什麽人都會主動打招唿,不管對方理不理睬,相逢一笑。這是王學十、王治山一生中最幸福、最心滿意足的時候、最得意的時刻。
王學十問了父親王治山:“明天不能再去吃了。我有種不勞而獲,有種剝削人的感覺,萬一今後再刮一陣什麽歪風邪氣,再來一次階級鬥爭,我和你又要麵對那千手所指,萬人唾罵。”
“娃,不會了,過去的慘痛教訓,人人都懂了,現在的自由和溫飽已經相當的幸福了。誰還想倒行逆施,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會同意的,曆史是人民寫的,大家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今天去占山縣,是因為要體檢和報專業。
從鹿山鄉要經過九鎮、牛過河,一路上許多人都昏昏欲睡,王學十則不,他一路好奇地看外麵的風景。他第一次看到從牛過河大橋奔馳而來的火車,火車曾是一種概念,今日得以親眼見到,這火車力氣真大,可以拉三十節車廂。
城市繁華幹淨,大街兩邊是高樓,比鹿山鄉街的房子還高,一排排電杆上掛著路燈,一排排青枝綠葉的樹讓這城裏多了許多生機。許許多多的房子前麵有電線杆,上麵掛滿電線與電話線。一條河穿城而過,站在橋上,感覺這河水不是往下流而是往上流的,可能是落差與風吹起了波浪,視覺造成的。
縣城特別熱鬧,特別是農貿市場,給王學十的感覺是這裏天天趕集。這裏商店多、小吃多、貨物多、房子多,廣場麵積大,這城市的氣魄和繁華讓王學十開了眼界。
另一道風景,讓王學十增添了一些愁容,兩種穿著明顯不同的人混合交錯著,一種是整潔時尚,花花綠綠的喇叭褲、長頭發;一種是破舊褪色,一身上下綴滿補丁的人群,他們是農民。這些補丁人帶著焦慮與彷徨,徘徊在人群之中,王學十認為自己也是補丁人群的一員。縣城裏偶爾能看到幾間瓦房、草房,也有趕著馬車,拉著黑木炭和一些幹枯的樹枝在街上叫賣著,有飛奔而過的吉普車,320國道上來往的汽車。
總之,一眼看去,富有和貧窮對照著,這裏的繁華與破落融合著。畢竟還是富有繁華占了上風,這是占山縣留給王學十最初的印象。
父親王治山曾有一個城市的朋友,中午,父親帶著王學十去那個朋友的單位,想到那裏找頓飯吃。
李家明就是父親的朋友,他是縣檢察院的工作人員,他們是在飛燕村認識的。那個時候李同誌是下鄉工作隊的一員,來飛燕村落實包產到戶的政策是否徹底,是否公平。那時父親招待李同誌一頓飯,吃飯後李同誌悄悄地往碗底下麵壓著五毛錢,他喜歡小蜂蜜,王治山就送他一箱蜂子,教他蜂毒療法。
檢察院在縣城中央的山頭上,這是縣城中心,四周都是房屋與街道。站在山頂,方圓幾公裏的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天很藍,城市周圍的空氣是透明的。山頂的右邊是一排排瓦房,有一間稍大的房子的前麵寫著“占山縣檢察院”。
父親敲開一間辦公室問道:“請問,李家明,李同誌是不是在這裏上班?”
一個婦人說:“是的,有,有這樣的同誌,家明,家明,有人找你。”
李同誌從裏麵的屋子走出來問:“有什麽事嗎?”
“李同誌,我是鹿山鄉飛燕村的,你不記得啦,我送你的小蜜蜂好養嗎?”
“哎呦,想起了,你叫王、王、王什麽?”李同誌摸著腦袋。
王治山補充道:“王治山。”
李家明:“對對對,想起來了,我們六七年沒見了,今天怎麽有空來這裏?”
