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隻是小豬仔,沒什麽肥肉,但宋陽用熊油塗抹後烤製,即便沒有蜂蜜增色,顏色不那麽紅亮誘人,可隻加了鹽、辣椒和花椒,烤到入味時,那麻辣鮮香的味道,簡單又地道,讓人垂涎欲滴。


    等宋陽把肉烤好,在砧板上剁成小塊,端到家人麵前,大家紛紛拿起一塊品嚐,連連點頭稱讚。別說大人,就連兩個小侄女也吃得津津有味。


    明明被辣椒辣得直吸氣,卻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肉,越吃越上癮。


    一頓飯結束,一家人到外麵休息時,雲蘭跑過來問宋陽:“幺爸,什麽時候再烤豬肉呀?”


    估計是兩姐妹湊在一起商量了好一會兒,雲梅也想吃,卻不好意思開口,才慫恿妹妹雲蘭來問。


    宋陽笑著揉了揉她的腦袋:“還沒吃夠呀?”


    雲蘭仰著頭說:“沒呢!這麽好吃,怎麽吃得夠!”


    宋陽輕輕拍了拍她的小肚子:“我看你肚子都鼓起來了,就不怕撐壞啦?改天再吃哈!”小家夥聽了,還有些不情願:“那……好吧!”


    一隻小豬仔能有多少肉呢?本來就隻有十來斤重,除去各種雜碎,剩下帶骨頭的肉就沒多少了。


    別看兩個小女娃年紀小,胃口可不小,尤其是碰到好吃的,更是食欲大增。大人們看出兩個孩子愛吃,都隻是淺嚐即止,他們更多吃的是加了點蔥薑和鹽煮的母野豬肉。


    這母野豬肉腥味重些,肉質粗糙又綿軟,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都遠比不上烤野豬崽。


    實際上,烤好的肉大部分都進了雲梅和雲蘭的肚子。這麽重麻重辣的食物,宋陽還真有點擔心她們吃壞肚子。


    去年冬天熏製的野豬腿肉,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沉澱,拿出來炒製後,醃製入味,還帶著獨特的煙熏味,精瘦的野豬肉香氣四溢,倒也是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宋陽相信,醃製後再煙熏的野豬仔,味道肯定更棒。


    趁著休息時間,一家人把今天采摘迴來的油桐果搬出來,用錘子墊在木頭上砸,剝掉外殼,留下裏麵像蒜瓣一樣的籽。


    剝桐子雖然隻是手上的活兒,但很麻煩,汁液沾滿雙手,特別難洗,幾個人的手都黑乎乎的。經過這幾天的采摘,家裏已經收獲了不少油桐果。


    “油桐壓榨,出油量不少,應該差不多夠了!”宋建國看著成堆的桐油籽說道。


    這幾天,宋軍每天早晚各背一背簍外加一袋子油桐果迴來,今天宋建國和李嘉怡也一起去采摘,采收迴來的量確實可觀,剝出來扔掉的殼在糞坑裏堆成了不小的一堆。


    油桐出油量確實比較高,一百斤油桐籽,少說能出二十斤桐油,如果有專業設備和專門工藝流程,能達到三十五斤左右。


    宋陽看了看那些桐油籽,卻搖了搖頭:“我覺得應該還差不少!”


    眼前這堆桐油籽,他初步估算了一下,也就三四百斤的樣子,能榨出的桐油估計不足百斤。


    兩座石屋的樓楞樓板,還有頂上的梁柱、椽子等都是木頭的,麵積不小,全都刷一遍桐油的話,需要的用量可不少。


    宋軍倒是很幹脆:“那我明天繼續上山去摘。”


    “繼續摘吧,反正摘迴來的油桐籽,供銷社也收購,不會虧!”


    在這個年代,油桐很暢銷,不少公社鼓勵種植,榨出的桐油是創匯的好東西,一直被大量收購。至少在未來十年內,采摘油桐果都是很好的補貼家用的收入來源。


    實際上,油桐果的采摘主要集中在每年農曆八月下旬到九月,現在采摘時間還稍微提前了一些。


    之所以現在就開始忙著采摘,是因為到八九月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上山摘油桐果,拿迴來放在吊腳樓上平攤開來,等過一段時間,入冬農閑了,再圍在火塘邊剝殼取籽,換點小錢。


    到那時,競爭就激烈了,一家人隻能搶先行動,不然就隻能去更深的山裏采摘,會相當費力。


    其實,這個時候的油桐籽也基本成熟了,用來榨油完全沒問題。隻是大家都忙於家裏和生產隊的活計,抽不出身,所以才等到深秋去采摘。


    當然,到那時也有不少好處,油桐果外麵破皮冒白漿的果肉已經幹癟,很多從枝頭掉落,散落在地上,還有掛在枝頭沒掉下來的,隻要爬上樹,使勁搖晃,就會劈裏啪啦地往下掉,到時候在地上撿就行。


