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除了讀書,每天要完成大人交給的兩項任務,割兩筐豬草,挑一捆柴、四桶水。不管天氣如何都得完成,這是王學紅與王學十的事情。
王學鳳沒有上過學,除了做飯、推石磨、還得帶兩個娃娃,那就是王學字、王學會。王治山始終有自己的認為,如果王學鳳讀書的話,沒有人看管家和帶小孩。就算女娃讀書上學,成績好的話,也要嫁人的,不能光宗耀祖,飛燕村就沒有一個女娃娃讀書。王治山受當地思想影響,也狠下心來,不讓王學鳳讀書。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王學鳳就成了一個文盲,注定在家是個過渡,長大成人就要出嫁他鄉,作為未來的一個親戚走走。
王治山自從鐵路迴來,穿著沒有講究,已經完全是個農民的模樣。由於飛燕村的共識,地主富農是不能超過貧下中農的中等生活的,加上王治財燒壞竹園的巨額賠款,王治山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破爛的。
我經常看到,父親隻有上街和走親戚才穿上像樣的衣服和鞋子,就是他從鐵路上帶迴來的工作服和牛皮鞋。穿上這兩樣,他才找迴曾是鐵路工人的自信,別人才似乎不會小瞧他。不管如何,他一臉的憂傷麵孔變不了,這已經是明明寫在臉上的,而且是歲月雕刻的,風雨紅塵印染的。
在農村幹活時,父親都是赤著腳,自己的娃娃除大姐王學鳳和母親蘭蘭外,其他王學紅、王學十、王學字、王學會都打著赤腳。老子赤腳,兒赤腳,幾乎一家人都是“赤腳大仙”。一貧如洗,真的赤貧到極點。父親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母親蘭蘭和大姐王學鳳適當穿好一些,她們是女的,蘭蘭是他的女人,大姐王學鳳是自己的女兒。她倆要是穿的露胳膊露腿的話,王治山是會被村裏人笑掉牙的,這是他自尊最後的防線。
王治山,許多時候,窮得連個褲衩都舍不得買,風隨時戲弄他,掀開他破爛的上衣,使躲在暗處破了洞的屁股露出一條縫。但他全然不顧,自己日子也過得麻木。王治山每天打開門都能看到門口不遠處的花椒村,聞著氣味,更顯日子的麻木。自王郎中離開人世,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他操勞,日子過得艱難,有些煩躁不安時,他會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來到他母親墳前坐著,自言自語,訴訴苦,他要不這樣宣泄,有時感到自己快發瘋了。他一般直到很晚才迴家,目光變得呆滯,經常說的一句話: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說得累了才睡過去。
天也不管王治山有什麽想法,太陽照樣從東邊升起,飛燕村也不會因為王治山的喜怒哀樂,照樣炊煙四起,灰蒙蒙的彌漫在空中久久不肯散去。
王治山白天是很忙的。夜晚,漿了鬆明油的鬆木材,一點火就燃起明亮的火焰,能照亮堂屋。在火塘邊,父親一臉嚴肅地坐著,右手拿一根細棍子,左手拿著幾顆花豆,王學紅和王學十在父親的監督下,才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父親出題,我們那是二年級的時候,父親會問兩位數的加減法,五顆花豆減兩顆還剩幾顆?什麽四顆花豆加八顆花豆總共幾顆?考哥倆,每次王學十都順利過關,王學紅則被父親打得喊爹叫娘。那時候王學紅上學讀書,不用心,還時常睡覺,流出的口水,經常把書淹濕了,字都變得模糊。如果父親心情不好,會折騰得很晚。每天晚上,是王學紅最恐懼的日子,隻要答錯一道題,父親就大吼一聲:“扶不起來的豬大腸。”用手扭著耳朵,棍子如雨點般,落在王學紅的身上。王學紅耳朵都變得紅紫了,我掀開他的背部,一條條血痕跡交織在背部。為了幫王學紅做題,王學十借著昏暗的火光,故意將手伸進王學紅的腰部。等父親出題,王學十就用手在王學紅衣服下,用手指劃著數字,王學紅就減少了父親棍打,扭耳朵的次數。幹重活計,王學紅會讓著王學十。本來他力氣大,還大王學十兩歲,幹點重活讓著王學十也應該。上二年級,他們是一起上的。
