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424年間,科舉製度很興盛,每三年舉行一次。
舉子們都精心準備,常常挑燈夜戰,苦讀詩書,都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
廬州無為人邢寬,滿腦子一個想法: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學優則仕。他常常如癡如醉、自問自答:
“讀書,學習好幹什麽?當官。書中自有美女,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多少美女簇擁著,美哉。多乎哉?不多也。讀書成功,可換來銀子黃金,房子裏金碧輝煌啊,舒服啊。讀書能做大事,我等不是莊稼漢。”
人進入狀態,多半因為癡迷,就會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覺樓外春夏與秋冬。
一輪科考要報名了,清瘦的舉子們在議論紛紛。因為人多,邢寬就在場外晃悠。
知府說:“今年誰有可能中進士啊,大家說說?”
有人說:“知府,邢寬怎麽樣?”
知府說:“邢寬在學習方麵是有名,可鄉試的成績不理想,像瓶醋,酸味差些。”
“哈哈,半瓶子醋。差味,他腿腳有毛病,考官不會看中他的儀表,就算中了進士,也傷了美女的心啊,是不是?”
“呃,笑人長短,非君子也。”這話傳出來,到了邢寬耳裏,很不舒服。其實他也清高,他也不把自己看低,自己的實力,自信著嘞。院試、鄉試、會試,咱還能殿試。默默努力的邢寬一路順利,還進入了殿試名單。
一路進京,他無心紙迷金醉於花街柳巷,靜心於殿試的種種場景。乘船、坐車一邊唿唿大睡,一邊蓄精養銳。
殿試的頭天晚上,邢寬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打開洞口的木板,有兩個金色的雄鷹,其中一隻遠走高飛,叫聲迴蕩山穀。另一隻被他急忙蓋住,於是驚喜醒來。
殿試場上,主考官走來晃去。舉子們有的興奮、有的沉著、有的眉頭緊鎖。場麵充滿嚴肅、緊張、壓抑的空氣。
這個不起眼的邢寬,文章一揮而就,自感發揮不錯。給主考官鞠躬後,禮貌、輕鬆地離開殿試場。
殿試之後,考官通過合議審閱,綜合打分,簽上主考官及考官的名字。那時的奏書,從上往下,從右到左書寫的,也叫豎排,不像現在橫寫。考得第一名的是孫曰恭,第二名邢寬。
“陛下,主考大人覲見,說是殿試結果。”
“宣,看看今年花落誰家。”
“宣主考大人覲見。”太監急忙出去,拖聲拉氣高聲叫道。
主考大人恭恭敬敬走入殿內,雙手觸地跪拜: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主考大人將袖子裏的奏本,交給太監。太監承送明成祖皇帝朱棣。
皇帝朱棣看到第一名孫曰恭時,覺得不順眼,他心裏再思索,旁邊人與他小聲說:“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暴”的意思,“孫曰恭”等於“孫暴”,孫暴讀音像“行暴”。”
成祖皇帝朱棣心想:因自己皇位來得不光明,用非常手段篡權奪位,廢了侄兒的位置,自己坐上去。壓榨老百姓,打擊良臣,施政暴虐。有街坊說他是個暴君。他自己明白,一定時期,施行仁政,為政最終不能使用暴政,否則官逼民反,政權倒塌。“行暴不可”,“孫暴”不可,字不吉祥。
於是提筆在“孫曰恭”三個字上塗了兩筆。當看到第二名邢寬,朱棣對字眼天生有很強的敏銳感覺,詩詞看多了,對聯看多了,對文字很敏感。臉上有些喜色,小聲說:“邢寬者,量刑從寬也,隻有寬厚待天下子民百姓,民心大順,天下歸之,水能覆舟也能載舟。萬古江山才能萬萬年。嗯,孫暴(孫曰恭)不如邢寬。真是此刻天賜我人才啊。”
皇帝再看,邢寬籍貫江北,江南才子多了,就來個南北都有,水火能相濟嘛。想到此,由衷高興。
看到皇帝由怒到高興,主考官大人心裏像波浪一樣起伏,折磨人啊,猜不出陛下的意思。
朱棣欣喜之餘,說道:“愛卿,朕要召見幾位才子。”
“喳!”