“我兒子王學十考取中專,來城裏體檢和報專業。”
“你好,老王,恭喜你了,占山縣一年就十幾個中專生不容易呀,那個小夥子是你兒子吧。”
“是的,王學十,叫叔叔。”
王學十說:“李叔叔好。”
“好、好,人才啊人才,看起來還小呀。”
“不小了,也有14歲了。”
“走,到我家吃頓飯,你小子以後是國家幹部了。”父親王治山最喜歡別人說他兒子是國家幹部,幹部就端著鐵飯碗,是吃皇糧的,身份就不一樣了,作為老子能養到這樣的一個人真是件多麽令人安慰的事。
飯後,王學十提出個要求:“爹,我從小學以來沒有照過相,今天要破費一次,我想照個相作紀念,我們初三畢業了,沒有照相,大家窮,我班裏打架的同學相互之間都不想在一起合影,這個是很遺憾的,連個畢業照都沒有。”
李家明同誌說:“這娃說得對,老王,我帶你去縣照相館,這娃提的要求一點都不高,我出錢讓你照吧。”
王治山說:“在你家吃飯就滿意了,照相錢我是有的。”
李同誌說:“走,這就去,下午你們還得體檢和報誌願,就是報專業,王學十的衣服舊了,穿上叔叔的衣服,工作服,檢察院的工作服,穿著威風,精神十足,留個紀念。”
占山縣照相館就在電影院旁邊,這是縣城中唯一一家,而且是全縣範圍內唯一一家,是國營的照相館。照相原理初中學過,怎麽洗出來的,就不知道了。來照相的人不多,偶爾有老有少的,他當時想:他們可能和我一樣,都想保留住一段往事,一段迴憶。
李同誌的衣服穿在王學十的身上,也不知道好不好看,比起他的補丁衣服是好多了。王學十像是套在衣服裏,腦袋上麵的盤盤帽子幾次掉下來,是因為他發育的還是跟不上帽子的大小,他不是戴帽子,是用頭頂著。檢察院工作人員的帽子,除了頂部有點踏實感,四周都是空空蕩蕩的。
照相館的師傅說:“來,笑一個。”
王學十根本不敢笑,他怕笑了,帽子會掉下來,為了要配合攝影師勉強地笑了,隻是臉部勉強組合一下,他也不知道笑了沒有,總之他沒有開懷大笑。
這種照相怎麽這麽別扭和痛苦,自己像上了審判台一樣,眼睛直盯著前方,刺眼的閃光燈讓人有些眩暈,照成什麽樣子連他都不知道,心裏不滿意,一點自信都沒有。
王學十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這張照片,一看,現在的他很誇張地笑了,自己給自己安慰,還行,不像個檢察官,反而像受了刺激,演了一場生活小品。
在等照相的這個小時裏,李同誌去午休了,他下午還要上班。
占山縣人民醫院是在一個下坡處。門口有一個國道,來往著省內省外的車輛。
王學十和父親走進縣醫院。在醫院大廳一張桌子後麵,有位醫生坐在那兒了,他鼻孔處正冒著兩股白煙,煙霧包圍著他,在桌子上擺滿許許多多的香煙,這些香煙都是各位家長遞的。
在桌子上麵寫著一個牌子:中專學生體檢處。
桌子的前麵已排了十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家長在他們身邊,踱來踱去,看得出他們的臉上寫著不確定性的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體檢時不合格。
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那醫生念了學生的編號,然後讓學生本人說名字,才看證明和糧食關係,每個學生又填一張體檢表。
他們被帶到檢驗科,每個人要抽一管血。輪到王學十了,一個十分漂亮但麵無表情的檢驗師命令道:“把袖子往上褪。”
王學十把袖子往上拉,她用膠皮管紮緊他的左手,她用粉嫩而冰涼的小手掌敲打他的手肘處,受了刺激,血管怒張著。他的手變得有些麻木,檢驗師是用焦黃的東西在血管處從裏往外地擦,然後又用白色的帶著濃烈白酒味的棉球把焦黃色褪去一些色彩。她咬著牙咬著腮幫,拿著十毫升七號注射器,很快速地殺進他的血管,他“啊”的一聲驚叫了,她麵無表情地邪歪邪歪地翻著眼睛看著他,他說:“手變了麻,麻木了,麻木了,腦子暈了。”
她輕蔑地說:“還男子漢呢,這點罪都受不了,還這麽嬌氣。”
王學十說:“醫生,我暈血,我見到血就恐慌,見到這血,我就想起殺我家豬的那個殺豬匠,他也會像你一樣,殺豬時也會咬一下牙關幫子的。”
她噗嗤一笑,便使勁地抽血,深紅色的血裝滿一個大個注射器,她解開橡皮管,叫他按住幹棉球,她說:“我是白衣天使,你要把我當做殺豬匠也可以。”
王學十問:“醫生,抽血查些什麽?”
