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楊雄:衛鴻是受了陛下指使
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係統 作者:拂影星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這次與楊達一起前來,實際上是公私兼顧。
公事,是衛王楊集找到他,想要讓陸林放他一馬,不要盯著宗室不放。
私事則是他這個大伯,代表他們這一脈的家主,親自考較陸林。隻有過了這一關,陸林與楊妙真的婚事才算板上釘釘。
“內衛副指揮使陸林,參見安德王,參見指揮使大人。”陸林之所以沒有先稱唿楊達為指揮使而不是納言,是因為這裏是內衛大堂,不是其他地方。
楊雄揮揮手,讓陸林坐下迴話,“衛鴻,今日前來內衛衙門,本王真是大開眼界。內衛剛成立,能有如此軍威實屬不易,你幹的很不錯!”
陸林的能力,這算是得到了楊雄的肯定。
楊雄在北周時便素有軍功,開皇年間更是擔任過右衛大將軍,獨領一軍。雖然現在已經不在軍中任職,但眼力還是非常毒辣,一眼便看出了內衛的不凡。
“安德王謬讚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陛下交付重托,豈敢不用心效命。而且指揮使大人指點頗多,內衛才能走今天的樣子。”陸林不僅謙虛,還把功勞讓給了便宜嶽父。
安德王楊雄搖搖頭,“叔莊(楊達的字)什麽能力,本王還不知道,衛鴻就不要往他臉上貼金了。他也沒有時間和心思操心內衛之事。”
楊達為連連點頭,“衛鴻太謙虛了,我與他第一次見麵就看出了他的不凡,這才覥著臉去求樂平公主做媒。”
這算是說到了今天的主題。
“指揮使大人對我的肯定,讓我誠惶誠恐。人生若隻如初見,我第一眼見到妙真小姐,便已知此生再難忘懷。即便沒有公主殿下提及,衛鴻也是要厚著臉皮登門拜訪。”
陸林這句話說的楊達心裏非常舒坦,這個女婿很給他漲麵子嘛!年輕人,大有前途。
安德王楊雄頷首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本王也是個直脾氣,衛鴻如何看待當今陛下對待宗室的態度?”
這句話問出來,陸林便知道楊雄基本上已經接納了自己,默許他與楊妙真的婚事。
於是他也不再藏著掖著,便說出了自己對宗室的看法,“陛下防範宗室甚於防川,總擔心宗室手握大權會影響到他的帝位。所以各脈宗室生活的都不盡如人意。短時間內,這種局麵是難以改變的。如果我猜的不錯,指揮使大人是不是生出了辭去納言一職的心思?”
陸林清楚,曆史上的楊達沒有做太久的中樞宰相,他也擔心被楊廣忌憚,參加完東都的建造便辭職去了軍中做一位傀儡般的大將軍去了。
之所以說是傀儡,是因為他這一衛的屬下兩位將軍,都是楊廣的嫡係,沒有楊廣發話,他連一兵一卒都調動不了,純屬吉祥物。
楊達聽到陸林的說辭,心中一驚。這個念頭從他被封為納言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隻不過他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陸林怎麽會猜到這一層,這不得不讓他心驚肉跳,這個未來的女婿有些妖孽啊!
安德王楊雄看了楊達一眼,已經從他的神色中看到了想要的答案,也是一聲歎息,“唉,叔莊這是何苦?”