一會兒,大人帶著幾位才子慌慌張張來到大殿,才子們那種幸福、興奮、激動寫在臉上。
“吾皇萬歲萬萬歲!”考官與才子畢恭畢敬跪地唿喊。
“愛卿、才子平身,抬頭我看看。邢寬,祭祀尊何?理乎?”皇帝說。
“儒家孔聖人,敬天地國君親師,遠鬼神。”邢寬答道。
“兵戎相見,尊何?上策?”皇帝說。
“孫子兵法,不戰而勝”邢寬答道。
“邢寬,狀元!”皇帝說。
“謝陛下!”邢寬急忙叩謝。
念完榜眼後念探花。
皇帝說:“孫暴”。孫曰恭聽了心中納悶,難道有“孫暴”此人,於是不敢貿然迴話,怕犯欺君大罪,低頭跪在殿下細聽,心裏七上八下。當皇帝再次叫到“孫暴”,大人才用手拐一下孫曰恭,他才敢迴話:
“奏陛下,臣名曰恭,不敢暴也。”
皇帝一聽,他心中早就明白會有這個插曲,借以查看心態。“我是天下皇帝,說話要算數,我說“孫暴”就是“孫暴”,不會隨便更改聖旨。”他補充說道,“朕發怒時是曰恭,愛者暴也,哈哈、哈哈。”
“謝陛下!”孫曰恭迴答道。
不幾日,皇帝帶著皇後召見邢寬。邢寬呀,高興著呢,他貪婪地抬頭看著皇帝,更主要是看看皇後有多美麗有多動人。這是邢寬第一次看到皇後。
“哀家問你,邢寬,恭喜拔得頭籌,老家可有意中人?”皇後問。
“迴皇後,暫無。”邢寬眼睛看著皇後有些失態,眼神裏充滿尊敬與羨慕、激動不安。
走時,也不忘偷看一眼皇後。
姓徐的仁孝皇後,好學勤奮、能幹、聰明,喜愛文學,輔佐朱棣,在宮裏刺繡活計也是不落人後。為討皇上歡喜,想方設法準備將繡好的長袍送給皇上,可是,皇上穿在身上不自在,也就丟在宮裏的櫃中,又舍不得丟掉。
後來,在一次“恩榮宴”上,皇後有機會再次接觸邢寬,一來二往,在交談中,發現他文學素養高,各方麵的才華令皇後賞識、認可。邢寬中狀元,官職是南京翰林院學士與國子監事。
皇後常邀請邢寬進宮談詩書,論古今。
冬天,主仆二人談得正開心,天刮起涼風,邢寬冷得瑟瑟發抖,下肢關節冷痛。皇後想起她給皇上的長袍,皇上穿著不合身,就拿來給他穿上。邢寬不敢不從,因是皇後所賜。說來也巧,這長袍穿在他身上,還正好合適,大家都認為不錯,邢寬本來腿腳就有風濕病,風濕沿椎骨上走,苦讀詩書那時,得了強製性脊柱炎,脊背稍微後凸,這會兒,長袍在他身上,竟然看不出微微的駝背,一眼看上去儀表堂堂。邢寬更是喜出望外,好生了得。皇後高興,賜給他,他很感動。
以後,邢寬更是努力工作,深得皇上的恩寵。但也漸漸認識到朝廷與後官鬥爭的複雜與殘酷,身體慢慢不如從前。
邢寬老家捎來口信,說父母大人身體很不好,望兒速歸。皇後知道邢寬對父母孝順。稟報皇上,得到恩準。
皇上本來喜歡邢寬,又是他欽點的狀元,為給眾臣知道他的愛才,親自邀請夫人一同為邢寬送行。
南京宮外,正是春花爛漫時節,邢寬帶著感激的心,看著一切熟悉的人與物,不忍離去,眼睛都濕潤了。
想到皇後賜給自己的長袍,想到與皇後相處的日子,心裏感慨萬千,難以表達。
“皇上,此去山高水長,請保重龍體,如朝廷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卑臣義不容辭!”邢寬說。
“邢寬,此去要教化民眾,不要壞了朝廷威信。”皇帝說。
“謝主隆恩,皇恩浩蕩,臣遵命。”邢寬說。
就在告別之際,邢寬控製不住內心的不舍,偷偷迴頭看了一眼皇後,皇上看到邢寬的眼神不對,有些失態,生氣地說道:
“愛卿還有何事?”邢寬嚇了一跳,從皇上口氣裏感到不妙,他知道皇帝喜怒無常,稍不注意就株連九族。急忙跪在地上,有些哽咽,借口說:
“京城的梅花垛牆穩如泰山,氣勢恢宏,象征皇上萬世基業,江山永固。別離之際,對皇城也深有不舍,所以要再看一眼,望皇上恕罪。”
皇上聽後很高興,臉上即刻泛起喜色並說:
“你對江山社稷一片忠心,朕很高興,我要讓天下士子知道我的仁愛與愛才,今賞你幾十萬銀兩,迴鄉建梅花牆經常看啊!”