二年級畢業了,由於王學十幫忙王學紅忽悠父親,王學紅就沒有考上三年級。當時王學十十分後悔自責是自己害了王學紅,讓他又留在村裏讀二年級,王學十高升了,去大布村讀三年級,路上少了王學紅的身影。王學十變得少言寡語,追兔子的勁頭沒了,掏鳥窩蛋的熱情減少了,沒有哥哥相伴相隨的日子,王學十變成別人欺負的對象。每逢那時,王學十才更明白,哥哥在自己身邊的重要性。於是王學十常常暗自流淚。後來的小學三、四、五年級,初一、二、三讀完後,王學十變得內向孤獨敏感,很多時候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當麵流淚,家裏所有人發現這個情況時,都會問:“是不是有人欺負你?”王學十總是這樣迴答:“沒有,我就是莫名其妙流淚,心裏要舒服些。”父母以為王學十有病,都準備送他到醫院檢查。如今迴想起來,王學十有兩樣東西不爭氣,一個是淚多,另一個是鼻涕多。在村中有人給王學十取了綽號:“淚桶、膿鼻桶”,後“膿鼻桶”成了王學十專用名字,村裏人都不叫他王學十,時間長了,人們都真的忘了他的名字“王學十”。直到初中畢業了,王學十考取國家重點衛校,戶口和糧食關係轉出去時,即將成為國家幹部時,飛燕村的人們才想起來他的名字“王學十”。他記得有人說過:“寧欺老雜種,別欺膿鼻桶。”
他走出了飛燕村,他不是一隻燕子,燕子是南來北往,他是金鳳凰飛走了,有誰知道這個山溝溝裏會飛起一隻金鳳凰,自此以後沒有人敢叫他“濃鼻桶”。記得讀三年級時,同村王學十、黃老三、黃老六、施二榮,大家可能因為家庭成分,或者聽大人們說什麽階級鬥爭,他們一起在大布村讀書,一言不合,或一個眼神不合,就打起架來。欺王學十最兇的是黃老三,他家在村裏成分好,在讀書的人中,他年齡大,身體長得高,經常逼著王學十給他背書包。王學十打不過他,隻得順從,整整給他背到小學五年級。小學畢業後,全村隻有王學十,唯一一個“淚桶,膿鼻桶”考取初中。王學十才從幫別人背書包的苦難歲月解放出來,這一切,王學十從來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忍著,可能因為那時背負過重,自己長得又瘦又矮。
王學紅還算努力,留了一個級後,考上了三年級,和王學十去大布村讀書。王學紅讀三年級,王學十讀四年級,這一年有王學紅的陪伴,很少有人欺負,黃老三的書包也沒人背了。
記得有一次,母親沒有錢,用不上手表,她看到窗外的月亮,認為是天快亮了,就把他們叫起,哥倆點著火把去讀書,到老虎洞時,天還沒亮,反而月亮和星星躲到雲層裏,兩人就在路邊點燃一堆柴火,烤著火在路上又睡著了。
王學鳳沒有上過學,除了做飯、推石磨、還得帶兩個娃娃,那就是王學字、王學會。王治山始終有自己的認為,如果王學鳳讀書的話,沒有人看管家和帶小孩。就算女娃讀書上學,成績好的話,也要嫁人的,不能光宗耀祖,飛燕村就沒有一個女娃娃讀書。王治山受當地思想影響,也狠下心來,不讓王學鳳讀書。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王學鳳就成了一個文盲,注定在家是個過渡,長大成人就要出嫁他鄉,作為未來的一個親戚走走。
王治山自從鐵路迴來,穿著沒有講究,已經完全是個農民的模樣。由於飛燕村的共識,地主富農是不能超過貧下中農的中等生活的,加上王治財燒壞竹園的巨額賠款,王治山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破爛的。
我經常看到,父親隻有上街和走親戚才穿上像樣的衣服和鞋子,就是他從鐵路上帶迴來的工作服和牛皮鞋。穿上這兩樣,他才找迴曾是鐵路工人的自信,別人才似乎不會小瞧他。不管如何,他一臉的憂傷麵孔變不了,這已經是明明寫在臉上的,而且是歲月雕刻的,風雨紅塵印染的。
在農村幹活時,父親都是赤著腳,自己的娃娃除大姐王學鳳和母親蘭蘭外,其他王學紅、王學十、王學字、王學會都打著赤腳。老子赤腳,兒赤腳,幾乎一家人都是“赤腳大仙”。一貧如洗,真的赤貧到極點。父親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母親蘭蘭和大姐王學鳳適當穿好一些,她們是女的,蘭蘭是他的女人,大姐王學鳳是自己的女兒。她倆要是穿的露胳膊露腿的話,王治山是會被村裏人笑掉牙的,這是他自尊最後的防線。
王治山,許多時候,窮得連個褲衩都舍不得買,風隨時戲弄他,掀開他破爛的上衣,使躲在暗處破了洞的屁股露出一條縫。但他全然不顧,自己日子也過得麻木。王治山每天打開門都能看到門口不遠處的花椒村,聞著氣味,更顯日子的麻木。自王郎中離開人世,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他操勞,日子過得艱難,有些煩躁不安時,他會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來到他母親墳前坐著,自言自語,訴訴苦,他要不這樣宣泄,有時感到自己快發瘋了。他一般直到很晚才迴家,目光變得呆滯,經常說的一句話: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說得累了才睡過去。
