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頭和田青青走進老宅院子的時候,正瞧見趙老頭和趙大石在院子裏修理農具,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勞作的身影。


    “爹、大哥,我們來了,趙石頭高聲打著招唿。”


    大哥趙大石抬起頭,咧嘴笑道:“石頭、三弟妹,你們過來了。”


    大嫂張菊花在一旁的水盆裏洗著白菜。


    田青青忙走過去:“大嫂,我來幫你。”


    張菊花笑著擺擺手:“不用,你去歇著,馬上就好。”


    趙石頭走到父兄身邊,蹲下身子看著農具:“爹,大哥,這農具修得咋樣了?”


    趙老頭悶聲道:“還成,修修還能用,能省幾個錢。”


    馮婆子坐在灶膛前,往裏麵添著柴火,紅紅的火光映照在她滿是滄桑的臉上。


    鍋裏的糙米糊糊在咕嚕咕嚕地翻滾著,熱氣騰騰。


    可她的心思卻完全不在這鍋糊糊上,腦海裏一直盤旋著一個念頭——明天就要給兒子們分家了。


    眼神有些迷離,手中的柴火機械地往灶膛裏送。


    想著,跟著大兒子趙大石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些年大兒子一直憨厚老實,對家裏的事從沒有過二話,兒媳張菊花也是個勤勞的女人,跟著他們老兩口的日子應該不會差。


    二兒子趙二石呢,雖說有時候有些滑頭,但心地不壞,有他們在身邊,也能有個照應。


    可一想到三兒子,她的心裏就像被什麽揪了一下。


    三兒子趙石頭從小就主意正,有自己的想法,可也正是因為這,總感覺他和這個家有些疏離。


    這次分家,他才成婚就要分出去單過了,以後的日子不知道會怎麽樣。


    馮婆子心裏有些愧疚,覺得是不是對小兒子太狠了,可家裏老頭子堅決要分,想到這深深地歎了口氣,火苗似乎也隨著這口氣晃了晃。


    而院內一家人看似和和氣氣地忙碌著,可每個人心裏都裝著事兒,畢竟明天就要分家了。


    很快,飯菜端上了桌,一大盤糙米糊糊,一大盆炒白菜,還有一碗鹹菜,眾人圍坐在一起,卻沒有了往日的熱鬧氛圍。


    趙老頭清了清嗓子,打破沉默:“吃吧,都忙活半天了。”


    張菊花給大家舀著糙米糊糊,眼神時不時地瞟向公公婆婆,想著以後他們跟著自己和大石,日子可不能過得比現在差,得好好盤算盤算。


    二哥趙二石,二嫂王大丫匆匆趕來,一進門就賠笑著說:“爹、娘,來晚了,來晚了。”


    二嫂王大丫坐下後,偷偷打量著大家的神色,暗自琢磨分家後自家能分到多少東西,嘴上卻說道:“大嫂這白菜炒得真香。”


    趙石頭和田青青對視一眼,兩人心裏都明白,分家對這個家來說是個大坎。


    田青青用胳膊肘碰了碰趙石頭,趙石頭會意,給父親夾了一筷子鹹菜:“爹,您多吃點。”


    趙老頭看了一眼小兒子趙石頭,微微點頭,知道小兒子麵上憨厚,心思卻靈活,十歲就跟著下田幹活,這次分家會讓他吃點虧。


    他和老婆子都老了,不得不為自己多盤算點,想到這,趙老頭長歎了一口氣。


    飯桌上,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家常話,可眼神交匯時,卻有著別樣的情緒在流轉。


    趙大石看著兩個弟弟,說道:“不管咋樣,咱們都是一家人,分家了也不能生分。”


    眾人紛紛點頭,可各自的心思卻如同桌下暗流湧動的潮水。


    這頓晚飯,吃得格外漫長,每個人都在這最後的團聚時刻,藏著小心思,卻又努力維護著表麵的和氣,不知道分家後的日子,會將他們帶向何方。


    吃完飯後,大家又坐了一會兒,才各自散去,老宅裏彌漫著一種複雜而微妙的氣氛。


    趙老頭和馮婆子迴到房裏,屋內有些昏暗,隻有從窗戶透進來的幾縷光線。


    馮婆子從陶罐裏拿出銀子和銅錢,放在桌上,那為數不多的財物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有些寒酸。


    馮婆子眉頭緊鎖,看著這些錢,又看向趙老頭:“老頭子,明天分家你打算咋分?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就這麽點東西,可不好分呐。”


    趙老頭吧嗒了一下煙袋,緩緩說道:“我心裏早盤算好了。”


    咱有五畝水田,四畝旱地,按村裏的規矩,咱們跟著老大。


    老大,大石分三畝水田,兩畝旱地。二石和三石一人一畝水田,一畝旱地。


    家畜就不分了,一家再給1兩銀子,讓他們自己去置備鍋碗瓢盆。


    家裏還有稻子一千多斤,麥子一千一百斤,玉米一千七百斤,糙米二千二百斤,咱們給老二、老三各分五十斤稻子,五十斤小麥,一百斤糙米,另外把二千斤紅薯留著,就不分了。


    馮婆子一聽就急了:“老頭子,你這樣分是不是對老二、老三太狠了?這麽點東西,他們咋活呀!”


