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還蒙蒙亮,趙石頭就輕手輕腳地起了床,生怕吵醒還在熟睡的田青青。
趙石頭走進灶房,準備給兩人做一頓豐盛的早飯。從米缸裏舀出一瓢大米,放進一個大木盆裏,接著從水缸裏舀水倒入盆中,雙手伸進水裏,仔細地搓洗著大米,水瞬間變得渾濁起來。
趙石頭倒掉髒水,又反複衝洗了幾遍,直到水變得清澈,大米顆顆晶瑩。洗完米後,趙石頭將大米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蓋上鍋蓋,便開始生火煮飯。
趁著煮飯的功夫,趙石頭拿了一條昨日捉迴來的魚。趙石頭將魚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手法利落地刮去魚鱗,破開魚肚,清理出內髒,再用清水衝洗幹淨。
隨後,趙石頭把處理好的魚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放入一個陶盆中。又從竹筐裏挑出一些晾曬幹的碎菌子,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確保沒有雜質後,也放進盆裏。
在鍋裏倒上一些油,待油微微冒煙時,放入蔥薑蒜爆香。瞬間,濃鬱的香味彌漫在整個灶房。他將魚塊小心地放進鍋裏,隻聽“滋滋”幾聲,魚塊表麵迅速變得金黃。
趙石頭用鏟子輕輕翻動魚塊,確保每一塊都煎得均勻。煎了一會兒後,加入適量的水,水剛好沒過魚塊。然後把碎菌子也倒入鍋中,蓋上鍋蓋,讓魚湯慢慢燉煮。不一會兒,鍋裏的魚湯開始翻滾,白色的湯汁如牛奶般濃稠,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趙石頭揭開鍋蓋,用勺子輕輕撇去表麵的浮沫,又加入少許鹽和自家釀的米酒去腥增香。最後,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魚湯就算大功告成了。
此時,米飯也蒸好了。趙石頭打開鍋蓋,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米飯粒粒飽滿,香氣四溢。盛出兩碗米飯,又把熬好的魚湯小心地端到桌上。
這時候,田青青也被這股香味吸引了過來。走進灶房,看到桌上的飯菜,眼睛亮了起來:“哇,石頭哥,你今天做的飯好香啊!”
趙石頭笑著說:“快嚐嚐,這魚湯可鮮了,還撒了些蔥花在上麵,還有這米飯,這可是咱自家種的稻米,香著呢。”
田青青坐下來,拿起勺子舀了一口魚湯,輕輕吹了吹,放入口中,鮮美的味道瞬間在舌尖散開:“嗯,石頭哥,這魚湯真好喝!你這廚藝也不錯嘛,現在是越來越好了。”
趙石頭看著田青青滿足的樣子,心裏滿是歡喜,也拿起碗筷開始吃了起來。
兩人坐在桌前,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商量著今天的農活,溫馨的氛圍在小小的灶房裏彌漫開來。
吃了飯,趙石頭站在自家小院裏,看著那一堆從山裏摘迴來的棗子,心中暗自盤算著。山裏的棗子又大又甜,這些棗子若是能曬成紅棗,挑到縣裏去賣,定能換些銀錢迴來。
趙石頭扭頭看向正在一旁忙碌的田青青,柔聲道:“青青,這幾日你便在家歇著,把這些棗子晾曬好,到時候咱倆去縣裏換些錢迴來。地裏的活也不能耽誤,我去田地裏澆水,這麥苗可不能幹著。”
田青青本想一同前去,可也知曉,晾曬棗子亦是重要之事,便點頭應下:“石頭哥,你放心去地裏便是,我定會把棗子曬好。”
趙石頭又細細叮囑了幾句,諸如如何翻動棗子使其晾曬均勻,何時該把棗子挪到陰涼處以免暴曬過度之類的話語。
趙石頭對著田青青點了點頭,便挑起水桶去小溪邊。田地離小溪不遠,平日裏都是從這裏取水灌溉。趙石頭沿著小路行走,路邊的草叢裏不時傳來蟲鳴聲,仿佛在訴說著這秋日的寧靜。
趙石頭來到小溪邊,放下水桶,望著清澈見底的溪水,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喜悅。這溪水清澈甘甜,用來澆灌莊稼再好不過。他蹲下身子,將水桶慢慢放入溪水中,待水桶裝滿,用力一提,那水桶便穩穩地落在了岸邊。
趙石頭挑著一擔水到田邊,此時正值晌午,到了地裏,隻見那麥苗的葉子在烈日下有些打蔫兒。趕忙走到田埂邊,將水桶放下,望著那一片待澆灌的麥苗,心中幹勁十足,拿起水瓢,開始一瓢一瓢地給麥苗澆水。
