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笑著說:“娘,挺好的,石頭哥很疼我,我們在山上采蘑菇也能換些錢,如今就盼著大哥能學成手藝,咱家越來越好。”
李氏欣慰地點點頭:“那就好,你過得好,娘也就放心了。”
這邊,趙石頭和田老漢、田勇坐在院子裏繼續商量著去縣城學手藝的細節。
趙石頭說:“嶽父,大哥去縣城,這住宿的地方我也打聽好了,就在麵館附近有個便宜的小院可以租。”
田老漢滿意地說:“女婿啊,多虧了你想得周全。”
田勇則有些興奮地問:“妹夫,那麵館裏的人好相處嗎?”趙石頭笑道:“大哥,老板人很和善,店裏的夥計也都不錯,你去了不用擔心。”
不一會兒,飯菜做好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前。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田老漢高興地說:“今日咱們一家人團聚,又有這好事,都多吃點。”眾人紛紛動筷,歡聲笑語迴蕩在屋內。
飯後,趙石頭又和田勇說了些在麵館裏要注意的事情,比如如何與老板和夥計相處,如何用心學習手藝等。
傍晚時分,趙石頭和田青青準備迴家。田老漢和李氏一直將他們送到村口,叮囑他們路上小心。
兩人告別了田老漢和李氏他們,迴到家。
第二日,趙石頭醒來,想著今日要帶大舅哥去縣城周記麵館,麻利地爬起來,趕緊往鎮上去,和大舅哥匯合,兩人坐牛車去縣城。
一路上,大舅哥田勇難掩興奮,不停地問著趙石頭關於縣城的事兒,趙石頭則耐心應答,心中也滿是對這趟出行的期待。
終於到了縣城,街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林立的店鋪。
趙石頭熟門熟路地帶著大舅哥穿梭在街巷之中,不多時,便來到了周記麵館。
周記麵館此時正值飯點,店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趙石頭剛一進入,店小二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客官,幾位呀?”趙石頭笑道:“兩位,找個安靜點的地兒,來兩碗牛肉麵。”
店小二忙不迭地引著他們往角落裏的一張空桌走去。
兩人吃完麵,田勇不停的誇讚道:“果真美味,湯鮮,牛肉入口即化,麵條勁道,這味道太好吃了。”
等店裏人逐漸少了,趙石頭才帶著大舅哥田勇去找老板。“周老板,我把人帶來了,你看看。”
周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田勇一番,點點頭道:“看著倒是個踏實憨厚的後生。”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不管你有沒有學到手藝,都要幹滿三個月,沒有工錢,但包吃,不包住,後麵有房出租,等下我讓夥計帶你去看一下。
田勇忙不迭應道:“行嘞,周老板,您肯給我這個機會,我就感激不盡了,肯定好好幹。”
趙石頭見田勇留下來,準備好好學拉麵手藝,看時辰差不多了,也沒他啥事了。
剛欲轉身離開,田勇卻一把拉住他,眼神中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妹夫,我這心裏頭有點沒底,你能不能在這兒多陪我一會兒?”
趙石頭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舅哥,你且放寬心,周老板人不錯,隻要你用心學,肯定能成。”
說罷,他又朝周老板拱拱手:“周老板,那我大舅哥就拜托您多多照應了。”
周老板擺擺手:“去吧,放心,在我這兒,隻要好好幹,不會虧待他。”
趙石頭離開麵館後,便直奔城外坐牛車迴家。
此時田青青醒來,想著今日趙石頭帶大哥去周記麵館學手藝,不知道順不順利。
伸了一個懶腰,田青青爬起來,洗漱幹淨,簡單地吃了飯,便徑直走向後院去喂雞。
來到雞窩前,田青青瞧見雞窩裏安靜地躺著六枚雞蛋,心裏不禁一喜。
昨日迴了一趟娘家,忙得都沒有時間撿蛋。想起娘家送的那五隻小雞,如今也開始下蛋了,往後家裏的雞蛋可就不愁了。
田青青小心翼翼地將雞蛋一一拾起,心裏琢磨著,如今日子好過了,可不能虧了身體,這些雞蛋得留著好好補補。
喂完雞後,田青青又將目光投向了牆角邊的黑木耳。
那一朵朵黑木耳像是黑色的小耳朵,密密麻麻地附著在木頭上。
輕輕將黑木耳摘下,放在一旁的竹籃裏,待摘得差不多了,便端著竹籃走到院子裏晾曬。
陽光暖暖地灑在院子中,田青青將黑木耳均勻地鋪在竹席上,看著這些即將能換成錢的寶貝,眼神裏滿是期待。