楊達已經迴過神來,“既然衛鴻已經猜到,也就不瞞兄長。我的確有這個想法。我們兄弟二人,一個領導宗室,一個身處中樞,陛下怎會放心。早做打算為好,還是我先退下來。兄長不能退,隻有你坐鎮宗正寺,宗室才不至於凋敝嚴重。”
楊雄長歎一聲,“隻是委屈了叔莊。你的一身才華無法施展,真是可惜了。”
陸林接著楊雄的話說道,“指揮使大人明哲保身不是壞事。宗室隻有保存力量,有朝一日才有力挽狂瀾的實力。保存實力,首先是保存人才,其次是握住軍權。指揮使大人退出中樞,還是要謀劃獨領一軍,真正握在手中才是,這樣才能守護大隋,守護宗室。”
陸林這次說的有點交淺言深了,幾乎算是劇透了大隋未來走向。
楊雄和楊達都非等閑之人,一下子便明白過來了陸林的用意。
楊雄直接問道,“衛鴻擔心大隋江山不穩?不至於吧?陛下春秋鼎盛,大隋兵強馬壯,這也太杞人憂天了。”
陸林隻好解釋道,“大秦為何二世而亡?就是宗室凋敝,始皇突然駕崩。曹魏為何被司馬家取而代之?北周又是為何禪讓給文皇帝?安德王和指揮使大人應該比我更清楚。”
陸林一下子戳到了大隋的肺管子上了。
大隋滅亡,有一半的原因是楊廣太能作,不作不死,所以他被宇文化及兵變殺死了。
還有一半原因是宗室凋敝,手中無權,連楊廣唯一的嫡子楊暕都沒有得到重用,指望幾個楊昭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怎麽能行。
要是宗室強盛,也不至於被李唐搶走了江山,畢竟大隋實在太富了,有的是錢。到最後,連宗室也放棄了楊廣一脈,投靠了李唐。
陸林之所以今天多說這麽多,就是要讓目前宗室的這兩個大佬早作準備,等天下大亂的時候能成為自己的一大助力。
沒錯,他就是要把隋楊宗室變成自己的基本盤。
楊雄和楊達徹底信服了陸林的話,他們就是拚了老命也不能讓宗室虛弱下去。
於是楊雄再一次直截了當的問道,“這次衛鴻是受了陛下指使,要對付衛王楊集和滕王楊綸吧?你打算怎麽做?”
楊達也有同樣的疑問,他要力保宗室,就會與陸林發生矛盾,那這翁婿還怎麽能做的長久?
陸林鄭重的向兩位宗室大佬行禮,才抬起頭緩緩說道,“衛王楊集貪圖享樂,不堪大任,留在宗室作用不大,我建議順從陛下心意,讓他流放邊疆。滕王楊綸素有賢名,乃宗室中流砥柱,我自當為其求情。”
陸林也算是遞上了投名狀,在楊雄和楊達年麵前,他還隻能苟著。不過,這番話沒有他們問,他也打算這麽幹。
這一踩一捧,滕王楊綸之心,他相信能夠盡數收複,何樂而不為呢。
公事,是衛王楊集找到他,想要讓陸林放他一馬,不要盯著宗室不放。
私事則是他這個大伯,代表他們這一脈的家主,親自考較陸林。隻有過了這一關,陸林與楊妙真的婚事才算板上釘釘。
“內衛副指揮使陸林,參見安德王,參見指揮使大人。”陸林之所以沒有先稱唿楊達為指揮使而不是納言,是因為這裏是內衛大堂,不是其他地方。
楊雄揮揮手,讓陸林坐下迴話,“衛鴻,今日前來內衛衙門,本王真是大開眼界。內衛剛成立,能有如此軍威實屬不易,你幹的很不錯!”
陸林的能力,這算是得到了楊雄的肯定。
楊雄在北周時便素有軍功,開皇年間更是擔任過右衛大將軍,獨領一軍。雖然現在已經不在軍中任職,但眼力還是非常毒辣,一眼便看出了內衛的不凡。
“安德王謬讚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陛下交付重托,豈敢不用心效命。而且指揮使大人指點頗多,內衛才能走今天的樣子。”陸林不僅謙虛,還把功勞讓給了便宜嶽父。
安德王楊雄搖搖頭,“叔莊(楊達的字)什麽能力,本王還不知道,衛鴻就不要往他臉上貼金了。他也沒有時間和心思操心內衛之事。”
楊達為連連點頭,“衛鴻太謙虛了,我與他第一次見麵就看出了他的不凡,這才覥著臉去求樂平公主做媒。”
這算是說到了今天的主題。
“指揮使大人對我的肯定,讓我誠惶誠恐。人生若隻如初見,我第一眼見到妙真小姐,便已知此生再難忘懷。即便沒有公主殿下提及,衛鴻也是要厚著臉皮登門拜訪。”
陸林這句話說的楊達心裏非常舒坦,這個女婿很給他漲麵子嘛!年輕人,大有前途。
安德王楊雄頷首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本王也是個直脾氣,衛鴻如何看待當今陛下對待宗室的態度?”