邢寬慌忙道:“謝皇上賞賜。”
迴到老家的邢寬,根據皇上所說,建造一個梅花垛樣的牆。後來民間流傳歌謠:
名字帶吉祥,撈個狀元郎。
深情看皇後,賞得梅花牆。
後來朱棣迎戰來犯的阿魯台,軍隊到蘭木耳河一處,才知上當,折騰良久,帶領軍隊迴朝,不久病故。
正統十一年,邢寬恢複任職,主持鄉試。景泰三年(1452年),召迴朝廷,代理南京國子監事。官場鬥爭殘酷,因操勞過度,加之疾病纏身心灰意冷。多年來求醫治病,花費無數,痛苦不堪,深知治國平天下,要有健康的身體,彌留之際給兒子邢日留下遺言:
“凡我子孫,要學醫安身立命,造福蒼生,不求官場功名。我到紹興府新昌邢增捿處就醫過,交往頗深,他屢試不中,去儒從醫,方藥靈驗,他是我朝醫藥學家,我這裏有他《脈決刪補》《本草輯要》《醫案新法》《傷寒指掌詳解》,以後向他及他的後人拜師學醫,都是家門,我們有緣,不會拒之門外,有遺囑一份在此,最好不當良將,要成良醫。”
明清年代,邢寬的後代各支係便有人在江南、江北從事中醫中藥,懸壺濟世,濟蒼生,利萬民。
清末年間,邢氏中醫體係演變診斷體係與臨床用藥體係,看病的最終目的是治病,是否能治好病,藥效便成為重點。顧客也感到方藥靈驗,於是邢氏中醫體係後來被江湖與民間簡稱藥靈派,藥靈派已傳至邢振東一代人。
可歎的是,他命運起起落落,遊走在生死邊緣。因一身正氣,才得以死裏逃生,淒淒慘慘戚戚,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舉子們都精心準備,常常挑燈夜戰,苦讀詩書,都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
廬州無為人邢寬,滿腦子一個想法: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學優則仕。他常常如癡如醉、自問自答:
“讀書,學習好幹什麽?當官。書中自有美女,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多少美女簇擁著,美哉。多乎哉?不多也。讀書成功,可換來銀子黃金,房子裏金碧輝煌啊,舒服啊。讀書能做大事,我等不是莊稼漢。”
人進入狀態,多半因為癡迷,就會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覺樓外春夏與秋冬。
一輪科考要報名了,清瘦的舉子們在議論紛紛。因為人多,邢寬就在場外晃悠。
知府說:“今年誰有可能中進士啊,大家說說?”
有人說:“知府,邢寬怎麽樣?”
知府說:“邢寬在學習方麵是有名,可鄉試的成績不理想,像瓶醋,酸味差些。”
“哈哈,半瓶子醋。差味,他腿腳有毛病,考官不會看中他的儀表,就算中了進士,也傷了美女的心啊,是不是?”
