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簡陋的窗欞,灑在田青青那張帶著幾分嬌美與朝氣的臉上。
田青青悠悠轉醒,睡眼惺忪地坐起身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仿佛要將一夜的慵懶都驅散。
爬下床,換好衣衫,簡單的梳好頭發,便趿拉著布鞋走到灶房,從一旁的木桶裏舀出一瓢清水,倒入木盆中,水麵頓時泛起微微的漣漪。
田青青將布巾浸入水中,輕輕揉搓了幾下,便開始擦拭起麵龐,清涼的水觸碰到肌膚,讓她瞬間清醒了不少。
田青青拿了個木碗舀了一碗水,用柳樹枝漱了漱口,簡單的洗漱過後,整個人顯得清爽利落了些。
想著憨男人今日上山摘水果,每日都忙得腳不沾地,甚是辛苦。
田青青瞧著那堆白麵,心中便有了計較,打算蒸些饅頭。
先取了適量的白麵倒入大盆之中,這白麵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微微的光澤。
田青青又拿了瓢,舀了些溫水,緩緩倒入麵中,她的手在麵盆裏熟練地攪拌起來,麵粉與水漸漸交融,起初是鬆散的絮狀,隨著她不斷地揉搓,慢慢變成了一個粗糙的麵團。
田青青揉麵的勁道十足,她把麵團從盆中取出,放在那撒了薄麵的案板上,繼續用力地揉壓。
麵團在她的手下逐漸變得光滑而有彈性,揉好後,將麵團放迴盆中,用濕布蓋好,這便是醒麵了。
趁著麵醒著的功夫,田青青也沒閑著,將灶膛裏的火添得旺旺的,大鍋裏添了足夠的水,放上蒸籠,又在蒸籠裏鋪上浸濕的屜布,一切準備妥當。
待麵醒了約摸半個時辰,田青青揭開濕布,隻見那麵團比之前大了些許,還透著蜂窩般的小孔,這便是醒好了。
田青青再次將麵團放在案板上,揉了揉,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一個個劑子在她手中被搓圓,排列在案板上。
隨後,田青青將這些圓滾滾的劑子放入蒸籠之中,留了些空隙,免得饅頭蒸熟後粘連。
蓋上鍋蓋,大火蒸起。灶膛裏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
不多時,蒸籠裏漸漸冒出了熱氣,那熱氣帶著饅頭的香甜彌漫在整個灶房。
又過了片刻,田青青估摸著火候差不多了,便熄了火,卻並未急著揭開鍋蓋,而是讓饅頭在蒸籠裏燜了一會兒。
田青青揭開鍋蓋,一股濃鬱的麥香撲麵而來,蒸籠裏的饅頭個個白白胖胖,像是咧著嘴在笑。
心裏盤算著在熬一鍋玉米糊糊,田青青便走向存放紅薯的角落,竹簍裏的紅薯個個飽滿,拿了幾根紅薯。
灶膛裏的火早已燃起,木柴在其中劈裏啪啦地燃燒著,鍋裏的水已經開始翻滾,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洗淨挑選好的紅薯,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紅薯塊一入鍋,便沉到了鍋底,隨著鍋裏的翻滾慢慢翻滾起來。
接著,田青青把玉米粉倒入鍋中,用木勺不停地攪拌著,玉米糊糊在鍋中逐漸變得濃稠,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田青青耐心地守在灶邊,時不時地用勺子輕輕翻動著,生怕玉米糊糊會糊鍋,也怕紅薯煮得不均勻。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薯的香甜氣息漸漸彌漫開來,與玉米糊糊的清香相互交融,那香味直鑽人心。
鍋裏的紅薯漸漸變得軟糯,玉米糊糊也熬到了恰到好處的濃稠度。
田青青盛出一碗,金黃的玉米糊糊中點綴著橙紅的紅薯塊,熱氣騰騰。
輕輕吹了吹,嚐了一小口,玉米的醇厚與紅薯的甘甜在舌尖散開。
田青青放下手中那隻空了的粗瓷碗,碗裏的玉米糊糊已被她吃得一幹二淨。