檢驗師說:“傳染病。”
王學十說:“我沒病。”
檢驗師說:“你說了不算,我說了算。”
王學十跺跺腳退了出來,他問父親:“爹,這麽多血,要我吃多少口糧才補得起來。那女醫生比吸血鬼厲害,還說自己是白衣天使,天使是愛與嗬護。”
“沒事,最多一碗糖水就補迴來了。”
王學十來到內科,內科醫生聽了他的心肺,接下來就測量血壓。他看到血壓表裏的雲灰色的柱子,起起落落的,王學十看到醫生在內科欄裏寫“正常”兩個字,然後接上一個甲骨文式的簽名。
在眼科,一個大夫問:“色盲是什麽意思?”
王學十說:“文盲,不懂文化,色盲就是不懂顏色。”
“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大夫笑嗬嗬說。
王學十以為是檢驗他的智商,認為正常了,他就要走開,這大夫說:“等等。”
王學十聽到後嚇了一跳,首先想到自己不正常了。大夫拿了一個花裏胡哨的畫來考他。
“這是什麽?”
“羊。”
“這是什麽?”
“牛。”
“這是什麽?”
“一條小魚和一隻雞。”
王學十覺得十分可笑,這是一年級的看圖識字,是低估了他的智商,他憨笑著:“能不能來點高智商的?”
“行,你聽聽我在說什麽?”大夫說。
大夫離王學十兩三米開外,就在那裏小聲說:“北京,上海。”
“你以為我聽力有問題,北京,上海,這個太簡單了。”
大夫說:“行,你用這個勺子攔住一隻眼睛,我再玩個高智商的。”
大夫在很遠處用一根收音機的天線指著“m”字樣,問王學十:“開口是在左還是在右,在上還是在下?”
王學十說:“下邊,在最下邊,最小的那行我都看得清。”
大夫:“遠視眼。打靶可能很準。”
“我在家能看到馬蜂飛到老遠的地方,五米內的蚊子,我都能分得清公母。”
大夫說:“行行行,你合格。”
“才合格,應該是優秀嘛。”
“同學,體檢隻管合格與正常,不合格或不正常,不是優秀與不優秀的道理。”大夫說。
在x光室照片後就讓王學十出去,也不知道合不合格,接著喊“下一個同學。”
在外科檢查時,男生一個組,女生一個組,他們幾個男生被一男醫生帶到一個房間,裏麵連窗戶都緊閉著,這個醫生說;“我們每年在這裏征兵體檢,檢查很細,對他們的要求比你們的高,他們五大三粗,我看看你們這些人才是什麽模樣,能不能當得了兵,把衣服褲子都脫光了。”
大家就顯得害羞,拘束,在那裏磨蹭半天。
醫生責怪道:“連褲脫褲子的勇氣都沒有,談什麽戀愛進什麽洞房。你們不脫我就寫個不合格。”
聽到這話,他們比強奸犯脫褲子還快。他們赤裸著身子都站成一排。
王學十斜眼向兩邊的男生看看,他們都發育了,那時他隻想看看他與其他人有什麽不同。
外科醫生摸摸一個個的後背脊椎,看看手指頭是否殘缺,看看皮膚有無皮膚病,然後四肢活動情況。
他笑著走到隊伍的前麵,轉過身體說:“壓壓腰我看看,擺擺腿我看看,轉動肩關節,動動髖關節,踝關節,跳一跳······”
他們都做了,醫生笑著說:“你們這些人才,我算是看清了,是讀書的料啊,扛槍打炮你們不行,不是手長就是腳細,好了,在外科,我這關都合格了,恭喜你們。其他的我不敢保證。”
王學十說:“謝謝大夫。”
醫生說:“你好像有點營養不良,個頭小了些。”
王學十:“我初中時,別人吃五兩飯,我隻吃兩三兩,我沒錢吃飯。我才十四歲。”
“就到中專學校裏吃。男生長到25歲就定型了,抓緊機會。”
“謝謝大夫!”
體檢完後,王學十與父親來到教育局填報考的學校和專業,王治山在那裏,左望右望,就找中醫專業,有些著急:“老師怎麽沒有中醫專業啊?”