“呃,笑人長短,非君子也。”這話傳出來,到了邢寬耳裏,很不舒服。其實他也清高,他也不把自己看低,自己的實力,自信著嘞。院試、鄉試、會試,咱還能殿試。默默努力的邢寬一路順利,還進入了殿試名單。
一路進京,他無心紙迷金醉於花街柳巷,靜心於殿試的種種場景。乘船、坐車一邊唿唿大睡,一邊蓄精養銳。
殿試的頭天晚上,邢寬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打開洞口的木板,有兩個金色的雄鷹,其中一隻遠走高飛,叫聲迴蕩山穀。另一隻被他急忙蓋住,於是驚喜醒來。
殿試場上,主考官走來晃去。舉子們有的興奮、有的沉著、有的眉頭緊鎖。場麵充滿嚴肅、緊張、壓抑的空氣。
這個不起眼的邢寬,文章一揮而就,自感發揮不錯。給主考官鞠躬後,禮貌、輕鬆地離開殿試場。
殿試之後,考官通過合議審閱,綜合打分,簽上主考官及考官的名字。那時的奏書,從上往下,從右到左書寫的,也叫豎排,不像現在橫寫。考得第一名的是孫曰恭,第二名邢寬。
“陛下,主考大人覲見,說是殿試結果。”
“宣,看看今年花落誰家。”
“宣主考大人覲見。”太監急忙出去,拖聲拉氣高聲叫道。
主考大人恭恭敬敬走入殿內,雙手觸地跪拜: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主考大人將袖子裏的奏本,交給太監。太監承送明成祖皇帝朱棣。
皇帝朱棣看到第一名孫曰恭時,覺得不順眼,他心裏再思索,旁邊人與他小聲說:“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暴”的意思,“孫曰恭”等於“孫暴”,孫暴讀音像“行暴”。”
成祖皇帝朱棣心想:因自己皇位來得不光明,用非常手段篡權奪位,廢了侄兒的位置,自己坐上去。壓榨老百姓,打擊良臣,施政暴虐。有街坊說他是個暴君。他自己明白,一定時期,施行仁政,為政最終不能使用暴政,否則官逼民反,政權倒塌。“行暴不可”,“孫暴”不可,字不吉祥。
於是提筆在“孫曰恭”三個字上塗了兩筆。當看到第二名邢寬,朱棣對字眼天生有很強的敏銳感覺,詩詞看多了,對聯看多了,對文字很敏感。臉上有些喜色,小聲說:“邢寬者,量刑從寬也,隻有寬厚待天下子民百姓,民心大順,天下歸之,水能覆舟也能載舟。萬古江山才能萬萬年。嗯,孫暴(孫曰恭)不如邢寬。真是此刻天賜我人才啊。”
皇帝再看,邢寬籍貫江北,江南才子多了,就來個南北都有,水火能相濟嘛。想到此,由衷高興。
看到皇帝由怒到高興,主考官大人心裏像波浪一樣起伏,折磨人啊,猜不出陛下的意思。
朱棣欣喜之餘,說道:“愛卿,朕要召見幾位才子。”
“喳!”
一會兒,大人帶著幾位才子慌慌張張來到大殿,才子們那種幸福、興奮、激動寫在臉上。
“吾皇萬歲萬萬歲!”考官與才子畢恭畢敬跪地唿喊。
“愛卿、才子平身,抬頭我看看。邢寬,祭祀尊何?理乎?”皇帝說。
“儒家孔聖人,敬天地國君親師,遠鬼神。”邢寬答道。
“兵戎相見,尊何?上策?”皇帝說。
“孫子兵法,不戰而勝”邢寬答道。
“邢寬,狀元!”皇帝說。
“謝陛下!”邢寬急忙叩謝。
念完榜眼後念探花。
皇帝說:“孫暴”。孫曰恭聽了心中納悶,難道有“孫暴”此人,於是不敢貿然迴話,怕犯欺君大罪,低頭跪在殿下細聽,心裏七上八下。當皇帝再次叫到“孫暴”,大人才用手拐一下孫曰恭,他才敢迴話:
“奏陛下,臣名曰恭,不敢暴也。”
皇帝一聽,他心中早就明白會有這個插曲,借以查看心態。“我是天下皇帝,說話要算數,我說“孫暴”就是“孫暴”,不會隨便更改聖旨。”他補充說道,“朕發怒時是曰恭,愛者暴也,哈哈、哈哈。”
“謝陛下!”孫曰恭迴答道。
不幾日,皇帝帶著皇後召見邢寬。邢寬呀,高興著呢,他貪婪地抬頭看著皇帝,更主要是看看皇後有多美麗有多動人。這是邢寬第一次看到皇後。
“哀家問你,邢寬,恭喜拔得頭籌,老家可有意中人?”皇後問。
“迴皇後,暫無。”邢寬眼睛看著皇後有些失態,眼神裏充滿尊敬與羨慕、激動不安。
走時,也不忘偷看一眼皇後。