此時,後院傳來母雞“咯咯噠”的歡叫,她曉得,定是那老母雞下蛋了。
田青青起身,拍了拍裙擺上的些許碎屑,轉身走向西屋。
田青青在籃子裏掏出一把稻殼,又從屋簷下一旁菜籃子裏,挑出幾枚新鮮嫩綠的菜葉子,拿起案板上的菜刀,手起刀落,將菜葉子細細切碎。
把切好的菜葉子與稻殼一同倒入一個破舊的木盆之中,纖細的手指在盆裏熟練地攪拌著,不多時,那原本鬆散的稻殼和菜葉便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田青青端著木盆,邁著輕快的步伐往後院走去,這母雞與五隻小雞可是娘家人對她的一片心意。
當時娘拉著她的手,眼裏滿是關切與不舍,說道:“青青啊,這幾隻雞你要好好養著,下了蛋也好給自己補補身子。想起娘的話,田青青心裏泛起一陣暖意。”
來到後院,那母雞正昂首挺胸地在雞舍前踱步,五隻小雞則在一旁嘰嘰喳喳地嬉戲。
田青青將盆裏的食物倒入雞食槽,母雞瞧見,立刻撲騰著翅膀奔了過來,腦袋一低,便啄食起來,那吃相甚是急切,邊吃還邊發出“咕咕”的滿足聲。
五隻小雞也一擁而上,你爭我搶,小小的身子在母雞周圍擠來擠去。
田青青抬眼瞧了瞧雞窩,雞窩裏靜靜躺著兩枚雞蛋,圓潤而帶著淡淡的光澤。
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輕輕彎下腰,小心翼翼地將雞蛋拾起。
心裏琢磨著,用這雞蛋給憨男人,做頓香噴噴的韭菜炒雞蛋,那滋味肯定香極了。
安置好雞蛋,田青青轉身走向一旁放置黑木耳的地方。
拿起水瓢,探入桶中,舀起滿滿一瓢水那水在瓢中晃蕩。
田青青走到木耳生長的木頭前,微微傾斜水瓢,清澈的水如銀線般灑落在木耳之上。
隻見那木頭上,已經冒出了許多小木耳,它們或大或小,大的有拇指肚那般大小,小的才剛剛冒尖。
被水滋潤後的木耳,顏色愈發黑亮,像是被賦予了生機與活力,在陽光下閃爍著細微的光芒。
田青青看著這些黑裏黝黝,肉嘟嘟的小木耳,看著就惹人喜愛。
心中滿是歡喜,想著過不了多久,這些木耳就能采摘下來,晾幹。
冬天就可以炒或燉,還可以拿到集上去換錢。
田青青伸出手,輕輕觸摸著木耳生長的木頭,感受著那微微的濕潤與涼意。
做完這些,田青青轉身拿起鐮刀,準備去後麵荒地割一把韭菜迴來。
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總是吃不完,無論是清炒還是做餡料,都別有一番風味。
田青青腳步輕快地穿過小院。剛出院門,就瞧見大嫂張菊花端著木盆從河邊洗衣衫迴來。
“大嫂,洗衣衫去啦?”田青青笑著先打了招唿。”
張菊花臉上帶著幾分笑意,應道:“是啊,趁著今日有時間,把這幾日的髒衣衫都洗了,三弟妹,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田青青晃了晃手中的鐮刀,說道:“我去後麵荒地割點韭菜吃,給家裏添道菜。”
張菊花微微點頭,剛要轉身進門,似是突然想起了什麽,又忙道:“三弟妹,你且先莫急著去荒地,我剛聽人說,村東頭那邊有熱鬧可瞧。”
田青青好奇地睜大眼睛:“啥熱鬧呀?大嫂快與我說說。”
張菊花放下木盆,神秘兮兮地湊近了些:“我聽人講,李家大兒子,不是一直在縣城裏做活麽,這次迴來,竟從城裏帶迴了個丫鬟。”
那丫鬟聽說有二十歲了,還是大戶人家府裏放出來的。”
田青青不禁咂舌:“李家老大帶個丫鬟迴來作甚?莫不是家裏缺人手?”張菊花輕輕搖頭:“這我可就不清楚了。”
隻聽說那丫鬟模樣清秀周正,舉止也透著股子不一樣的氣度,像是在大戶人家見過世麵的。
田青青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一個身姿婀娜、穿著素淨卻難掩文雅氣質的女子形象:“大嫂,你說這丫鬟在大戶人家待過,那她都會些啥呀?會不會吟詩作對?”