老師:“今年沒有,是計劃招生,計劃分配工作,是幹部性質培養。”
王治山:“有沒有醫學有關的專業?”
“有,占山縣今年計劃要兩個醫學類臨床檢驗專業的,就缺兩個名額,防疫站要一個,縣人民醫院檢驗科要一個。”
王治山問:“可惜沒有中醫,這臨床檢驗幹什麽工作?”
“醫院裏的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細菌培養,總之檢查疾病。防疫站傳染病檢查,水質檢查,工廠汙染,疫苗管理,內容多。”
“啊,謝啦!”王治山迴過頭來問。
“學十,你想學什麽專業?”
“看病號脈開方的中醫。”
“現在沒有中醫專業,國家幹部要服從分配的,聽國家號召,現在隻有一項與醫學有關,就是臨床檢驗了。”
王學十沉默了,看得出來他不喜歡這個專業,但又很無奈,他想起要攪屎攪尿的,心頭就惡心。最後父親王治山逼迫著在第一誌願中寫著-東古衛校臨床檢驗。
雖然人生有些遺憾,不是你能選擇的,是社會選擇我們,不是我們選擇社會,隻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那個時期你沒有選擇你感興趣的專業,是很被動的。
王學十也想通了,最初最大的理想是:天天吃白米飯,天天吃那個蒜炒臘肉,天天吃得飽飯,穿暖衣,新衣服,有尊嚴地活著,每個月有工資領,吃是國家皇糧,端的是鐵飯碗,想到這兒就沒有其他多餘的想法,畢竟有人說自己是人才,是國家幹部,終於擺脫了農民的身份。
填報專業後,父親拉著他去車站,要趕最晚的一趟班車迴鹿山鄉,在縣城吃住是要花錢的。
就在王學十和父親準備登車的時候,李同誌匆匆忙忙,驚恐不安、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老王啊,我從醫院找到教育局,他們說你們走了,我才追到這裏,還好終於找到你們了,你兒子的那張照片不能拿迴去,你給我就行了,不是小氣,這裏人多不方便解釋,那衣服牽扯著一樁······”
王治山隻好把照片交給李家明便坐車走了,王治山和王學十都十分不解,後來的2016年才見到李家明,終於解開當年照片的事,在以後的章節中詳細解說。
王學十和父親王治山迴到飛燕村。
有人問:“學十,你報的是什麽學校?”
“東古衛校醫學專業。”
“不錯嘛!以後就是縣醫院的醫生了,以後身上有什麽疾病的就去縣城裏找你看病。王學十,大爹我請你吃飯,一則祝你成為國家幹部,二則你要去讀書了,好久見不著你了。”
王學十不說話,王治山說:“學十就去吧,人家也是一片好意。”
“王治山,你也去,我還有一隻老豬腳去嚐嚐。”
這個按輩分應該叫大爹的人走了。王學十說:“爹,我不想去,你去吧,這人批鬥過我奶和你。”
王治山說:“人家請你,請的是你啊,我是去沾光的,過去批鬥我家,或許人家是生活的需要,他也可能是被迫的,隻要他現在有這種態度就行了,滿天烏雲散了就散了,隻要雲開日才明,過去是孫子,現在當一次大爺,這也是你爹的心理康複的需要啊。”
王學十笑了,王治山也笑了。
王學紅、王學字、王學會提出來也要去吃飯,也想沾沾光。王治山笑著說:“你們沒這個資格,等你們也考上中專,也有人來請你們,用轎子來拾你們去吃飯。不過王學紅永遠無機會了,此生注定修地球,刨土塊過日子。”
一連幾天來,請王學十吃飯的人家多得排隊,無論這一刻有什麽仇恨都可以化解,因為王學十從來不與人吵架,見到什麽人都會主動打招唿,不管對方理不理睬,相逢一笑。這是王學十、王治山一生中最幸福、最心滿意足的時候、最得意的時刻。
王學十問了父親王治山:“明天不能再去吃了。我有種不勞而獲,有種剝削人的感覺,萬一今後再刮一陣什麽歪風邪氣,再來一次階級鬥爭,我和你又要麵對那千手所指,萬人唾罵。”
“娃,不會了,過去的慘痛教訓,人人都懂了,現在的自由和溫飽已經相當的幸福了。誰還想倒行逆施,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會同意的,曆史是人民寫的,大家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