姓徐的仁孝皇後,好學勤奮、能幹、聰明,喜愛文學,輔佐朱棣,在宮裏刺繡活計也是不落人後。為討皇上歡喜,想方設法準備將繡好的長袍送給皇上,可是,皇上穿在身上不自在,也就丟在宮裏的櫃中,又舍不得丟掉。
後來,在一次“恩榮宴”上,皇後有機會再次接觸邢寬,一來二往,在交談中,發現他文學素養高,各方麵的才華令皇後賞識、認可。邢寬中狀元,官職是南京翰林院學士與國子監事。
皇後常邀請邢寬進宮談詩書,論古今。
冬天,主仆二人談得正開心,天刮起涼風,邢寬冷得瑟瑟發抖,下肢關節冷痛。皇後想起她給皇上的長袍,皇上穿著不合身,就拿來給他穿上。邢寬不敢不從,因是皇後所賜。說來也巧,這長袍穿在他身上,還正好合適,大家都認為不錯,邢寬本來腿腳就有風濕病,風濕沿椎骨上走,苦讀詩書那時,得了強製性脊柱炎,脊背稍微後凸,這會兒,長袍在他身上,竟然看不出微微的駝背,一眼看上去儀表堂堂。邢寬更是喜出望外,好生了得。皇後高興,賜給他,他很感動。
以後,邢寬更是努力工作,深得皇上的恩寵。但也漸漸認識到朝廷與後官鬥爭的複雜與殘酷,身體慢慢不如從前。
邢寬老家捎來口信,說父母大人身體很不好,望兒速歸。皇後知道邢寬對父母孝順。稟報皇上,得到恩準。
皇上本來喜歡邢寬,又是他欽點的狀元,為給眾臣知道他的愛才,親自邀請夫人一同為邢寬送行。
南京宮外,正是春花爛漫時節,邢寬帶著感激的心,看著一切熟悉的人與物,不忍離去,眼睛都濕潤了。
想到皇後賜給自己的長袍,想到與皇後相處的日子,心裏感慨萬千,難以表達。
“皇上,此去山高水長,請保重龍體,如朝廷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卑臣義不容辭!”邢寬說。
“邢寬,此去要教化民眾,不要壞了朝廷威信。”皇帝說。
“謝主隆恩,皇恩浩蕩,臣遵命。”邢寬說。
就在告別之際,邢寬控製不住內心的不舍,偷偷迴頭看了一眼皇後,皇上看到邢寬的眼神不對,有些失態,生氣地說道:
“愛卿還有何事?”邢寬嚇了一跳,從皇上口氣裏感到不妙,他知道皇帝喜怒無常,稍不注意就株連九族。急忙跪在地上,有些哽咽,借口說:
“京城的梅花垛牆穩如泰山,氣勢恢宏,象征皇上萬世基業,江山永固。別離之際,對皇城也深有不舍,所以要再看一眼,望皇上恕罪。”
皇上聽後很高興,臉上即刻泛起喜色並說:
“你對江山社稷一片忠心,朕很高興,我要讓天下士子知道我的仁愛與愛才,今賞你幾十萬銀兩,迴鄉建梅花牆經常看啊!”
邢寬慌忙道:“謝皇上賞賜。”
迴到老家的邢寬,根據皇上所說,建造一個梅花垛樣的牆。後來民間流傳歌謠:
名字帶吉祥,撈個狀元郎。
深情看皇後,賞得梅花牆。
後來朱棣迎戰來犯的阿魯台,軍隊到蘭木耳河一處,才知上當,折騰良久,帶領軍隊迴朝,不久病故。
正統十一年,邢寬恢複任職,主持鄉試。景泰三年(1452年),召迴朝廷,代理南京國子監事。官場鬥爭殘酷,因操勞過度,加之疾病纏身心灰意冷。多年來求醫治病,花費無數,痛苦不堪,深知治國平天下,要有健康的身體,彌留之際給兒子邢日留下遺言:
“凡我子孫,要學醫安身立命,造福蒼生,不求官場功名。我到紹興府新昌邢增捿處就醫過,交往頗深,他屢試不中,去儒從醫,方藥靈驗,他是我朝醫藥學家,我這裏有他《脈決刪補》《本草輯要》《醫案新法》《傷寒指掌詳解》,以後向他及他的後人拜師學醫,都是家門,我們有緣,不會拒之門外,有遺囑一份在此,最好不當良將,要成良醫。”
明清年代,邢寬的後代各支係便有人在江南、江北從事中醫中藥,懸壺濟世,濟蒼生,利萬民。
清末年間,邢氏中醫體係演變診斷體係與臨床用藥體係,看病的最終目的是治病,是否能治好病,藥效便成為重點。顧客也感到方藥靈驗,於是邢氏中醫體係後來被江湖與民間簡稱藥靈派,藥靈派已傳至邢振東一代人。
可歎的是,他命運起起落落,遊走在生死邊緣。因一身正氣,才得以死裏逃生,淒淒慘慘戚戚,你且聽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