張菊花被她這話逗得笑出了聲:“三弟妹,你這想的可太遠了。”
咱這小村子裏,哪用得著吟詩作對,咱們整個青山鎮也才出一個秀才老爺,和兩個童生老爺。
不過,我猜那丫鬟定是會些女紅刺繡,操持家務也是一把好手,不然李家老大也不會帶她迴來。
田青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也是,李家老大向來是個務實的人。”
隻是帶個丫鬟迴來,村裏怕是要議論好一陣子了。
張菊花深有同感:“可不是嘛。李家在咱村裏也算殷實人家,這一來,村裏怕是有不少姑娘家,這心裏要開始泛酸咯。”
田青青又追問:“大嫂,那你可知這丫鬟是哪家大戶放出來的?為啥會跟著李家老大迴來?”
張菊花皺了皺眉頭:“這我就沒打聽清楚了,隻聽聞是城裏一個頗有名望的家族,好像是那家族敗落了,才遣散了一批奴仆。”
這丫鬟許是沒了去處,才跟著李家老大到咱這村子裏來謀生計。
田青青心中暗自思量,這李家老大帶個丫鬟迴來,不知會給李家帶來怎樣的變化。
田青青又想著自己家中之事,每日也是忙忙碌碌,雖無這般新奇之事,但一家人守著二畝薄田,倒也過得安穩自在。
張菊花見田青青發呆,輕輕拍了她一下:“三弟妹,你莫要在這站著出神了。”
你若是想去村東頭瞧瞧熱鬧,便快些去,晚了怕是人都散了。我還得把這衣衫晾起來呢。
田青青悠悠轉醒,睡眼惺忪地坐起身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仿佛要將一夜的慵懶都驅散。
爬下床,換好衣衫,簡單的梳好頭發,便趿拉著布鞋走到灶房,從一旁的木桶裏舀出一瓢清水,倒入木盆中,水麵頓時泛起微微的漣漪。
田青青將布巾浸入水中,輕輕揉搓了幾下,便開始擦拭起麵龐,清涼的水觸碰到肌膚,讓她瞬間清醒了不少。
田青青拿了個木碗舀了一碗水,用柳樹枝漱了漱口,簡單的洗漱過後,整個人顯得清爽利落了些。
想著憨男人今日上山摘水果,每日都忙得腳不沾地,甚是辛苦。
田青青瞧著那堆白麵,心中便有了計較,打算蒸些饅頭。
先取了適量的白麵倒入大盆之中,這白麵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微微的光澤。
田青青又拿了瓢,舀了些溫水,緩緩倒入麵中,她的手在麵盆裏熟練地攪拌起來,麵粉與水漸漸交融,起初是鬆散的絮狀,隨著她不斷地揉搓,慢慢變成了一個粗糙的麵團。
田青青揉麵的勁道十足,她把麵團從盆中取出,放在那撒了薄麵的案板上,繼續用力地揉壓。
麵團在她的手下逐漸變得光滑而有彈性,揉好後,將麵團放迴盆中,用濕布蓋好,這便是醒麵了。
趁著麵醒著的功夫,田青青也沒閑著,將灶膛裏的火添得旺旺的,大鍋裏添了足夠的水,放上蒸籠,又在蒸籠裏鋪上浸濕的屜布,一切準備妥當。
待麵醒了約摸半個時辰,田青青揭開濕布,隻見那麵團比之前大了些許,還透著蜂窩般的小孔,這便是醒好了。
田青青再次將麵團放在案板上,揉了揉,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一個個劑子在她手中被搓圓,排列在案板上。
隨後,田青青將這些圓滾滾的劑子放入蒸籠之中,留了些空隙,免得饅頭蒸熟後粘連。
蓋上鍋蓋,大火蒸起。灶膛裏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
不多時,蒸籠裏漸漸冒出了熱氣,那熱氣帶著饅頭的香甜彌漫在整個灶房。
