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時候,田青青將油紙包裏的紅豆糕和酥餅,分成兩包,拿了一包給田勇。隨後,田青青和趙石頭挑著竹筐,離開了周記麵館。
田青青抬頭望向趙石頭,輕聲說道:“石頭哥,咱們去買些豬板油吧,家裏油罐快要空了。”
趙石頭微微點頭,應了一聲:“好嘞,咱這就去。”
兩人一路朝著集市走去,這縣城與青山鎮大不相同,青山鎮隻有逢集的時候才會熱鬧起來,且肉攤僅僅隻有兩個,可這縣城裏,肉攤卻是隨處可見,一家挨著一家。
田青青數了數,有七家豬肉攤。
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一處豬肉攤前。
那豬肉攤十分顯眼,案板上擺滿了各類豬肉,攤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正熟練地操著刀,將一塊豬肉分割開來。
田青青走上前去,脆生生地問道:“大叔,您這豬板油咋賣呀?”
攤主停下手中的動作,看了看田青青和趙石頭,笑著迴道:“小娘子,這豬板油十七文一斤。我這可是剛宰殺的豬,新鮮得很嘞。”
田青青微微皺眉,心中暗自盤算著價格,在青山鎮,豬板油可沒有這麽貴。
趙石頭見田青青猶豫,便開口說道:“大叔,您這價格可有些高了,咱在青山鎮買的時候,可比這便宜不少呢。您看能不能便宜點?”
攤主一聽,連忙擺手道:“小哥,這可不行嘞。縣城裏物價本就比鎮上高些,咱這豬板油的品質也是上乘的,不能再便宜咯。”
田青青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主意,她笑著對攤主說:“大叔,您看這樣行不?”您這豬板油若是能便宜些,我們今日多買些,而且日後我們也定會常來您這兒光顧。您也知道,我們住在鎮上,要是覺得您這兒好,定會給鎮上的鄉親們也推薦推薦。
攤主聽了,心中微微一動,思索片刻後說道:“那行吧,看在小娘子你這麽會說話的份上,就給你們便宜一文錢,十六文一斤。這可是最低價了,我可沒賺多少嘞。”
田青青和趙石頭相視一笑,心中暗自欣喜。
趙石頭說道:“大叔,那就給我們來五斤豬板油吧。”攤主應了一聲,便開始熟練地割起豬板油來。
趁著攤主割豬板油的功夫,田青青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攤位。她看到旁邊有個小攤位上擺著一些新鮮的內髒,像是豬肝、豬心之類的。
田青青眼睛一亮,想著這些東西若是買迴去,好好烹製一番,也是一頓美味。於是,田青青又對攤主說道:“大叔,您這豬肝、豬肚咋賣呀?”
攤主一邊稱著豬板油,一邊迴答道:“豬肝五文錢一斤,豬肚二文錢一個。小娘子,你要不要來點?”
田青青想了想,說道:“大叔,我要三個豬肚,給你五文錢行不行?”
攤主點點頭,說道:“好,賣給你,又忙碌了起來。”待攤主將所有東西都稱好用油紙包好後,遞給田青青,趙石頭付了錢。
田青青看著滿滿當當的竹筐,心中滿是歡喜。她對趙石頭說:“石頭哥,今日這一趟可真值,買了這麽多東西,夠咱們解饞吃上好一陣子了。”
趙石頭寵溺地看著田青青,笑道:“多虧了青青你機靈,咱們還能占點便宜,省幾文錢。”
田青青和趙石頭在縣城采買完後,兩人挑著竹筐,便一同前往縣城門口,準備搭乘牛車迴青山鎮。
縣城門口人來人往,頗為熱鬧,一輛輛牛車靜靜地停在一旁,等待著乘客。
兩人尋到一輛較為寬敞的牛車,趙石頭將幾個竹筐小心翼翼地重疊在一起放置妥當,隨後扶著田青青上了牛車。
剛坐下不久,便瞧見村東頭李福生和他那丫鬟娘子曉蘭也朝著這邊走來。
“福生,這是要迴村了?”趙石頭熱情地打著招唿。
李福生滿臉春風得意,身旁的娘子曉蘭也是笑意盈盈,他應道:“是啊,石頭哥,今日陪娘子去繡鋪賣屏風,事情辦妥了,這便迴去。”
田青青看著他們,羨慕地說道:“你們這小夫妻,看著可真是甜蜜。”這屏風肯定賣了個好價錢吧?