趙石頭的動作熟練而又細致,水均勻地灑在每一株麥苗的根部。正澆著水,趙石頭瞧見村裏的劉大叔也在不遠處的地裏忙碌著。
“劉大叔,您這麥地澆得咋樣啦?”趙石頭高聲喊道。
劉大叔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還得有一會兒呢,這老天爺這段時間也不下點雨,可把咱莊稼人折騰苦了。
“誰說不是呢,咱就指望著這麥苗能有個好收成,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趙石頭一邊說著,一邊繼續手中的活計。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農事,趙石頭便又專心澆起地來。一桶水澆完,趙石頭又匆匆返迴溪邊去挑水。如此往返了好幾趟,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後背。但趙石頭卻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仍然幹勁十足。
而家中的田青青也沒閑著,將棗子均勻地鋪在院子裏早已清掃幹淨的竹席之上。。
田青青看著眼前這一大堆棗子,就像看見閃閃發光的銀子一樣,兩眼放光。動作輕柔,生怕弄壞了棗子。嘴裏還不時念叨著:“這些棗子可得曬出個好模樣,好讓咱能賣個好價錢。”
每隔一會兒,田青青便會用手翻動一下棗子,確保每一顆棗子都能充分接觸陽光。
日頭漸漸西斜,趙石頭終於將自家麥地澆完了。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挑著空水桶往家走去。一路上,趙石頭看著天邊的晚霞,心中默默想著,等棗子曬幹賣了錢,定要給田青青買幾塊好看的料子,做幾身新衣衫。趙石頭迴到家中,院子裏的棗子在陽光的晾曬下已經微微有了些變化。
田青青聽到院子裏的動靜,從灶房探出頭來,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石頭哥,你迴來啦,累不累?先歇會兒,飯馬上就好。”
趙石頭看著田青青忙碌的身影,心中微暖:“好嘞,應了一聲,放下鋤頭,走到水缸邊舀了一瓢水,咕嚕咕嚕地灌下,洗去了滿臉的塵土與疲憊。”
趙石頭走進灶房,準備給兩人做一頓豐盛的早飯。從米缸裏舀出一瓢大米,放進一個大木盆裏,接著從水缸裏舀水倒入盆中,雙手伸進水裏,仔細地搓洗著大米,水瞬間變得渾濁起來。
趙石頭倒掉髒水,又反複衝洗了幾遍,直到水變得清澈,大米顆顆晶瑩。洗完米後,趙石頭將大米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蓋上鍋蓋,便開始生火煮飯。
趁著煮飯的功夫,趙石頭拿了一條昨日捉迴來的魚。趙石頭將魚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手法利落地刮去魚鱗,破開魚肚,清理出內髒,再用清水衝洗幹淨。
隨後,趙石頭把處理好的魚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放入一個陶盆中。又從竹筐裏挑出一些晾曬幹的碎菌子,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確保沒有雜質後,也放進盆裏。
在鍋裏倒上一些油,待油微微冒煙時,放入蔥薑蒜爆香。瞬間,濃鬱的香味彌漫在整個灶房。他將魚塊小心地放進鍋裏,隻聽“滋滋”幾聲,魚塊表麵迅速變得金黃。
趙石頭用鏟子輕輕翻動魚塊,確保每一塊都煎得均勻。煎了一會兒後,加入適量的水,水剛好沒過魚塊。然後把碎菌子也倒入鍋中,蓋上鍋蓋,讓魚湯慢慢燉煮。不一會兒,鍋裏的魚湯開始翻滾,白色的湯汁如牛奶般濃稠,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趙石頭揭開鍋蓋,用勺子輕輕撇去表麵的浮沫,又加入少許鹽和自家釀的米酒去腥增香。最後,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魚湯就算大功告成了。
此時,米飯也蒸好了。趙石頭打開鍋蓋,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米飯粒粒飽滿,香氣四溢。盛出兩碗米飯,又把熬好的魚湯小心地端到桌上。
這時候,田青青也被這股香味吸引了過來。走進灶房,看到桌上的飯菜,眼睛亮了起來:“哇,石頭哥,你今天做的飯好香啊!”