天也不管王治山有什麽想法,太陽照樣從東邊升起,飛燕村也不會因為王治山的喜怒哀樂,照樣炊煙四起,灰蒙蒙的彌漫在空中久久不肯散去。
王治山白天是很忙的。夜晚,漿了鬆明油的鬆木材,一點火就燃起明亮的火焰,能照亮堂屋。在火塘邊,父親一臉嚴肅地坐著,右手拿一根細棍子,左手拿著幾顆花豆,王學紅和王學十在父親的監督下,才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父親出題,我們那是二年級的時候,父親會問兩位數的加減法,五顆花豆減兩顆還剩幾顆?什麽四顆花豆加八顆花豆總共幾顆?考哥倆,每次王學十都順利過關,王學紅則被父親打得喊爹叫娘。那時候王學紅上學讀書,不用心,還時常睡覺,流出的口水,經常把書淹濕了,字都變得模糊。如果父親心情不好,會折騰得很晚。每天晚上,是王學紅最恐懼的日子,隻要答錯一道題,父親就大吼一聲:“扶不起來的豬大腸。”用手扭著耳朵,棍子如雨點般,落在王學紅的身上。王學紅耳朵都變得紅紫了,我掀開他的背部,一條條血痕跡交織在背部。為了幫王學紅做題,王學十借著昏暗的火光,故意將手伸進王學紅的腰部。等父親出題,王學十就用手在王學紅衣服下,用手指劃著數字,王學紅就減少了父親棍打,扭耳朵的次數。幹重活計,王學紅會讓著王學十。本來他力氣大,還大王學十兩歲,幹點重活讓著王學十也應該。上二年級,他們是一起上的。
二年級畢業了,由於王學十幫忙王學紅忽悠父親,王學紅就沒有考上三年級。當時王學十十分後悔自責是自己害了王學紅,讓他又留在村裏讀二年級,王學十高升了,去大布村讀三年級,路上少了王學紅的身影。王學十變得少言寡語,追兔子的勁頭沒了,掏鳥窩蛋的熱情減少了,沒有哥哥相伴相隨的日子,王學十變成別人欺負的對象。每逢那時,王學十才更明白,哥哥在自己身邊的重要性。於是王學十常常暗自流淚。後來的小學三、四、五年級,初一、二、三讀完後,王學十變得內向孤獨敏感,很多時候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當麵流淚,家裏所有人發現這個情況時,都會問:“是不是有人欺負你?”王學十總是這樣迴答:“沒有,我就是莫名其妙流淚,心裏要舒服些。”父母以為王學十有病,都準備送他到醫院檢查。如今迴想起來,王學十有兩樣東西不爭氣,一個是淚多,另一個是鼻涕多。在村中有人給王學十取了綽號:“淚桶、膿鼻桶”,後“膿鼻桶”成了王學十專用名字,村裏人都不叫他王學十,時間長了,人們都真的忘了他的名字“王學十”。直到初中畢業了,王學十考取國家重點衛校,戶口和糧食關係轉出去時,即將成為國家幹部時,飛燕村的人們才想起來他的名字“王學十”。他記得有人說過:“寧欺老雜種,別欺膿鼻桶。”
他走出了飛燕村,他不是一隻燕子,燕子是南來北往,他是金鳳凰飛走了,有誰知道這個山溝溝裏會飛起一隻金鳳凰,自此以後沒有人敢叫他“濃鼻桶”。記得讀三年級時,同村王學十、黃老三、黃老六、施二榮,大家可能因為家庭成分,或者聽大人們說什麽階級鬥爭,他們一起在大布村讀書,一言不合,或一個眼神不合,就打起架來。欺王學十最兇的是黃老三,他家在村裏成分好,在讀書的人中,他年齡大,身體長得高,經常逼著王學十給他背書包。王學十打不過他,隻得順從,整整給他背到小學五年級。小學畢業後,全村隻有王學十,唯一一個“淚桶,膿鼻桶”考取初中。王學十才從幫別人背書包的苦難歲月解放出來,這一切,王學十從來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忍著,可能因為那時背負過重,自己長得又瘦又矮。
王學紅還算努力,留了一個級後,考上了三年級,和王學十去大布村讀書。王學紅讀三年級,王學十讀四年級,這一年有王學紅的陪伴,很少有人欺負,黃老三的書包也沒人背了。
記得有一次,母親沒有錢,用不上手表,她看到窗外的月亮,認為是天快亮了,就把他們叫起,哥倆點著火把去讀書,到老虎洞時,天還沒亮,反而月亮和星星躲到雲層裏,兩人就在路邊點燃一堆柴火,烤著火在路上又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