李福生嗬嗬一笑,攬過娘子曉蘭的肩膀說道:“娘子的手藝那可是一絕,繡鋪的掌櫃一眼就相中了,給了個不錯的價格。”
眾人寒暄幾句後,牛車緩緩啟動,沿著鄉間小路朝著青山鎮的方向駛去。
李福生轉頭對趙石頭說道:“石頭哥呀!今天我去牛市轉了一圈,想給家裏添置一頭牛,可沒遇上合適的。不過遇見一個老伯他說,他家有兩頭成年牛,明天我打算去一趟他家瞧瞧。”
趙石頭挑挑眉:“福生,這牛可不便宜,成年牛要 10 兩銀子,次些的也要 8 兩銀子呢。上次陪我二哥買驢子的時候,順便打聽了一牛市行情。”
李福生聽了,微微一驚,隨即笑道:“石頭哥,這牛價確實不低。不過我娘子繡一個屏風,就差不多可以買一頭牛了,也算是筆不小的收入。”
李福生的娘子曉蘭聽了,臉上泛起紅暈,輕聲說道:“這也多虧了掌櫃賞識,我不過是費些心思罷了。”
田青青好奇地問李福生娘子:“曉蘭,你這屏風繡的是什麽圖案呀?這般值錢。”
李福生娘子耐心地解釋道:“我繡的是一幅春日繁花圖,用了些新的針法,色彩搭配也費了些功夫,可能這才入了掌櫃的眼。”
田青青讚歎道:“曉蘭這手藝,若是傳出去,怕是以後村裏不少姑娘媳婦都要找你請教了。”
李福生娘子忙擺手道:“趙家嫂子過獎了,我不過是從小就喜歡刺繡,平日裏多琢磨罷了。”
一路上,眾人有說有笑,談論著村裏的家長裏短,縣城裏的新鮮事兒。
李福生娘子,分享著在繡鋪裏看到的各種精美刺繡品。
夕陽的餘暉灑在牛車上,給眾人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隨著牛車兩個時辰的顛簸,青山鎮的輪廓漸漸出現在眼前。
李福生感慨道:“每次從縣裏迴來,還是覺得咱青山鎮親切。”
趙石頭點頭表示讚同:“是呀,青山鎮雖小,卻有咱的家。”
田青青抬頭望向趙石頭,輕聲說道:“石頭哥,咱們去買些豬板油吧,家裏油罐快要空了。”
趙石頭微微點頭,應了一聲:“好嘞,咱這就去。”
兩人一路朝著集市走去,這縣城與青山鎮大不相同,青山鎮隻有逢集的時候才會熱鬧起來,且肉攤僅僅隻有兩個,可這縣城裏,肉攤卻是隨處可見,一家挨著一家。
田青青數了數,有七家豬肉攤。
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一處豬肉攤前。
那豬肉攤十分顯眼,案板上擺滿了各類豬肉,攤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正熟練地操著刀,將一塊豬肉分割開來。
田青青走上前去,脆生生地問道:“大叔,您這豬板油咋賣呀?”
攤主停下手中的動作,看了看田青青和趙石頭,笑著迴道:“小娘子,這豬板油十七文一斤。我這可是剛宰殺的豬,新鮮得很嘞。”
田青青微微皺眉,心中暗自盤算著價格,在青山鎮,豬板油可沒有這麽貴。
趙石頭見田青青猶豫,便開口說道:“大叔,您這價格可有些高了,咱在青山鎮買的時候,可比這便宜不少呢。您看能不能便宜點?”
攤主一聽,連忙擺手道:“小哥,這可不行嘞。縣城裏物價本就比鎮上高些,咱這豬板油的品質也是上乘的,不能再便宜咯。”
田青青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主意,她笑著對攤主說:“大叔,您看這樣行不?”您這豬板油若是能便宜些,我們今日多買些,而且日後我們也定會常來您這兒光顧。您也知道,我們住在鎮上,要是覺得您這兒好,定會給鎮上的鄉親們也推薦推薦。
攤主聽了,心中微微一動,思索片刻後說道:“那行吧,看在小娘子你這麽會說話的份上,就給你們便宜一文錢,十六文一斤。這可是最低價了,我可沒賺多少嘞。”
田青青和趙石頭相視一笑,心中暗自欣喜。
趙石頭說道:“大叔,那就給我們來五斤豬板油吧。”攤主應了一聲,便開始熟練地割起豬板油來。
趁著攤主割豬板油的功夫,田青青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攤位。她看到旁邊有個小攤位上擺著一些新鮮的內髒,像是豬肝、豬心之類的。
田青青眼睛一亮,想著這些東西若是買迴去,好好烹製一番,也是一頓美味。於是,田青青又對攤主說道:“大叔,您這豬肝、豬肚咋賣呀?”