又過了片刻,田青青估摸著火候差不多了,便熄了火,卻並未急著揭開鍋蓋,而是讓饅頭在蒸籠裏燜了一會兒。
田青青揭開鍋蓋,一股濃鬱的麥香撲麵而來,蒸籠裏的饅頭個個白白胖胖,像是咧著嘴在笑。
心裏盤算著在熬一鍋玉米糊糊,田青青便走向存放紅薯的角落,竹簍裏的紅薯個個飽滿,拿了幾根紅薯。
灶膛裏的火早已燃起,木柴在其中劈裏啪啦地燃燒著,鍋裏的水已經開始翻滾,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洗淨挑選好的紅薯,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紅薯塊一入鍋,便沉到了鍋底,隨著鍋裏的翻滾慢慢翻滾起來。
接著,田青青把玉米粉倒入鍋中,用木勺不停地攪拌著,玉米糊糊在鍋中逐漸變得濃稠,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田青青耐心地守在灶邊,時不時地用勺子輕輕翻動著,生怕玉米糊糊會糊鍋,也怕紅薯煮得不均勻。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薯的香甜氣息漸漸彌漫開來,與玉米糊糊的清香相互交融,那香味直鑽人心。
鍋裏的紅薯漸漸變得軟糯,玉米糊糊也熬到了恰到好處的濃稠度。
田青青盛出一碗,金黃的玉米糊糊中點綴著橙紅的紅薯塊,熱氣騰騰。
輕輕吹了吹,嚐了一小口,玉米的醇厚與紅薯的甘甜在舌尖散開。
田青青放下手中那隻空了的粗瓷碗,碗裏的玉米糊糊已被她吃得一幹二淨。
此時,後院傳來母雞“咯咯噠”的歡叫,她曉得,定是那老母雞下蛋了。
田青青起身,拍了拍裙擺上的些許碎屑,轉身走向西屋。
田青青在籃子裏掏出一把稻殼,又從屋簷下一旁菜籃子裏,挑出幾枚新鮮嫩綠的菜葉子,拿起案板上的菜刀,手起刀落,將菜葉子細細切碎。
把切好的菜葉子與稻殼一同倒入一個破舊的木盆之中,纖細的手指在盆裏熟練地攪拌著,不多時,那原本鬆散的稻殼和菜葉便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田青青端著木盆,邁著輕快的步伐往後院走去,這母雞與五隻小雞可是娘家人對她的一片心意。
當時娘拉著她的手,眼裏滿是關切與不舍,說道:“青青啊,這幾隻雞你要好好養著,下了蛋也好給自己補補身子。想起娘的話,田青青心裏泛起一陣暖意。”
來到後院,那母雞正昂首挺胸地在雞舍前踱步,五隻小雞則在一旁嘰嘰喳喳地嬉戲。
田青青將盆裏的食物倒入雞食槽,母雞瞧見,立刻撲騰著翅膀奔了過來,腦袋一低,便啄食起來,那吃相甚是急切,邊吃還邊發出“咕咕”的滿足聲。
五隻小雞也一擁而上,你爭我搶,小小的身子在母雞周圍擠來擠去。
田青青抬眼瞧了瞧雞窩,雞窩裏靜靜躺著兩枚雞蛋,圓潤而帶著淡淡的光澤。
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輕輕彎下腰,小心翼翼地將雞蛋拾起。
心裏琢磨著,用這雞蛋給憨男人,做頓香噴噴的韭菜炒雞蛋,那滋味肯定香極了。
安置好雞蛋,田青青轉身走向一旁放置黑木耳的地方。
拿起水瓢,探入桶中,舀起滿滿一瓢水那水在瓢中晃蕩。
田青青走到木耳生長的木頭前,微微傾斜水瓢,清澈的水如銀線般灑落在木耳之上。
隻見那木頭上,已經冒出了許多小木耳,它們或大或小,大的有拇指肚那般大小,小的才剛剛冒尖。
