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看這三人的表情,已經猜到有大事要發生。


    “大家都看看吧,這三個老匹夫都說了什麽。”


    蘇和已經把那份記錄遞給了楊素,然後在眾位大臣中間傳閱。


    “請陛下息怒!”蘇威不忍心三位老戰友受難,第一個開口求情。


    “你給我住口!再有求情一並處罰。”楊廣正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別人相勸。他們三個就已經有結黨的嫌疑,要是再有大臣出麵,隻會惹怒楊廣。


    楊素自從與陸林談話後,就已經看得很開,絕不願得罪楊廣,壽終正寢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大的願望,其次就是教育好長子玄感不要衝動。


    所以他和楊約兩兄弟都隻是冷眼旁觀,不願意出手,即便蘇威多次給他使眼色,依然是穩如泰山不為所動。


    楊廣的警告之後,再也沒有一個人敢為他們三個求情。大家還在觀望,認為陛下最多把他們除籍為民,以後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高熲,你被父皇革職為民,朕不計前嫌,封你為太常卿。你是怎麽報答朕的。朕要製禮作樂,你說朕像亡國之君。朕營建東都,你說朕好大喜功。朕安撫江南,你說朕奢靡腐化。難道在你眼裏,朕做什麽都是錯的,就你對?”


    楊廣這話說的已經非常重了,在場的諸位大臣全都跪下說,“陛下聖明,天地可照。”


    高熲已經無話可說,他就是一個老頑固。隋文帝一朝,他做了將近二十年的宰相,他的施政理念基本上都被楊堅采納,所以才會如此看不慣楊廣的所為。


    “宇文弼,你身為禮部尚書,不思為君分憂,卻私下結黨營私,詆毀君上,你把朕放在眼裏了嗎?”


    要說高熲與楊廣結仇很深,主要在高熲是廢太子楊勇的親家,曾反對立楊廣為太子。楊廣能不計前嫌實屬不易,他卻不思報君恩。


    但是宇文弼就純屬被牽連了。他隻不過與高熲關係較好、年齡相仿,所以才會聚在一起發發牢騷。


    不過楊廣也不打算放過他。宇文弼能文能武、有本事有人氣,楊廣本來對他就有防範之心,現在居然依仗自己的聲望不將皇帝放在眼裏,絕不能輕饒。


    “賀若弼,父皇在位的時候,你說高熲、楊素都是吃幹飯的,你算老幾。還巴巴的跟朕說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打仗都不如你,你還能把誰放在眼裏。朕在你的眼裏是不是就是一個昏君?”


    被賀若弼看不上的,高熲、楊素都在大殿上。高熲已經不關心這些了,楊素更是無所謂,隨你說去吧小表弟。


    楊素的爹是賀若弼的舅舅,他們兩個算是表親。不過今天這個場合,已經不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了,表哥也愛莫能助了。


    楊素要敢下場保他們幾個,楊廣真敢連他一塊砍了。楊素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直接閉上了眼睛不去看、不去想。


    “虞世基給朕擬旨,高熲、宇文弼、賀若弼三人,目無君上,誹謗朝政,結黨營私,處以死刑。子孫女眷,一概流放邊疆。”


    說完這句話,楊廣便直接轉身走了出去。


    眾人皆是震驚無比,就連虞世基都是一臉的懵圈,這個聖旨怎麽去擬,周圍的人眼神都可以殺死他,他是真不敢下筆。


    高熲似乎已經猜到了這個結果,反而看的最開。


    “諸位大臣,今日我即便身死也毫無怨言。隻不過懇請諸位切莫無動於衷,坐視內衛壯大,這絕非社稷之福。”這個家夥臨死之前又擺了陸林一道。


    “老匹夫,我家衛鴻哪裏得罪你了,你要這般陷害他。老夫跟你沒完。”這個時候陸林隻能避嫌,不過他老丈人在啊,楊達可忍不了剛才的話。


    宇文弼也已經轉醒過來,“陛下,陛下,老臣知罪了,饒恕老臣這一次吧!”他也開始服軟了,開始求饒。


    而賀若弼,已經愣在當場。他想起了自己父親臨終之前對自己的告誡。他的父親便是因言獲罪而死,臨死前為了給賀若弼長記性還用鉤子鉤爛了他的舌頭。


    就這樣,賀若弼還是沒能長記性,最後落個與自己父親同樣的下場。


    他現在已經放棄求饒了,隻是跟在座的幾位熟人安排後事,“表兄,我的妻兒還要蒙你多多照顧了,我先走一步。”


    曆史的改變,造成了這三位大臣走在了楊素的前麵。他們的下場,給了楊素極大的震撼。


    楊素已經徹底想明白了,還是急流勇退吧,說不定還能頤養天年多活幾年。他已經打定主意明天就隱退朝堂,府中成群的姬妾等著他呢。


    高熲三人很快就被移交給了刑部,等候聖旨發落。


    在楊素帶頭迴去之後,其餘的眾位大臣也都陸陸續續離開了大殿。


    “衛鴻,這次你雖然贏了這局,但是也輸了,現在朝堂諸公都已經開始警惕內衛,你以後可要小心了。”楊雄看的很透徹,這一次陸林選擇這麽做,其實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可惜陸林沒有選擇的機會,他必須保住內衛指揮使的位子,才好繼續玩轉他的爭霸係統。現在天下安定,還是他打造班底的好時候,怎能允許被人破壞。


    而他付出的代價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不受朝堂諸公的關注。尤其是那些與高熲他們有舊的高官,一定會尋找機會打壓他。


    不過這些,陸林已經考慮過,有得有失,隻要得大於失,這件事就可以去做。


    他對高熲三人其實是比較敬重的,可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非所願但不做不行。


    知道內情的楊素、楊達等人是能夠理解陸林的苦衷的,所以對他都是安慰居多。


    第二天,楊素便提出了辭去尚書令的請求,楊廣再三挽留後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


    與此同時,楊素的叔父楊文思辭去了納言一職,楊素的弟弟楊約辭去了內史令一職。一天之間,楊家位居中樞宰相之位的三位大佬全部退出了朝堂。


    不過為了彰顯皇恩浩蕩,楊廣當即冊封楊素的長子楊玄感為禮部尚書,讓他重迴朝堂。弘農楊家不能一個人都沒有,楊廣也不想做的太明顯。


    楊達也同樣辭去了納言一職,直接申請去了軍中任職。楊廣的大舅哥、西梁後主蕭琮也辭去了內史令一職,不再作官。


    一日之間,中樞六位宰相中五位退出了曆史舞台,朝野震動!


    一代新人換舊人。


    就在江都的臨時宮殿,楊廣任命了他即位以後自己真正的班底。


    這個班底,除了納言蘇威一個聽話的老臣之外,還有五位,分別是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內衛指揮使陸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拂影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拂影星河並收藏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