    趙老頭皺著眉頭,磕了磕煙袋鍋:“老婆子,你要記住,咱們以後是跟著老大。”


    咱大兒子趙大石多孝順聽話呐,讓幹啥就幹啥,從來沒有二話。


    大兒媳婦菊花,又是我們花了5兩銀子,買來的童養媳,對咱們也是言聽計從,跟著老大,以後還是咱們當家,說了算。


    給老大多分點,咱們以後日子就好過多了。


    馮婆子還是不甘心:“可老二、老三也是咱們的親兒子啊!二兒子雖說心直口快,有點滑頭,但人也勤快孝順,也沒做過啥壞事。”


    二兒媳王大丫是咱一個村的,王家是窮了點,可那孩子也沒少幫家裏幹活,是個能幹麻利的人。


    趙老頭哼了一聲:“你可別忘了,二兒媳娘家窮,以後少不得要貼補,要是分多了給老二,咱家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馮婆子歎了口氣,又說道:“那老三呢?三兒子麵上憨厚,可打從小心思就靈活,主意大得很。”


    三兒媳田青青娘家條件比咱好,田家可是嬌養著田青青那丫頭,分得太少了,田家會不樂意。


    當時去田家求娶時可說好了,三個兒子咱都是一碗水端平,而且家裏明明有六千斤糧食,二千多斤紅薯,家裏有多少糧食,兒子們心裏也有數……


    三兒子石頭從小就機靈,說不定我們以後還可以指望他呢?


    趙老頭眉頭皺得更深了:“指望老三?他那性子,有了自己的小家,還能顧得上咱們?還是算了吧,老三眼裏現在隻有田青青。


    “再說了,田家嬌養著田青青,可咱們家的情況就這樣,分太多出去,老大那邊怎麽辦?咱們還指著老大給咱們養老送終呢。”


    馮婆子坐到床邊,眼眶有些紅:“可這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這心裏過不去這個坎兒啊。”


    “老二、老三分家出去就這麽點東西,要是過不好,我這當娘的……”


    趙老頭走到馮婆子身邊,拍了拍她的肩膀:“老婆子,我也心疼他們,但是糧食是我的命,我要先心疼咱們自己。”


    可咱們得為長遠打算,咱們老了,沒多少力氣了,現在不多為自己想想,以後有個病痛啥的,咋辦?老大孝順,跟著他,他不會讓咱們吃苦,咱們要多給老大留點。


    “老二、老三有手有腳,分了家田地不夠嚼用,就出去找活計幹,他們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隻要勤快肯幹,就餓不死。”


    馮婆子擦了擦眼睛:“那也不能分得這麽不公平,要不,咱們再商量商量,給老二、老三加點東西?”


    趙老頭沉思片刻:“再加的話,咱們就少了,“老婆子,不能再多了,咱們也得過日子啊,家裏存這點糧食,還得留著防備災年呢。”


    馮婆子想了想:“那銀子呢?能不能再給他們加點?1兩銀子太少了,買不了幾樣東西。”


    趙老頭搖搖頭:“不行,家裏就這5兩多點銀子,還要留著咱們自己用呢,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得花錢。”


    馮婆子無奈地看著趙老頭:“老頭子,我就怕這一分家,兄弟幾個生分了,以後咱們這一大家子,可就散了。”


    趙老頭也有些惆悵:“我也不想這樣,可孩子們都大了,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何況咱這家早晚都會分。”


    馮婆子歎了口氣:“希望老二和老三別怨恨咱們老兩口。”


    趙老頭安慰道:“不會的,二石和三石都是懂事孝順的孩子,會理解咱們,咱就安心跟著老大。”


    “老婆子,你也別想太多了,分家的事就這麽定了。”


    第二天一早,陽光照進屋子,可馮婆子卻覺得這陽光有些刺眼。


    她一夜沒睡好,心裏沉甸甸的,趙老頭倒是起得早,坐在院子裏抽著煙,等待著孩子們到來,準備宣布分家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將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軌跡。


    天剛蒙蒙亮,趙老頭就已經起身。


    在這個老屋裏住了大半輩子,如今要麵臨分家這檔子事,心裏是五味雜陳。


    先是把大兒子趙大石叫到跟前,神色嚴肅地說道:“大石,你現在就去村長家,把村長請過來,今天咱分家,得讓村長幫忙寫分家文書,也好做個見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人的幸福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漫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漫星河並收藏農家人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