“等攢多了,就拿到縣城去賣,換些銀錢迴來,田青青喃喃自語道。”
晾曬好黑木耳,田青青又在院子裏轉了轉。
田青青看到後院那一塊菜地,裏麵的蔬菜長得鬱鬱蔥蔥。
嫩綠的青菜、小白菜,蘿卜,韭菜,蔥,生薑,蒜苗都在展示著勃勃生機。
田青青蹲下身子,拔除了幾株雜草,又給蔬菜澆了些水。
忙完了院子裏的活計,田青青迴到房間。
心裏盤算著。前日去城裏賣幹貨的錢,打開木箱,拿出荷包,裏麵有三個 5 兩的銀錠子,2兩的碎銀子,銅錢200 文,共計:17兩 2錢。
山貨今日賣了 20兩 4錢,花了 96 文,銀簪3兩,趙石頭今個拿了 104 文,餘下,17兩 2錢。這麽多錢錢啊,田青青心裏樂開了花。
又起身把大箱子移開,扒開土,從洞裏掏出陶罐,把油紙打開,取出裏麵的荷包,倒出錢,數了數32 兩,加上賣幹貨17兩,共計 49 兩。心裏想著這些還不夠,還要繼續攢。
田青青將錢仔細地重新包好,放迴陶罐,再把陶罐小心地埋迴洞中,掩上泥土,移迴箱子。
田青青走到窗前,望著小院裏那兩棵棗子樹,微風輕拂,枝葉沙沙作響。
田青青心裏暗自琢磨著小山穀裏的棗子是不是快要成熟了,盤算著過些時日定要和趙石頭上山去瞧瞧。
思緒飄轉間,田青青的手不自覺地摸了摸頭發上的木簪,那是往昔平淡生活的見證。
隨後,田青青走向木箱,取出一個首飾盒,輕輕打開,一隻精致漂亮的蝴蝶銀簪映入眼簾。
垂著的流蘇下,幾顆白色的小珍珠閃爍著溫潤的光澤,這是前日賣了山貨後,趙石頭特意為她買的。
李氏欣慰地點點頭:“那就好,你過得好,娘也就放心了。”
這邊,趙石頭和田老漢、田勇坐在院子裏繼續商量著去縣城學手藝的細節。
趙石頭說:“嶽父,大哥去縣城,這住宿的地方我也打聽好了,就在麵館附近有個便宜的小院可以租。”
田老漢滿意地說:“女婿啊,多虧了你想得周全。”
田勇則有些興奮地問:“妹夫,那麵館裏的人好相處嗎?”趙石頭笑道:“大哥,老板人很和善,店裏的夥計也都不錯,你去了不用擔心。”
不一會兒,飯菜做好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前。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田老漢高興地說:“今日咱們一家人團聚,又有這好事,都多吃點。”眾人紛紛動筷,歡聲笑語迴蕩在屋內。
飯後,趙石頭又和田勇說了些在麵館裏要注意的事情,比如如何與老板和夥計相處,如何用心學習手藝等。
傍晚時分,趙石頭和田青青準備迴家。田老漢和李氏一直將他們送到村口,叮囑他們路上小心。
兩人告別了田老漢和李氏他們,迴到家。
第二日,趙石頭醒來,想著今日要帶大舅哥去縣城周記麵館,麻利地爬起來,趕緊往鎮上去,和大舅哥匯合,兩人坐牛車去縣城。
一路上,大舅哥田勇難掩興奮,不停地問著趙石頭關於縣城的事兒,趙石頭則耐心應答,心中也滿是對這趟出行的期待。
終於到了縣城,街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林立的店鋪。
趙石頭熟門熟路地帶著大舅哥穿梭在街巷之中,不多時,便來到了周記麵館。
周記麵館此時正值飯點,店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趙石頭剛一進入,店小二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客官,幾位呀?”趙石頭笑道:“兩位,找個安靜點的地兒,來兩碗牛肉麵。”
店小二忙不迭地引著他們往角落裏的一張空桌走去。
兩人吃完麵,田勇不停的誇讚道:“果真美味,湯鮮,牛肉入口即化,麵條勁道,這味道太好吃了。”
等店裏人逐漸少了,趙石頭才帶著大舅哥田勇去找老板。“周老板,我把人帶來了,你看看。”
周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田勇一番,點點頭道:“看著倒是個踏實憨厚的後生。”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不管你有沒有學到手藝,都要幹滿三個月,沒有工錢,但包吃,不包住,後麵有房出租,等下我讓夥計帶你去看一下。
田勇忙不迭應道:“行嘞,周老板,您肯給我這個機會,我就感激不盡了,肯定好好幹。”
趙石頭見田勇留下來,準備好好學拉麵手藝,看時辰差不多了,也沒他啥事了。
剛欲轉身離開,田勇卻一把拉住他,眼神中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妹夫,我這心裏頭有點沒底,你能不能在這兒多陪我一會兒?”