被水滋潤後的木耳,顏色愈發黑亮,像是被賦予了生機與活力,在陽光下閃爍著細微的光芒。
田青青看著這些黑裏黝黝,肉嘟嘟的小木耳,看著就惹人喜愛。
心中滿是歡喜,想著過不了多久,這些木耳就能采摘下來,晾幹。
冬天就可以炒或燉,還可以拿到集上去換錢。
田青青伸出手,輕輕觸摸著木耳生長的木頭,感受著那微微的濕潤與涼意。
做完這些,田青青轉身拿起鐮刀,準備去後麵荒地割一把韭菜迴來。
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總是吃不完,無論是清炒還是做餡料,都別有一番風味。
田青青腳步輕快地穿過小院。剛出院門,就瞧見大嫂張菊花端著木盆從河邊洗衣衫迴來。
“大嫂,洗衣衫去啦?”田青青笑著先打了招唿。”
張菊花臉上帶著幾分笑意,應道:“是啊,趁著今日有時間,把這幾日的髒衣衫都洗了,三弟妹,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田青青晃了晃手中的鐮刀,說道:“我去後麵荒地割點韭菜吃,給家裏添道菜。”
張菊花微微點頭,剛要轉身進門,似是突然想起了什麽,又忙道:“三弟妹,你且先莫急著去荒地,我剛聽人說,村東頭那邊有熱鬧可瞧。”
田青青好奇地睜大眼睛:“啥熱鬧呀?大嫂快與我說說。”
張菊花放下木盆,神秘兮兮地湊近了些:“我聽人講,李家大兒子,不是一直在縣城裏做活麽,這次迴來,竟從城裏帶迴了個丫鬟。”
那丫鬟聽說有二十歲了,還是大戶人家府裏放出來的。”
田青青不禁咂舌:“李家老大帶個丫鬟迴來作甚?莫不是家裏缺人手?”張菊花輕輕搖頭:“這我可就不清楚了。”
隻聽說那丫鬟模樣清秀周正,舉止也透著股子不一樣的氣度,像是在大戶人家見過世麵的。
田青青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一個身姿婀娜、穿著素淨卻難掩文雅氣質的女子形象:“大嫂,你說這丫鬟在大戶人家待過,那她都會些啥呀?會不會吟詩作對?”
張菊花被她這話逗得笑出了聲:“三弟妹,你這想的可太遠了。”
咱這小村子裏,哪用得著吟詩作對,咱們整個青山鎮也才出一個秀才老爺,和兩個童生老爺。
不過,我猜那丫鬟定是會些女紅刺繡,操持家務也是一把好手,不然李家老大也不會帶她迴來。
田青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也是,李家老大向來是個務實的人。”
隻是帶個丫鬟迴來,村裏怕是要議論好一陣子了。
張菊花深有同感:“可不是嘛。李家在咱村裏也算殷實人家,這一來,村裏怕是有不少姑娘家,這心裏要開始泛酸咯。”
田青青又追問:“大嫂,那你可知這丫鬟是哪家大戶放出來的?為啥會跟著李家老大迴來?”
張菊花皺了皺眉頭:“這我就沒打聽清楚了,隻聽聞是城裏一個頗有名望的家族,好像是那家族敗落了,才遣散了一批奴仆。”
這丫鬟許是沒了去處,才跟著李家老大到咱這村子裏來謀生計。
田青青心中暗自思量,這李家老大帶個丫鬟迴來,不知會給李家帶來怎樣的變化。
田青青又想著自己家中之事,每日也是忙忙碌碌,雖無這般新奇之事,但一家人守著二畝薄田,倒也過得安穩自在。
張菊花見田青青發呆,輕輕拍了她一下:“三弟妹,你莫要在這站著出神了。”
你若是想去村東頭瞧瞧熱鬧,便快些去,晚了怕是人都散了。我還得把這衣衫晾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