趙石頭笑著說:“快嚐嚐,這魚湯可鮮了,還撒了些蔥花在上麵,還有這米飯,這可是咱自家種的稻米,香著呢。”
田青青坐下來,拿起勺子舀了一口魚湯,輕輕吹了吹,放入口中,鮮美的味道瞬間在舌尖散開:“嗯,石頭哥,這魚湯真好喝!你這廚藝也不錯嘛,現在是越來越好了。”
趙石頭看著田青青滿足的樣子,心裏滿是歡喜,也拿起碗筷開始吃了起來。
兩人坐在桌前,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商量著今天的農活,溫馨的氛圍在小小的灶房裏彌漫開來。
吃了飯,趙石頭站在自家小院裏,看著那一堆從山裏摘迴來的棗子,心中暗自盤算著。山裏的棗子又大又甜,這些棗子若是能曬成紅棗,挑到縣裏去賣,定能換些銀錢迴來。
趙石頭扭頭看向正在一旁忙碌的田青青,柔聲道:“青青,這幾日你便在家歇著,把這些棗子晾曬好,到時候咱倆去縣裏換些錢迴來。地裏的活也不能耽誤,我去田地裏澆水,這麥苗可不能幹著。”
田青青本想一同前去,可也知曉,晾曬棗子亦是重要之事,便點頭應下:“石頭哥,你放心去地裏便是,我定會把棗子曬好。”
趙石頭又細細叮囑了幾句,諸如如何翻動棗子使其晾曬均勻,何時該把棗子挪到陰涼處以免暴曬過度之類的話語。
趙石頭對著田青青點了點頭,便挑起水桶去小溪邊。田地離小溪不遠,平日裏都是從這裏取水灌溉。趙石頭沿著小路行走,路邊的草叢裏不時傳來蟲鳴聲,仿佛在訴說著這秋日的寧靜。
趙石頭來到小溪邊,放下水桶,望著清澈見底的溪水,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喜悅。這溪水清澈甘甜,用來澆灌莊稼再好不過。他蹲下身子,將水桶慢慢放入溪水中,待水桶裝滿,用力一提,那水桶便穩穩地落在了岸邊。
趙石頭挑著一擔水到田邊,此時正值晌午,到了地裏,隻見那麥苗的葉子在烈日下有些打蔫兒。趕忙走到田埂邊,將水桶放下,望著那一片待澆灌的麥苗,心中幹勁十足,拿起水瓢,開始一瓢一瓢地給麥苗澆水。
趙石頭的動作熟練而又細致,水均勻地灑在每一株麥苗的根部。正澆著水,趙石頭瞧見村裏的劉大叔也在不遠處的地裏忙碌著。
“劉大叔,您這麥地澆得咋樣啦?”趙石頭高聲喊道。
劉大叔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還得有一會兒呢,這老天爺這段時間也不下點雨,可把咱莊稼人折騰苦了。
“誰說不是呢,咱就指望著這麥苗能有個好收成,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趙石頭一邊說著,一邊繼續手中的活計。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農事,趙石頭便又專心澆起地來。一桶水澆完,趙石頭又匆匆返迴溪邊去挑水。如此往返了好幾趟,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後背。但趙石頭卻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仍然幹勁十足。
而家中的田青青也沒閑著,將棗子均勻地鋪在院子裏早已清掃幹淨的竹席之上。。
田青青看著眼前這一大堆棗子,就像看見閃閃發光的銀子一樣,兩眼放光。動作輕柔,生怕弄壞了棗子。嘴裏還不時念叨著:“這些棗子可得曬出個好模樣,好讓咱能賣個好價錢。”
每隔一會兒,田青青便會用手翻動一下棗子,確保每一顆棗子都能充分接觸陽光。
日頭漸漸西斜,趙石頭終於將自家麥地澆完了。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挑著空水桶往家走去。一路上,趙石頭看著天邊的晚霞,心中默默想著,等棗子曬幹賣了錢,定要給田青青買幾塊好看的料子,做幾身新衣衫。趙石頭迴到家中,院子裏的棗子在陽光的晾曬下已經微微有了些變化。
田青青聽到院子裏的動靜,從灶房探出頭來,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石頭哥,你迴來啦,累不累?先歇會兒,飯馬上就好。”
趙石頭看著田青青忙碌的身影,心中微暖:“好嘞,應了一聲,放下鋤頭,走到水缸邊舀了一瓢水,咕嚕咕嚕地灌下,洗去了滿臉的塵土與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