趙石頭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舅哥,你且放寬心,周老板人不錯,隻要你用心學,肯定能成。”
說罷,他又朝周老板拱拱手:“周老板,那我大舅哥就拜托您多多照應了。”
周老板擺擺手:“去吧,放心,在我這兒,隻要好好幹,不會虧待他。”
趙石頭離開麵館後,便直奔城外坐牛車迴家。
此時田青青醒來,想著今日趙石頭帶大哥去周記麵館學手藝,不知道順不順利。
伸了一個懶腰,田青青爬起來,洗漱幹淨,簡單地吃了飯,便徑直走向後院去喂雞。
來到雞窩前,田青青瞧見雞窩裏安靜地躺著六枚雞蛋,心裏不禁一喜。
昨日迴了一趟娘家,忙得都沒有時間撿蛋。想起娘家送的那五隻小雞,如今也開始下蛋了,往後家裏的雞蛋可就不愁了。
田青青小心翼翼地將雞蛋一一拾起,心裏琢磨著,如今日子好過了,可不能虧了身體,這些雞蛋得留著好好補補。
喂完雞後,田青青又將目光投向了牆角邊的黑木耳。
那一朵朵黑木耳像是黑色的小耳朵,密密麻麻地附著在木頭上。
輕輕將黑木耳摘下,放在一旁的竹籃裏,待摘得差不多了,便端著竹籃走到院子裏晾曬。
陽光暖暖地灑在院子中,田青青將黑木耳均勻地鋪在竹席上,看著這些即將能換成錢的寶貝,眼神裏滿是期待。
“等攢多了,就拿到縣城去賣,換些銀錢迴來,田青青喃喃自語道。”
晾曬好黑木耳,田青青又在院子裏轉了轉。
田青青看到後院那一塊菜地,裏麵的蔬菜長得鬱鬱蔥蔥。
嫩綠的青菜、小白菜,蘿卜,韭菜,蔥,生薑,蒜苗都在展示著勃勃生機。
田青青蹲下身子,拔除了幾株雜草,又給蔬菜澆了些水。
忙完了院子裏的活計,田青青迴到房間。
心裏盤算著。前日去城裏賣幹貨的錢,打開木箱,拿出荷包,裏麵有三個 5 兩的銀錠子,2兩的碎銀子,銅錢200 文,共計:17兩 2錢。
山貨今日賣了 20兩 4錢,花了 96 文,銀簪3兩,趙石頭今個拿了 104 文,餘下,17兩 2錢。這麽多錢錢啊,田青青心裏樂開了花。
又起身把大箱子移開,扒開土,從洞裏掏出陶罐,把油紙打開,取出裏麵的荷包,倒出錢,數了數32 兩,加上賣幹貨17兩,共計 49 兩。心裏想著這些還不夠,還要繼續攢。
田青青將錢仔細地重新包好,放迴陶罐,再把陶罐小心地埋迴洞中,掩上泥土,移迴箱子。
田青青走到窗前,望著小院裏那兩棵棗子樹,微風輕拂,枝葉沙沙作響。
田青青心裏暗自琢磨著小山穀裏的棗子是不是快要成熟了,盤算著過些時日定要和趙石頭上山去瞧瞧。
思緒飄轉間,田青青的手不自覺地摸了摸頭發上的木簪,那是往昔平淡生活的見證。
隨後,田青青走向木箱,取出一個首飾盒,輕輕打開,一隻精致漂亮的蝴蝶銀簪映入眼簾。
垂著的流蘇下,幾顆白色的小珍珠閃爍著溫潤的光澤,這是前日賣了山貨後,趙石頭特意為她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