攤主一邊稱著豬板油,一邊迴答道:“豬肝五文錢一斤,豬肚二文錢一個。小娘子,你要不要來點?”
田青青想了想,說道:“大叔,我要三個豬肚,給你五文錢行不行?”
攤主點點頭,說道:“好,賣給你,又忙碌了起來。”待攤主將所有東西都稱好用油紙包好後,遞給田青青,趙石頭付了錢。
田青青看著滿滿當當的竹筐,心中滿是歡喜。她對趙石頭說:“石頭哥,今日這一趟可真值,買了這麽多東西,夠咱們解饞吃上好一陣子了。”
趙石頭寵溺地看著田青青,笑道:“多虧了青青你機靈,咱們還能占點便宜,省幾文錢。”
田青青和趙石頭在縣城采買完後,兩人挑著竹筐,便一同前往縣城門口,準備搭乘牛車迴青山鎮。
縣城門口人來人往,頗為熱鬧,一輛輛牛車靜靜地停在一旁,等待著乘客。
兩人尋到一輛較為寬敞的牛車,趙石頭將幾個竹筐小心翼翼地重疊在一起放置妥當,隨後扶著田青青上了牛車。
剛坐下不久,便瞧見村東頭李福生和他那丫鬟娘子曉蘭也朝著這邊走來。
“福生,這是要迴村了?”趙石頭熱情地打著招唿。
李福生滿臉春風得意,身旁的娘子曉蘭也是笑意盈盈,他應道:“是啊,石頭哥,今日陪娘子去繡鋪賣屏風,事情辦妥了,這便迴去。”
田青青看著他們,羨慕地說道:“你們這小夫妻,看著可真是甜蜜。”這屏風肯定賣了個好價錢吧?
李福生嗬嗬一笑,攬過娘子曉蘭的肩膀說道:“娘子的手藝那可是一絕,繡鋪的掌櫃一眼就相中了,給了個不錯的價格。”
眾人寒暄幾句後,牛車緩緩啟動,沿著鄉間小路朝著青山鎮的方向駛去。
李福生轉頭對趙石頭說道:“石頭哥呀!今天我去牛市轉了一圈,想給家裏添置一頭牛,可沒遇上合適的。不過遇見一個老伯他說,他家有兩頭成年牛,明天我打算去一趟他家瞧瞧。”
趙石頭挑挑眉:“福生,這牛可不便宜,成年牛要 10 兩銀子,次些的也要 8 兩銀子呢。上次陪我二哥買驢子的時候,順便打聽了一牛市行情。”
李福生聽了,微微一驚,隨即笑道:“石頭哥,這牛價確實不低。不過我娘子繡一個屏風,就差不多可以買一頭牛了,也算是筆不小的收入。”
李福生的娘子曉蘭聽了,臉上泛起紅暈,輕聲說道:“這也多虧了掌櫃賞識,我不過是費些心思罷了。”
田青青好奇地問李福生娘子:“曉蘭,你這屏風繡的是什麽圖案呀?這般值錢。”
李福生娘子耐心地解釋道:“我繡的是一幅春日繁花圖,用了些新的針法,色彩搭配也費了些功夫,可能這才入了掌櫃的眼。”
田青青讚歎道:“曉蘭這手藝,若是傳出去,怕是以後村裏不少姑娘媳婦都要找你請教了。”
李福生娘子忙擺手道:“趙家嫂子過獎了,我不過是從小就喜歡刺繡,平日裏多琢磨罷了。”
一路上,眾人有說有笑,談論著村裏的家長裏短,縣城裏的新鮮事兒。
李福生娘子,分享著在繡鋪裏看到的各種精美刺繡品。
夕陽的餘暉灑在牛車上,給眾人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隨著牛車兩個時辰的顛簸,青山鎮的輪廓漸漸出現在眼前。
李福生感慨道:“每次從縣裏迴來,還是覺得咱青山鎮親切。”
趙石頭點頭表示讚同:“是呀,青山鎮雖小,卻有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