這句話問出來,陸林便知道楊雄基本上已經接納了自己,默許他與楊妙真的婚事。
於是他也不再藏著掖著,便說出了自己對宗室的看法,“陛下防範宗室甚於防川,總擔心宗室手握大權會影響到他的帝位。所以各脈宗室生活的都不盡如人意。短時間內,這種局麵是難以改變的。如果我猜的不錯,指揮使大人是不是生出了辭去納言一職的心思?”
陸林清楚,曆史上的楊達沒有做太久的中樞宰相,他也擔心被楊廣忌憚,參加完東都的建造便辭職去了軍中做一位傀儡般的大將軍去了。
之所以說是傀儡,是因為他這一衛的屬下兩位將軍,都是楊廣的嫡係,沒有楊廣發話,他連一兵一卒都調動不了,純屬吉祥物。
楊達聽到陸林的說辭,心中一驚。這個念頭從他被封為納言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隻不過他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陸林怎麽會猜到這一層,這不得不讓他心驚肉跳,這個未來的女婿有些妖孽啊!
安德王楊雄看了楊達一眼,已經從他的神色中看到了想要的答案,也是一聲歎息,“唉,叔莊這是何苦?”
楊達已經迴過神來,“既然衛鴻已經猜到,也就不瞞兄長。我的確有這個想法。我們兄弟二人,一個領導宗室,一個身處中樞,陛下怎會放心。早做打算為好,還是我先退下來。兄長不能退,隻有你坐鎮宗正寺,宗室才不至於凋敝嚴重。”
楊雄長歎一聲,“隻是委屈了叔莊。你的一身才華無法施展,真是可惜了。”
陸林接著楊雄的話說道,“指揮使大人明哲保身不是壞事。宗室隻有保存力量,有朝一日才有力挽狂瀾的實力。保存實力,首先是保存人才,其次是握住軍權。指揮使大人退出中樞,還是要謀劃獨領一軍,真正握在手中才是,這樣才能守護大隋,守護宗室。”
陸林這次說的有點交淺言深了,幾乎算是劇透了大隋未來走向。
楊雄和楊達都非等閑之人,一下子便明白過來了陸林的用意。
楊雄直接問道,“衛鴻擔心大隋江山不穩?不至於吧?陛下春秋鼎盛,大隋兵強馬壯,這也太杞人憂天了。”
陸林隻好解釋道,“大秦為何二世而亡?就是宗室凋敝,始皇突然駕崩。曹魏為何被司馬家取而代之?北周又是為何禪讓給文皇帝?安德王和指揮使大人應該比我更清楚。”
陸林一下子戳到了大隋的肺管子上了。
大隋滅亡,有一半的原因是楊廣太能作,不作不死,所以他被宇文化及兵變殺死了。
還有一半原因是宗室凋敝,手中無權,連楊廣唯一的嫡子楊暕都沒有得到重用,指望幾個楊昭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怎麽能行。
要是宗室強盛,也不至於被李唐搶走了江山,畢竟大隋實在太富了,有的是錢。到最後,連宗室也放棄了楊廣一脈,投靠了李唐。
陸林之所以今天多說這麽多,就是要讓目前宗室的這兩個大佬早作準備,等天下大亂的時候能成為自己的一大助力。
沒錯,他就是要把隋楊宗室變成自己的基本盤。
楊雄和楊達徹底信服了陸林的話,他們就是拚了老命也不能讓宗室虛弱下去。
於是楊雄再一次直截了當的問道,“這次衛鴻是受了陛下指使,要對付衛王楊集和滕王楊綸吧?你打算怎麽做?”
楊達也有同樣的疑問,他要力保宗室,就會與陸林發生矛盾,那這翁婿還怎麽能做的長久?
陸林鄭重的向兩位宗室大佬行禮,才抬起頭緩緩說道,“衛王楊集貪圖享樂,不堪大任,留在宗室作用不大,我建議順從陛下心意,讓他流放邊疆。滕王楊綸素有賢名,乃宗室中流砥柱,我自當為其求情。”
陸林也算是遞上了投名狀,在楊雄和楊達年麵前,他還隻能苟著。不過,這番話沒有他們問,他也打算這麽幹。
這一踩一捧,滕王楊綸之心,他相信能夠盡數收複,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