    背迴家的時候更輕便,數量也更多,剝殼也會簡單輕鬆不少。現在,一家人卻不得不搶先一步,等村民們都能上山采摘的時候,可就難辦了。


    村子附近有哪些能換錢的東西,村民們心裏都有數。


    等收拾完這些東西,時間已經不早了,一家人趕緊洗腳睡覺。


    第二天早上,天氣晴朗,宋建國、王靜雅和李嘉怡要去上工,宋軍繼續去摘油桐果。


    宋陽幹脆把采摘油桐果的事都交給了宋軍,自己隻帶著招財、進寶,背了個小背簍,裏麵放著開山刀和藥鋤。


    對宋陽來說,上山能做的事情很多,賺錢的路子也不止打獵一條,采藥也是個不錯的門道,補貼家用還更穩定。自古以來,就有不少采藥人在山林溝壑間穿梭。


    巴山多藥草,山裏珍奇植物和名貴中草藥不少,藥材一直是現在的供銷社和隨後出現的藥材公司大量收購的對象。


    現在是生產隊時期,主要以農事為主。


    等到分田到戶,但凡有點趕山經驗的人,在空閑時都會想著往山裏跑,盼著山裏的草藥能給家裏帶來更多財富。對宋陽來說,隻要能賺錢,打獵和采藥他都願意嚐試。


    進了山裏,宋陽心態很放鬆,遇到適合采挖的藥材就采藥,碰到合適的獵物就打獵,他主要還是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找到香獐子。


    名貴,馬上就臨近中秋,正是獵取香獐子的好時候。


    房子蓋好了,一家人搬過去就行,青溝和盤龍灣都很安全,再大的雨水也不會造成什麽影響。房子的事情落實了,宋陽心裏壓著的大石頭終於落地,整個人輕鬆了許多。


    兩條青川犬在前麵歡快地跑著,一人兩狗穿過大村子,繼續朝西邊的山裏走去。路過皂角樹的時候,宋建國正站在皂角樹旁那塊標誌性的大石頭上,敲響鍾聲,召集大家上工。


    生產隊裏有固定的專業農活,比如積肥的、管菜園子的、飼喂牲口的等等,這些人有固定崗位,不用天天來皂角樹等隊長分配農活。


    但很多時候,人多活少,為了讓大家都能掙到工分,隻好把一個人就能輕鬆幹完的活分給兩三個人,這樣一來,更多時候大家就是在偷懶、閑聊。


    集體勞動中,行動比較遲緩的是家庭婦女。她們要做的家務很多:刷鍋洗碗、喂豬喂雞,有的還要給孩子喂奶。這麽折騰一番,等她們忙完出來,大部隊早就到地裏了。


    所以,通往田間地頭的路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先頭部隊”已經到了地裏,隊伍的尾巴還在村頭,真可謂“出工一溜線,地裏一大片”。


    上輩子,最讓宋陽印象深刻的是村裏李生的媳婦,她拉扯著好幾個孩子。


    聽到鍾聲後,她把刷了一半的鍋碗放下,趕緊背上背簍,左肩膀扛著鋤頭,胳肢窩夾著沒納完的一隻鞋底子,右手拿著個黑饃,一邊咬著吞咽,一邊氣喘籲籲地追趕大部隊,樣子十分狼狽。


    背簍是準備放工後,晚走一會兒割豬草用的,鞋底子是休息時抽空納幾針的,她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卻也實實在在的勤快。


    這兩年,大家沒了那種積極性和緊迫感,一個個拖拖拉拉,但也熱鬧,主要是閑聊厲害。


    宋陽一路看過去,看到蔣依娜冷冷清清地站在人群兩米多遠的地方,眼睛一直盯著他,也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還看到人群中的王嶽,偷偷溜出人群,拔腿往家裏跑。


    更多的是一群人望著他,不時指指點點。但這些,宋陽都不在意,徑直走了過去。


    不上工就不拿工分,年底也就不參與分糧食、分錢,這很合理。宋陽不在乎這些人的眼光,隻要有本事賺到錢,就有辦法換成各種糧油布票。


    在他看來,按部就班地去生產隊的地裏懶洋洋地幹活,才是真正的混日子,毫無意義。


    等宋陽走出村子的時候,王嶽已經在路邊蹲著等他了。


    “你不上工,就不怕被叔叔阿姨罵嗎?”宋陽看著偷跑出來的王嶽,笑著說道。


    “怕啥,我爸媽又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昨天背迴家的兩隻豬腿和兩隻小豬仔,可把他們高興壞了,直接說我今天這工想上就上,不想上,在家睡覺都行。”王嶽咧嘴笑道,“何況是跟著你去打獵……今天主要幹啥呀?”


    “就是到山裏轉轉,挖草藥、打獵都行!”


    “那也行,碰到什麽就做什麽!”


    宋陽不介意王嶽跟著,相反,進山有個伴,在安全上也能多些保障。兩人一路上沒有特定的目的地,翻過三道山梁後,隨便找了條山溝就鑽了進去。


    山溝裏有水,常有獵物來飲水避暑,容易發現野物,而且這樣的環境下,兩側山坡也常常生長著不少藥材。


    可兩人剛鑽進去沒多久,招財和進寶就叫了起來,不是衝著行進方向,而是掉頭朝著山溝外麵。宋陽和王嶽警惕地提著火槍,迴頭看向剛剛走過的山溝。


    不一會兒,山溝裏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兩人定睛一看,隻見一人牽著條狼狗跟了過來。不是張晨軒還能是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郎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郎將並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最新章節